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换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77993发布日期:2019-04-20 06:15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变速器换挡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设计汽车变速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速器换挡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变速器换挡机构,包括换挡拨叉轴,换挡拨叉,换挡导块,选档轴及自互锁机构组成。而自互锁机构由钢球、弹簧等零件构成。上述结构的变速器换挡机构只能应用到箱式壳体的变速器上。即变速器结构设计时采用变速器上盖加壳体的设计,而现今变速器轻量化,已是大势所趋,广泛使用的轻量化铝合金壳体已经成为变速器发展方向,而从结构强度考虑,取消变速器上盖,设计成一体的筒式结构的铝合金壳体,越来越多被设计师采用,传统结构的变速器换挡机构已满足变速器轻量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且可靠的变速器换挡机构。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变速器换挡机构,包括:

轴锁块、选档驱动轴,轴锁块与选档驱动轴连接,轴锁块的一端设有第一插块,轴锁块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插块;

第一导块、第一拨叉、第一拨叉轴,第一导块和第一拨叉分别连接在第一拨叉轴上,第一导块上设有供所述第一插块嵌入的第一卡槽;

倒档拨叉、倒档拨叉轴,倒档拨叉与倒档拨叉轴连接,倒档拨叉轴上设有供所述第一插块嵌入的第二卡槽;

第二拨叉、第二拨叉轴,第二拨叉与第二拨叉轴连接,第二拨叉轴上设有供所述第二插块嵌入的第三卡槽;

第二导块、第三拨叉、第三拨叉轴,第二导块和第三拨叉分别连接在第三拨叉轴上,第二导块上设有供所述第二插块嵌入的第四卡槽;

互锁板,选档驱动轴的一端与互锁板沿周向形成动力传递的配合,所述第一拨叉轴、倒档拨叉轴、第二拨叉轴、第三拨叉轴的一端分别与互锁板配合后,选档驱动轴位于倒档拨叉轴与第二拨叉轴之间,倒档拨叉轴位于驱动轴与第一拨叉轴之间,第二拨叉轴位于驱动轴与第三拨叉轴之间。

本发明通过选挡驱动轴转动互锁板,实现互锁,进行选挡。通过换挡拨叉轴的移动带动换挡拨叉进行换挡。本发明简化了互锁机构,只需通过换挡拨叉轴和互锁板实现互锁,取消了常用互锁结构中的互锁钢球、互锁销,互锁弹簧等零件,同时简化了换挡拨叉轴的结构(取消互锁凹槽),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并且该机构由于零件的减少使结构简单,安装空间紧凑、方便,互锁可靠,传动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变速器换挡机构的示意图;

图2为在图1的基础上隐藏了第一导块、第二导块以及轴锁块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轴锁块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第一导块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第二导块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的互锁板的示意图;

图7为图1剖面图;

图8为使用时换五六档时的示意图;

图9为使用时换三四档时的示意图;

图10为使用时换一二档时的示意图;

图11为使用时换倒档时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

1为第一导块,1a为第一卡槽,1b为第一轴套,1c为第一卡接部,2为第一拨叉轴,3为倒档拨叉轴,3a为第二卡槽,4为选档驱动轴,5为第二拨叉轴,5a为第三卡槽,6为第三拨叉轴,7为倒档拨叉,8为第一拨叉,9为第三拨叉,10为第二拨叉,11为第二导块,11a为第四卡槽,11b为第二轴套,11c为第二卡接部,12为轴锁块,12a为第一插块,12b为第二插块,13为互锁板,13a为轴孔,13b为第一凹槽,13c为第二凹槽,13d为第一弧形部,13e为第二弧形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变速器换挡机构,包括:

轴锁块12、选档驱动轴4,轴锁块12与选档驱动轴4连接,轴锁块12的一端设有第一插块12a,轴锁块1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插块12b;轴锁块12与选档驱动轴4优先采用弹性圆柱销连接。

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导块1、第一拨叉8、第一拨叉轴2,第一导块1和第一拨叉8分别固定在第一拨叉轴2上,第一导块1和第一拨叉8分别采用弹性圆柱销与第一拨叉轴2连接。第一导块1上设有供所述第一插块12a嵌入的第一卡槽1a;第一卡槽1a位于第二卡槽3a的一侧并与第二卡槽3a对应。第一导块1包括第一轴套1b以及设置在第一轴套1b周面上的第一卡接部1c,所述第一卡槽1a设置于第一卡接部1c上。

如图1至图6所示,倒档拨叉7、倒档拨叉轴3,倒档拨叉7与倒档拨叉轴3连接,倒档拨叉轴3上设有供所述第一插块12a嵌入的第二卡槽3a;倒档拨叉7与倒档拨叉轴3优先采用弹性圆柱销连接。

如图1至图6所示,第二拨叉10、第二拨叉轴5,第二拨叉10与第二拨叉轴5连接,第二拨叉轴5上设有供所述第二插块12b嵌入的第三卡槽5a;第二拨叉10与第二拨叉轴5优先采用弹性圆柱销连接。

如图1至图6所示,第二导块11、第三拨叉9、第三拨叉轴6,第二导块11和第三拨叉9分别固定在第三拨叉轴6上,第二导块11、第三拨叉9、第三拨叉轴6优先采用弹性圆柱销连接。第二导块11上设有供所述第二插块12b嵌入的第四卡槽11a,第四卡槽11a位于第三卡槽5a的一侧并与第三卡槽5a对应。第二导块11包括第二轴套11b以及设置在第二轴套11b周面上的第二卡接部11c,所述第四卡槽11a设置于第二卡接部11c上。

如图1至图6所示,互锁板13,选档驱动轴4的一端与互锁板13沿周向形成动力传递的配合,所述第一拨叉轴2、倒档拨叉轴3、第二拨叉轴5、第三拨叉轴6的一端分别与互锁板配合后,选档驱动轴4位于倒档拨叉轴3与第二拨叉轴5之间,倒档拨叉轴3位于驱动轴4与第一拨叉轴2之间,第二拨叉轴5位于驱动轴4与第三拨叉轴6之间。

如图1至图6所示,互锁板13上设有轴孔13a,选档驱动轴4的一端插入到轴孔13a中,优选地所述轴孔13a为矩形孔,选档驱动轴4的一端的截面呈矩形,因此,选档驱动轴4插入到轴孔13a中后,使选档驱动轴4与互锁板13形成动力传递的配合。另外,选档驱动轴4与轴孔13a也可以采用花键配合,使选档驱动轴4与互锁板13形成动力传递的配合。互锁板13上还设有第一凹槽13b、第二凹槽13c,倒档拨叉轴3的一端与第一凹槽13b配合,第二拨叉轴5的一端与第二凹槽13c配合,互锁板13的第一侧壁设有第一弧形部13d,互锁板13的第二侧壁设有第二弧形部13e,第一拨叉轴2的一端与第一弧形部13d配合,第三拨叉轴6的一端与第二弧形部13c配合。

如图7所示,初始状态下,互锁板13与水平线夹角为20°位于空位。

如图8所示,逆时针旋转选档驱轴4,互锁板13与水平线夹角为10°,互锁板13限位,轴锁块12上的第二插块12b嵌入到第二拨叉轴5上的第三卡槽5a中(此时第一插块12a与第一卡槽1a和第二卡槽3a分离),此时位于五六档选档位置,只有第二拨叉轴5能前后移动,往前移动第二拨叉轴5,挂六档,往后移动第二拨叉轴5,挂五档。

如图9所示,继续逆时针旋转选档驱动轴4,互锁板13与水平线夹角为0°,互锁板13限位,逆时针旋转选档驱轴4,互锁板13与水平线夹角为10°,互锁板13限位,轴锁块12上的第二插块12b嵌入到第二导块11上的第四卡槽11a中(此时第一插块12a与第一卡槽1a和第二卡槽3a分离),此时位于三四档选档位置,只有第三拨叉轴6能前后移动,往前移动第三拨叉轴6,挂四档,往后移动第三拨叉轴6,挂三档。

如图10所示,继续逆时针转动选档驱动轴4,互锁板13与水平线夹角为-10°,互锁板13限位,轴锁块12上的第一插块12a嵌入到第一导块1上的第一卡槽1a中(此时第二插块12b与第三卡槽5a和第四卡槽11a分离),此时位于一二档档选档位置,只有第一拨叉轴2能前后移动,往前移动第一拨叉轴2,挂二档,往后移动第一拨叉轴2,挂一档。

如图11所示,继续逆时针针转动选档驱动轴4,互锁板13与水平线夹角为-20°,互锁板13限位,轴锁块12上的第一插块12a嵌入到倒档拨叉轴3上的第二卡槽3a中(此时第二插块12b与第三卡槽5a和第四卡槽11a分离),此时位于倒档选档位置,只有倒档拨叉轴3能移动,往前移动倒档拨叉轴3,挂倒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