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补风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6843发布日期:2018-10-23 16:19阅读:19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排烟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消防补风阀。



背景技术:

排烟补风系统设在着火防烟分区内,补风是为了在排烟风机开启时,向着火防烟分区补入新风,保证不出现真空,使延期更迅速的排出。

现有技术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6529397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补风阀装置,包括圆管、阀板和把手组成,把手设在圆管外端,阀板设在圆管的内部,阀板上固定连接有转动轴,阀板能够随转动轴一同转动,转动轴与把手连接。通过转动把手能够调节阀板的转动状态从而实现风量调节。

然而,在地下面积较大的空调机房等地方,补风量较大,使得补风阀也随之增大,容易导致阀叶永久性变形,使风阀不再具备维修价值且风阀漏风量妨碍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防补风阀,其优点是漏风量低,阀叶强度高,消防补风阀使用寿命较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消防补风阀,安装在地下室与外部的补风通道内,包括中部开孔的阀体框架、转动连接在阀体框架内侧的若干阀叶、驱动若干阀叶转动的驱动件以及熔断器,若干阀叶平行并列分布在阀体框架内侧且将阀体框架封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叶设有多组,结构上较为使得阀叶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使得消防补风阀使用寿命较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框架呈四方框形且四个角部的内侧和外侧均具有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阀体框架的结构强度较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框架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中部开孔的安装板,安装板开孔的内侧与阀体框架的内侧对齐设置,安装板的周向外边超出阀体框架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阀体框架容易安装在补风管道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叶两片为一组,阀叶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叶片轴,叶片轴沿阀叶长度方向设置且固定连接在阀叶的中部,叶片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阀体框架上;叶片轴的一侧伸出阀体框架,叶片轴伸出阀体框架的部位固定连接有联动杆,同一组的阀叶连接的两根联动杆上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杆的两端连接,联动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叶片轴和连接杆上,连接杆的长度与两叶片轴的间距相等且联动杆与阀片的夹角为4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叶片轴转动90°时,两阀叶能够完全打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组阀叶中的其中一根叶片轴上连接有电动执行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动执行器满足平时密闭、防止漏风的空调系统运行要求和火灾打开的消防控制功能,熔断器与电动执行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叶设有至少两组四片,两组阀叶连接在电动执行器相距0.5~0.6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阀叶具有较小的面积从而具有较高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叶呈方形,阀叶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条,阀体框架上开有圆弧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阀叶能够转动到圆弧槽内从而降低漏风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叶的中部呈沿长度方形的波浪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风流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阀叶设有多组,结构上较为使得阀叶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使得消防补风阀使用寿命较长,使得漏风量低,阀叶强度高,消防补风阀使用寿命较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体现阀叶的驱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体现阀叶打开的状态图;

图4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体现阀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体框架;11、圆弧槽;2、阀叶;21、叶片轴;22、联动杆;23、连接杆;24、密封条;3、驱动件;4、熔断器;5、安装板;51、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一种消防补风阀,安装在地下室与外部的补风通道内,包括中部开孔的阀体框架1、转动连接在阀体框架1内侧的若干阀叶2、驱动若干阀叶2转动的驱动件3以及熔断器4,若干阀叶2平行并列分布在阀体框架1内侧且将阀体框架1封闭。着火时先开启,通过驱动件3控制阀叶2转动将阀体框架1疏通,使得消防补风阀打开,超过七十度温度后熔断器4的熔体熔断,补风阀关闭。

阀体框架1呈四方框形且四个角部的内侧和外侧均具有圆角,使得阀体框架1的结构强度较高。阀体框架1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中部开孔的安装板5,安装板5开孔的内侧与阀体框架1的内侧对齐设置,安装板5的周向外边超出阀体框架1的长度,使得阀体框架1容易安装在补风管道内。两块安装板5彼此相对的面与阀体框架1的周边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筋51,使得阀体框架1与安装板5的结构强度较高。

阀叶2两片为一组,阀叶2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叶片轴21,叶片轴21沿阀叶2长度方向设置且固定连接在阀叶2的中部,叶片轴2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阀体框架1上。结合图2和图3,叶片轴21的一侧伸出阀体框架1,叶片轴21伸出阀体框架1的部位固定连接有联动杆22,同一组的阀叶2连接的两根联动杆22上连接有连接杆23,连接杆23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杆23的两端铰接,联动杆2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叶片轴21上另一端铰接在连接杆23上,连接杆23的长度与两叶片轴21的间距相等且联动杆22与阀片的夹角为45°,使得叶片轴21转动90°时,两阀叶2能够完全打开。驱动件3为电动执行器,电动执行器连接在一组阀叶2中的其中一根叶片轴21上,满足平时密闭、防止漏风的空调系统运行要求和火灾打开的消防控制功能,熔断器4与电动执行器连接。

结合图2和图4,阀叶2呈方形,阀叶2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耐高温密封条24,阀体框架1上开有圆弧槽11,使得阀叶2能够转动到圆弧槽11内从而降低漏风量。结合图1和图5,为了增大阀叶2的强度,阀叶2的中部呈沿长度方形的波浪型,增大风流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力。阀叶2设有至少两组四片,两组阀叶2连接在电动执行器相距0.5~0.6m,以保证阀叶2具有较小的面积从而具有较高的强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