防拆接管螺母、防拆管接装置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7106发布日期:2018-06-08 18:0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防拆接管螺母、防拆管接装置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拆接管螺母、一种防拆管接装置和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分体式空调器通常采用管接头和接管螺母将室内机和室外机的管路相连接。并且对于使用可燃性冷媒的空调器,为了避免因误拆卸而导致冷媒泄露引发安全事故,相关标准规定室内侧不允许使用可拆卸接头。

为了满足管接装置不可拆的要求,相关技术中设计了防拆卸的管接头或接管螺母,然而其装配结构复杂,并且在满足防拆要求的同时,也将从管接头或接管螺母上分离下来的部件残留在管路系统中,影响产品的整体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拆接管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防拆接管螺母的防拆管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防拆管接装置的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防拆接管螺母,包括:螺母本体,具有与管接头配合的内螺纹及与接管的喇叭口装配的锥面;和旋拧件,具有中空腔,所述旋拧件上开设有沿轴向贯通的开口,所述开口沿所述旋拧件周向的宽度大于所述接管的外径,以使所述旋拧件能够自所述开口卡到所述接管上或自所述开口从所述接管处脱出;其中,所述旋拧件能够套装在所述螺母本体上,所述旋拧件和所述螺母本体之间设有传动配合结构,所述旋拧件通过所述传动配合结构向所述螺母本体传递旋紧力矩。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防拆接管螺母,在防拆接管螺母的旋拧件和螺母本体之间设置传动配合结构,旋拧件通过该传动配合结构向螺母本体传递旋紧力矩,实现螺母本体与管接头紧固连接;装配完成后,将旋拧件沿装配轴线方向从连接件上脱下,然后将旋拧件通过其上的开口从接管处脱出,使旋拧件与整个管路连接系统分离,从而因连接管路上缺少与螺母本体配合来向螺母本体传递力矩的旋拧件,实现管路连接结构不可拆;还可以进一步破坏螺母本体上与旋拧件配合的传动配合结构,使旋拧件无法再与螺母本体配合,进一步确保管路连接结构不可拆,从而既满足可燃冷媒管路的防拆要求,又实现将旋拧件方便地从整个管路连接系统中分离下来,提升了产品的整体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装配时,可以将旋拧件通过其上的开口套在接管的外表面上,然后通过移动旋拧件将旋拧件套装在螺母本体的外表面上;也可以将旋拧件自其中空腔预先套在接管上,在装配时通过移动旋拧件将旋拧件套装在螺母本体的外表面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防拆接管螺母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螺母本体的外表面为圆柱面,所述旋拧件的外表面具有至少两个供工具夹持的承压面。

螺母本体的外表面为圆柱面,由于缺少施力平面而无法通过工具反向旋拧螺母本体,从而保证了管接头与防拆接管螺母的不可拆卸性,避免了因误拆卸导致冷媒泄露事故的发生;旋拧件的外表面具有至少两个供工具夹持的承压面,从而可以通过工具对旋拧件施加旋紧力矩,优选地,旋拧件的外表面为棱柱面,进一步优选地,旋拧件的外表面为六棱柱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配合结构为单向传动配合结构,对所述旋拧件施加旋紧力矩,所述单向传动配合结构向所述螺母本体传递旋紧力矩;对所述旋拧件施加旋松力矩,所述旋拧件绕所述螺母本体旋转。

传动配合结构为单向传动配合结构,这样将螺母本体拧紧以后,再对旋拧件施加反向旋松力矩,无法将旋拧件的旋松力矩很好地传递给螺母本体,即无法通过旋拧件来旋松螺母本体,进一步确保管路连接结构不可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配合结构包括:设在所述螺母本体的外表面和所述旋拧件的内表面中的一个上的凸部、以及设在另一个上的凹槽,所述凸部具有沿旋紧方向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旋紧受力面。

通过在螺母本体的外表面和旋拧件的内表面上设置凸部和凹槽,旋拧件通过设置在凸部上的旋紧受力面向螺母本体传递旋紧力矩,实现通过旋拧件拧紧螺母本体的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部设在所述螺母本体的外表面上,所述凸部呈沿旋松方向逐渐向外延伸的尖角形,所述凸部背向所述旋紧受力面的一面为由所述螺母本体的外表面沿旋松方向逐渐向外延伸形成的导向面。

凸部呈沿旋松方向逐渐向外延伸的尖角形,以在装配完成后,很容易地将凸部结构破坏,使旋拧部上的凹槽无法再与螺母本体的外表面形成配合,进一步满足可燃冷媒防拆的条件;同时凸部背向旋紧受力面的一面为由螺母本体的外表面沿旋松方向逐渐向外延伸形成的导向面,沿旋松方向旋转旋拧件时,螺母本体上的凸部从旋拧件上的凹槽内脱出,旋拧件与螺母本体发生相对滑动,无法通过旋拧件带动螺母本体旋转,即旋拧件无法沿旋松方向向螺母本体传递旋松力矩,从而实现旋拧件只能拧紧螺母本体而不能旋松螺母本体的目的,进一步满足可燃冷媒的防拆要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部设在所述旋拧件的内表面上,所述凸部呈沿旋松方向逐渐向内延伸的尖角形,所述凸部背向所述旋紧受力面的一面为由所述旋拧件的内表面沿旋松方向逐渐向内延伸形成的导向面。

将凸部设在旋拧件的内表面上,相应地将凹槽设在螺母本体的外表面上,凸部呈沿旋松方向逐渐向内延伸的尖角形,且凸部背向旋紧受力面的一面为由旋拧件的内表面沿旋松方向逐渐向内延伸形成的导向面,得沿旋松方向旋拧旋拧件时,旋拧件上的凸部从螺母本体上的凹槽内脱出,无法通过旋拧件带动螺母本体旋转,即旋拧件无法沿旋松方向向螺母本体传递旋松力矩,从而实现旋拧件只能拧紧螺母本体而不能旋松螺母本体的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部设在所述螺母本体的外表面上靠近所述接管的一端部,并沿所述螺母本体的轴向延伸;所述凹槽设在所述旋拧件的内表面上靠近所述管接头的一端部,并沿所述旋拧件的轴向延伸,所述凹槽沿所述旋拧件轴向的宽度与所述凸部沿所述螺母本体轴向的宽度相适配。

凸部设在螺母本体的外表面上靠近接管的一端部,凹槽设在旋拧件的内表面上靠近管接头的一端部,从而通过向靠近螺母本体的方向移动旋拧件,实现将旋拧件套装在螺母本体的外表面上,并使连接管的凸部与旋拧件的凹槽配合形成用于传递旋紧力矩的传动配合结构,实现旋拧件带动螺母本体旋转与管接头配合拧紧;凸部沿螺母本体的轴向延伸,凹槽沿旋拧件的轴向延伸,使凸部沿螺母本体的轴向具有一定的宽度,相应地凹槽沿旋拧件的轴向具有一定的宽度,以确保凸部与凹槽具有足够大的旋紧受力面,从而确保通过凸部与凹槽配合传递旋紧力矩的可靠性,避免在管接头与防拆接管螺母拧紧之前凸部或凹槽发生断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部设在所述螺母本体的外表面上靠近所述接管的一端部,并沿所述螺母本体的轴向延伸,所述凹槽设在所述旋拧件的内表面上,并沿轴向贯通所述旋拧件。

凹槽设在旋拧件的内表面上,并沿轴向贯通旋拧件,以使得装配时旋拧件能够整个套装在螺母本体上对螺母本体施加旋紧力矩,从而确保由旋拧件向螺母本体传递旋紧力矩的平稳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螺母本体的外表面上沿其周向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凸部,所述旋拧件的内表面上沿其周向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凹槽,且所述凹槽的数量不少于所述凸部的数量。

凸部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凸部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增加螺母本体和旋拧件之间的旋紧受力面的面积,从而确保通过凸部与凹槽配合向螺母本体传递旋紧力矩的可靠性;并且在螺母本体的外表面沿其周向设置多个凸部,通过多个凸部分别与旋拧件的内表面上的多个凹槽配合,能够确保传递旋紧力矩的平稳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防拆管接装置,包括:管接头;和接管螺母,所述接管螺母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防拆接管螺母。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防拆管接装置,通过管接头和接管螺母连接管路,装配时,将接管从旋拧件的开口卡入到旋拧件内部,然后将旋拧件套装到螺母本体的外表面,使旋拧件和螺母本体上的传动配合结构进行配合,螺母本体和旋拧件配合好以后,将螺母本体、旋拧件及接管与管接头中心对中,沿旋拧方向手动旋转旋拧件,旋转到旋拧件无法转动为止;然后用工具夹紧旋拧件的外表面上的承压面,继续沿旋拧方向旋转旋拧件,达到螺母本体、接管和管接头形成有效紧密配合的状态;也可以在螺母本体、旋拧件及接管与管接头中心对中,直接用工具夹紧旋拧件的外表面上的承压面,沿旋拧方向旋转旋拧件,达到螺母本体、接管和管接头形成有效紧密配合的状态;管接头、螺母本体及接管装配到位后,松开工具,将旋拧件从螺母本体上沿装配轴线方向取下,然后从开口处将旋拧件与管路连接结构分离;最后用工具按压螺母本体的凸部的夹角位置,将凸部的尖角破坏,使旋拧件无法再与螺母本体的外表面形成配合,满足可燃冷媒防拆卸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机,所述室外机上连接有供冷媒流通的第一接管;和室内机,所述室内机上连接有供冷媒流通的第二接管,所述第一接管和所述第二接管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防拆管接装置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空调器,因其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防拆卸管接装置,因而具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防拆卸管接装置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防拆接管螺母与管接头装配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防拆接管螺母的旋拧件和螺母本体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防拆接管螺母与管接头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防拆接管螺母的旋拧件与螺母本体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防拆接管螺母与管接头装配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防拆接管螺母的旋拧件被取下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所示防拆接管螺母的旋拧件与螺母本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防拆接管螺母的螺母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防拆接管螺母的螺母本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7所示防拆接管螺母的旋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螺母本体,11内螺纹,12锥面,13凸部,131旋紧受力面,132导向面,2旋拧件,21开口,22凹槽,23、24承压面,3第一接管,31喇叭口,4管接头,41外螺纹,42锥形部,5第二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1至图1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防拆接管螺母、防拆管接装置和空调器。

如图1至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拆接管螺母,包括:螺母本体1和旋拧件2。

具体地,螺母本体1具有与管接头4配合的内螺纹11及与接管(如图中的第一接管3)的喇叭口31装配的锥面12;旋拧件2具有中空腔,旋拧件2上开设有沿轴向贯通的开口21,开口21沿旋拧件2周向的宽度大于第一接管3的外径,以使旋拧件2能够自开口21卡到第一接管3上或自开口21从第一接管3处脱出;其中,旋拧件2能够套装在螺母本体1上,旋拧件2和螺母本体1之间设有传动配合结构,旋拧件2通过传动配合结构向螺母本体1传递旋紧力矩。

如图7所示,图示中的标号a表示旋拧件2的开口21沿旋拧件2周向的宽度;如图5所示,图示中的标号d表示第一接管3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防拆接管螺母,在防拆接管螺母的旋拧件2和螺母本体1之间设置传动配合结构,旋拧件2通过该传动配合结构向螺母本体1传递旋紧力矩,从而实现螺母本体1与管接头4紧固连接,装配结构简单;装配完成后,将旋拧件2沿装配轴线方向从连接件1上脱下,然后将旋拧件2通过其上的开口21从接管处脱出,实现旋拧件2与整个管路连接系统分离,从而因连接管路上缺少与螺母本体1配合来向螺母本体1传递力矩的旋拧件2,实现管路连接结构不可拆;还可以进一步破坏螺母本体1上与旋拧件2配合的传动配合结构,使旋拧件2无法再与螺母本体1配合,进一步确保管路连接结构不可拆,从而既满足可燃冷媒管路的防拆要求,又实现将旋拧件2方便地从整个管路连接系统中分离下来,提升了产品的整体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装配时,可以将旋拧件2通过其上的开口21套在接管的外表面上,然后通过移动旋拧件2将旋拧件2套装在螺母本体1的外表面上;也可以将旋拧件2自其中空腔预先套在接管上,在装配时通过移动旋拧件2将旋拧件2套装在螺母本体1的外表面上。

具体地,螺母本体1可以为金属件也可以为非金属件;旋拧件2可以为金属件也可以为非金属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螺母本体1的外表面为圆柱面,如图7和图10所示,旋拧件2的外表面具有至少两个供工具夹持的承压面23、24。

螺母本体1的外表面为圆柱面,由于缺少施力平面而无法通过工具反向旋拧螺母本体1,从而保证了管接头4与防拆接管螺母的不可拆卸性,避免了因误拆卸导致冷媒泄露事故的发生;旋拧件2的外表面具有至少两个供工具夹持的承压面23、24,从而可以通过工具对旋拧件2施加旋紧力矩,优选地,旋拧件2的外表面为棱柱面,进一步优选地,旋拧件2的外表面为六棱柱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传动配合结构为单向传动配合结构,对旋拧件2施加旋紧力矩,单向传动配合结构向螺母本体1传递旋紧力矩;对旋拧件2施加旋松力矩,旋拧件2绕螺母本体1旋转。

传动配合结构为单向传动配合结构,这样将螺母本体1拧紧以后,再对旋拧件2施加反向旋松力矩,无法将旋拧件2的旋松力矩很好地传递给螺母本体1,即无法通过旋拧件2来旋松螺母本体1,进一步确保管路连接结构不可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6和图7所示,传动配合结构包括:设在螺母本体1的外表面上的凸部13、以及设在旋拧件2的内表面上的凹槽22,如图7和图8所示,凸部13具有沿旋拧方向与凹槽22相配合的旋紧受力面131,通过凸部13和凹槽22配合,实现旋拧件2向螺母本体1传递旋紧力矩。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凸部13设在螺母本体1的外表面上靠近接管(如图中的第一接管3)的一端部,并沿螺母本体1的轴向延伸;凹槽22设在旋拧件2的内表面上靠近管接头4的一端部,并沿旋拧件2的轴向延伸,且凹槽22沿旋拧件2轴向的宽度与凸部13沿螺母本体1轴向的宽度相适配。

如图1和图9所示,图示中的标号b表示凸部13沿螺母本体1轴向的宽度;如图11所示,图示中的标号c表示凹槽22沿旋拧件2轴向的宽度。

凸部13设在螺母本体1的外表面上靠近第一接管3的一端部,凹槽22设在旋拧件2的内表面上靠近管接头4的一端部,从而通过向靠近螺母本体1的方向移动旋拧件2,实现将旋拧件2套装在螺母本体1的外表面上,并使连接管的凸部13与旋拧件2的凹槽22配合形成用于传递旋紧力矩的传动配合结构,实现旋拧件2带动螺母本体1旋转与管接头4配合拧紧;凸部13沿螺母本体1的轴向延伸,凹槽22沿旋拧件2的轴向延伸,使凸部13沿螺母本体1的轴向具有一定的宽度,相应地凹槽22沿旋拧件2的轴向具有一定的宽度,以确保凸部13与凹槽22具有足够大的旋紧受力面131,从而确保通过凸部13与凹槽22配合传递旋紧力矩的可靠性,避免在管接头4与防拆接管螺母拧紧之前凸部13或凹槽22发生断裂。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11所示,凸部13设在螺母本体1的外表面上靠近接管3的一端部,并沿螺母本体1的轴向延伸,凹槽22设在旋拧件2的内表面上,并沿轴向贯通旋拧件2。

凹槽22设在旋拧件2的内表面上,并沿轴向贯通旋拧件2,以使得装配时旋拧件2能够整个套装在螺母本体1上对螺母本体1施加旋紧力矩,从而确保由旋拧件2向螺母本体1传递旋紧力矩的平稳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凸部13设在螺母本体1的外表面上,凸部13呈沿旋松方向逐渐向外延伸的尖角形,凸部13背向旋紧受力面131的一面为由螺母本体1的外表面沿旋松方向逐渐向外延伸形成的导向面132。

凸部13呈沿旋松方向逐渐向外延伸的尖角形,以在装配完成后,很容易地将凸部13结构破坏,使旋拧部上的凹槽22无法再与螺母本体1的外表面形成配合,进一步满足可燃冷媒防拆的条件;同时凸部13背向旋紧受力面131的一面为由螺母本体1的外表面沿旋松方向逐渐向外延伸形成的导向面132,使得沿旋松方向旋拧旋拧件2时,螺母本体1上的凸部13从旋拧件2上的凹槽22内脱出,旋拧件2与螺母本体1发生相对滑动,无法通过旋拧件2带动螺母本体1旋转,即旋拧件2无法沿旋松方向向螺母本体1传递旋松力矩,从而实现旋拧件2只能拧紧螺母本体1而不能旋松螺母本体1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凸部13在垂直于螺母本体1轴向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的外轮廓线可以由直线、曲线、圆弧等构成。

进一步地,螺母本体1的外表面上沿其周向设有至少一个凸部13,旋拧件2的内表面上沿其周向设有至少一个凹槽22,且凹槽22的数量不少于凸部13的数量。

凸部1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凸部13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增加螺母本体1和旋拧件2之间的旋紧受力面131的面积,从而确保通过凸部13与凹槽22配合向螺母本体1传递旋紧力矩的可靠性;并且在螺母本体1的外表面沿其周向设置多个凸部13,通过多个凸部13分别与旋拧件2的内表面上的多个凹槽22配合,能够确保传递旋紧力矩的平稳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传动配合结构包括:设在螺母本体1的外表面上的凹槽(图中未示出)、以及设在旋拧件2的内表面上的凸部(图中未示出),凸部具有沿旋拧方向与凹槽22相配合的旋紧受力面,通过凸部和凹槽配合,实现旋拧件2向螺母本体1传递旋紧力矩。

进一步地,凸部设在旋拧件2的内表面上,凸部呈沿旋松方向逐渐向内延伸的尖角形,凸部背向旋紧受力面的一面为由旋拧件2的内表面沿旋松方向逐渐向内延伸形成的导向面。

将凸部13设在旋拧件2的内表面上、将凹槽22设在螺母本体1的外表面上,同样能够通过凸部13与凹槽22的配合实现旋拧件2向传动件传递旋紧力矩的目的。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拆管接装置,包括:管接头4和接管螺母,接管螺母为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防拆接管螺母。

具体地,如图1至图6所示,接管螺母包括螺母本体1和旋拧件2,螺母本体1具有与管接头4配合的内螺纹11及与第一接管3的喇叭口31装配的锥面12;旋拧件2套装在螺母本体1上,旋拧件2和螺母本体1之间设有传动配合结构,旋拧件2通过传动配合结构向螺母本体1传递旋紧力矩;旋拧件2上开设有沿轴向贯通的开口21,旋拧件2能够自其开口21从第一接管3处脱出;管接头4的一端具有与螺母本体1上的内螺纹11配合的外螺纹41及与第一接管3的喇叭口31配合的锥形部42,锥形部42插入螺母本体1的锥面12处与第一接管3的喇叭口31接触配合形成密封。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防拆管接装置,通过管接头4和接管螺母连接管路,装配时,将第一接管3从旋拧件2的开口卡入到旋拧件2内部,然后将旋拧件2装配到螺母本体1的外表面,使旋拧件2和螺母本体1上的传动配合结构进行配合,螺母本体1和旋拧件2配合好以后,将螺母本体1、旋拧件2及第一接管3与管接头4中心对中,沿旋拧方向手动旋转旋拧件2,旋转到旋拧件2无法转动为止;然后用工具夹紧旋拧件2的外表面上的承压面,继续沿旋拧方向旋转旋拧件2,达到螺母本体1、第一接管3和管接头4形成有效紧密配合的状态;也可以在螺母本体1、旋拧件2及第一接管3与管接头4中心对中,直接用工具夹紧旋拧件2的外表面上的承压面,沿旋拧方向旋转旋拧件2,达到螺母本体1、第一接管3和管接头4形成有效紧密配合的状态;管接头4、螺母本体1及第一接管3装配到位后,松开工具,将旋拧件2从螺母本体1上沿装配轴线方向取下,然后从开口21处将旋拧件2与管路连接结构分离;最后用工具按压螺母本体1的凸部13的夹角位置,将凸部13的尖角破坏,使旋拧件2无法再与螺母本体1的外表面形成配合,满足可燃冷媒防拆卸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图中未示出),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室外机上连接有供冷媒流通的第一接管3(或第二接管5),室内机上连接有供冷媒流通的第二接管5(或第一接管3),第一接管3和第二接管5通过上述实施例的防拆管接装置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因其包括上述实施例的防拆卸管接装置,因而具有上述实施例的防拆卸管接装置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拆接管螺母,在防拆接管螺母的旋拧件和螺母本体之间设置传动配合结构,旋拧件通过该传动配合结构向螺母本体传递旋紧力矩,从而实现螺母本体与管接头紧固连接;装配完成后,将旋拧件通过其上的开口从接管处脱出,实现旋拧件与整个管路连接系统分离,从而既满足可燃冷媒管路的防拆要求,又实现将旋拧件方便地从整个管路连接系统中分离下来。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