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的皮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0703发布日期:2018-12-25 20:06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调节的皮带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带轮传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调节的皮带轮。



背景技术:

皮带轮,属于盘毂类零件,一般相对尺寸比较大,制造工艺上一般以铸造、锻造为主。一般尺寸较大的设计为用铸造的方法,材料一般都是铸铁,很少用铸钢;一般尺寸较小的,可以设计为锻造,材料为钢。皮带轮主要用于远距离传送动力的场合,例如小型柴油机动力的输出,汽车,矿山机械,机械加工设备,车床,锻床,农业机械动力的传送,空压机,减速器,减速机,发正反转电机等。

现有技术中的输送带,包括皮带轮和皮带,皮带轮包括从动轮和主动轮,需要先将从动轮和主动轮安装在机架上,皮带的长度一般需要比从动轮左端到主动轮右端的距离要长,这样才能将皮带顺利地安装在从动轮和主动轮上,但是皮带的张紧度却较低,因此安装完成后,皮带都会变得松松垮垮,稳定性较差;输送带再输送物件时,也易使物件颠簸,甚至跌落,例如专利号为CN105645047A的专利,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占地较大,影响场地工作人员的正常操作并且因占地较大,不易于观察皮带张紧度的情况。且一般企业使用皮带轮时,如若根据工作需要经常需更换皮带轮尺寸的时候则跟换较为复杂,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如何可以使企业方便的更换常用的皮带轮,并且可以使用占地面积较小的装置就可以方便的提高皮带的张紧度,降低工作人员更换皮带轮张紧皮带的劳动强度,就成了企业生产中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调节的皮带轮,解决了如何可以使企业方便的更换常用的皮带轮,并且可以使用占地面积较小的装置就可以方便的提高皮带的张紧度,降低工作人员更换皮带轮张紧皮带的劳动强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于调节的皮带轮,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顶部传动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外表面设置有传动皮带,所述第一底座的左侧固定设置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底座的顶部开设有两条Z轴方向相互平行的凹轨道,所述第二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底座,所述第三底座的底部水平方向通过小轴滚动连接若干组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凹轨道滚动接触,所述第三底座的正面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分别贯穿第三底座的正面和背面,所述第三底座的背面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正反转电机,所述正反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焊接有Z向转动轴,所述Z向转动轴远离正反转电机的一端贯穿第一通孔并与第三底座正面的支架通过轴承固定焊接,所述Z向转动轴与第一通孔的内壁螺纹传动连接,所述第三底座的顶部开设有两条X轴方向相互平行的凸轨道,所述第三底座顶部靠近正面的凸轨道上方设置有小传动架,所述小传动架的顶部传动连接有小皮带轮,所述第三底座顶部靠近背面的凸轨道上方设置有大传动架,所述大传动架的顶部传动连接有大皮带轮,所述大传动架和小传动架的底部均通过小轴滚动连接两个横向设置的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的外表面开设有凹面,所述第二滚轮通过凹面与凸轨道的顶部滚动接触,两个凸轨道之间的距离为一米,从而使得单独使用小皮带轮或者大皮带轮的时候两个皮带轮之间不会相互影响,所述小传动架和大传动架的中间均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X向转动轴,所述X向转动轴的左右两端均通过轴承固定在第三底座的顶部,X向转动轴的左端固定焊接有转动手柄,所述主动轮与小皮带轮的外表面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底座的底部通过小轴滚动连接有两组第一滚轮,每组的两个第一滚轮分别位于两个凹轨道滚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Z向转动轴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螺纹面,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圈开设有与第一螺纹面相配合的螺纹面。

优选的,所述X向转动轴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螺纹面,所述第二通孔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二螺纹面相配合的螺纹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底座左右两侧的中部、小传动架正面与背面的中部、小传动架正面与背面的中部均固定焊接有L型固定杆,所述L型固定杆靠近地面的一端为倒置的T型,所述L型固定杆靠近地面的一端分别滑动嵌入第二底座的顶部和第三底座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底座顶部的前后位置均固定设置有限位挡板。

优选的,所述转动手柄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防滑圈。

工作原理:使用时,当工作人员需要使用小皮带轮时,接通电源使正反转电机转动,通过第一滚轮与凹轨道之间的滚动接触,调节第三底座的位置使得小皮带轮和主动轮对齐,关闭正反转电机的电源,将传动皮带套在主动轮和小皮带轮的外表面,再通过转动手柄逆时针转动X向转动轴,使小皮带轮和主动轮的距离稍微调大,从而使得将传动皮带拉紧,完成调节;当工作人员需要将小皮带轮调换成大皮带轮使用时,通过转动手柄顺时针转动X向转动轴,使小皮带轮和主动轮的距离稍微调小,从而使得将传动皮带取下,接通电源使正反转电机转动,调节第三底座的位置使得大皮带轮和主动轮对齐,关闭正反转电机的电源完成调节,将传动皮带套在主动轮和大皮带轮的外表面,再通过转动手柄顺时针转动X向转动轴,使大皮带轮和主动轮的距离稍微调大,从而使得将传动皮带拉紧,完成调节即可使用大皮带轮。

(三)有益效果

1.相比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调节的皮带轮,通过第二底座、凹轨道、第三底座、第一滚轮、第一通孔、正反转电机和Z向转动轴的配合使用 ,从而使得可以方便的更换大皮带轮和小皮带轮的使用,通过凸轨道、小传动架、小皮带轮、大传动架、大皮带轮、第二滚轮、凹面、第二通孔、X箱转动轴和转动手柄的使用,从而使得确定好使用大传动轮或者小传动轮之后,调节大传动轮或者小传动轮和主动轮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将套入外表面的传动皮带的张紧度,解决了如何可以使企业方便的更换常用的皮带轮,并且可以使用占地面积较小的装置就可以方便的提高皮带的张紧度,降低工作人员更换皮带轮张紧皮带的劳动强度的问题。

2.该便于调节的皮带轮,通过两组第一滚轮的使用,从而使得第三底座移动的更平稳,通过通过L型固定杆的使用,从而可以平稳的使第三底座、小传动架和大传动架平稳的移动,通过限位挡板的使用可以限定第三底座的移动范围,通过防滑圈的使用,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对大皮带轮与主动轮之间的距离,以及小皮带轮与从动轮之间的距离进行微调,更好的调节传动皮带的张紧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滚轮结构的左视图。

其中,1第一底座、2主动轮、3传动皮带、4第二底座、5凹轨道、6第三底座、7第一滚轮、8第一通孔、9正反转电机、10 Z向转动轴、11凸轨道、12小传动架、13小皮带轮、14大传动架、15大皮带轮、16第二滚轮、17凹面、18第二通孔、19 X向转动轴、20转动手柄、21第一螺纹面、22第二螺纹面、23 L型固定杆、24限位挡板、25防滑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一种便于调节的皮带轮,包括第一底座1,第一底座1的顶部传动连接有主动轮2,主动轮2的外表面设置有传动皮带3,第一底座1的左侧固定设置有第二底座4,第二底座4顶部的前后位置均固定设置有限位挡板24,第二底座4的顶部开设有两条Z轴方向相互平行的凹轨道5,第二底座4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底座6,第三底座6的底部水平方向通过小轴滚动连接若干组第一滚轮7,第三底座6的底部通过小轴滚动连接有两组第一滚轮7,每组的两个第一滚轮7分别位于两个凹轨道5滚动连接,第一滚轮7与凹轨道5滚动接触,第三底座6的正面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8,第一通孔8分别贯穿第三底座6的正面和背面,第三底座6的背面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正反转电机9,正反转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焊接有Z向转动轴10,Z向转动轴10远离正反转电机9的一端贯穿第一通孔8并与第三底座6正面的支架通过轴承固定焊接,Z向转动轴10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螺纹面21,第一通孔8的内圈开设有与第一螺纹面21相配合的螺纹面,Z向转动轴10与第一通孔8的内壁螺纹传动连接,第三底座6的顶部开设有两条X轴方向相互平行的凸轨道11,第三底座6顶部靠近正面的凸轨道11上方设置有小传动架12,小传动架12的顶部传动连接有小皮带轮13,第三底座6顶部靠近背面的凸轨道11上方设置有大传动架14,大传动架14的顶部传动连接有大皮带轮15,大传动架14和小传动架12的底部均通过小轴滚动连接两个横向设置的第二滚轮16,第二滚轮16的外表面开设有凹面17,第二滚轮16通过凹面17与凸轨道11的顶部滚动接触,小传动架12和大传动架14的中间均开设有第二通孔18,第二通孔18的内壁螺纹连接有X向转动轴19,X向转动轴19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螺纹面22,第二通孔18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二螺纹面22相配合的螺纹面,X向转动轴19的左右两端均通过轴承固定在第三底座6的顶部,X向转动轴19的左端固定焊接有转动手柄20,转动手柄20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防滑圈25,主动轮2与小皮带轮13的外表面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第二底座4左右两侧的中部、小传动架12正面与背面的中部、小传动架12正面与背面的中部均固定焊接有L型固定杆23,L型固定杆23靠近地面的一端为倒置的T型,L型固定杆23靠近地面的一端分别滑动嵌入第二底座4的顶部和第三底座6的顶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