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7630发布日期:2018-12-19 05:08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流量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流量控制阀,更详细地涉及能将流路的开度数值显示的流路控制阀。

背景技术

流量控制阀是对流体的流动进行限制并对致动器的速度进行控制的小型设备,多用在对机械装置、电子设备等进行组装的自动设备线等中。在流量控制阀中设有对流路的开度进行调节的阀芯,并设有与上述阀芯连动的旋转式的操作部(操作抓拿部)。近年来,对于通过从显示窗显示上述操作部的旋转圈数从而能确认流路的开度的结构的流量控制阀的需求也逐渐变大。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如下结构的流量控制阀:与针阀芯一体旋转的操作构件以能旋转的方式设于外壳,在外壳上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有与齿部啮合连接的齿轮,并且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有与齿轮啮合连接的显示环,在显示环的外周面印有表示针阀芯的旋转圈数的刻度(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043196号公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043196号公报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流量控制阀为了从显示窗中显示上述操作部的旋转圈数,而变为复杂的机构。如上所述,若显示机构复杂,则部件数变多,部件成本增大,从而会增加组装工时,而且操作部的尺寸会变大。

若上述操作部的尺寸变大,则需要确保规定大小的配置空间,从而在配置上存在限制。例如,从没有显示功能类型的已设的流量控制阀进行替换会变得较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量控制阀,能通过采用了由内齿轮实现的减速机构这样简单的结构,从显示窗中显示出操作部的旋转圈数,另外能实现小型化。

作为一实施方式,通过以下公开的解决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公开的流量控制阀包括:外壳,上述外壳形成有流路;针阀芯,上述针阀芯能以第一转轴为中心在上述外壳内旋转地支承,以对上述流路的开度进行调节;操作部,上述操作部在内侧设有与上述针阀芯连接的连接部,并且通过上述外壳支承成能以上述第一转轴为中心旋转;以及显示部,上述显示部具有筒部,在上述筒部上,与上述针阀芯的旋转圈数n对应的第一文字沿周向以规定间隔形成,上述显示部通过上述外壳支承成能以与上述第一转轴不同的位置的第二转轴为中心旋转,在上述操作部的侧面形成有使上述第一文字中的一个露出的第一显示窗,外齿轮以上述第一转轴为中心形成于上述连接部,与上述外齿轮啮合的内齿轮以上述第二转轴为中心形成于上述显示部,上述外齿轮的齿数设定得比上述内齿轮的齿数少至少一个,上述筒部的上述第一文字中的一个的位置与上述内齿轮的齿中的一个的位置一一对应,在上述操作部从起点旋转了n圈的位置处,上述第一文字中的表示“n”的文字与上述第一显示窗对齐。在此,n是包括0在内的正整数。

根据公开的流量控制阀,能通过形成于操作部的外齿轮与形成于显示部的内齿轮啮合的简单结构,从上述操作部的显示窗显示表示针阀芯的旋转圈数“n”的文字,从而实现一种使得比已知的带显示功能的流量控制阀更小型的流量控制阀。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例子的示意图,其是立体图。

图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剖视立体图。

图3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结构展开图。

图4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主视图。

图5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侧视图。

图6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后视图。

图7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俯视图。

图8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a-a剖视图。

图9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b-b剖视图。

图10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c-c剖视图。

图11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外齿轮与内齿轮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2是对上述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旋转圈数与显示文字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例子的示意图,其是立体图。

图14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结构展开图。

图15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主视图。

图16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侧视图。

图17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后视图。

图18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俯视图。

图19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d-d剖视图。

图20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e-e剖视图。

图21是对上述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旋转圈数与显示文字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是具有l型的管体(弯管)的构件。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的例子的立体图(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流量控制阀1的剖视立体图。图3是将图1所示的流量控制阀1的构成部件展开表示的结构展开图。另外,在用于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所有图中,有时对于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标注上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例如被组装(连接)到使压力流体(例如,压缩空气)相对于构成自动设备线等的外部的气缸流过的流路,并对上述气缸的动作速度进行控制。在此,为了便于对流量控制阀1各部分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在图中用上、下、前、后的箭头来表示定向,但在实际使用流量控制阀1时,并不局限于这些定向,在任意定向上均可使用。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由管状的第一外壳6和管状的第二外壳8组合而形成流路,以构成l型的管体(弯管)。第一外壳6是pbt或pom等树脂制的,在端部设有热塑性树脂管用衬套内置接头(日文:熱可塑性樹脂チューブ用ブッシュイン継手)6a。第二外壳8是黄铜或不锈钢等金属制的,在端部设有拧入式的接头8a。热塑性树脂管用衬套内置接头6a也称作触发式接头。另外,作为流量控制阀1的构成材料,除了后述的垫圈75或o形环76、77等使用橡胶材料的部分之外,能根据使用条件适当地使用树脂材料(例如,pbt、pom等)或金属材料(例如,黄铜、不锈钢等)。

在外壳6、8内设有对流路的开度进行调节的针阀芯5。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在阀座71中组装针阀芯5、垫圈75、笼部73、o形环76,接着,阀座71被装入第一外壳6,隔着o形环77将第一外壳6与第二外壳组合在一起。此外,在第一外壳6中组装有显示部3,并组装有操作部2。

操作部2呈帽形,在内侧设有筒状的连接部21。连接部21与针阀芯5嵌合并连接成能滑动。针阀芯5的头部5a插入到形成于连接部2的孔部21a并嵌合。操作部2的下部与第一外壳6的上部嵌合并连接成能旋转。操作部2为推锁结构,当向下按操作部2时进行锁定而无法旋转,当拉起操作部2时锁定解除,而变得能旋转。操作部2和针阀芯5能以第一转轴p1为中心旋转地支承于第一外壳6。

显示部3是筒部3a与凸缘部3b的一体结构体,在筒部3a下侧的侧面形成有第一文字41,在筒部3a上侧的侧面形成有第二文字42,在凸缘部3b上形成有第三文字43。例如,印刷有文字41、42、43。此外,例如,还能预先在模具中通过凹凸形成文字,并通过树脂成型使筒部3a、凸缘部3b、文字41、42、43一体成型而作为显示部3。显示部3被支承成能以第二转轴p2为中心沿第一外壳6的内侧面旋转。

在此,在主视观察时,在第一外壳6的侧面形成有使第一文字41中的一个露出的第四显示窗64,此外,形成有使第二文字42中的一个露出的第五显示窗65。第五显示窗65的位置位于第四显示窗64正上方的位置。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特定的位置设有第四显示窗64和第五显示窗65,因此,仅在操作部2旋转0.5圈的整数倍时能目视确认第一文字41中的一个或第二文字42中的一个。即,成为在不彻底的旋转位置时第一文字41和第二文字42均无法目视确认的结构。藉此,能防止旋转圈数n的读取错误。在本说明书中,n是包括0在内的正整数。另外,第四显示窗64和第五显示窗65的位置并不局限于正面侧,也可以将第四显示窗64和第五显示窗65的位置改变为侧面侧或背面侧。

此外,在俯视观察时,在操作部2的上表面形成有使第三文字43中的一个露出的第三显示窗63。

图4是流量控制阀1的主视图,图5是侧视图,图6是后视图,图7是俯视图。图8是图4的a-a剖视图。图9是沿图4的b-b线的剖视图。图10是沿图5的c-c线的剖视图。

在此,在主视观察时,在操作部2的侧面形成有使第一文字41中的一个露出的第一显示窗61。将针阀芯5旋转0圈的状态设为初始状态,并以上述状态为起点。作为一例,针阀芯5与阀座71抵接,流路处于关闭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在操作部2从起点旋转了n圈的位置处,第一文字41中的表示“n”的文字与第一显示窗61对齐。即,在使操作部2从初始状态朝规定方向旋转n圈后,针阀芯5旋转n圈,并且在第一显示窗61中露出表示第一文字41中表示“n”的文字。

如图9所示,第一转轴p1与第二转轴p2的位置不同。在连接部21形成有使显示部3以第一转轴p1为中心旋转的外齿轮25。此外,在显示部3形成有以第二转轴p2为中心与外齿轮25啮合的内齿轮35。

图11是表示流量控制阀1的外齿轮25与内齿轮35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在此,外齿轮25的齿数z1设定得至少比内齿轮35的齿数z2少一个,通过下述的数学式z1=z2-1表示。这是由于,若齿数z1与齿数z2之差为2以上,则在使外齿轮25旋转时会与内齿轮35发生干涉而变得无法动作、或是无法小型化。在图11的例子中,外齿轮35的齿数z1为15,内齿轮35的齿数z2为16。另外,齿数z1、z2是一例,但并不局限于此。

第一文字41沿周向以规定间隔形成于筒部3a。第二文字42沿周向以规定间隔形成于筒部3a。第三文字43沿周向以规定间隔形成于凸缘部3b。在图3与图11的例子中,第一文字41、第二文字42、第三文字43分别依次显示为用0~14表示的正整数。另外,第一文字41、第二文字42、第三文字43是一例,并不局限于此。

此外,筒部3a的第一文字41和第二文字42中的一个位置与内齿轮35的齿中的一个位置一一对应。此外,凸缘部3b的第三文字43中的一个的位置与内齿轮35的齿中的一个的位置一一对应(图11等)。此外,在内齿轮35的齿的一个位置,不形成第三文字43中的一个,而形成为空白。在图11的例子中,“0”与“14”之间形成空白。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外壳6的外周的中心位置位于第一转轴p1上,第一外壳6的内周的中心位置位于第二转轴p2上。此外,显示部3的中心位置位于第二转轴p2上。也就是说,第一外壳6的内周相对于第一外壳6的外周偏心。作为一例,使周壁部的厚度变化,以实现偏心结构。

第一转轴p1与第二转轴p2之间的间隔g设定为比外齿轮25的齿全高(日文:全歯たけ)h1的0.5倍大的值。此外,第一转轴p1与第二转轴p2之间的间隔g设定为比内齿轮35的齿全高h2的0.5倍大的值。根据上述结构,当外齿轮25旋转1圈时内齿轮35的齿偏移一个位置这样的动作成为可靠的动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减速机构,外齿轮25与内齿轮35能不借助其它部件,直接实现伴随着减速的连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显示机构被简化,部件数最少,部件成本最小,组装工时数变少,配置上的限制消除。其结果是,通过使操作部2小型化,从而成为实现比已知的带有显示功能的流量控制阀更小型的流量控制阀1。例如,从没有显示功能类型的已设的流量控制阀进行替换也变得较为容易。

图12是对流量控制阀1的旋转圈数n与显示文字“n”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在初始状态下,在主视观察时,第一文字41目视确认为“0”,第二文字42无法目视确认,第三文字43目视确认为“0”。

接着,在俯视观察时,在使操作部2朝逆时针方向(图1的箭头符号r1方向)旋转0.5圈后,第一文字41无法目视确认,第二文字42目视确认为“0”,第三文字43目视确认为“0”与“1”之间的刻度线。在此,在操作部2的侧面的第二显示窗62的相邻位置形成有表示“.5”的文字,从而整体能目视确认为“0.5”。

然后,在使操作部2继续旋转0.5圈,合计旋转1圈后,第一文字41目视确认为“1”,第二文字42无法目视确认,第三文字43目视确认为“1”。

然后,在使操作部2继续旋转0.5圈,合计旋转了1.5圈后,第一文字41无法目视确认,第二文字42目视确认为“1”,第三文字43目视确认为“1”与“2”之间的刻度线。在此,在操作部2的侧面的第二显示窗62的相邻位置形成有表示“.5”的文字,从而整体能目视确认为“1.5”。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操作部2从起点旋转了n圈的位置处,第三文字43中的表示“n”的文字与第三显示窗63对齐。此外,在使操作部2从起点旋转了n圈并继续旋转0.5圈的位置处,第二文字42中的表示“n”的文字与第二显示窗62对齐。即,在使操作部2从初始状态朝规定方向旋转n圈后,针阀芯5旋转n圈,并且在第一显示窗61中露出第一文字41中的表示“n”的文字,并且,在第三显示窗63中露出第三文字43中的表示“n”的文字。此外,在操作部2的侧面的第二显示窗62的相邻位置形成有表示“.5”的文字,在使操作部2朝规定方向旋转了n圈并继续旋转0.5圈后,在第二显示窗62中会露出第二文字42中的表示“n”的文字,从而能整体确认为“n”“.5”。

(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是具有i型的管体(活接头(日文:ユニオン))的构件。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的例子的立体图(示意图)。图14是将图13所示的流量控制阀1的构成部件展开表示的结构展开图。本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是由管状的第一外壳6和管状的第二外壳8组合而形成流路,以构成i型的管体(活接头)。第二外壳8是pbt或pom等树脂制的,在端部设有热塑性树脂管用衬套内置接头8b。

在外壳6、8内设有对流路的开度进行调节的针阀芯5。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在阀座71中组装有阀芯5、笼部73、垫圈75、o形环76,接着,阀座71被组装至第一外壳6,并隔着o形环77将第一外壳6与第二外壳组合在一起。此外,在第一外壳6中组装有显示部3,并组装有操作部2。

图15是流量控制阀1的主视图,图16是侧视图,图17是后视图,图18是俯视图。图19是图15的d-d剖视图。图20是图16的e-e剖视图。

图21是对流量控制阀1的旋转圈数n与显示文字“n”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在初始状态下,当主视观察时,第一文字41目视确认为“0”,第二文字42无法目视确认,第三文字43目视确认为“0”。

接着,当俯视观察时,在使操作部2朝逆时针方向(图13的箭头符号r1方向)旋转0.5圈后,第一文字41无法目视确认,第二文字42目视确认为“0”,第三文字43目视确认为“0”与“1”之间的刻度线。在此,在操作部2的侧面的第二显示窗62的相邻位置形成有表示“.5”的文字,从而整体能目视确认为“0.5”。

然后,在使操作部2继续旋转0.5圈,总计旋转1圈后,第一文字41目视确认为“1”,第二文字42无法目视确认,第三文字43目视确认为“1”。

然后,当使操作部2继续旋转0.5圈,合计旋转1.5圈后,第一文字41无法目视确认,第二文字42目视确认为“1”,第三文字43目视确认为“1”与“2”之间的刻度线。在此,在操作部2的侧面的第二显示窗62的相邻位置形成有表示“.5”的文字,从而整体能目视确认为“1.5”。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第一外壳6与第二外壳8的组装固定位置进行调节,从而能将从第一显示窗61显示的第一文字41的位置改变到任意位置。在图15等所示的例子中,设定为在第一显示窗61的位置位于正面侧时从第一显示窗61显示第一文字41中的一个,但并不局限于此,能改变为包括侧面侧或背面侧在内的任意位置。例如,即使在自动设备线等中接头的连接部位存在配置上的限制的情况下,也能将从第一显示窗61显示第一文字41中的一个的位置调节至操作者容易目视确认的位置,从而提高将流路的开度数值显示时的可视性。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说明的实施例,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加以各种改变。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如下结构进行了说明,即,将第二显示窗62配置于第一显示窗61正上方的位置,在操作部2从起点旋转了n圈的位置处从第一显示窗61显示第一文字41中的表示“n”的文字,且在操作部2从起点旋转+0.5圈的位置处,从第二显示窗62显示第一文字42中的表示“n”的文字,在第二显示窗62的相邻位置形成有表示“.5”的文字,从而能整体目视确认为“n.5”。并不局限于上述例子,例如还能采用如下结构,即将第一显示窗61与第二显示窗62配置在相反侧,从而能目视确认同一旋转圈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每旋转0.5圈就能目视确认旋转圈数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并不局限于此,还能采用每旋转0.25圈就能目视确认旋转圈数的结构。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具有第一显示窗61、第二显示窗62和第三显示窗63的结构进行说明。并不局限于此,还存在仅设置第一显示窗61的情况、设置第一显示窗61和第二显示窗62的情况、设置第一显示窗61和第三显示窗63的情况。此外,还能将多个流量控制阀1设为一体结构体,并设为多个流路的流量控制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