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E-RT保温复合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6529发布日期:2018-12-28 18:46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PE-RT保温复合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管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E-RT保温复合管。



背景技术:

PE-RT即耐热聚乙烯,PE-RT制成的管道因其耐老化、寿命长、管道易于弯曲,方便施工等优点,广泛应用在地板采暖系统、建筑物内冷热水管道系统、工业厂房给水管系统、热回收系统、中央空调系统中,其中,PE-RT保温复合管是水机空调系统中末端连接及分配支路用管道的最佳选材,与压缩机连接的空调系统管路温度比较高,要求保温复合管有一定的保温隔热性能,然而,现阶段使用的PE-RT保温复合管存在保温隔热性能较差的缺陷,热水在供热水管中的热量散失严重,大大降低了供热效率,而且PE-RT保温复合管在使用过程中抗菌性能差,易损坏,进而增加了供热成本,无法满足在水机空调系统中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PE-RT保温复合管。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PE-RT保温复合管,包括复合管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管主体包括内管、保温层和外管,所述内管同轴套置在所述外管内,所述保温层位于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所述保温层包括发泡层和压花覆膜层,所述压花覆膜层黏贴在所述发泡层的外壁,所述发泡层为聚乙烯发泡层,所述压花覆膜层采用PE压花覆膜,所述压花覆膜层的外壁黏贴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为玻璃棉层,所述隔热层与所述外管之间的间隙设有粘合剂,所述外管的外壁由内向外依次粘贴有防护层和抗菌层,所述防护层为聚碳酸酯层,所述抗菌层为二氧化钛层。

所述发泡层的厚度为0.25mm。

所述压花覆膜层的厚度为0.55mm。

所述防护层上与所述抗菌层的贴合面处设有防滑槽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在内管和外管之间设置发泡层、压花覆膜层和隔热层,有效解决了PE-RT保温复合管的保温隔热性能较差的缺陷,减少了热水在管道中的热量散失,提高了供热效率,通过在外管设置防护层和抗菌层,增强了PE-RT保温复合管在使用过程中的抗菌性能,延长了PE-RT保温复合管的使用寿命,进而节约了供热成本,PE-RT保温复合管满足了在水机空调系统中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中:1-复合管主体;2-内管;3-外管;4-发泡层;5-压花覆膜层;6-隔热层;7-防护层;8-抗菌层;9-粘合剂;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PE-RT保温复合管,包括复合管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管主体1包括内管2、保温层和外管3,所述内管2同轴套置在所述外管3内,所述保温层位于所述内管2与所述外管3之间,所述保温层包括发泡层4和压花覆膜层5,所述压花覆膜层5黏贴在所述发泡层4的外壁,所述发泡层4为聚乙烯发泡层,所述压花覆膜层5采用PE压花覆膜,所述压花覆膜层5的外壁黏贴有隔热层6,所述隔热层6为玻璃棉层,所述隔热层6与所述外管3之间的间隙设有粘合剂9,所述外管3的外壁由内向外依次粘贴有防护层7和抗菌层8,所述防护层7为聚碳酸酯层,所述抗菌层8为二氧化钛层。

所述发泡层4的厚度为0.25mm。

所述压花覆膜层5的厚度为0.55mm。

所述防护层7上与所述抗菌层8的贴合面处设有防滑槽结构。

本实用新型应用时,热水在内管2中流动,通过保温层中发泡层4和压花覆膜层5对内管2中热水的热量进行保温,同时通过隔热层6减少热量向外管3散失,有效解决了PE-RT保温复合管的保温隔热性能较差的缺陷,减少了热水在管道中的热量散失,提高了供热效率,通过在外管3设置防护层7和抗菌层8,增强了PE-RT保温复合管在使用过程中的抗菌性能,延长了PE-RT保温复合管的使用寿命,进而节约了供热成本,PE-RT保温复合管满足了在水机空调系统中的使用要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