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箱润滑油的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4224发布日期:2018-08-28 22:48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齿轮箱润滑油的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齿轮箱的箱体内注有润滑油,且润滑油的油位高度为箱体高度的三分之二左右,使得箱内的大部分部件均浸泡在润滑油内,并且所述箱体内的润滑油通过油泵循环,但是该种结构的循环系统只能起到润滑作用,并不能起到冷却作用,若箱体内的油压过高,则零部件的润滑效果也要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所需润滑油的油量少,既能润滑又能冷却的齿轮箱润滑油的循环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齿轮箱润滑油的循环系统,包括箱体、油泵、冷却器和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与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内设有由下而上分开布置的一级传动轴、二级传动轴和三级传动轴,且一级传动轴、二级传动轴和三级传动轴均与箱体转动连接,所述一级传动轴与二级传动轴传动连接,且二级传动轴与三级传动轴传动连接,三级传动轴的一端伸入轴承座内并与其传动连接,所述箱体的下部侧壁上具有吸油口,上部侧壁上具有进油口,所述油泵的进油口与吸油口管路连接,油泵的出油口与冷却器的进口管路连接,其创新点在于:

所述箱体的中部设有第一回油流道,且第一回油流道位于二级传动轴的上方并与箱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箱体的上部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回油流道和第三回油流道,且第二回油流道和第三回油流道分别位于三级传动轴两端的上方并与箱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冷却器的出口与箱体的进油口以及第二回油流道和第三回油流道相连通;

所述轴承座的上部设有第四回油流道,且第四回油流道与箱体的第二回油流道相连通,箱体的第一回油流道与轴承座的内腔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轴承座的第四回油流道的端口处设有油视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三级传动轴的两端通过第一润滑轴承与箱体转动连接,且三级传动轴的一端通过第二润滑轴承与轴承座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箱润滑油的循环系统后,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箱体的中部设有第一回油流道,且第一回油流道位于二级传动轴的上方并与箱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箱体的上部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回油流道和第三回油流道,且第二回油流道和第三回油流道分别位于三级传动轴两端的上方并与箱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冷却器的出口与箱体的进油口以及第二回油流道和第三回油流道相连通;所述轴承座的上部设有第四回油流道,且第四回油流道与箱体的第二回油流道相连通,箱体的第一回油流道与轴承座的内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优化了润滑油循环系统的润滑回路,使用时,油泵将箱体内的润滑油抽到冷却器内进行冷却,然后冷却后的润滑油通过箱体的第二回油流道和第三回油流道对三级传动轴进行润滑冷却后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回落到箱体内,且多余的润滑油通过第四回油流道落入第一回油流道内,再由第一回油流道落入箱体内,所述一级传动轴和二级传动轴浸泡在润滑油内进行润滑冷却,所述箱体内的润滑油的油位高度位于二级传动轴上的齿轮高度,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油位高度大大的降低了,而且所需润滑油的油量少,以及提高了箱体内的润滑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1、2所示,一种齿轮箱润滑油的循环系统,包括箱体1、油泵2、冷却器3和轴承座7,所述轴承座7与箱体1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内设有由下而上分开布置的一级传动轴4、二级传动轴5和三级传动轴6,且一级传动轴4、二级传动轴5和三级传动轴6均与箱体1转动连接,所述一级传动轴4与二级传动轴5传动连接,且二级传动轴5与三级传动轴6传动连接,三级传动轴6的一端伸入轴承座7内并与其传动连接,所述箱体1的下部侧壁上具有吸油口11,上部侧壁上具有进油口12,所述油泵2的进油口与吸油口11管路连接,油泵2的出油口与冷却器3的进口管路连接,

所述箱体1的中部设有第一回油流道13,且第一回油流道13位于二级传动轴5的上方并与箱体1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箱体1的上部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回油流道14和第三回油流道15,且第二回油流道14和第三回油流道15分别位于三级传动轴6两端的上方并与箱体1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冷却器3的出口与箱体1的进油口12以及第二回油流道14和第三回油流道15相连通;

所述轴承座7的上部设有第四回油流道71,且第四回油流道71与箱体1的第二回油流道14相连通,箱体1的第一回油流道13与轴承座7的内腔相连通。

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观察油泵是否出油及管路是否通畅,以及维修油泵或管路,所述轴承座7的第四回油流道71的端口处设有油视镜8。所述箱体1上且靠近三级传动轴6的另一端处也设有油视镜。

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三级传动轴的润滑效果好,所述三级传动轴6的两端通过第一润滑轴承61与箱体1转动连接,且三级传动轴6的一端通过第二润滑轴承62与轴承座7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化了润滑油循环系统的润滑回路,使用时,油泵2将箱体1内的润滑油抽到冷却器3内进行冷却,然后冷却后的润滑油通过箱体1的第二回油流道14和第三回油流道15对三级传动轴6进行润滑冷却后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回落到箱体1内,且多余的润滑油通过第四回油流道落入第一回油流道内,再由第一回油流道落入箱体内,所述一级传动轴和二级传动轴浸泡在润滑油内进行润滑冷却,所述箱体内的润滑油的油位高度位于二级传动轴上的齿轮高度,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油位高度大大的降低了,而且所需润滑油的油量少,以及提高了箱体内的润滑冷却效果。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