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平衡装置的传输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3459发布日期:2019-06-26 00:33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带有平衡装置的传输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尤其是用于机动车辆的动力总成的扭矩传输设备的领域。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扭矩传输设备和传输机构的传输组件。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传动系统一般配备有允许过滤变速箱上游的振动以避免特别不期望的冲击、噪音或声音滋扰的扭转阻尼器。这样的缓冲系统尤其装备双飞轮阻尼器(dva)和/或在手动或由机器人传动情况下装备离合摩擦件或在自动传动情况下装备也称作“lock-up”离合器的锁止离合器,其装备液压联接设备。

阻尼系统包括旋转联接输入元件和输出元件以允许传输扭矩和阻尼旋转非周期性(acyclismes)的阻尼弹性装置。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通过使用定位在阻尼器中的合适位置处以补偿偏心现象的平衡钉子来减少在实施平衡钉子之前观察到的偏心现象。

该类型的解决方案例如在文献fr2669387中描述。然而,将钉子定位在引导垫圈上不允许将该钉子定位为超出距旋转轴线的一定距离,该距离是由引导垫圈的半径强加的。然而,植入平衡钉子所的位置到旋转轴线的距离越大,平衡越有效。相反地,平衡钉子定位得越接近中心,其质量就必须越大,这有悖于减轻扭矩传输设备的重量的方向。此外,周向地,钉子不能布置在引导垫圈上的期望之处,这是因为引导垫圈的某些区域专用于固定摩擦元件,并且还难以使用引导垫圈的靠近弹簧的区域来在其中安装平衡装置。

还已知这样的现有解决方案,其中传输设备的某些构件已经改动以使其在其初始功能之外还起到平衡功能。该尝试不允许标准化零件。最后,使用现有构件以使其起到平衡功能不允许正好在期望之处对设备的质量起作用。平衡可行性因此受限。

另外,根据为传输设备所设置的用途,在组装结束时实施平衡装置可能会是有用的,这在平衡功能由确保传输设备中的其它功能(止挡、连杆、零件组装)的构件来确保时是不可行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基于的构思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平衡的扭转阻尼器,其带有标准构件,并在周向上具有大的平衡装置植入自由度。

本发明所基于的构思还在于提供一种不过于显著地使得传输设备增重的有效平衡设备。

本发明所基于的构思在于在制造过程中尽可能迟地根据其平衡装置来区分传输设备。

为此,根据权利要求1,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动力总成的扭矩传输设备,其包括:

-围绕旋转轴线x旋转可动的摩擦元件,该摩擦元件包括能够通过扭矩传输机构夹持的摩擦区域;

-包括阻尼器输入元件、阻尼器输出元件和至少一个弹簧的阻尼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弹簧设置在阻尼器输入元件与阻尼器输出元件之间以进行压缩从而过滤非周期性,并且摩擦元件固定到阻尼器输入元件;

-至少一个平衡装置。

在包括旋转轴线x并经过平衡装置的平面中,平衡装置径向地设置在阻尼器输入元件与摩擦区域之间。

由此,本发明提供大的平衡自由度。

根据其它有利实施方式,这样的传输设备可具有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

-摩擦元件构造为限定扭矩传输设备的扭矩输入元件,机动车辆的发动机扭矩能够通过该扭矩输入元件输入到扭矩传输设备中;

-平衡装置设置在阻尼器输入元件的径向外侧;

-平衡装置设置在摩擦区域的径向内侧;

-阻尼器输入元件具有外侧轮廓,并且每个平衡装置布置在阻尼器输入元件的外侧轮廓的径向外侧;

-阻尼器具有外侧轮廓,并且每个平衡装置设置在阻尼器输入元件的外侧轮廓的径向外侧;

-扭矩传输设备包括多个平衡装置,并且每个平衡装置在包括旋转轴线x并经过该平衡装置的平面中在径向上设置在阻尼器输入元件与摩擦区域之间;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在包括旋转轴线x并经过平衡装置的平面中,盘支撑件在旋转轴线x的另一侧不包括平衡装置;

-平衡装置设置在摩擦元件上;

-平衡装置仅连接到摩擦元件;

-平衡装置仅连接到摩擦元件。换句话说,平衡装置不是用于组装传输设备的两个零件的固定元件;

-平衡装置集成到摩擦元件;

-平衡装置是设置在摩擦元件中的挖空部。由此,传输设备的平衡还允许减轻其重量;

-平衡装置是摩擦元件的挖空或加工区域;

-平衡装置是形成于摩擦元件中的孔;

-平衡装置是在扭矩传输设备的一部分(尤其是摩擦元件的一部分)处局部地增加质量的元件。由此降低与去除材料相关的脆弱化风险。增加质量允许更容易地平衡传输设备,并为平衡提供更大的操作范围;

-平衡装置是铆钉;

-铆钉固定到摩擦元件;

-平衡装置是带有夹持摩擦元件的两个头部的铆钉,头部中的一个比头部中的另一个更重。特别地,头部中的一个的质量至少是头部中的另一个的质量的两倍。更重的铆钉头部称为平衡头部;

-平衡装置是盲铆钉或抽芯铆钉(unrivetaveugleouàrupturedetige);

-平衡装置是实心铆钉;

-平衡装置是焊接或夹到摩擦元件的元件;

-摩擦元件包括固定部分,摩擦元件的该固定部分固定在阻尼器输入元件的径向外侧区域上;

-摩擦元件的固定部分位于摩擦元件的径向内侧区域上;

-摩擦区域位于摩擦元件的径向外侧区域上;

-平衡装置设置在摩擦元件的径向地位于摩擦元件的摩擦区域与固定部分之间的中间区域上;

-阻尼器输入元件在垂直于轴线x的平面中具有围绕轴线x的波状轮廓,该波状轮廓具有周向地设置在凹部两侧的至少两个凸部,平衡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设置在阻尼器输入元件的两个凸部之间;

-凸部具有限定外侧凸部直径的极点,平衡装置可设置为至少部分地位于该最大直径内。由此,该解决方案允许减小阻尼器输入元件的惯性,同时维持平衡装置足够远离轴线x。这样的波状轮廓例如在期望限制阻尼器输入元件的惯性时是有用的;

-摩擦元件具有围绕轴线x的环形形状;

-作为变型,摩擦元件是在围绕轴线x的受限角扇形上延伸的片,尤其是在10至45度的扇形上;

-摩擦元件承载至少一个衬垫,所述至少一个衬垫由摩擦元件的摩擦区域承载;

-该衬垫具有内侧轮廓,并且每个平衡装置设置在该内侧轮廓的径向内侧;

-摩擦元件具有轴向渐进性。换句话说,摩擦元件具有可变形部分,可变形部分能够施加抵抗摩擦元件的夹持力的轴向弹性回复力;

-阻尼器输入元件包括引导轴向地保持弹簧的至少一个引导垫圈;

-阻尼器输入元件包括轴向地设置在弹簧两侧的两个引导垫圈;

-两个引导垫圈设置为彼此相距固定轴向距离;

-两个引导垫圈安装为旋转联结;

-例如,连杆旋转联结两个引导垫圈,并将其维持为彼此相距固定距离;

-阻尼器输出元件是轴向地设置在两个引导垫圈之间的板(voile);

-扭矩传输设备包括联接到阻尼器输出元件并能够驱动变速箱的输入轴的从动部件;

-从动部件是包括设置为与变速箱的输入轴的外部沟槽协作的内部沟槽的毂;

-毂通过毂的齿圈联接到阻尼器输出元件;

-从动部件与阻尼器输出元件旋转联结;

-弹簧在其端部中的一个上支承抵靠两个引导垫圈,并在其端部中的另一个上支承抵靠板;

-平衡装置的轴向长度比板的轴向厚度更大;

-阻尼器输入元件具有材料去除部或缺口,平衡装置占据该材料去除部或缺口所留出的空间的至少一部分。由此,能够减轻阻尼器输入元件的重量,同时维持平衡装置距离旋转轴线令人满意的距离;

-引导垫圈借助于轴承安装为围绕毂可旋转;

-传输设备包括摆式阻尼器;

-摆式阻尼器包括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摆动支撑件;

-摆动支撑件安装为与阻尼器输出元件旋转联结;

-摆式阻尼器通过其摆动支撑件在从动部件上居中;

-摆动支撑件可例如通过受力安装或通过沟槽与从动部件旋转联结;

-摆动支撑件可安装为与阻尼器输出元件旋转联结。摆动支撑件可直接安装在阻尼器输出元件上;

-摆动支撑件相对于阻尼器输出元件或从动部件旋转联结的安装应被解读为至少直至一定扭矩水平的旋转联结,本发明不排除在一方面的阻尼器输出元件或从动部件与另一方面的摆动支撑件之间存在其它扭矩限制器(旨在保护摆动件免受过大扭矩);

-摆式阻尼器包括至少一个摆动块、优选地多个摆动块,所述摆动块能够相对于摆动支撑件自由地移位并由该同一摆动支撑件引导;

-摆动块可安装在摆动支撑件的外侧周边。摆动块在操作时以摆式运动致动,并可例如包括轴向地安装在摆动支撑件两侧的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通过每个贯穿摆动支撑件的开口的一个或多个连杆彼此连接。辊可以与设置在每个连杆中的滚动轨迹和摆动支撑件的对应的开口的边缘协作;

-作为变型,辊可以与每一个设置在摆动块的一部分的开口中的两个滚动轨迹和由摆动支撑件的这样的开口的边缘形成的第三滚动轨迹协作,该开口不同于摆动支撑件的专用于连杆的开口;

-在这些情况的每个中,可为每个摆动块设置多个辊;

-优选地,摆动块和摩擦区域轴向偏置;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平衡装置径向地设置在摆动块的径向内侧边缘之外;

-优选地,存在平行于同时穿过摆动块和平衡装置的旋转轴线的轴。平衡装置和摆动块因此可轴向地彼此面对;

-摩擦元件包括围绕轴线x设置的环形盘。根据一个变型,摩擦元件包括围绕轴线x规则地分布的多个片;

-摩擦元件包括多个植入点,每个植入点能够接收平衡装置;

-摩擦元件包括多个平衡区域,每个平衡区域包括多个植入点;

-阻尼器输入元件具有轴向面对每个平衡区域的材料去除部或缺口;

-植入点围绕轴线x规则地分布。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传输组件,该传输组件包括:

-如上所述的传输设备;

-设置为持续或临时地在所述至少一个摩擦区域处夹持摩擦元件的压力机构。

根据其它有利实施方式,这样的传输组件可具有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

-压力机构是扭矩限制器;

-该扭矩限制器包括支承垫圈、压力垫圈、反作用垫圈,摩擦元件轴向地设置在压力垫圈与反作用垫圈之间,在支承垫圈与压力垫圈之间设置有弹簧以按压压力垫圈抵靠摩擦区域,使得摩擦区域由压力垫圈和反作用垫圈夹持;

-扭矩限制器包括轴向分隔支承垫圈与反作用垫圈的环形空间,压力垫圈、弹簧和摩擦元件的摩擦区域设置在该环形空间中,平衡装置也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该环形空间中;

由此,能够利用通常不使用的该腔体来植入平衡装置,其在相对远离旋转轴线的该位置处足够有效。

-摩擦元件的摩擦区域、衬垫、压力垫圈和弹簧容置于该环形空间中;

-支承垫圈和反作用垫圈的安装部分重叠;

-支承垫圈和反作用垫圈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轴向凹槽以产生容置摩擦元件、衬垫、压力垫圈、弹簧和平衡装置的环形空间;

-支承垫圈的轴向凹槽朝向与反作用垫圈的凹槽的轴向方向相反的方向;

-平衡装置设置在压力垫圈的径向内侧。压力垫圈与平衡装置之间存在径向覆盖,尤其是在平衡铆钉的平衡头部(当平衡装置是铆钉时)与压力垫圈之间;

-在包括旋转轴线x并经过平衡装置的平面中,平衡装置径向地设置在板与压力垫圈之间;

-平衡装置具有植入轴线,该植入轴线位于扭矩限制器的环形空间中;

-传输组件可包括扭矩输入部件、尤其是发动机飞轮,其通过诸如螺钉或铆钉的固定部件安装为与扭矩限制器的支承垫圈和反作用垫圈旋转联结;

-支承垫圈和反作用垫圈每个包括安装部分,安装部分组装到彼此,并能够一起安装在发动机飞轮上;

-发动机飞轮是柔性的,尤其是在轴向上;

-作为比较,平衡装置的轴向长度可以比板的轴向厚度更大。平衡装置的轴向长度可以比由摩擦元件和衬垫构成的组件的轴向厚度更大。平衡装置的轴向长度可以比分隔引导垫圈的最小轴向距离更大。平衡装置的轴向长度可以比摆动件在块的区域中的轴向厚度更大。平衡装置的轴向长度可以比由摩擦元件、衬垫和压力垫圈构成的组件的轴向厚度更大;

-根据未示出的另一实施方式,摩擦机构是离合机构,其能够在接合模式下夹持摩擦元件,并能够在分离模式下释放摩擦元件。

附图说明

在以下参照附图对仅作为非限制性示例提供的本发明的数个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细节、特征和优点将更清楚地显现,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传输设备的正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扭转阻尼器的aa的剖视图,上部部分对应于第一实施方式在包括旋转轴线x并经过平衡装置的平面中的视图;

图3是图1的扭转阻尼器的放大视图;

图4是示出平衡装置的一个植入例子的立体图;

图5是平衡铆钉在安装之前的正视图;

图6是平衡铆钉在安装之后的正视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9是包括摆动件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剖视图,该剖视图对应于第四实施方式在包括旋转轴线x并经过平衡装置的平面中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将使用术语“外侧”和“内侧”以及取向“轴向”和“径向”来根据本说明书中提供的定义来指示扭转阻尼器的元件。根据常规,“径向”取向与确定“轴向”取向的扭转阻尼器的旋转轴线x正交地并远离所述轴地从内向外指向,“周向”取向与扭转阻尼器的轴线正交并与径向方向正交地指向。术语“外侧”和“内侧”用于以扭转阻尼器的旋转轴线x作为参考限定一个元件相对于另一个元件的相对位置,与径向地位于周边的外侧元件相反,靠近该轴线的元件由此认定为“内侧”。

本说明书的下文是在用于机动车辆、尤其是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扭矩限制器情况下参照图做出的。该说明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通过类推适用于任何其它类型的包括联接到摩擦元件的阻尼器的扭矩传输设备。

图1至4示出用于机动车辆的动力总成的扭矩传输设备1,其包括:

-围绕旋转轴线x旋转可动的摩擦元件2,该摩擦元件2包括能够由扭矩传输机构50夹持的摩擦区域3;

-阻尼器4,其包括阻尼器输入元件5、阻尼器输出元件8、设置在阻尼器输入元件5与阻尼器输出元件8之间以进行压缩从而过滤非周期性的弹簧10。

摩擦元件2固定到阻尼器输入元件5。

为了更正偏心现象,传输设备包括平衡装置11。

阻尼器输入元件包括轴向设置在弹簧10两侧并轴向保持弹簧10的两个引导垫圈5和7。这两个引导垫圈5和7设置为彼此相距固定轴向距离。它们通过连杆31安装为旋转联结,连杆31还将它们维持为彼此相距固定距离。

阻尼器输出元件是轴向设置于两个引导垫圈5和7之间的板8。

扭矩传输设备1另外还包括联接到板8毂28,该毂28能够借助于设置为与轴的外部沟槽协作的内部沟槽29驱动变速箱的输入轴。

毂28通过形成于毂中的齿圈32联接到板,齿圈32与形成于板8的径向内侧轮廓中的互补形状协作。

弹簧10在其端部中的一个上支承抵靠两个引导垫圈5和7,并在其端部中的另一个上支承抵靠板8。

摩擦设备轴向地夹置于引导垫圈中的至少一个与板8之间,以耗散存储在弹簧10中的能量。

引导垫圈5和7借助于轴承33和34安装为围绕毂28可旋转。

图1和2描绘位于传输组件100内的扭矩传输设备1,该传输组件100除传输设备1之外还包括压力机构50。

压力机构在此是设置为持续地在摩擦区域3处夹持摩擦元件2的扭矩限制器50。

扭矩限制器50包括:

-支承垫圈51;

-压力垫圈52;

-反作用垫圈53,传输设备的摩擦元件2轴向地设置于压力垫圈52与反作用垫圈53之间;

-弹簧55,其设置于支承垫圈51与压力垫圈52之间以按压压力垫圈52抵靠摩擦元件2的摩擦区域3,以使得摩擦区域3由压力垫圈52和反作用垫圈53夹持。

扭矩限制器50的支承垫圈51和反作用垫圈53可安装为与扭矩输入部件(例如与车辆曲柄旋转联结的发动机飞轮)旋转联结。支承垫圈和反作用垫圈每个包括彼此重叠的安装部分56、57。同心开孔允许诸如螺钉的同一固定部件同时将支承垫圈51和反作用垫圈53固定在发动机飞轮上。如果期望,安装部分还可以在其安装在发动机飞轮上之前预先组装,例如用铆钉92预先组装(图2)。

压力垫圈52借助于与实现于支承垫圈51中的凹槽65协作的爪部64安装为与支承垫圈51和反作用垫圈53旋转联结。

由此,当在曲柄与变速箱的输入轴之间传输的扭矩小于限制阈值s时,反作用垫圈53、摩擦元件2和压力垫圈52一起转动。

相反地,当所传输的扭矩达到限制阈值s时,在摩擦元件2处,一方面在摩擦元件2的摩擦区域3与压力垫圈52之间、另一方面在摩擦元件2的摩擦区域3与反作用垫圈53之间出现滑动。由此,从曲柄转移到变速轴的扭矩限于所述限制阈值s。

在图1中可见,扭矩传输设备1包括多个(在此为三个个)平衡装置11。

每个平衡装置在包括旋转轴线x并经过该平衡装置的平面中径向地设置于阻尼器输入元件5与摩擦元件2的摩擦区域3之间。

在该实施方式中,摩擦元件包括四个平衡区域z1、z2、z3和z4。每个平衡区域包括三个植入点88,每个植入点能够接收平衡铆钉11。每个植入点是实现于摩擦元件2中的孔88。

在每个包括旋转轴线x并经过平衡铆钉11的平面中,盘支承件在旋转轴线x的另一侧不包括平衡铆钉。

在此,仅区域z1设有平衡铆钉。然而,图1的设置准许多种铆钉植入组合。

在此,因此可见平衡装置仅由摩擦元件2承载。

平衡铆钉11给摩擦元件局部地增加质量,这允许更容易地平衡传输设备。

如在图3中可更好地看见的(该图是图2的放大),每个平衡装置在此由固定在摩擦元件2上的实心铆钉11形成。这些平衡铆钉具有夹持摩擦元件2的两个头部21、22。其中一个头部22比另一个头部21更重。更重的铆钉头部22可称为“平衡头部”。

在图3中,注意到平衡铆钉11的轴向长度、尤其是其平衡头部22的轴向长度比板8的轴向厚度更大。

在不带有扭矩限制器50地示出图3的扭矩传输设备的图4中,可见引导垫圈5局部地具有材料去除部。在此,垫圈5的圆形轮廓以扁平部的形式局部地带有缺口。

三个铆钉11占据由该扁平部留出的空间的一部分。由此,能够减轻引导垫圈5的重量以减小其惯性,同时将平衡铆钉11维持在与旋转轴线x相距令人满意的距离之处。

根据一个未示出的变型,平衡装置可以是盲铆钉或抽芯铆钉。根据另一未示出的实施方式,平衡装置11是焊接到摩擦元件的元件。根据另一未示出的实施方式,平衡装置11可以集成到摩擦元件。如有必要,平衡装置可以是挖空部,例如孔,或是对摩擦元件2的加工。由此,传输设备的平衡允许减轻扭转传输设备的重量。

在图3中可见摩擦元件2包括固定部分13,摩擦元件2的固定部分13固定在阻尼器输入元件5的径向外侧区域上。

摩擦元件2的固定部分13位于摩擦元件2的径向内侧区域上而摩擦区域3则位于摩擦元件2的径向外侧区域上。

平衡装置11设置在摩擦元件的径向地位于摩擦元件2的摩擦区域3与固定部分13之间的中间区域16上。

在图1至4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摩擦元件是具有围绕轴线x的环形的摩擦盘2。作为变型,摩擦元件2可以包括围绕轴线x周向分布的多个片。

摩擦盘2承载两个衬垫18、19,这两个衬垫由摩擦盘2的摩擦区域3承载。这两个衬垫设置在摩擦盘的两侧。如果期望,该摩擦盘可具有能够施加抵抗摩擦元件的夹持力的轴向弹性回复力的轴向渐进性。

衬垫的18、19具有内侧轮廓c3,并且每个平衡铆钉11在包括旋转轴线x并经过该平衡铆钉的平面中设置在该内侧轮廓c3的径向内侧。

支承垫圈51和反作用垫圈53具有内侧轮廓c4,并且每个平衡铆钉11的一部分在包括旋转轴线x并经过该平衡铆钉的平面中设置在该内侧轮廓c4径向外侧。

图3允许显示平衡装置在由扭矩限制器50、摩擦盘2和阻尼器4构成的组件内的定位。

尤其可见支承垫圈51的内侧部分和反作用垫圈53的内侧部分通过环形空间58轴向分隔。摩擦元件2的摩擦区域3、衬垫18和19、压力垫圈52和弹簧55容置于该环形空间58中。支承垫圈51和反作用垫圈53每个包括允许产生该环形空间58的轴向凹槽。支承垫圈51的轴向凹槽和反作用垫圈53的轴向凹槽朝向两个相对的轴向方向,使得由这两个轴向凹槽形成腔。支承垫圈51和反作用垫圈53以某种方式形成彼此轴向相对并界定该环形腔或空间58的两个盖件。

平衡铆钉11也部分地设置在该环形空间58中。由此,可利用通常不使用的该腔58来植入平衡装置,其在相对远离旋转轴线x的该位置处足够有效。

如在图3中可见,平衡铆钉11径向地设置在压力垫圈52的内侧。在压力垫圈52与平衡铆钉11、尤其是平衡铆钉11的平衡头部22之间存在径向覆盖。

在包括旋转轴线x并经过平衡铆钉11的平面中,平衡铆钉11在径向上设置在板8与压力垫圈52之间。

平衡铆钉11具有植入轴线a。该植入轴线a位于扭矩限制器50的环形空间58中。

引导垫圈5具有外侧轮廓c1,在包括旋转轴线x并经过平衡铆钉11的平面p中,平衡铆钉11在径向上设置在引导垫圈5的外侧轮廓c1的外侧。

阻尼器4具有外侧轮廓c2,该外侧轮廓在此由板8的外侧轮廓限定,平衡铆钉11在包括旋转轴线x并经过平衡铆钉11的平面p中在径向上设置在该轮廓c2的外侧。

平衡装置的该植入除其与轴线x的径向距离之外还为平衡装置提供了大的形状自由度,尤其是在平衡装置的轴向长度方面。

由此,作为比较,平衡铆钉11、尤其是其平衡头部22的轴向长度可以比板8的轴向厚度更大。平衡铆钉11、尤其是其平衡头部22的轴向长度可以比由摩擦元件2和衬垫18和19构成的组件的轴向厚度更大。平衡铆钉11的轴向长度可以比由摩擦元件2、衬垫18和19和压力垫圈52构成的组件的轴向厚度更大。

图5和6示出在安装之前(图5)和在安装状态中(图6)示出的一个平衡铆钉例子。可见平衡铆钉11的整个质量可大致布置在两个头部中的一个上,尤其是在不在安装时变形的头部22上。

图7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在该另一实施方式中,引导垫圈5在垂直于轴线x的平面中具有围绕轴线x的波状轮廓。

该波状的轮廓具有周向设置的多个凸部68,在两个相邻凸部68之间设置有凹部69。

摩擦元件在此由围绕轴x分布的多个片2实现。片2通过布置在预先穿孔的所述凸部68处的铆钉67固定在引导垫圈5上。为此,每个片2包括轴向覆盖引导垫圈5的两个凸部68的片足部2a。

平衡装置固定在片足部2a上,平衡装置11的一部分周向地设置在引导垫圈5的两个相邻凸部68之间。如前所述,平衡装置11可以是铆钉。如有需要,可以使用多个平衡铆钉。

凸部68具有限定外侧凸部直径dc的极点,平衡装置11可至少部分地布置在该直径dc的内侧。由此,该解决方案允许减小引导垫圈5的惯性,同时维持平衡装置足够远离轴线x。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该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平衡装置11可在摩擦盘2的周边上植入。摩擦盘2包括围绕旋转轴线x规则地分布的植入孔88。根据平衡需求,尤其是根据观察到的偏心现象,孔88或某些孔88会设有诸如平衡铆钉11的平衡装置。

当期望具有规则分布的植入点时,本发明特别有利,尤其是与现有技术的其中的植入点位于引导垫圈上的解决方案相比,这是因为植入点在引导垫圈上的规则分布由于存在连杆31、弹簧30等而是困难的。

图9是具有安装在发动机飞轮上的如前所述的组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如前所述,支承垫圈51和反作用垫圈53每个包括安装部分56和57。这些安装部分56和57每个设有开孔。支承垫圈51和反作用垫圈53的安装部分56和57的开孔是同心的,使得同一螺钉同时引入支承垫圈和反作用垫圈中。这些螺钉因此允许将由扭矩传输设备1和扭矩限制器50构成的组件固定到发动机飞轮。这在此涉及柔性的、尤其是在轴向上为柔性的发动机飞轮90。

支承垫圈51和反作用垫圈53优选地尤其借助于布置在支承垫圈51和反作用垫圈53的安装部分56和57上的铆钉92预先组装。

传输组件100另外还包括摆式阻尼器70。当使用摆式阻尼器70时,由于摆式阻尼器70可能会导致偏心现象,使用平衡装置11会是特别有用的。

摆式阻尼器70包括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摆动支撑件71。摆式阻尼器70通过其摆动支撑件71在毂28上居中。摆动支撑件71可例如通过受力安装或通过沟槽而安装为与毂28旋转联结。

摆式阻尼器70包括多个能够在垂直于轴x的平面中相对于摆动支撑件71自由移动并由该同一摆动支撑件71引导的摆动块72。

每个摆动块72安装在摆动支撑件71的外侧周边处,并包括轴向地安装在摆动支撑件71两侧的两个部分72a和72b,这两个部分72a和72b通过每个穿过摆动支撑件71的开口的一个或多个连杆73彼此连接。辊(在图9中不可见)与设置在每个连杆73中的滚动轨迹和摆动支撑件71的对应的开口的边缘协作。该类型的摆式阻尼器是已知的。

由此,作为对旋转非周期性或扭转振荡的反应,每个摆动块72这样地移位以使得其重心摆动地振荡。每个摆动块72由此在操作时以摆式运动被致动。

在图7中可见摆动块72和摩擦盘2的摩擦区域轴向偏置。

在图9的包括旋转轴线x并经过平衡装置11的平面p中,平衡装置径向地设置在摆动块72的径向内侧边缘b1以外。

优选地,存在平行于旋转轴线的同时穿过摆动块72和平衡装置11的轴。平衡装置11和摆动块72因此彼此轴向面对。

作为比较,平衡装置的轴向长度比摆动件70在块72的区域中的轴向厚度更大。

在前述三个实施方式中,阻尼器输入元件是引导垫圈。本发明也适用于其中的阻尼器输入元件是板而阻尼器输出元件是所述一个或多个引导垫圈的相反架构。

尽管本发明是结合数个具体实施方式来说明的,本发明显然不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其包括所述装置的所有技术等同以及其组合(如果这些组合落入本发明的范围中)。

特别地,尽管本发明在上文是参照扭矩限制器来说明的,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实施方式,摩擦机构也可是能够在接合模式下夹持摩擦元件并能够在分离模式下放开摩擦元件的离合机构。

同样地,摆动支撑件可以直接安装在阻尼器输出元件、尤其是板上。该摆动支撑件可固定到扭矩输出元件以使得摆动支撑件与扭矩输出元件至少直至一定扭矩数值旋转联结。

对动词“包括”或“包含”及其变位形式的使用不排除存在在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元件或步骤之外的其它元件或其它步骤。

在权利要求中,任何括号内的附图标记都不应解读为是对该权利要求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