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流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5576发布日期:2018-11-30 19:11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水流开关。



背景技术:

水流开关是用于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空调器以及其他水系统的水循环控制、进出水控制、水加热控制、水泵开关控制、电磁阀通断控制或出水断电、出水通电控制等过程,当达到一定流量后将水流转换为开关式电信号的传感器件。

目前,市场上的水流开关,它包括阀体及设置于阀体上的磁簧开关。传统的水流开关均会设置一个止回流的芯子,但是传统的水流开关的在较大的水流冲击下,容易造成对止回流芯子的冲击,进而影响到芯子的使用寿命,因此市场上需要一种具备较好的抗冲击效果且具备良好止回流效果的水流开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较好的抗冲击效果且具备良好止回流效果的水流开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流开关,包括阀体及设置于阀体上的磁簧开关,所述阀体的一端内设置有动帽以及套设于动帽外的并帽,阀体上设有限位槽,并帽置于限位槽内,阀体的另一端内设有止逆阀芯、分别设置于止逆阀芯两端的孔用挡圈、静套以及钢圈,静套和钢圈同侧且与孔用挡圈异侧设置,孔用挡圈设置于阀体另一端的端口处,所述止逆阀芯包括导柱、分别设置于导柱两侧的支撑挡板和活动挡板以及设置于支撑挡板和活动挡板之间的缓冲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体的一端内设置有动帽以及套设于动帽外的并帽,阀体上设有限位槽,并帽置于限位槽内,阀体的另一端内设有止逆阀芯、分别设置于止逆阀芯两端的孔用挡圈、静套以及钢圈,静套和钢圈同侧且与孔用挡圈异侧设置,孔用挡圈设置于阀体另一端的端口处,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的水流开关,结构简单,并通过设置止逆阀芯进行有效的控制水流的对阀体以及自身的冲击,以及良好的止回流效果,并且进一步的将止逆阀芯设置为包括导柱、分别设置于导柱两侧的支撑挡板和活动挡板以及设置于支撑挡板和活动挡板之间的缓冲组件,通过设置在支撑挡板和活动挡板之间的缓冲组件来提高水流对止逆阀芯的冲击,进而提高止逆阀芯的使用寿命,以确保止回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套设于导柱外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以及分别设置于支撑挡板和活动挡板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一端置于第一限位槽内,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另一端置于第二限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组件包括套设于导柱外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以及分别设置于支撑挡板和活动挡板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通过设置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进行提高缓冲效果,以及设置的第一、二限位槽,将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一端置于第一限位槽内,以及将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另一端置于第二限位槽内,进而确保了活动挡板受力时,第一、二弹簧不发生位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弹簧套于第一弹簧外,且第二弹簧呈圆台状设置,支撑挡板和活动挡板上均设有倾斜状的环形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二弹簧套于第一弹簧外,且第二弹簧呈圆台状设置,使得在活动挡板受力的过程,第二弹簧会发生形变,确保了良好的实用效果,并且支撑挡板和活动挡板上均设有倾斜状的环形挡板,提高了受力的范围,确保了良好的止回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流开关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阀体,2-并帽,3-动帽,4-磁簧开关,5-钢圈,6-静套,7-止逆阀芯,70-导柱,71-支撑挡板,72-活动挡板,73-第一弹簧,74-第二弹簧,75-环形挡板,8-孔用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流开关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水流开关,包括阀体1及设置于阀体1上的磁簧开关4,阀体1的一端内设置有动帽3以及套设于动帽3外的并帽2,阀体1上设有限位槽,并帽2置于限位槽内,阀体1的另一端内设有止逆阀芯7、分别设置于止逆阀芯7两端的孔用挡圈8、静套6以及钢圈5,静套6和钢圈5同侧且与孔用挡圈8异侧设置,孔用挡圈8设置于阀体1另一端的端口处,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的水流开关,结构简单,并通过设置止逆阀芯7进行有效的控制水流的对阀体1以及自身的冲击,以及良好的止回流效果,并且进一步的将止逆阀芯7设置为包括导柱70、分别设置于导柱70两侧的支撑挡板71和活动挡板72以及设置于支撑挡板71和活动挡板72之间的缓冲组件,通过设置在支撑挡板71和活动挡板72之间的缓冲组件来提高水流对止逆阀芯7的冲击,进而提高止逆阀芯7的使用寿命,以确保止回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缓冲组件包括套设于导柱70外的第一弹簧73和第二弹簧74以及分别设置于支撑挡板71和活动挡板72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通过设置的第一弹簧73和第二弹簧74进行提高缓冲效果,以及设置的第一、二限位槽,将第一弹簧73和第二弹簧74的一端置于第一限位槽内,以及将第一弹簧73和第二弹簧74的另一端置于第二限位槽内,进而确保了活动挡板72受力时,第一、二弹簧不发生位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通过将第二弹簧74套于第一弹簧73外,且第二弹簧74呈圆台状设置,使得在活动挡板70受力的过程,第二弹簧74会发生形变,确保了良好的实用效果,并且支撑挡板71和活动挡板72上均设有倾斜状的环形挡板75,提高了受力的范围,确保了良好的止回流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