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液体分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0499发布日期:2018-10-26 19:14阅读:8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道液体分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管道液体分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供水设备在日常运行和维护过程中,当管道内的压力过大时无法自动的进行泄压,影响管道的稳定性,甚至会打爆水管,并且只能通过人工打开阀门进行泄压,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不能满足管道分压的需要。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管道液体分压装置。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道液体分压装置,包括框体装置、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内的第一密封框、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框内的第二密封框、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框内的引导装置,所述框体装置包括框体、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进水管、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排水管、位于所述框体右侧的分压管,所述第一密封框上设有第四通孔、第五通孔、第六通孔、位于所述第一密封框内的固定块,所述第二密封框上设有第七通孔、第八通孔、第九通孔、收容于所述第七通孔内的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密封框内的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所述引导装置包括引导板、设置于所述引导板上的固定杆。

所述框体呈空心的圆柱体状,所述框体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所述进水管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排水管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分压管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密封框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第一密封框收容于所述框体内且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所述第五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左侧,所述第六通孔位于所述第三通孔的上方。

所述固定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四通孔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块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密封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密封框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第二密封框收容于所述第一密封框内且与所述第一密封框的内表面滑动接触。

所述第七通孔位于所述第四通孔的下方,所述固定块收容于所述第七通孔内,所述第八通孔位于所述第五通孔左侧的下方,所述第一密封框挡住所述第八通孔,所述第九通孔位于所述第六通孔的上方,所述弹簧设有两个,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框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过滤网呈弯曲状,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密封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挡住所述第九通孔,所述第二过滤网呈弯曲状,所述第二过滤网与所述第二密封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挡住所述第八通孔。

所述引导板呈倾斜状,所述引导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密封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引导板位于所述第七通孔的下方,所述固定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密封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左端与所述引导板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管道液体分压装置能够自动的进行分压,降低管道内突然增加水压,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并且可以保证管道的稳定性,防水打爆水管现象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道液体分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管道液体分压装置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管道液体分压装置包括框体装置1、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11内的第一密封框2、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框2内的第二密封框3、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框3内的引导装置4。

如图1所示,所述框体装置1包括框体11、位于所述框体11上方的进水管12、位于所述框体11下方的排水管14、位于所述框体11右侧的分压管13。所述框体11呈空心的圆柱体状,所述框体11上设有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及第三通孔113,所述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及第三通孔113与所述框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进水管12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111且与所述框体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进水管12的内部与所述框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排水管14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113且与所述框体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排水管14的内部与所述框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分压管13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112且与所述框体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分压管13的内部与所述框体11的内部相通。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密封框2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第一密封框2收容于所述框体11内且与所述框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框2采用密封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密封框2上设有第四通孔21、第五通孔22、第六通孔23、位于所述第一密封框2内的固定块24。所述第四通孔21、第五通孔22、第六通孔23与所述第一密封框2的内部相通,所述第四通孔21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11的下方,所述第四通孔21与所述第一通孔111相通,所述第五通孔22位于所述第二通孔112的左侧,所述第五通孔22与所述第二通孔112相通,所述第六通孔23位于所述第三通孔113的上方,所述第六通孔23与所述第三通孔113相通。所述固定块2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四通孔21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块2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密封框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密封框3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第二密封框3收容于所述第一密封框2内且与所述第一密封框2的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二密封框3可以在所述第一密封框2内转动,所述第二密封框3上设有第七通孔31、第八通孔32、第九通孔33、收容于所述第七通孔31内的弹簧34、位于所述第二密封框3内的第一过滤网35、第二过滤网36。所述第七通孔31位于所述第四通孔21的下方,所述第四通孔21与所述第七通孔31相通,所述固定块24收容于所述第七通孔31内。所述第八通孔32位于所述第五通孔22左侧的下方,所述第八通孔32与所述第五通孔22不通,使得第二密封框3内的水无法进入到所述第五通孔22内。所述第九通孔33位于所述第六通孔23的上方,所述第九通孔33与所述第六通孔23相通。所述弹簧3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固定块24的左右两侧,所述弹簧34收容于所述第七通孔31内,所述弹簧34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块24固定连接,所述弹簧3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框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35呈弯曲状,所述第一过滤网35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密封框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35挡住所述第九通孔33。所述第二过滤网36呈弯曲状,所述第二过滤网36与所述第二密封框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36挡住所述第八通孔32。

如图1所示,所述引导装置4包括引导板41、设置于所述引导板41上的固定杆42。所述引导板41呈倾斜状,所述引导板41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密封框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引导板41位于所述第七通孔31的下方。所述固定杆42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密封框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42的左端与所述引导板4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本实用新型管道液体分压装置使用时,首先将进水管12与外部的出水接口接入,所述排水管14的下端与外部的进水接口接入,所述分压管13的右端与另一进水口或者分压接口接入。然后正常水压从进水管12流入后,穿过第一通孔111、第四通孔21、第七通孔31进入到第二密封框3内,且掉落在引导板41上,由于弹簧34的弹力足够大,所述引导板41移动的幅度小,进而使得所述第二密封框3转动的角度小,以便保证第八通孔32不会移动到第五通孔22的左侧,使得第二密封框3内的水不会进入到第五通孔22内,然后第二密封框3内的水经过第一过滤网35过滤后,再穿过第九通孔33、第六通孔23及第三通孔113进入到排水管14内,然后排出。当水压增大时,掉落在引导板41上的水增多,所述引导板41受力增大,由于引导板41呈倾斜状,使得引导板41带动第二密封框32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直至第八通孔32与第五通孔22相通,此时第二密封框3内的水不仅从排水管14排出,还会经过第二过滤网36且穿过第八通孔32、第五通孔22、第二通孔112从分压管13排出,进而起到分压的作用,防止水压过大对水管造成损坏,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小。至此,本实用新型管道液体分压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