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绝热固定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9349发布日期:2018-08-24 17:3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连接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管道绝热固定支座。



背景技术:

热力管道支座是热力输送管道设计中使用数量最多的结构部件,行业标准已经将其工厂化专业生产,得到了比较普遍的使用。而一些设计单位又会根据自己的输送介质参数、使用环境等编制自己的企业标准,来保证特定使用条件下的热力介质输送。制定这些标准(管道支吊架)以满足管道在冷热状态下载荷及位移变化时能正常工作。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企业和行业使用的热力管道支吊架标准多以满足管道在冷热状态时载荷和位移的变化为前提,一般是刚性强度较大,安全系数较高;但保温效果比较差,热量通过大面积的连接金属件而散发出去;且管道支座的形状不规则、不平整,管道外保温时只能是裁剪拼接包扎。包不严实、易脱落、易开裂也是常见现象,这些都容易造成热能损失且不易安装,外观效果也不美观等。

另外,我国建筑行业也制定有工业管道的绝热材料支吊架标准,尽管绝热材料的保温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其强度和抗击交变载荷和热位移的能力却比较差,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脱落和磨碎,造成支吊架失效、保温失效;而且安装也不方便,对安装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热力管道在支座部位绝热效果不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绝热固定支座,该管道绝热固定支座减少了与热力管道的接触面积,在实现热力输送管道的固定支承的同时,通过在中间设置绝热材料,起到了既传递滑动载荷有保温隔热的效果,具有节能环保等多种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道绝热固定支座,包括外套筒和支撑支座,支撑支座固定于外套筒外,外套筒内套设有绝热材料层,外套筒内还设有多块连接板,沿外套筒的直径方向,连接板的外侧边与外套筒连接固定,连接板的内侧边能够与热力管道连接固定,连接板的外侧边设有缺口,或连接板的内侧边设有缺口,或连接板的外侧边和连接板的内侧边均设有缺口。

连接板为条形的板状结构,连接板位于绝热材料层内,连接板的长度方向与外套筒的轴线方向相同,外套筒的轴线平行于连接板所在的平面,连接板的材质为金属。

外套筒的轴线位于连接板所在的平面内,沿外套筒的轴线方向,连接板的两端均位于外套筒的内侧,连接板的外侧边和连接板的内侧边均设有缺口,该缺口为设置于连接板的内侧边的两端之间的内条形缺口和连接板的外侧边的两端和中部之间的外条形缺口。

外套筒的内径等于绝热材料层的外径,绝热材料层被连接板分隔形成了多个扇形绝热块,外套筒的中心线到绝热材料层的内表面的距离等于外套筒的中心线到连接板的内侧边的两端的距离。

支撑支座含有两块侧板和一块立板,侧板和立板均为平板结构,外套筒的轴线平行于侧板所在的平面,外套筒的轴线垂直于立板所在的平面,侧板与立板连接固定。

两块侧板相互平行,两块侧板的边缘均与外套筒的外表面,两块侧板的边缘均固定于立板的同一侧表面,立板的边缘与外套筒的外表面连接固定。

沿外套筒的周向,两块侧板之间固定有径向加强板和轴向加强板,径向加强板和轴向加强板均为平板结构,两块侧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立板的宽度。

径向加强板和轴向加强板均与侧板垂直,轴向加强板与径向加强板垂直,轴向加强板的边缘与径向加强板的表面连接固定,径向加强板与立板平行,沿外套筒的直径方向,侧板的外侧边缘含有一段斜侧边,斜侧边相对于立板倾斜设置,侧板上斜侧边、径向加强板和轴向加强板围成的区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支撑支座还含有一块垫板,垫板与立板层叠设置,垫板的边缘与立板的边缘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沿外套筒的轴线方向,垫板与侧板分别位于立板的两侧,垫板为矩形,垫板的三个侧边与立板的边缘对应平齐。

外套筒外设有十六个支撑支座,十六个支撑支座分为四个支座组,所述四个支座组沿外套筒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支座组中均含有四个支撑支座,每个所述支座组中的四个支撑支座分为两个支座对,每个所述支座组中的两个支座对沿外套筒的轴线方向对称设置,每个所述支座对中均含有两个支撑支座,每个所述支座对中的两个支撑支座沿外套筒的周向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管道绝热固定支座减少了与热力管道的接触面积,在实现热力输送管道的固定支承的同时,通过在中间设置绝热材料,起到了既传递滑动载荷有保温隔热的效果。该管道绝热固定支座的安装也十分方便,只需在热力管道装配后配焊连接板和支承支座,然后填充绝热材料,即可完成此绝热固定托座的安装,简单易做。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管道绝热固定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管道绝热固定支座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管道绝热固定支座的右视图。

图5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连接板的主视图。

1、外套筒;2、支撑支座;3、绝热材料层;4、连接板;5、热力管道;

11、插接通孔;

21、侧板;22、立板;23、径向加强板;24、轴向加强板;25、垫板;

41、内条形缺口;42、外条形缺口;

211、斜侧边。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管道绝热固定支座,包括外套筒1和支撑支座2,支撑支座2固定于外套筒1外,外套筒1内套设有绝热材料层3,外套筒1内还设有多块连接板4,外套筒1的轴线平行于连接板4所在的平面,沿外套筒1的直径方向,连接板4的外侧边与外套筒1连接固定,连接板4的内侧边能够与热力管道5连接固定,连接板4的外侧边设有缺口,或连接板4的内侧边设有缺口,或连接板4的外侧边和连接板4的内侧边均设有缺口,如图1至图5所示。

使用时,外套筒1和绝热材料层3套设于热力管道5外,连接板4的内侧边为连接板4上到外套筒1的轴线距离近的侧边,连接板4的外侧边为连接板4上到外套筒1的轴线距离远的侧边,连接板4的内侧边与热力管道5的外表面连接固定,连接板4的外侧边与外套筒1的内表面连接固定,支撑支座2能够用于支撑该管道绝热固定支座和热力管道5,支撑支座2还能够用于将该管道绝热固定支座与其它的建筑构件连接固定。设置该缺口,可以减少接触面积,从而降低连接板4的热传递效率,提高该管道绝热固定支座的绝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4为条形的板状结构,连接板4位于绝热材料层3内,外套筒1的轴线平行于连接板4所在的平面,连接板4的长度方向与外套筒1的轴线方向平行,优选外套筒1的轴线位于连接板4所在的平面。如图1和图2所示,外套筒1内的上下左右各设有一个连接板4。沿外套筒1的轴线方向,连接板4的两端均位于外套筒1的内侧,如图3所示。

为了进一步减少接触面积,提高该管道绝热固定支座的绝热效果。连接板4的外侧边和连接板4的内侧边均设有缺口,具体的,该缺口为设置于连接板4的内侧边的两端之间的内条形缺口41和设置于连接板4的外侧边的两端和中部之间的外条形缺口42,如图6所示。连接板4的材质为金属,如钢。另外,外套筒1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或者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外套筒1可以为一个完整的圆筒体,外套筒1也可以为一个圆筒体的某一个部分,或一个圆筒体的某一些部分组合而成。

在安装使用时,连接板4的内侧边仅两端与热力管道5焊接,连接板4的外侧边仅两端和中部与外套筒1的内表面焊接。连接板4的外侧边的中部还与外套筒1的筒壁内的插接通孔11插接,外套筒1的侧壁内设有用于插接通孔。这样,外套筒1与热力管道5的连接靠很少焊接面积的高强度连接板4来保证,由于连接的金属面积较少,热量散失的面积也就很小(相当于传统散热面积的1/5);而其它空隙处使用绝热材料填充,起到保温和支承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外套筒1的内径等于绝热材料层3的外径,绝热材料层3的内径等于热力管道5的外径,绝热材料层3被连接板4分隔形成了多个扇形绝热块,该扇形绝热块的断面为扇,形如图2和图5所示。外套筒1的中心线到绝热材料层3的内表面的距离等于外套筒1的中心线到连接板4的内侧边的两端的距离。这样,外套筒1与热力管道5之间除了连接板4以外的空间完全被绝热材料层3填满。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支座2含有两块侧板21和一块立板22,侧板21和立板22均为平板结构,外套筒1的轴线平行于侧板21所在的平面,外套筒1的轴线垂直于立板22所在的平面,侧板21与立板22连接固定。如图1所示,优选两块侧板21相互平行,两块侧板21的大小和形状大致上基本相同(并不完全相同),两块侧板21的边缘均与外套筒1的外表面,两块侧板21的边缘均固定于立板22的同一侧表面,立板22的内侧边缘与外套筒1的外表面连接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沿外套筒1的周向,两块侧板21之间固定有径向加强板23和轴向加强板24,径向加强板23和轴向加强板24均为平板结构,两块侧板21之间的距离小于立板22的宽度,如图1所示。径向加强板23和轴向加强板24均与侧板21垂直,轴向加强板24与径向加强板23垂直,轴向加强板24的边缘与径向加强板23的表面连接固定,径向加强板23与立板22平行,沿外套筒1的直径方向,侧板21的外侧边缘含有一段斜侧边211,斜侧边211相对于立板22倾斜设置,侧板21上斜侧边211、径向加强板23和轴向加强板24围成的区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1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支座2还含有一块垫板25,垫板25与立板22层叠设置,垫板25的边缘与立板22的边缘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沿外套筒1的轴线方向,垫板25与侧板21分别位于立板22的两侧,垫板25为矩形,垫板25的三个侧边与立板22的边缘的三个侧边对应平齐,如图1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外套筒1外共设有十六个支撑支座2,十六个支撑支座2分为四个支座组,所述四个支座组沿外套筒1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四个支座组分别位于外套筒1的上下左右,四个连接板4的位置与四个支座组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支座组中均含有四个支撑支座2,每个所述支座组中的四个支撑支座2分为两个支座对,如图1所示。

具体的,每个所述支座组中的两个支座对沿外套筒1的轴线方向对称设置,如每个所述支座组中的两个支座对在图3中左右对称设置。每个所述支座对中均含有两个支撑支座2,每个所述支座对中的两个支撑支座2沿外套筒1的周向对称设置,如图2中,外套筒1上部的该支座组中的两个支座对左右对称设置,外套筒1下部的该支座组中的两个支座对左右对称设置,外套筒1左侧的该支座组中的两个支座对上下对称设置,外套筒1右侧的该支座组中的两个支座对上下对称设置。沿外套筒1的周向,连接板4位于一个支座对的两个支撑支座2之间,一个支座对中的两个支撑支座2的侧板21相互平行,每个所述支座对中的两个支撑支座2的垫板25面面相对。

下面介绍该管道绝热固定支座的安装方法:

管道安装时,预先将加工好的外套筒1套设在热力管道5外;当热力管道5安装完成后,将外套筒1移动到固定支座安装的位置,在外套筒1和热力管道5之间牢固焊接连接板4,然后在外套筒1和热力管道5之间填充绝热材料形成绝热材料层3;该绝热材料可以岩棉或聚氨酯发泡材料,最后在对应横梁的外套筒1上焊接支撑支座2,完成该管道绝热固定支座的安装。

连接板4的内侧边上没有缺口的部位与热力管道5接触,连接板4的内侧边上的缺口部位与热力管道5不接触,连接板4的外侧边没有缺口的部位与外套筒1接触,连接板4的外侧边的缺口部位与外套筒1不接触,由于缺口的存在减小了连接板4与外套筒1和热力管道5接触面积较少,连接板4与外套筒1和热力管道5接触面积较少,热量散失的面积也就很小;保温外筒与热力管道之间的空隙处填充绝热材料,起到支承管道的重力和隔热的效果。该管道绝热固定支座安装简易,安装完成后外观平整、美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所以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于本专利涵盖的范畴。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特征与技术特征之间、技术特征与技术方案之间、技术方案与技术方案之间均可以自由组合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