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止装置和锁止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3633发布日期:2019-03-27 11:03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锁止装置和锁止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将壳体部分固定在自动化部件处的锁止装置以及一种带有这样的锁止装置的锁止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申请人已知的、未以出版物的形式记下的现有技术已知的是,壳体部分例如由板材制造的覆盖物利用大量螺旋连接件固定在自动化部件例如电或流体运行的线性驱动器处。自动化部件示范性地具有大量螺纹孔且壳体部分设有大量贯通孔,从而壳体部分可利用合适的螺钉固定在自动化部件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锁止装置和锁止系统,该锁止装置和该锁止系统构造成用于以简化的方式将壳体部分固定在自动化部件处。

该任务对于开头提及的类型的锁止装置利用如下特征来解决。用于将壳体部分固定在自动化部件处的锁止装置,其中锁止装置包括引导体,在该引导体处构造有至少一个引导面,该引导面构造成用于壳体部分的贴靠,且锁止装置此外包括锁止体,该锁止体构造成用于形状配合地接合到壳体部分的凹口中,其中锁止装置此外包括联结部分,该联结部分构造成用于锁止体与引导体的弹簧般弹性的联结,其中在锁止体处构造有与引导面相反取向的滑动面。

在此引导面设置成,在壳体部分安置在设有锁止装置的自动化部件处时确保用于壳体部分沿装配路径的滑动引导,以便由此支持壳体部分相对于自动化部件的限定的取向。锁止体的任务在于,将壳体部分在到达可预设的装配位置时形状配合地固定在装配位置中。对此,锁止体经由联结部分弹簧般弹性地与引导体相连接。该弹簧般弹性的连接可示例性地以可摆动运动地铰接在引导体处和锁止体处的联结杆和单独构造的弹性装置的形式实现。决定性的是,一旦壳体部分已经到达预设的装配位置,锁止体就可通过联结部分相对于引导体的引导面保持在优选状态中且至少基本上占据该优选状态(该优选状态也称为锁止状态)。通过该措施,一方面实现维持锁止体形状配合地接合到壳体部分的凹口中且另一方面阻止壳体部分从设有锁止装置的自动化部件上的不期望的自动的解锁。

优选地设置成,滑动面相对于引导面以锐角和/或间隔开地布置。为了确保针对壳体部分用于安置在自动化部件处的尽可能简单的装配运动,锁止体包括滑动面,该滑动面一方面间隔于引导面布置和/或另一方面与引导面占据锐角。对于锁止装置的功能而言在此重要的是,滑动面和引导面如此彼此空间上取向,即使得其贴靠在优选地板形地构造的壳体部分的彼此相反的表面处。由此,滑动面和引导面可分别吸收这样的力,即该力在用于壳体部分装配到锁止装置处的装配过程期间由壳体部分施加且该力在力流中经由联结部分平衡。通过该力发生联结部分的变形,从而联结部分与安置在该联结部分处的锁止体一起首先从锁止状态挤压到装配状态或解锁状态中,以便紧接着在期望的装配位置中确保锁止体形状配合地接合到壳体部分的相应地成形的凹口中。在实践中这此外意味着,壳体部分的面向引导面的表面至少基本上平行于引导面取向,而壳体部分的面向滑动面的表面至少基本上与滑动面占据与对于引导面的情况下相同的锐角。通过在引导体的引导面以及锁止体的滑动面和壳体部分之间的几何结构上的相互作用,确定用于壳体部分相对于锁止装置的装配方向以及相反地取向的拆卸方向。在此尤其设置成,在引导面和滑动面之间的间距的按照值最大的方向分量在装配方向上取向。

适宜的是,联结部分构造为与引导体和锁止体尤其成单件的弹簧般弹性的固体接头。在弹簧般弹性的固定接头的情形中,用于联结部分的接头功能和弹性功能在唯一的构件中实现。在此,联结部分不仅与引导体而且与锁止体固定地尤其单件式地相连接且锁止体相对于引导体的相对可动性至少基本上、尤其仅仅通过联结部分的弹性变形来确保。特别有利的是,锁止装置由塑料材料尤其以塑料注射成型方法制造且联结部分与引导体和锁止体构造成单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方案中设置成,引导面平坦地构造且引导面的面法线相对于尤其平坦地构造的滑动面的面法线以锐角来取向。在引导面设计成平坦的情况下,至少壳体部分的设置成用于与锁止装置锁止的区段可设计为平坦的板,该平坦的板在优选地笔直的装配运动的进程中与引导体的引导面面型地贴靠。在此由以下为出发点,即引导面的面法线至少基本上尤其完全地平行于壳体部分的设置成用于与锁止设置锁止的区段的面法线取向。此外,锁止体的滑动面如此间隔于引导面布置,即使得该滑动面在装配壳体部分时通过联结部分的弹性变形从锁止状态运动到解锁状态中。锁止体相对于引导体的相对运动通过将装配力从壳体部分引入到滑动面上实现,其中滑动面通过其关于引导面的以楔形式的锐角的取向随着壳体部分接近装配位置优选地以持续的运动从锁止状态中挤压到解锁状态中。在到达装配状态时,在壳体部分中设置的凹口与锁止体产生重合,从而锁止体从解锁状态由于联结部分的弹性的恢复变形运动到锁止状态中且可确保壳体部分形状配合地锁止到自动化部件处。特别有利的是,滑动面平坦地构造,从而在用于壳体部分的装配运动和针对锁止体的从锁止状态到解锁状态中的偏转运动之间存在成比例的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设置成,引导面确定引导平面且在引导平面和滑动面的面区段之间的在横向于引导平面的空间方向上的间距随着面区段与引导面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由此产生,在用于壳体部分的装配运动的情形中通过接近引导面壳体部分的棱边首先贴靠在滑动面的这样的面区段处,即该面区段在横向于引导平面的空间方向上具有与引导平面的最大的间距且在用于壳体部分的进一步的接近运动的进程中壳体部分的棱边掠过滑动面的另外的面区段,这些另外的面区段在横向于引导平面的空间方向上具有相对于引导平面的越来越小的间距。在此,滑动面的面区段可布置在共同的平面中或形成弯曲的面。优选地设置成,滑动面相对于引导平面在横向于引导平面的空间方向上的间距如此选择,即使得壳体部分的棱边只有当壳体部分的另一区域已经贴靠在引导面处时才与滑动面接触。由此,当壳体部分以其棱边贴靠到滑动面处时,壳体部分已经支撑在引导面处。由此,阻止了锁止装置的不期望的倾翻。此外由此力到引导面和滑动面上的引入如此实现,即使得完成锁止体从锁止状态到解锁状态中的期望的偏转,直到壳体部分已经到达最终的装配状态且锁止体通过联结部分的弹性的恢复变形形状配合地接合到壳体部分中的相应的凹口中。

优选地设置成,在引导平面和滑动面之间的最小间距构造成小于设置成用于贴靠在引导面处的壳体部分的材料厚度和/或在引导平面和滑动面之间的最大间距构造成大于设置成用于贴靠在引导面处的壳体部分的材料厚度。在引导平面和滑动面之间的在横向于引导平面的空间方向上的最小间距如此确定大小,即使得锁止部分在用于壳体部分的装配过程结束之后由于联结部分弹性地恢复变形到锁止状态中强制性地接合到壳体部分中的凹口中。优选地设置成,滑动面如此构造在锁止部分处,即使得该滑动面至少局部地穿过引导平面,由此通过锁止体确保了壳体部分的特别可靠的锁止。该性质尤其适用于滑动面的这样的面区段,即该面区段关于用于壳体部分的装配方向或装配轴线具有相对于引导面的最小间距。补充地或备选地,在引导平面和滑动面之间的在横向于引导平面的空间方向上的最大间距如此选择,即使得在用于壳体部分装配到锁止装置处的装配过程开始时首先在壳体部分处的相应的棱边和滑动面之间不存在接触。一旦壳体部分以另一壳体部分区段已经相对于引导面产生贴靠,该接触优选地那么才实现,由此确保了用于锁止装置的有利的稳定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设置成,引导面构造为成U形轮廓的引导凹槽的侧壁。在此,引导凹槽的尤其笔直地构造的轮廓轴线沿所设置的用于壳体部分装配到锁止装置处的装配方向延伸。利用如此成轮廓的引导凹槽,确保了壳体部分在锁止装置处的可靠的形状配合的固定。成U形轮廓的引导凹槽的优选地彼此平行地取向的侧壁尤其具有这样的间距,即该间距构造成稍微大于设置成用于贴靠在引导面处的壳体部分的材料厚度,以便确保壳体部分在锁止装置处的低摩擦的且尽管如此然而可靠地形状配合的容纳。

优选地设置成,在引导体处构造有两个U成形轮廓的引导凹槽,这两个引导凹槽彼此镜像地取向。由此得到壳体部分在锁止装置处的特别可靠的固定。优选地,两个彼此镜像地取向的引导凹槽分别具有相同的造型(Profilierung),此外优选地设置成,用于两个引导凹槽的镜面设置为用于锁止装置的中间平面。在以塑料注射成型方法制造锁止装置的情形中,镜面可尤其构造成与分模平面相同。

适宜的是,在引导体的与引导面相反地取向的表面处布置有卡锁器件,该卡锁器件构造成用于引导体在自动化部件处的力配合的且/或形状配合的固定。卡锁器件示例性地包括两个彼此镜像地取向的、分别弯曲地成轮廓的卡锁舌。卡锁舌尤其限制基本上圆柱形的空间区段,平行于空间区段的纵轴线取向的缝口紧邻该空间区段。在此,缝口宽度选择成小于圆柱形的空间区段的直径。由此,卡锁器件可例如锁上(aufschnappen)到柱形的螺栓处且利用该螺栓确保了用于锁止装置的形状配合的锁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设置成,相邻于引导面布置有在锁止体的方向上延伸的且构造成用于在锁止体的方向上提供弹性力的弹性组件。弹性组件的任务在于,壳体部分在到达在锁止装置处的装配位置时被加载预紧力,该预紧力至少基本上平行于引导面且在锁止体的方向上取向。由此,一方面可改善在锁止体和壳体部分之间的锁止作用且至少尽可能地抑制尤其阻止尤其在使用自动化部件时的噪音生成。另一方面,弹性组件实现了壳体部分从锁止装置上的可靠的解锁,因为在取消在锁止体和壳体部分之间的形状配合的连接时通过弹性组件促使了壳体部分相对于锁止体的线性相对运动,该线性相对运动至少对于如下情况阻止重新的锁止,即没有力在装配方向上施加到壳体部分上。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根据第二实用新型方面通过锁止系统来解决,该锁止系统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锁止装置和壳体部分,该壳体部分本身包括板形地构造的锁止区域,该锁止区域构造成用于与锁止装置的形状配合的联结且该锁止区域设有在边缘侧的凹处和间隔于凹处布置的凹口,其中凹口的几何结构相应于锁止体到由引导面确定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在此,在壳体部分的锁止区域中的在边缘侧的凹处设置成,在壳体部分装配到锁止装置处的装配部分的情形中避免与联结部分(该联结部分在锁止体和引导体之间延伸)碰撞。此外可设置成,在边缘侧的凹处具有至少一个在装配轴线上的方向延伸的棱边,该棱边在锁止装置的相应的设计方案中构造成用于接合到成U形轮廓的引导凹槽中。特别有利的是,在锁止区域中的在边缘侧的凹处由两个彼此平行地取向的棱边限制,这两个棱边分别构造成用于接合到在引导体处的两个成U形轮廓的、彼此镜像地取向的引导凹槽之一中。在壳体部分中设置的凹口如此匹配于锁止体,即使得在到达用于壳体部分的装配位置中时锁止体可完全地容纳在凹口中。与之相应地,凹口如此构造,即使得该凹口相应于锁止体到由引导面确定的、尤其平行于引导面或引导平面取向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在壳体部分中在边缘侧的凹处和凹口之间设置的桥接部具有这样的棱边,即该棱边限制凹处且该棱边设置成用于贴靠在锁止体的滑动面处。在壳体部分处的该棱边的任务因此在于,在壳体部分装配到锁止装置处的装配过程时负责力引入到锁止体的滑动面上。在此,锁止装置和壳体部分优选地如此彼此匹配,即使得只有当壳体部分的锁止区域的另一区段已经贴靠在引导面处时,才实现棱边在滑动面处的贴靠。由此在继续执行用于壳体部分的装配运动时可实现在引导面和滑动面之间的力引入,该力引入导致联结部分的弹性变形,以便将锁止部分从锁止状态带到解锁状态中。此外,凹处和凹口如此彼此匹配,即使得壳体部分可以足够大的程度推上到锁止装置上,以便确保在凹口和锁止体之间的重合,从而该锁止体可形状配合地接合到凹口中且形状配合地锁止壳体部分。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有利的实施方式在图纸中呈现,在此:

图1示出了构造为齿带托架的自动化部件的透视总览图,

图2以分解图示出了根据图1的自动化部件的局部视图,

图3示出了锁止装置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图3的锁止装置的前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图4的锁止装置的侧视图,且

图6示出了根据图3至5的锁止装置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意性地呈现的自动化部件1纯粹示范性地构造为齿带托架,且用于提供线性运动。对此,型材托架2可线性运动地支承在引导组件3处,其中引导组件3在构造为壳体部分4的覆盖件下包括未更详细地呈现的齿带引导部,该齿带引导部构造成用于将线性运动引入到型材托架2上。对此,齿带5分别在端侧固定在型材托架2处,该齿带5在引导组件3中在由壳体部分4覆盖的空间体积中局部地缠绕未呈现的齿轮,其中齿轮可由可在外部以凸缘连接的方式固定到引导组件3的联结装置13处的、未呈现的驱动马达置于旋转运动中。由此发生从齿轮到齿带5上的力引入,由此可促使型材托架2相对于引导组件3的线性移位。

壳体部分4基本上U形地构造且具有在图1中可见的第一U形支腿6以及与其平行地取向的、在图1中不可见的第二U形支腿,其中在这两个U形支腿之间延伸有弧形地弯曲的连接区段7。不仅壳体部分4的U形支腿6而且不可见的U形支腿利用在图2至6中更详细地呈现的锁止装置10形状配合地锁止,该锁止装置10本身固定在引导组件3的承载结构处。如可从图2的示图得知的那样,引导组件3的承载结构纯粹示范性地包括基板11以及与其间隔开地布置的且平行地取向的承载板12,其中通过多个螺纹螺栓14确保将承载板12固定在基板11处,在图2中呈现了多个螺纹螺栓中的仅仅一个。示范性地设置成,螺纹螺栓14具有六角形的造型且以未更详细地呈现的螺纹销状部旋入到在基板11和承载板12中的相应的螺纹孔中。此外,螺纹螺栓14纯粹示范性地具有构造成圆柱形的中间区段15,该中间区段15构造成用于锁止装置10的形状配合的固定。

如可从图2此外得知的那样,壳体部分4在也可称为壳体部分区段的U形支腿6处具有纯粹示范性地矩形地构造的凹处16以及相对于凹处16间隔开地布置的凹口17。在此,凹处16由两个彼此平行地取向的侧面18,19以及端面20限制,其中示范性地设置成,不仅侧面18,19而且端面20分别平坦地构造。此外设置成,端面20垂直于侧面18,19取向。相对于凹处16间隔开地布置的凹口17具有以下文更详细地描述的方式匹配于锁止装置10的造型。此外,凹口17如此相对于凹处16布置,即使得壳体部分4可形状配合地锁止在锁止装置10处。壳体部分4的材料厚度63(其也可称为板材厚度)在图2中画入。

如可从根据图2的锁止装置10的示图以及从图3至6得知的那样,锁止装置10包括纯粹示范性地构造为平面平行板的引导体21,该引导体21设有相对于镜面22镜像地布置的、在边缘侧的且成U形轮廓的引导凹槽23,24。示例性地设置成,这两个引导凹槽23,24分别沿笔直的轮廓轴线25,26延伸且分别纯粹示范性地具有相同的凹槽几何结构。引导凹槽23,24中的每个通过槽底面27,28、引导面29,30以分别通过支撑面31,32限制。在此纯粹示范性地设置成,相应的槽底面27,28分别垂直于相应的引导面29,30以及相应的支撑面31,32取向。在此,引导面29,30确定在图3中画入的引导平面33。

引导体21与引导凹槽23,24远隔地具有两个平行地且在相反的空间方向上取向的最大的表面34,35,其中在最大的表面35处纯粹示范性地不仅布置有联结部分36而且布置有卡锁器件37。

联结部分36将引导体21与锁止体38相连接且为了该目的纯粹示范性地L形地构造成带有矩形的造型。在此,较短的L形支腿与引导体21的最大的表面35相连接,而较长的L形支腿与锁止体38相连接。如可从图3、4和6的示图得知的那样,锁止体38示范性地作为型材部分从联结部分36的较长的L形支腿为出发点延伸,其中锁止体38的轮廓轴线相对于引导平面33垂直地或在法向上取向。如可尤其从图4的示图得知的那样,对于锁止体38而言设置有基本上矩形地构造的造型53。在此,分别较长的矩形侧39,40纯粹示范性地弯曲地构造,其中矩形侧40的曲率示例性地选择成明显大于矩形侧39的曲率且两个弯曲部39,40分别凸地构造。

在锁止体38的与联结部分36的较长的L形支腿相反的表面41处构造有两个分别纯粹示范性地平坦的表面区段42,43,这两个表面区域根据图5的示图彼此以钝角布置。示例性地设置成,表面区段42与引导平面33包夹锐角44,而表面区段43纯粹示范性地平行于引导平面33布置。与之相应地,引导平面33的面法线64也与表面区段42的面法线65包夹锐角。此外,在锁止体38的表面41处构造有凸的凹腔45,该凹腔45示例性地不仅接合到表面区段42中而且接合到表面区段43中且该凹腔45应用作用于锁止装置10的操作面。

如可从图5的示图得知的那样,锁止体38如此构造,即使得其至少局部地穿过引导平面33。此外,锁止体38至少局部地以相对于引导面29,30的间距46布置。表面区段42在壳体部分4的在图2中呈现的L形支腿6装配的情形中对于端面20而言用作滑动面,而引导凹槽23,24用作用于设有凹处16的壳体部分4的侧面18,19的线性引导部。在此,凹口16的侧面18,19的长度47和与其对应的在端面20和U形支腿6的前棱边48之间的间距如此匹配于间距46以及表面区段42的取向,即使得U形支腿6在沿轮廓轴线25,26的笔直的装配运动的进程中在端面20与表面区段42接触前首先以侧面18,19接合到引导凹槽23,24中。由此确保了,在端面20碰撞表面区段42的时刻在引导凹槽23,24和壳体部分4的U形支腿6的侧面18,19之间已经存在形状配合地作用的线性引导。由此,在U形支腿继续运动时(该继续运动导致端面20在倾斜地取向的表面区段42上滑动运动) 促使经由联结部分36的在锁止体38和引导体21之间的内部的力流,由此引起联结部分36的弹性变形,与此同时避免在用于壳体部分4的装配过程期间锁止装置10的不期望的偏移运动(Ausweichbewegung)。

优选地设置成,锁止体38在锁止状态中(如该锁止状态例如在图3中呈现的那样且在该锁止状态中不存在通过壳体部分4引起的在锁止装置10中的内应力)以表面区段42至少直接相邻于引导平面33,优选地触碰或尤其如这在图3中呈现的那样局部穿过引导平面33。此外示范性地设置成,在表面区段42和引导平面43之间的锐角44如此选择,即使得在引导平面33和表面区段42的各部分区段之间的间距49a,49b,49c随着与引导面29,30或引导体21的距离50a,50b,50c的增加而增加。

此外,在壳体部分4中的凹口17和锁止体38的在图4中以虚线表示的造型53如此彼此协调,即使得锁止体38可形状配合地容纳在凹口17中。一旦壳体部分4在纯粹示范性地笔直的装配运动(该装配运动平行于引导凹槽23,24的轮廓轴线25,26实现)的进程中以如此程度地推上到锁止装置10上,即使得凹口17与锁止体38重合,就是这样的情况。在此,在装配运动的进程中由于在端面20和表面区段42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在图2至6中呈现的锁止状态偏转到未呈现的装配状态中的锁止体38由于联结部分36的弹性变形又运动返回到锁止状态中且因此促使壳体部分4的期望的形状配合的锁止。

为了支持在锁止装置10和壳体部分4之间的锁止,在引导体21的面向锁止体38的端面54处纯粹示范性地布置有两个彼此镜像地布置的弹性舌55,56。弹性舌55,56分别在处于外部的第一端部区段处尤其单件式地与引导体21相连接且以处于内部的第二端部区段从引导体21在锁止体38的方向上突出。弹性舌55,56在用于壳体部分4的装配运动的进程中以其第二端部区段由端面20在引导体21的方向上挤压且在此弹性地变形且由此在到达装配位置时确保了在锁止装置10和壳体部分4之间的预紧。此外,在针对壳体部分4从锁止装置10拆卸的拆卸过程中(该拆卸过程通过由使用者施加压力到表面区段42上而引入)在取消在锁止体38和在壳体部分4中的凹口17之间的形状配合的锁止的情况下通过弹性舌55,56引起壳体部分4沿轮廓轴线25,26的线性运动。由此,在将压力引入到表面区段42上结束以后确保了,锁止体38不会又形状配合地接合到凹口17中,因为壳体部分4相对于锁止装置10的轴向的移位已经发生。与之相应地,不存在凹口17和锁止体38之间的重合,从而壳体部分4能够以简单的方式从锁止装置10上移除。

同样布置在引导体21处的卡锁器件37纯粹示范性地包括两个彼此镜像地取向的、分别弯曲地成轮廓的卡锁舌57,58,这两个卡锁舌优选地构造成与引导体21成单件。卡锁舌57,58纯粹示范性地如此成轮廓,即使得其限制基本上圆柱形的空间区段59,缝口60紧邻该空间区段59,其中缝口宽度62选择成小于圆柱形的空间区段59的直径61。由此卡锁器件37可例如锁上到螺纹螺栓14的柱形的中间区段15上且利用该中间区段确保了对于锁止装置10的形状配合的锁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