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手动关停按钮的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1516发布日期:2018-11-02 22:14阅读:13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手动关停按钮的电磁阀。



背景技术:

直动式电磁阀是自动化生产中运用最广的一种设备,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直动式电磁阀的开闭是依靠阀芯的上下运动实现的,而阀芯的上下运动是依赖阀芯上的线圈带电和失电实现,通电时,阀芯吸合,产生位移,失电时,阀芯在压缩弹簧的回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原位,通过这两种状态的切换来实现控制气缸接口与进气口及排气口之间的通闭。这种直动式电磁阀存在一下缺点,整个直动式电磁本阀几乎完全依赖电才能工作,一旦电路发生故障无法提供电力供应时,直动式电磁本阀就无法工作,而这极易导致生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手动关停按钮的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手动关停按钮的电磁阀,包括直动式电磁本阀,所述直动式电磁本阀包括阀体及阀芯,所述阀体上开设有排气口、进气口及气缸接口,所述阀芯活动安装在阀体上,所述阀芯用于控制气缸接口与进气口及排气口之间的通闭,还包括按钮外壳及顶针;所述按钮外壳安装在阀体上,所述顶针通过弹簧活动安装在按钮外壳内,所述顶针用于驱动阀芯运动。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阀芯一开始所处的位置是进气口和气缸接口的通道,阀芯在该位置会堵住该通道,使得气缸接口与进气口之间不连通,驱动顶针向阀体内运动,顶针同时会推动阀芯向外运动,使阀芯产生位移,实现进气口和气缸接口连通(此时气缸接口和排气口就不连通了);驱动顶针由阀体内向阀体外运动,顶针与阀芯脱离接触,顶针会在弹簧作用力下回复原位,阀芯也同时回到原来的位置(阀体内装有一个阀芯弹簧,阀芯弹簧会将阀芯弹回原来的位置),气缸接口和排气口连通(此时气缸接口与进气口之间不连通)。需要注意的是本案中所陈述的直动式电磁本阀就是我们日常用的直动式电磁阀,属于现有公开的技术。

该方案实现了在没有电力供应手动操作电磁阀,实现了电动控制与手动控制的双重保证,使用时更加方便,更加适应工厂生产实际。

可选的,还包括顶针旋钮外壳及顶针桩;所述按钮外壳为圆形按钮外壳,所述顶针旋钮外壳为圆形顶针旋钮外壳,所述按钮外壳通过螺纹转动安装于顶针旋钮外壳内;所述顶针桩固定安装于顶针旋钮外壳内(本方案用是通过卡簧固定的方式固定,其他同样的方式亦可),所述弹簧包括悬停弹簧及复位弹簧,所述悬停弹簧设置于顶针及顶针桩之间,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与顶针与按钮外壳之间。

通过旋转顶针旋钮外壳,使得顶针桩往按钮外壳内运动,从而压缩复位弹簧,到达预定位置,推动顶针向阀体内运动,实现驱动阀芯向阀体外运动,从而实现进气口和气缸接口连通,当不需要悬停的时候,可手动反向旋转顶针旋钮外壳,驱动顶针桩向按钮外壳外运动,从而顶针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阀体外一侧运动,阀芯复位,气缸接口和排气口连通。

可选的,还包括销钉,所述顶针桩上开设有卡道,销钉固定在按钮外壳内,且销钉位于卡道内。

销钉与卡道的作用是为了限制顶针桩向按钮外壳内的运动距离,保证顶针不会过度向阀体内运动而损坏阀体内或阀芯上的部件。

可选的,所述复位弹簧的侧壁与按钮外壳侧壁接触;所述顶针上及顶针桩上均开设有弹簧孔,所述悬停弹簧的两端分别位于弹簧孔内。

上述结构可以保证顶针与顶针桩运动时更加稳定。

可选的,所述阀体与按钮外壳之间设置有O型圈,所述顶针与按钮外壳之间设置有O型圈。

O型圈的作用是防止阀体内的气体从连接处泄漏出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在断电时手动控制电磁阀的开闭,实现了电动控制与手动控制的双重保证,使用时更加方便,更加适应工厂生产实际。

附图说明:

图1是带手动关停按钮的电磁阀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按钮外壳与顶针旋钮外壳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按钮外壳,2、顶针,3、销钉,4、顶针旋钮外壳,5、卡簧,6、悬停弹簧,7、复位弹簧,8、O型圈,9、顶针桩,901、卡道,10、阀芯,11、阀体,1101、排气口,1102、进气口,1103、气缸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一种带手动关停按钮的电磁阀,包括直动式电磁本阀,直动式电磁本阀包括阀体11及阀芯10,阀体11上开设有排气口1101、进气口1102及气缸接口1103,阀芯10活动安装在阀体11上,阀芯10用于控制气缸接口1103与进气口1102及排气口1101之间的通闭,还包括按钮外壳1及顶针2;按钮外壳1安装在阀体11上,顶针2通过弹簧活动安装在按钮外壳1内,顶针2用于驱动阀芯10运动。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阀芯10一开始所处的位置是进气口1101和气缸1103接口的通道,阀芯10在该位置会堵住该通道,使得气缸接口1103与进气口1101之间不连通,驱动顶针2向阀体11内运动,顶针2同时会推动阀芯10向外运动,使阀芯10产生位移,实现进气口1101和气缸接口1103连通(此时气缸接口1103和排气口1102就不连通了);驱动顶针2由阀体11内向阀体11外运动,顶针2与阀芯10脱离接触,顶针会在弹簧作用力下回复原位,阀芯10也同时回到原来的位置(阀体11内装有一个阀芯弹簧,阀芯弹簧会将阀芯10弹回原来的位置),气缸接口1103和排气口1101连通(此时气缸接口1103与进气口1102之间不连通)。需要注意的是本案中所陈述的直动式电磁本阀就是我们日常用的直动式电磁阀,属于现有公开的技术。

该方案实现了在没有电力供应手动操作电磁阀,实现了电动控制与手动控制的双重保证,使用时更加方便,更加适应工厂生产实际。

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还包括顶针旋钮外壳4及顶针桩9;按钮外壳1为圆形按钮外壳1,顶针旋钮外壳4为圆形顶针旋钮外壳4,按钮外壳1通过螺纹转动安装于顶针旋钮外壳4内;顶针桩9固定安装于顶针旋钮外壳4内(本方案用是通过卡簧5固定的方式固定,其他同样的方式亦可),弹簧包括悬停弹簧6及复位弹簧7,悬停弹簧6设置于顶针2及顶针桩9之间,复位弹簧7设置与顶针2与按钮外壳1之间。

通过旋转顶针旋钮外壳4,使得顶针桩9往按钮外壳1内运动,从而压缩复位弹簧7,到达预定位置,推动顶针2向阀体11内运动,实现驱动阀芯10向阀体11外运动,从而实现进气口1102和气缸接口1103连通,当不需要悬停的时候,可手动反向旋转顶针旋钮外壳4,驱动顶针桩9向按钮外壳1外运动,从而顶针2在复位弹簧7的弹力作用下向阀体11外一侧运动,阀芯10复位,气缸接口1103和排气口1101连通。

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还包括销钉3,顶针桩9上开设有卡道901,销钉3固定在按钮外壳1内,且销钉3位于卡道901内。

销钉3与卡道901的作用是为了限制顶针桩9向按钮外壳1内的运动距离,保证顶针2不会过度向阀体11内运动而损坏阀体11内或阀芯10上的部件。

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复位弹簧7的侧壁与按钮外壳1侧壁接触;顶针2上及顶针桩9上均开设有弹簧孔,悬停弹簧6的两端分别位于弹簧孔内。

上述结构可以保证顶针2与顶针桩9运动时更加稳定。

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阀体11与按钮外壳1之间设置有O型圈8,顶针2与按钮外壳1之间设置有O型圈8。

O型圈8的作用是防止阀体11内的气体从连接处泄漏出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