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式切换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9052发布日期:2018-10-24 00:15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滑动式切换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今,作为在室内空调等空气调节机中利用的冷冻循环,利用使制冷剂的环流方向反转的循环,以便在冷却模式(制冷)运转时使制冷剂经由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膨胀阀、以及室内换热器而向压缩机环流,并在加温模式(制热)运转时使制冷剂经由压缩机、室内换热器、膨胀阀、以及室外换热器而向压缩机环流。作为这样的使冷冻循环中的制冷剂的环流路径反转的流路切换阀(所谓四通切换阀),广泛应用具备滑动自如地设置在阀主体的内部的阀部件的滑动式切换阀。

在这样的滑动式切换阀(例如四通切换阀)中,由于阀部件在被推压至阀座面的同时滑动,所以为了实现顺畅的滑动动作,提出了在阀部件的滑动接触面形成凹部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四通切换阀用中,在阀芯(阀部件)的密封面(滑动接触面)且在滑动方向上与开口相邻的位置形成有直线状的槽。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四通阀中,在滑动阀芯的滑动面形成有包围开口的环状的条状槽。在这些结构中,通过在形成于滑动接触面的凹部获取流体中的油,来使阀部件顺畅地滑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279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52-143050号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直线状的槽连续直至密封面的端缘,并敞开(即不形成封闭空间)。因此,虽然容易在槽获取油,但所获取的油容易流出。并且,在密封面中的从与滑动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将开口夹在之间的部分不形成槽。该部分在滑动时不与阀座侧的开口部重叠而总是与阀座面滑动接触,并且沿滑动方向延伸而接触面积较大,从而产生连续地重复滑动和停止的运动(粘滑,stick slip),进而容易成为振动、噪声的原因。

由于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环状的条状槽也形成于总是与阀座面滑动接触的部分,所以难以引起上述不良情况。并且,由于在该条状槽与阀座面之间形成封闭空间,所以油难以流出。然而,在滑动阀芯的滑动时,条状槽的一部分在阀座面中的开口的周缘部穿过,从而条状槽的周缘部进入阀座面的开口而有滑动阀芯被刮掉的可能性。

因此,为了抑制摩擦所引起的不良情况以及阀部件的损伤,考虑仅在从正交方向将开口夹在之间的位置设置凹部的结构。然而,由于这样的凹部不与阀座侧的开口重叠,所以当在与阀座面之间形成封闭空间的形状的情况下难以获取油。另一方面,在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设为不形成封闭空间的凹部的情况下,所获取的油容易流出。因此,在任一情况下,都有阀部件无法顺畅地滑动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阀部件顺畅地滑动并且能够抑制损伤的滑动式切换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本发明的滑动式切换阀是一种具备筒状的阀主体、以直线状排列的方式在阀座面形成有多个阀座开口部的阀座、以及被收纳于上述阀主体并且沿上述多个阀座开口部的排列设置方向滑动的碗状的阀部件的滑动式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阀部件具备与上述阀座面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和以使上述阀座开口部彼此连通的方式开口的阀开口部,上述滑动接触面具有在与上述排列设置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位于上述阀开口部的两侧且不与上述阀座开口部重叠的关闭区域、和在上述排列设置方向上与上述阀开口部相邻并且与上述阀座开口部重叠的开放区域,在上述滑动接触面形成有在上述关闭区域内沿上述排列设置方向延伸并且能够在与上述阀座面之间形成封闭空间的窄幅凹部、遍及上述开放区域至上述关闭区域地设置并且能够在与上述阀座面之间形成封闭空间的宽幅凹部、以及在上述开放区域内将上述正交方向上的两侧的上述宽幅凹部彼此分割开的梁部,上述梁部从上述阀开口部的外缘沿上述排列设置方向连续地延伸并与上述阀座面抵接。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由于宽幅凹部遍及开放区域至关闭区域地设置,所以在阀部件的滑动时宽幅凹部的一部分与阀座开口部重叠,能够获取流体中的油。此时,宽幅凹部与窄幅凹部不连续,从而即使当在窄幅凹部与阀座面之间总是形成封闭空间的情况下,上述凹部在阀部件的滑动时轨迹在关闭区域内重叠,从而也容易向窄幅凹部供给宽幅凹部的油。因此,能够在形成于关闭区域的窄幅凹部获取油,从而能够使阀部件顺畅地滑动。另外,由于与阀座面抵接的梁部从阀开口部的外缘沿排列设置方向连续地延伸,所以在阀部件的滑动时,滑动接触面中的宽幅凹部的周缘部难以进入阀座开口部内,从而能够抑制阀部件的损伤。

此时,在本发明的滑动式切换阀中,优选为,在上述滑动接触面,以被两个上述宽幅凹部夹着的方式在上述正交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一个上述梁部。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在正交方向的中央部设有梁部,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滑动接触面中的宽幅凹部的周缘部进入阀座开口部内。

并且,在本发明的滑动式切换阀中,优选为,在沿上述排列设置方向配置的由上述窄幅凹部以及上述宽幅凹部构成的凹部组,设有至少一个与上述阀座面抵接的分割部,从而该凹部组在上述排列设置方向上不连续。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在相对于阀开口部而设于排列设置方向的两侧来构成同一凹部组的两个宽幅凹部分别在阀部件的滑动时与相互不同的阀座开口部重叠时,凹部组不连续,所以阀座开口部彼此经由凹部组而不连通。由此,能够抑制流体从高压侧的阀座开口部向低压侧的阀座开口部流入。

另外,在本发明的滑动式切换阀中,优选为,在上述开放区域,并且隔着上述宽幅凹部而在上述阀开口部的相反侧,形成有与上述阀座面抵接的端部抵接区域。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在开放区域形成有端部抵接区域,所以宽幅凹部在排列设置方向上并非遍及开放区域的整体形成。因此,当在滑动时排列设置方向上的一侧的宽幅凹部与阀座开口部重叠时,在另一侧,端部抵接区域容易与其它阀座开口部重叠。即,排列设置方向上的一侧以及另一侧的宽幅凹部难以同时与相互不同的阀座开口部重叠,从而能够抑制流体经由排列设置方向的两侧的宽幅凹部从高压侧的阀座开口部向低压侧的阀座开口部流入。

本发明的冷冻循环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对作为流体的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在冷却模式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第一换热器;在冷却模式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第二换热器;在上述第一换热器与上述第二换热器之间使制冷剂膨胀来进行减压的膨胀机构;以及上述任一项中所述的滑动式切换阀。根据这样的本发明,能够如上述那样使阀部件顺畅地滑动,从而能够抑制例如粘滑等运转时的异响、振动。并且,能够如上述那样抑制阀部件的损伤,从而能够抑制流体从损伤了的部分漏出,进而能够抑制冷冻循环系统的运转效率的降低。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滑动式切换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通过在阀部件的滑动接触面形成有窄幅凹部、宽幅凹部以及梁部,能够使阀部件顺畅地滑动并且能够抑制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设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滑动式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示出上述滑动式切换阀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上述滑动式切换阀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上述滑动式切换阀的阀部件的滑动接触面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使上述阀部件滑动后的上述滑动接触面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使上述阀部件滑动后的上述滑动式切换阀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第一变形例的滑动式切换阀的阀部件的滑动接触面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第二变形例的滑动式切换阀的阀部件的滑动接触面的俯视图。

图中:

1—冷冻循环,2—压缩机,3—室外换热器(第一换热器),4—室内换热器(第二换热器),5—膨胀阀(膨胀机构),10—四通切换阀(滑动式切换阀),11—阀主体,11A—流入端口(开口部),11B~11D—端口(阀座开口部),13—高压侧导管(接头部件),19A—上表面(阀座面),24—阀部件,25A—阀开口部,26A—滑动接触面,271、273、281、283—宽幅凹部,272、282—窄幅凹部,27、28—凹部组,274、275—分割部,291、292—梁部,293、294—端部抵接区域,A1—关闭区域,A2—开放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四通切换阀(滑动式切换阀)10例如设于冷冻循环1。冷冻循环1用于室内空调等空气调节机,具备:对作为流体的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2;在冷却模式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作为第一换热器的室外换热器3;在冷却模式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作为第二换热器的室内换热器4;在室外换热器3与室内换热器4之间使制冷剂膨胀来进行减压的作为膨胀机构的膨胀阀5;四通切换阀10;以及切换控制四通切换阀10的流路的先导电磁阀6,它们通过制冷剂配管而连结。此外,作为膨胀机构,并不限定于膨胀阀5,也可以是毛细管。

该冷冻循环1在图1所示的冷却模式(制冷运转)中构成制冷剂按照压缩机2、四通切换阀10、室外换热器3、膨胀阀5、室内换热器4、四通切换阀10以及压缩机2的顺序流动的制冷循环。另一方面,在加温模式(制热运转)中构成制冷剂按照压缩机2、四通切换阀10、室内换热器4、膨胀阀5、室外换热器3、四通切换阀10以及压缩机2的顺序流动的制热循环。该制热循环与制冷循环的切换通过四通切换阀10的基于先导电磁阀6的切换动作来进行。

亦如图2、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四通切换阀10构成为具备圆筒状的阀主体11、滑动自如地设置在该阀主体11的内部的阀芯12、与压缩机2的喷出口连通的作为接头部件的高压侧导管(D接头)13、与压缩机2的吸入口连通的低压侧导管(S接头)14、与室内换热器4连通的室内侧导管(E接头)15、以及与室外换热器3连通的室外侧导管(C接头)16。

圆筒状的阀主体11具有封堵其轴向两端部的塞件17、18、以及固定于阀主体11的内部的阀座19,并构成为整体被封闭的缸筒。在塞件17、18分别连接有与先导电磁阀6连通的导管17A、18A。在阀座19设有供低压侧导管14、室内侧导管15、以及室外侧导管16各自的前端插入并且构成后述的第一端口11C、第二端口11D以及流出端口11B的开口。阀座19的上表面19A成为对阀芯12进行滑动引导的引导面(阀座面)。

在阀主体11形成有在其侧面部111开口的多个端口11A、11B、11C、11D。即,设有作为与高压侧导管13连接而使制冷剂向阀主体11的内部流入的开口部的流入端口11A、以及作为相对于流入端口11A而在阀主体11的侧面部111的径向相反侧形成于阀座19的上表面19A的阀座开口部的第一端口11C、第二端口11D及流出端口11B。流出端口11B设于阀主体11的轴向大致中央,第一端口11C沿阀主体11的轴向而相邻地设于流出端口11B的一侧(图2的左侧),第二端口11D沿阀主体11的轴向而相邻地设于流出端口11B的另一侧(图2的右侧)。即,三个端口11B~11D设为呈直线状地排列。

通过在流出端口11B连接低压侧导管14,并在第一端口11C连接室内侧导管15,来使该第一端口11C构成室内侧端口,并通过在第二端口11D连接室外侧导管16,来使该第二端口11D构成室外侧端口。低压侧导管14、室内侧导管15以及室外侧导管16分别硬钎焊固定于流出端口11B、第一端口11C、第二端口11D周边的阀主体11以及阀座19。

阀芯12构成为具有与阀主体11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左右一对活塞体21、22、连结一对活塞体21、22并沿阀主体11的轴向延伸的连结部件23、以及支撑于连结部件23的碗状的阀部件24。阀主体11的内部空间被分隔成形成于一对活塞体21、22间的高压室R1、形成于一个活塞体21与塞件17之间的第一工作室R2、以及形成于另一个活塞体22与塞件18之间的第二工作室R3。

连结部件23由金属板材构成,并形成为具有:沿阀主体11的轴向延伸排列设置为与阀座19的上表面19A平行的连结板部23A;将连结板部23A的一侧端部折弯地固定于活塞体21的固定片部23B;以及将连结板部23A的另一侧端部折弯地固定于活塞体22的固定片部23C。在连结板部23A形成有保持阀部件24的保持孔23D、和使制冷剂流通的两处贯通孔23E。

阀部件24是合成树脂制的一体成形部件,并形成为具有朝向阀座19呈凹状地开口的碗部25、和从该碗部25的开口缘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26。碗部25形成为在俯视时具有椭圆形的穹顶状,并被插入至连结部件23的保持孔23D。在碗部25的内部形成有使流出端口11B与第一端口11C连通而不与第二端口11D连通、或者使流出端口11B与第二端口11D连通而不与第一端口11C连通那样的连通空间R4。

在凸缘部26的下表面(与阀座19的上表面19A对置的面)260具有与上表面19A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26A、和与碗部25的内部连通的阀开口部25A。该凸缘部26配置于阀座19与连结部件23之间。而且,滑动接触面26A因作用于阀部件24的高压与低压的压力差而与阀座19的上表面19A紧密接触,从而碗部25的连通空间R4相对于阀座19被封闭。此外,在端口11B~11D以及阀开口部25A的周围形成有锥形部,但后述的端口11B~11D以及阀开口部25A的尺寸是不包括锥形部在内的(沿Z方向延伸的部分的)尺寸。

在以上的四通切换阀10中,若经由先导电磁阀6以及导管18A向第二工作室R3导入高压制冷剂,则如图1、图2所示,活塞体22被按压而阀芯12向阀主体11的轴向(端口11B~11D的排列设置方向)的一侧(图1、图2的左侧)滑动,从而移动至第一位置。并且,若经由先导电磁阀6以及导管17A向第一工作室R2导入从压缩机2喷出的高压制冷剂,则活塞体21被按压而阀芯12向阀主体11的轴向另一侧(图1、图2的右侧)滑动,从而移动至第二位置。

在阀芯12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阀部件24的碗部25使流出端口11B与第二端口11D通过该连通空间R4而连通。并且,由于碗部25位于比第一端口11C更靠另一侧,所以该第一端口11C经由阀主体11的内部(高压室R1)而与流入端口11A连通。即,阀芯12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是流入端口11A与第一端口11C连通且流出端口11B与第二端口11D连通的加温模式(制热运转)。

在该加温模式中,经由高压侧导管13以及流入端口11A向高压室R1导入从压缩机2喷出后的高压制冷剂H,经过该高压室R1后的高压制冷剂H经由第一端口11C以及室内侧导管15而向室内换热器4供给。并且,从室外换热器3经由室外侧导管16以及第二端口11D向碗部25的连通空间R4导入低压制冷剂L,经过该连通空间R4后的低压制冷剂L经由流出端口11B以及低压侧导管14而向压缩机2环流。

另一方面,在阀芯12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阀部件24的碗部25使流出端口11B与第一端口11C通过该连通空间R4而连通。并且,由于碗部25位于比第二端口11D更靠一侧,所以该第二端口11D经由阀主体11的内部(高压室R1)而与流入端口11A连通。即,阀芯12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是流入端口11A与第二端口11D连通且流出端口11B与第一端口11C连通的冷却模式(制冷运转)。

基于图3、图4对以上的四通切换阀10的阀部件24进行详细说明。此处,将端口11B~11D的排列设置方向作为X方向,将导管13~16的延伸方向作为Z方向,并将与X方向以及Z方向正交的方向(阀部件24的宽度方向)作为Y方向。

阀部件24的滑动接触面26A形成为以Y方向作为长度方向且角部变圆的大致长方形,阀开口部25A形成为组合长方形和半圆且以X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长圆形。阀开口部25A的Y方向尺寸与端口11B~11D的直径大致相等。因此,滑动接触面26A中的相对于阀开口部25A而位于Y方向两侧的部分将端口11B~11D夹在之间,并且在阀部件24的滑动时均不与端口11B~11D重叠。这样,将滑动接触面26A中的相对于阀开口部25A而位于Y方向两侧的部分作为关闭区域A1。并且,将滑动接触面26A中的除阀开口部25A以及关闭区域A1之外的部分(在X方向上与阀开口部25相邻且在滑动时与端口11C、11D重叠的部分)作为开放区域A2。

在滑动接触面26A的在Y方向上的一侧(图4中的上侧)形成有第一宽幅凹部271、第一窄幅凹部272、以及第二宽幅凹部273,并且凹部271~273沿X方向配置来构成凹部组27。凹部271~273具有不与上表面19A接触而能够收纳适当的油量那样的深度。并且,凹部271~273在俯视时以包围规定区域的方式形成为封闭形状,并且未到达滑动接触面26A的端缘。即,在凹部271~273与上表面19A之间形成有封闭空间。此外,图3中仅可见凹部271~273中的第一窄幅凹部272。

第一宽幅凹部271以及第二宽幅凹部273遍及关闭区域A1至开放区域A2地设置,形成为具有沿X方向延伸的一对平行的边的大致梯形,并且从X方向将阀开口部25A夹在之间。第一宽幅凹部271以及第二宽幅凹部273中的与阀开口部25A对置的缘部271A、273A沿阀开口部25A而形成为圆弧状。

窄幅凹部272形成为沿X方向延伸的长方形,并且由第一宽幅凹部271和第二宽幅凹部273从X方向将窄幅凹部272夹在之间。在第一宽幅凹部271与窄幅凹部272之间以及窄幅凹部272与第二宽幅凹部273之间分别设有与上表面19A抵接的分割部274、275,从而凹部271~273相互独立。即,凹部组27在X方向上不连续。此外,分割部274、275的宽度(X方向尺寸)成为与第一窄幅凹部272的Y方向两侧的壁(关闭区域A1中的与上表面19A抵接的部分)的厚度相同的程度。

在滑动接触面26A的在Y方向上的另一侧(图4中的下侧)形成有第三宽幅凹部281、第二窄幅凹部282、以及第四宽幅凹部283,并且凹部281~283沿X方向配置来构成凹部组28。凹部281~283具有分别与凹部271~273对称的形状。

在滑动接触面26A的开放区域A2形成有将设于Y方向的两侧的第一宽幅凹部271和第三宽幅凹部281分割开的梁部291、以及将设于Y方向的两侧的第二宽幅凹部273和第四宽幅凹部283分割开的梁部292。即,分别在阀开口部25A的X方向两侧,以被两个宽幅凹部夹在之间的方式在Y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一个梁部291、292。

梁部291、292形成为沿X方向从阀开口部25A的外缘连续地延伸至滑动接触面26A的端缘并与上表面19A抵接。即,在梁部291、292不形成凹部。此外,梁部291、292的宽度(Y方向尺寸)优选在端口11B~11D的直径的1/3以上。若梁部291、292的宽度过窄,则在阀部件24滑动时,滑动接触面26A中的宽幅凹部271、273、281、283的周缘部容易进入端口11C、11D内。

在滑动接触面26A的开放区域A2,隔着宽幅凹部271、281而在阀开口部25A的相反侧形成有端部抵接区域293,并且隔着宽幅凹部273、283而在阀开口部25A的相反侧形成有端部抵接区域294。端部抵接区域293、294是与上表面19A抵接的区域。即,宽幅凹部271、273、281、283在X方向上未遍及开放区域A2的整体形成。并且,梁部291与端部抵接区域293连续,梁部292与端部抵接区域294连续。

此处,对滑动接触面26A的各部与端口11B~11D的关系进行说明。此外,图4、图5中以双点划线示出端口11B~11D,但示出不包括锥形部而沿Z方向延伸的部分。图4中,与上述的第一位置对应,端口11B、11C由阀开口部25A围起。此时,宽幅凹部273、283不与第二端口11D重叠。若从这样的状态起以成为上述的第二位置的方式使阀部件24沿X方向滑动,则如图5所示,第一端口11C与宽幅凹部271、281重叠。此时,第二端口11D与梁部292以及端部抵接区域294重叠,但不与宽幅凹部273、283重叠。

若继续进行阀部件24的滑动,则第一端口11C与宽幅凹部271、281重叠,并且第二端口11D与宽幅凹部273、283重叠。若进一步进行滑动,则在第一端口11C变得不与宽幅凹部271、281重叠后,阀芯12被定位于第二位置。

当像这样使阀部件24滑动时,上表面19A中的端口11C、11D的周缘部在开放区域A2上经过。图6中示出第二端口11D的周缘部(角部)190在开放区域A2上经过的状况。此时,梁部292从阀开口部25A的外缘沿X方向连续地延伸,从而周缘部190总是抵接于梁部292。因此,在阀部件24被推压至上表面19A的状态下,限制阀部件24以进一步向上表面19A接近的方式变形,从而滑动接触面26A中的宽幅凹部273、283的周缘部(以与X方向交叉的方式延伸的缘部,例如缘部273A、与缘部273A对置地沿Y方向延伸的缘部273B)难以进入端口11D内。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有以下的效果。即,宽幅凹部271、273、281、283遍及开放区域A2至关闭区域A1地设置,从而在阀部件24的滑动时,宽幅凹部271、273、281、283的一部分与端口11C、11D重叠,能够获取流体(制冷剂)中的油。此时,宽幅凹部271、273与窄幅凹部272在阀部件24的滑动时轨迹在关闭区域A1内重叠,从而容易向窄幅凹部272供给宽幅凹部271、273的油(在凹部281~283中也相同)。因此,能够在形成于关闭区域A1的窄幅凹部272、282获取油,从而能够使阀部件24顺畅地滑动。另外,与阀座19的上表面19A抵接的梁部291、292从阀开口部25A的外缘沿X方向连续地延伸,从而滑动接触面26A中的宽幅凹部271、273、281、283的周缘部难以进入端口11C、11D内,能够抑制阀部件24的损伤。

并且,由于在滑动接触面26A的在Y方向上的中央部设有梁部291、292,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滑动接触面26A中的宽幅凹部271、273、281、283的周缘部进入端口11C、11D内。

并且,由于凹部组27因分割部274、275而变得不连续,所以宽幅凹部271、273分别在阀部件24滑动时与相互不同的端口11C、11D重叠,此时,端口11C、11D彼此经由凹部组27而不连通。由此,能够抑制制冷剂从高压侧的端口向低压侧的端口流入。

并且,由于在开放区域A2形成有端部抵接区域293、294,并且宽幅凹部271、273难以同时与相互不同的端口11C、11D重叠,所以能够抑制制冷剂经由X方向的两侧的宽幅凹部271、273从高压侧的端口向低压侧的端口流入。

并且,由于上述那样的阀部件24设于冷冻循环1,所以能够使阀部件24顺畅地滑动,从而能够抑制例如粘滑等运转时的异响、振动。并且,能够抑制阀部件24的损伤,从而能够抑制制冷剂从损伤了的部分漏出,进而能够抑制冷冻循环1的运转效率的降低。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包括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其它结构等,并且本发明也包括以下所示的变形等。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于滑动接触面26A的凹部组27中,第一宽幅凹部271、第一窄幅凹部272、以及第二宽幅凹部273设为分别因分割部274、275而分割开,从而相互独立地形成,但在滑动接触面26A形成有窄幅凹部和宽幅凹部即可,它们的关系也可以是以下示例的关系。

在图7所示的第一变形例中,在滑动接触面26A且在Y方向的两侧形成有凹部组30、31。凹部组30由两个凹部301、302构成,并且因形成于X方向中央部的分割部303而在X方向上不连续。凹部301是通过使形成于关闭区域A1的窄幅凹部301A和遍及开放区域A2至关闭区域A1地设置的宽幅凹部301B连续来形成的一个凹部。凹部302也与凹部301相同,由窄幅凹部302A和宽幅凹部302B构成。凹部组31由两个凹部311、312构成,凹部311、312分别具有与凹部301、302相同的形状。并且,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在滑动接触面26A形成有梁部291、292以及端部抵接区域293、294。

在图8所示的第二变形例中,在滑动接触面26A且在Y方向的两侧形成有凹部32、33。凹部32是通过使遍及开放区域A2至关闭区域A1地设置的宽幅凹部321、形成于关闭区域A1的窄幅凹部322、以及遍及开放区域A2至关闭区域A1地设置的宽幅凹部323连续来形成的一个凹部。凹部321~323在X方向上依次排列。凹部32未形成分割部,成为在X方向上连续的形状。

在第二变形例中,在滑动接触面26A形成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梁部291、292,但未形成端部抵接区域。即,宽幅凹部321、323在X方向上遍及开放区域A2的大致整体地形成。此外,凹部33具有与凹部32相同的形状。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在滑动接触面26A,以被Y方向两侧的宽幅凹部271、281夹在中间的方式在Y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一个梁部291,但也可以在Y方向两侧的宽幅凹部之间形成有两个以上的梁部。即,也可以在Y方向两侧的宽幅凹部之间形成有其它凹部。此时,两个以上的梁部也可以配置为从滑动接触面26A的Y方向中央部偏离。

除此之外,在以上的记载中公开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的结构、方法等,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本发明特别图示出且说明了主要确定的实施方式,但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以及目的的范围,对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形状、材质、数量、其它详细的结构中施加各种变形。因此,上述公开的限定了形状、材质等的记载是为了使本发明的理解变得容易而示例来记载的,并非限定本发明,本发明包括将上述形状、材质等限定的一部分或全部限定去掉后的部件的名称的记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