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盘阀转轴组件及含有该组件的无体式物料输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0971发布日期:2018-11-02 22:12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阀,特别涉及磨盘式物料输送阀,属于阀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磨盘式物料输送阀是一种应用在发电厂除灰系统中的特殊阀门,可安装在省煤器、灰斗、仓泵的进料口、出料口、切换排气、排堵等工位。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磨盘式物料输送阀转轴下端旋转地固定支撑在阀体的内表面上,如专利公开号为CN202186660U的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转轴防尘磨盘式物料输送阀,具体可参见该申请文本中的权利要求1、说明书及说明书附图部分;又如专利公开号为CN202149274U的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活塞杆防尘磨盘式物料输送阀,具体可参见该申请文本中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说明书附图部分;这种结构,阀盖和阀体转轴孔同轴度要求高,工艺成本高。再如专利公开号为CN206449219U的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防堆积耐磨盘阀,具体可参见说明书附图部分。上述公开的磨盘式物料输送阀(磨盘阀)所采用的转轴结构容易因阀腔内的煤灰、粉尘导致其转轴下端“发涩”甚至卡死,为此,为确保阀门使用寿命,采用该类结构的磨盘阀大部分在转轴底端设计了相应的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相应的作用,避免转轴下端“发涩”甚至卡死的问题,但是,密封组件的增设又增加了制造成本,使用一段时间,密封组件老化,也会出现卡死现象。而且也不便于后期阀门转轴的拆卸维护,所带来的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此外,由于转轴下端固定支撑在阀体内表面上,因此,需要在阀体内表面对应转轴的部位设计与阀体一体成型的支撑凸台,现有工艺中,该支撑凸台通常需要与阀体一体铸造而成,无论是从制造成本还是开模的便利性方面而言,均不是一种理想的结构设计。

另外,现有的磨盘式物料输送阀均带有阀体。阀盖与阀体连接形成阀腔,物料从阀盖上的法兰孔进入阀腔,从阀体上的下法兰孔输出。进出口法兰直径相同。如遇输送管道大于下法兰孔直径,则需改变管道直径,采用过渡锥管连接,使其连接法兰大小与阀体下法兰孔直径相同。采用这样的变径管道,介质输送压力损失大,增加了空压机的动力,且管道变径增加了阀门安装施工成本。因此,为了适应不同直径输送管道配置的需求,亟需一种无体阀门,即无阀体式的物料输送阀,该阀门不含有阀体,转轴可支撑在阀盖上,可通过阀盖直接连接在输送管道或者是设备上。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磨盘阀转轴组件,以克服现有磨盘阀转轴结构制造成本高、维护不便的技术弊端;同时提供了一种含有该组件的无体式物料输送阀,该输送阀不含有阀体,可根据管道直径或者相关设备主体适配相应的阀盖组件即可,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也便于施工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磨盘阀转轴组件,应用于物料输送阀。该转轴组件设于输送阀阀盖上,包括:转轴套,所述转轴套设于所述输送阀阀盖的装配孔中;转轴,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转轴套中,所述转轴上端与连接板固连,下端穿过转轴套延伸至输送阀阀盖下端面外形成悬空;轴承,所述轴承设于转轴套上端面与连接板下端面之间部分的转轴外圆面上;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沿着转轴轴向方向设于转轴与转轴套之间的径向空间内;弹簧致动密封圈,设置于转轴靠近阀盖下端面的外圆面上。为了便于转轴套的安装,所述转轴套的外圆面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开设有若干个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中设有将转轴套与输送阀阀盖相连接的螺栓。

作为一种改进技术方案,该方案中,转轴套与输送阀阀盖一体成型,有别于第一种技术方案的分体设计,其它结构基本相同。具体地,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磨盘阀转轴组件包括转轴套,所述转轴套与所述输送阀阀盖一体成型;转轴,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转轴套中,所述转轴上端与连接板固连,下端穿过转轴套并延伸至输送阀阀盖下端面外形成悬空;轴承,所述轴承设于转轴套上端面与连接板下端面之间部分的转轴外圆面上;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沿着转轴轴向方向设于转轴与转轴套之间的径向空间内。弹簧致动密封圈,设于转轴靠近阀盖下端面的外圆面上。

进一步地,上述两技术方案中的支撑件为滑动轴承,所述滑动轴承上开设有若干自润滑孔,所述自润滑孔设有填料。

进一步地,所述的弹簧致动密封圈设有至少一个密封唇,所述密封唇口朝向阀盖内端,这里所述的阀盖内端指的阀盖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上还设有轴承防尘盖。

上述技术方案所公开的转轴组件,可应用在无体式物料输送阀。也即是说,无体式物料输送阀包含有上述磨盘阀转轴组件。具体地,该输送阀除了包含有上述转轴组件的结构外,还在阀盖上开设了贯通其上下端面的进料孔;所述转轴悬空端固连有转臂,所述转臂的另一端装设有弹簧并活动连接阀板,所述阀板用于进料孔进料时的导通。为了增加阀盖的耐磨性,该输送阀还包括阀座,所述阀座呈环形,设于阀盖下端面且与所述进料孔同轴心;所述阀板在弹簧预压力作用下与所述阀座下端面紧贴。进一步地,所述阀座为陶瓷阀座或金属阀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磨盘阀转轴组件,由转轴套、转轴、滚动轴承、自润滑件、弹簧致动密封圈等主要构件组成,通过该组件设计,使得转轴的下端可自由悬空,无需在传统物料输料阀上设计与转轴套同轴度要求高的支撑孔,也无需设计转轴下端位于支撑孔上的密封结构,大大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也更加便于后期的维护。

2、创新地增设了弹簧致动密封圈,将弹簧致动密封圈应用在转轴旋转密封面上,利用弹簧致动密封圈自身弹力的致动效应及介质压力形成需要的密封比压,有效克服了转轴轻微偏心及密封磨耗问题,补偿了密封磨损,可持续持久地保持密封性能;不仅有效地阻止了高温粉煤灰进入转轴填料中,提高了阀门的密封性能,同时也大大延长了滑动密封构件的使用寿命,整体延长了阀门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所公开无体物料输送阀,取消了传统阀体部分的设计,在阀盖上设计具有完整阀门传动和密封功能的组件结构,整体结构紧凑,制造方便,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便宜。由此带来的有益效果是该输送阀结构可适应不同直径管道(设备)的安装需求,采用管道(设备)自身替代传统物料输送阀的阀体,减少了管道为适应阀门出口法兰大小而变径的安装成本。同时,由于采用管道(设备)替代阀体部分,因此阀体可以不变径(由于本物料阀没有阀体部分,实际上也即是管道不变径),减少了介质输送的压力损失,提高了介质输送效率和输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1、阀盖;2、转轴套;20、凸台;3、轴承;30、轴承防尘盖; 4、连接板;5、螺母构件;6、转轴;7、支撑件;8、自润滑孔;8`、填料;9、螺栓;10、弹簧致动密封圈;11、压盖;12、转臂;12`、弹簧;13、阀板;14、阀座;15、进料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磨盘阀转轴组件,应用于物料输送阀。该转轴组件设于输送阀阀盖1上,具体地,包括:

转轴套2,所述转轴套2设于所述装配孔中;

转轴6,所述转轴6穿设于所述转轴套2中,所述转轴6上端与连接板4固连,下端穿过转轴套2的下端并延伸至输送阀阀盖1外形成悬空。为了防止连接板4从转轴6上脱落,转轴6上部设计有螺柱部分,螺柱部分装配有螺母构件5;

轴承3,所述轴承3设于转轴套2上端面与连接板4下端面之间部分的转轴6外圆面上;为了防止环境灰尘进入轴承,确保转动顺畅性,所述滚动轴承3上设有防尘盖30。

支撑件7,所述支撑件7沿着转轴6轴向方向设于转轴6与转轴套2 之间的径向空间内。

弹簧致动密封圈10,设于转轴6靠近阀盖1下端的外圆面上。

压盖11,所述压盖11联接于转轴套2的下端面上,压盖11用于弹簧致动密封圈10的压装。压盖11的形状可以是平板或者阶梯板,由转轴套2下端面的形状决定;具体地,压盖11通过螺钉联接在转轴套2的下端面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孔(图中表标记)仅是为了安装转轴组件;因此,所述的装配孔也可以是阶梯孔或者其它形状的孔,只要在工艺上可满足转轴组件的安装即可。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的改进,为了便于转轴套2轴向方向的定位,转轴套2的外圆面上设有凸台20,该凸台20为环形且与转轴套2同轴心。凸台20上开设有若干个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中设有将转轴套2与阀盖1相连接的螺栓9。进一步地,由此优选实施例衍生的更优实施例为:转轴套2位于凸台20以下的转轴套部分的高度略小于阀盖1 的厚度,例如该部分的高度大约为阀盖1厚度的2/3。这样,转轴套2装设在通孔后,转轴套2的下端与装配孔共同形成一个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内可方便装配弹簧致动密封圈10及压盖11,压盖11连接于转轴套 2的下端面上。

实施例二

参见图2,整体结构基本同实施例一,不同的是,转轴套2与输送阀阀盖1一体铸造成型,有别于实施例一的分体设计。此实施例中,由于转轴套2与输送阀阀盖1一体成型,故无需在在转轴套2上设计相配装的凸台20,与实施例一相比,缺少凸台20部分。

为了确保弹簧致动密封圈10可达到一个理想的密封比压,上述两实施例中,所述的弹簧致动密封圈10设有至少一个密封唇,所述密封唇口朝向阀盖内端。虽然,实施例附图中给出的是仅含有一个密封唇的弹簧致动密封圈10。但是,很显然,依据输料阀的使用场合及相应泄漏标准,所述的弹簧致动密封圈10为了增加密封性,可以设计多个密封唇,同理,弹簧致动密封圈10的数量也可以设置多个。

本实用新型同时还公开了含有上述磨盘阀转轴组件的无体式物料输送阀,所述的无体式物料输送阀可通过下述具体的两个实施例实施。

实施例三

参见图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体阀。本实施例中,无体式物料输送阀除了含有前述实施例一中所述的磨盘阀转轴组件外,还公开了如下特征:该输送阀在阀盖1的中心开设有贯通其上下端面的进料孔15;沿着阀盖1的径向方向在阀盖1上开设有装配孔(图中未标记),所述的磨盘阀转轴组件装设于所述装配孔中。所述转轴6下端悬空,悬空端固连转臂12,所述转臂12的另一端活动连接阀板13,所述阀板13在弹簧 12`的预压作用下位于进料孔15的下方且与阀座14下端紧贴;用于截断介质流通。在开启状态下,阀板13随着转臂12的转动转动到进料孔15 的一侧,以使进料孔15形成进料通道,接通介质。

所述弹簧12`的安装原理如下:转臂12的上部设有类似沉孔的结构,弹簧12`放置于该沉孔中,弹簧12`的上端与阀板13的下端相承触。阀板 13在弹簧12`的预压力作用下,无论是在阀门开启状态还是关闭状态,阀板13的部分或全部始终与阀座14的下端面紧贴。

实施例四

参见图4,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体阀。本实施例中,无体式物料输送阀除了含有前述实施例二中所述的磨盘阀转轴组件外,还公开了如下特征:该输送阀在阀盖1的中心开设有贯通其上下端面的进料孔15;沿着阀盖1的径向方向在阀盖1上开设有装配孔(图中未标记),所述的磨盘阀转轴组件装设于所述装配孔中。所述转轴6下端悬空,悬空端固连转臂12,所述转臂12的另一端活动连接阀板13,所述阀板13在弹簧 12`预压力作用下位于进料孔15的下方且与阀座14下端紧贴;用于截断介质流通。在开启状态下,阀板13随着转臂12的转动转动到进料孔15 的一侧,以使进料孔15形成进料通道,接通介质。

此外,需说明的是,对于无体式物料输送阀所公开的两个实施例,所述的无体式物料输送阀还应当包含驱动转轴6转动的驱动机构(图中未示),驱动机构可以是诸如气缸但不限于气缸的施力机构。通常地,驱动机构通过与连接板4连接从而实现对转轴6的转动,转轴6转动时带动转臂12转动,转臂12转动时带动阀板13移动,从而实现对进料孔 15接通或截断的控制,完成阀门开启和关闭功能。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重点在于转轴组件的结构部分及含有所述转轴组件的无体式物料输送阀,因此,未给出驱动机构的具体示意图,具体地,驱动机构与连接板的连接结构也可参考专利号为CN200830074404.0所公开的外观专利磨盘式物料输送陶瓷阀(2)。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不应当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不充分。

此外,还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端、下端等概念是相对于说明书附图而言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当该物料输送阀配置场合、工位有所不同时,说明书附图中所呈现的位置图例也应当作相应的调整,也即是说,上端、下端等概念也可能变化为左端、右端;或者是前端、后端等。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