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行程限位方法及限位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68786发布日期:2019-06-11 23:28阅读:9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行程限位方法及限位装置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机械结构,具体是一种旋转行程限位方法及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对大部分旋转运动机构来说,超行程运动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后果严重。行程限位装置使得运动机构只能在限定的行程范围内工作,杜绝了超行程运动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因此,行程限位保护装置广泛应用在旋转运动控制机构上。

目前行程限位保护措施主要是电气限位和机械限位。电气限位是检测到运动超行程后,通过电气控制信号对运动机构进行制动,存在响应慢和可靠性不高等问题;机械限位一般是在运动机构末端加装限位挡块,这种方式运动冲击大,限位机构需承受很大冲击载荷,在某些机构中也存在安装布置困难问题,并且不能从动力源头进行限位保护,无法对动力源和运动机构末端之间的部件进行限位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旋转行程限位方法及限位装置,在动力输出端进行机械限位保护,从源头进行机械限位保护,运动冲击大大降低。可与动力输出装置一体化设计,体积小,结构紧凑,不存在安装布置困难问题。

一种旋转行程限位方法,含有旋转动力轴和一个旋转行程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行程限位装置含有球道盘机构、动摩擦片、静摩擦片、左止动块、行程螺母、右止动块和外壳体,所述球道盘机构含有左加压盘、右加压盘和钢珠,左加压盘与旋转动力轴通过花键连接,其右加压盘与动摩擦片固定连接,右加压盘的中心通过花键连接传动轴,静摩擦片与外壳体固定连接,左止动块、行程螺母、右止动块依次连接在传动轴上,左止动块与右止动块之间的距离为行程螺母的限位行程,旋转动力轴转动带动球道盘机构的左加压盘转动,左加压盘通过钢珠带动右加压盘及传动轴转动,行程螺母随传动轴的转动在左止动块与右止动块之间移动,当行程螺母移动至左止动块或右止动块位置时,行程螺母限制传动轴转动,此时球道盘机构的钢珠从左加压盘、右加压盘之间的球窝中爬坡,使右加压盘带动动摩擦片向右移动,消除动摩擦片与静摩擦片之间的间隙,形成对传动轴的摩擦制动,实现对传动轴的转动行程限制。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比目前机械行程限位措施,在动力输出端进行机械限位保护,从源头进行机械限位保护,运动冲击大大降低。可与动力输出装置一体化设计,体积小,结构紧凑,不存在安装布置困难问题。相比目前电气行程限位措施,响应快,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旋转行程限位方法原理示意图

图中编号:1旋转动力轴、2左加压盘、3钢珠、4右加压盘、5动摩擦片、6静摩擦片、7左止动块、8行程螺母、9右止动块、10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技术提出的旋转行程限位装置,含有球道盘机构、动摩擦片5、静摩擦片6、左止动块7、行程螺母8、右止动块9和外壳体,所述球道盘机构含有左加压盘2、右加压盘4和钢珠3,左加压盘2与旋转动力轴1通过花键连接,其右加压盘4与动摩擦片5固定连接,右加压盘4的中心通过花键连接传动轴10,静摩擦片6与外壳体固定连接,左止动块7、行程螺母8、右止动块9依次连接在传动轴10上,左止动块7与右止动块9之间的距离为行程螺母8的限位行程,行程螺母8的限位行程决定了传动轴10的旋转角度范围。

使用时,旋转动力轴1转动带动球道盘机构的左加压盘2转动,左加压盘2通过钢珠3带动右加压盘4及传动轴10转动,行程螺母8随传动轴10的转动在左止动块7与右止动块9之间移动,当行程螺母8移动至左止动块7或右止动块9位置时,行程螺母8限制传动轴10转动,此时球道盘机构的钢珠3从左加压盘2、右加压盘4之间的球窝中爬坡,使右加压盘4带动动摩擦片5向右移动,消除动摩擦片5与静摩擦片6之间的间隙,形成对传动轴10的摩擦制动,实现对传动轴10的转动行程限制。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旋转行程限位方法及限位装置,旋转行程限位装置含有球道盘机构、动摩擦片、静摩擦片、左止动块、行程螺母、右止动块和外壳体,所述球道盘机构含有左加压盘、右加压盘和钢珠,左加压盘与旋转动力轴通过花键连接,其右加压盘与动摩擦片固定连接,右加压盘的中心通过花键连接传动轴,静摩擦片与外壳体固定连接,左止动块、行程螺母、右止动块依次连接在传动轴上,左止动块与右止动块之间的距离为行程螺母的限位行程。

技术研发人员:米月星;白凡玉;江辉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8.12.20
技术公布日:2019.06.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