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1348发布日期:2018-11-02 22:13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节流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节流阀。



背景技术:

节流阀是通过改变节流截面或节流长度以控制流体流量的阀门。

现有的节流阀通常是用控流杆堵死阀芯的通气腔以达到彻底节流的效果,然而这种方式控流杆会与通气腔的腔壁直接接触抵磨,当时间长了会造成控流杆或通气腔腔壁的磨损,破坏节流的效果。且现有部分节流阀还存在有密封性能不够完善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密封性能良好且不会磨损控流杆和通气腔腔壁的节流阀。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其技术效果而采用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节流阀,包括控流阀、进气阀、调节螺丝、控流杆、阀芯和阀套;所述阀芯固定在所述控流阀的内底部;所述阀芯内设置有与所述控流阀出气口连通的通气腔;所述阀芯的外壁与控流阀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单向密封圈;所述调节螺丝安装在所述控流阀的顶部并且与所述控流阀阀腔的顶部腔壁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丝与所述控流阀阀腔的腔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控流杆固定在所述调节螺丝的底部并穿插在所述通气腔内;所述控流杆由底部至顶部口径逐渐增大;所述控流杆的外侧设置有密封罩;所述密封罩位于所述控流杆与通气腔顶部腔口口径大小一致的部位的下方;所述密封罩的罩口朝下并且该密封罩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阀套套设在所述控流阀的外侧;所述阀套与所述控流阀贴合处之间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所述进气阀固定在所述控流阀的一侧;所述进气阀内设置有与所述控流阀阀腔连通的进气通道。

优选地,所述单向密封圈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在所述阀芯的外壁与所述控流阀的内壁之间的支撑座。

优选地,所述调节螺丝的螺帽与所述控流阀的顶部之间设置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调节螺丝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所述调节螺丝与所述控流阀阀腔的腔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阀套与所述控流阀贴合处之间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本实用新型密封性能良好。所述控流杆的外侧设置有密封罩并且该密封罩位于所述控流杆与通气腔顶部腔口口径大小一致的部位的下方,当要将通气腔彻底封住的时候,控制调节螺丝使控流杆往下移动,最终密封罩会先将通气腔的顶部通气口封盖住,控流杆与通气腔的腔壁不接触,因此不会磨损控流杆以及通气腔的腔壁。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节流阀做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节流阀剖面示意图。

标识说明:1-控流阀,2-进气阀,3-调节螺丝,4-控流杆,5-阀芯,6-阀套,7-单向密封圈,8-第一密封圈,9-密封罩,10-第二密封圈,11-第三密封圈,12-第四密封圈,13-支撑座,14-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节流阀,包括控流阀1、进气阀2、调节螺丝3、控流杆4、阀芯5和阀套6;阀芯5固定在控流阀1的内底部;阀芯5内设置有与控流阀1出气口连通的通气腔;阀芯5的外壁与控流阀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单向密封圈7;调节螺丝3安装在控流阀1的顶部并且与控流阀1阀腔的顶部腔壁螺纹连接;调节螺丝3与控流阀1阀腔的腔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8;控流杆4固定在调节螺丝3的底部并穿插在通气腔内;控流杆4由底部至顶部口径逐渐增大;控流杆4的外侧设置有密封罩9;密封罩9位于控流杆4与通气腔顶部腔口口径大小一致的部位的下方;密封罩9的罩口朝下并且该密封罩9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0;阀套6套设在控流阀1的外侧;阀套6与控流阀1贴合处之间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三密封圈11和第四密封圈12;进气阀2固定在控流阀1的一侧;进气阀2内设置有与控流阀1阀腔连通的进气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单向密封圈7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在阀芯5的外壁与控流阀1的内壁之间的支撑座13,用于支撑单向密封圈7使其不易变形损坏,延长单向密封圈7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调节螺丝3的螺帽与控流阀1的顶部之间设置有锁紧螺母14,锁紧螺母14与调节螺丝3螺纹连接,可以拧紧在控流阀1的顶部后锁固住调节完成后的调节螺丝3。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密封性能良好,并且不会磨损控流杆和通气腔腔壁,节流效果好。

以上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详细阐述,应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说明书附图中公开的具体结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所述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其他实施例,任何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新理念的简单变形或等同替换,均涵盖于本实用新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