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管道地下埋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3894发布日期:2018-06-23 00:05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市政管道地下埋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埋设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市政管道地下埋设装置。



背景技术:

市政管道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给水、排水、能源等多种管道,随着城市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进行管道的埋设工作,城市的改建也需要对地下管道重新进行埋设工作,传统的埋设管道的技术较为老旧,埋设过程中多数需要使用起吊设备对管道进行起吊,然后通过起吊设备将管子慢慢放入到沟槽中,铺设过程中需要起吊设备不断的进行移动跟随,设备与人力成本高,铺设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市政管道地下埋设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市政管道地下埋设装置,包括车体,车体左侧部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竖向的矩形框,两个矩形框高度相同且相互平行,车体左侧固定安装升降装置,矩形框安装在升降装置上,两个矩形框的对应的边角处之间均安装横向的链板辊,位于一侧的上下两个链板辊之间通过链板连接,链板外侧固定安装多根均匀分布的连杆,连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夹板,夹板与对应的连杆垂直,夹板的外侧面开设弧形凹槽,两个链板之间的相对应的两个夹板之间夹有管子,管子与弧形凹槽相配合。

如上所述的市政管道地下埋设装置,所述的矩形框与升降装置之间通过两根液压千斤顶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市政管道地下埋设装置,所述的车体的右侧设有侧板,侧板的下端与车体侧部铰接连接,侧板上部外侧固定安装配重块。

如上所述的市政管道地下埋设装置,所述的车体右侧上部设有套筒,套筒与车体之间通过支架固定连接,套筒内设有插杆,插杆的上端固定安装限位横杆,侧板上端面开设插槽,插杆的下端插入到插槽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快速的进行管道的埋设,省时省力,成本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管道的埋设时,需要提前将本实用新型移动到管子的堆放处,转动链板,使用辅助设备可以依次将两个链板之间的相对应的两个夹板之间设置管子,然后工作人员驾驶车体将本实用新型移动到施工场地埋设管道的沟槽的一侧,通过升降装置将矩形框的下部深入到沟槽内底部,然后转动链板,两个链板之间的夹板随之向下移动,管子随之向下移动,当最下部的管子与地面接触后链板停转,升降装置提升,工作人员驾驶车体向前移动,然后升降装置落下,链板转动,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完成对管子的快速铺设,然后经过工作人员的调整与连接,最后完成铺设工作,施工过程中可以使用多个本实用新型轮流工作,本实用新型上的所有管子全部铺设完毕后,可以移动到管子的堆放处通过专门的辅助设备进行管子的填充,可以有效的提高管道埋设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Ⅰ部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的Ⅱ部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车体 2矩形框 3升降装置 4链板辊 5链板 6连杆 7夹板 8弧形凹槽 9液压千斤顶 10侧板 11配重块 12套筒 13支架 14插杆 15限位横杆 16插槽 17管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市政管道地下埋设装置,如图所示,包括车体1,车体1左侧部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竖向的矩形框2,两个矩形框2高度相同且相互平行,车体1左侧固定安装升降装置3,升降装置3为成熟设备,此处不加以赘述,矩形框2安装在升降装置3上,两个矩形框2的对应的边角处之间均安装横向的链板辊4,位于一侧的上下两个链板辊4之间通过链板5连接,链板5外侧固定安装多根均匀分布的连杆6,连杆6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夹板7,夹板7与对应的连杆6垂直,夹板7的外侧面开设弧形凹槽8,两个链板5之间的相对应的两个夹板7之间夹有管子17,管子17与弧形凹槽8相配合。本实用新型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快速的进行管道的埋设,省时省力,成本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管道的埋设时,需要提前将本实用新型移动到管子17的堆放处,转动链板5,使用辅助设备可以依次将两个链板5之间的相对应的两个夹板7之间设置管子17,然后工作人员驾驶车体1将本实用新型移动到施工场地埋设管道的沟槽的一侧,通过升降装置3将矩形框2的下部深入到沟槽内底部,然后转动链板5,两个链板5之间的夹板7随之向下移动,管子17随之向下移动,当最下部的管子17与地面接触后链板5停转,升降装置3提升,工作人员驾驶车体1向前移动,然后升降装置3落下,链板5转动,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完成对管子17的快速铺设,然后经过工作人员的调整与连接,最后完成铺设工作,施工过程中可以使用多个本实用新型轮流工作,本实用新型上的所有管子17全部铺设完毕后,可以移动到管子17的堆放处通过专门的辅助设备进行管子17的填充,可以有效的提高管道埋设的效率。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所述的矩形框2与升降装置3之间通过两根液压千斤顶9固定连接。通过液压千斤顶9可以调整矩形框2的横向位置,在进行管道的铺设时,若车体1停放的位置不够准确,可以通过该设计进行调整,保证管子17被放到准确的位置。

具体的,本实施例所述的车体1的右侧设有侧板10,侧板10的下端与车体1侧部铰接连接,侧板10上部外侧固定安装配重块11。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工作时,可以将侧板10调整到水平的状态,配重块11可以使车体1在工作时保持两侧重力的相对平衡,保证本实用新型的稳定与安全。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述的车体1右侧上部设有套筒12,套筒12与车体1之间通过支架13固定连接,套筒12内设有插杆14,插杆14的上端固定安装限位横杆15,侧板10上端面开设插槽16,插杆14的下端插入到插槽16内部。通过插杆14与插槽16的配合可以很好的将侧板10进行固定,在不需要侧板10放下的时候,可以将侧板10牢固的固定在车体1侧部,使其不能自行落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