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设备的电磁阀自动供墨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6884发布日期:2019-02-15 21:19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设备的电磁阀自动供墨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喷墨印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纺织设备的电磁阀自动供墨瓶。



背景技术:

墨瓶是喷墨打印机中用来存储打印墨水,并最终完成打印的部件,目前所有的纺织设备,广告喷绘设备和UV设备的墨瓶或墨瓶均采用手动阀进墨,随着行业设备自动化成本升级,设备产出量增加,工作速度的加快,供墨开关使用频繁,简单的手动阀已经满足不了当下设备的高频繁使用,另外手动阀在频繁打开和关闭需要借助人工和辅助工具,非常不方便,浪费人力物力且工作效率低下。再而在我们这个行业一般墨瓶或墨瓶都装在机器内部,每次需要开关阀门需要打开机器控制箱,非常麻烦。

而且现有的墨瓶在使用过程中,为保证用户能够及时获知喷墨墨瓶的状态,如喷墨墨瓶中记录材料的剩余量、喷墨墨瓶是否需要更换等,会给喷墨墨瓶上设置显示元件,如LED灯,以便及时将喷墨墨瓶的相关状态信息反馈给用户,即使这样,最终还是需要人工进行墨液补充,如果喷墨量大那么加墨将会是一件很大的工程,所以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研发了一种电磁阀自动供墨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其他辅助工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设备的电磁阀自动供墨瓶。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纺织设备的电磁阀自动供墨瓶,包括墨瓶、墨瓶底座、墨瓶进墨口、电磁阀、底座进墨口和底座出墨口,所述墨瓶进墨口设于墨瓶底座的右侧壁,电磁阀设于墨瓶底座的右侧壁,所述底座进墨口设于墨瓶底座的上端,底座出墨口设于墨瓶底座的下端,墨瓶底座还设有连通底座进墨口和底座出墨口的通道,所述电磁阀设于通道中用于开启或关闭该通道,通过控制器来控制电路的断开和闭合,控制器则选用市面上的主流控制器。这里所指的左侧,右侧,都是针对墨瓶本身喷印方向而言。墨瓶进墨口主要是用于对墨液的补充,墨液通过墨瓶进墨口进入墨瓶,电磁阀主要是对墨瓶底座墨液的出入进行控制,墨瓶底座设有底座进墨口和底座出墨口,通过电磁阀通电产生磁场,开启连通底座进墨口和底座出墨口的通道,形成一个封闭的回路,从而改变电磁阀的导通状态,进行喷墨工作。

优选地,底座进墨口下端设有墨瓶进墨口通道和第一通道,底座出墨口的上端设有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设有一隔板,且墨瓶进墨口通道和第一通道被隔板隔开,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同向方向均设有通道口。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都是用于墨液的导向,墨瓶进墨口通道用于墨瓶进墨口的墨液进入墨瓶,隔板用于承接和阻隔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通道口,电磁阀通电后通道口开启,墨液从第一通道流入第二通道,至底座出墨口喷墨。

优选地,电磁阀包括电磁阀线圈、动铁芯、静铁芯和动铁芯密封橡胶,动铁芯和动铁芯密封橡胶设于电磁阀线圈的内部,静铁芯设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通道口处,电磁阀通电后动铁芯会随着磁力和静铁芯相吸,通道口开启,墨液从通道口流入底座出墨口。电磁阀线圈内的动铁芯在通电时为线圈所吸引移动与静铁芯相吸,形成一个封闭的回路,从而改变电磁阀的导通状态,开启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通道口,墨液从通道口流入底座出墨口进行喷墨工作。

具体地,墨瓶进墨口上设有进墨接头,底座出墨口上设有出墨接头,且底座出墨口和出墨接头的数量为两个,大大提高了墨瓶的工作效率。

优选地,墨瓶的内部还设有感应装置,感应装置的顶部设有一上盖板,上盖板上面设有一进气口,上盖板下表面连接有螺杆,螺杆一直延伸至墨瓶底座并与墨瓶底座连接。上盖板可密封墨液避免与空气想通形成压差,同时,上盖板用于承接进气口、螺杆、传感器等感应设备。而进气口主要是对空气的进入和排出进行控制,由于一般情况下进墨量会大于出墨量,因此在墨瓶的内部会因为空气的原因形成压差,所以当墨液进入时,需要从进气口放出内部空气,以减少压差;当出墨液喷出时,需要从进气口进入空气,确保墨瓶内气液平衡。电磁阀线圈产生磁场吸合动铁芯和动铁芯密封橡胶以此来控制进墨口和出墨口的开关,动铁芯的移动可以调节输出电流,墨瓶开始工作后,电磁阀线圈通电产生磁场,线圈通电时电磁力吸合动铁芯和动铁芯密封橡胶,并带动动铁芯内的弹簧移动,实现开关接通,即实现墨液从出墨口喷出。

优选地,上盖板与螺杆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电磁阀与动铁芯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圈,上盖板与螺杆连接处的第一密封圈主要是起贴合密封的效果;电磁阀线圈与各部件连接处的第二密封圈,主要有耐热绝缘的效果;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均选用硅橡胶制成,硅橡胶密封圈具有极佳的耐热、耐寒、耐臭氧、耐大气老化性能。

具体地,感应装置上还设有浮球、防浪片和传感器,浮球位于传感器的下端,防浪片位于浮球的上面,浮球主要是用于检测液面位置,当液位低于浮球位置时,传感器会接收到补液信号,对墨瓶进行补充墨液,同时,防浪片主要是对墨液的液面气泡起消除作用,设备在印刷过程中会来回晃动,而墨固定在设备上,晃动时容易使墨水产生气泡,而防浪片的位置刚好与浮球横向平行,所以此处防浪片的设计可以将低气泡的产生,这里横向指的是浮球宽度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感应装置实现始终保持墨瓶中能有充足的墨,以确保墨瓶在工作时不会出现断墨的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

2.通过电磁阀控制墨瓶的供给和断开,操作便捷,不需要人为手动或者借助其他工具,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成本。

3.机械自动集成化高,由电磁阀控制墨瓶可以统一集成到PLC或者软件来操作开合,更加智能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1-进气口;2-上盖板;3-第一密封圈;4-螺杆;5-感应装置;6-防浪杆;7-静铁芯;8-第二密封圈;9-电磁阀线圈;10-弹簧;11-动铁芯;12-动铁芯密封橡胶;13-墨瓶底座;14-墨瓶进墨口;15-出墨口;16-传感器;17-防浪片;18-浮球;19-墨瓶;20-底座进墨口;21-墨瓶进墨口通道;22-第一通道;23-隔板;24-第二通道;25-底座出墨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2所示,一种纺织设备的电磁阀自动供墨瓶,包括墨瓶19、墨瓶底座13、墨瓶进墨口14、电磁阀9、底座进墨口20和底座出墨口25,所述墨瓶进墨口14设于墨瓶底座13的右侧壁,电磁阀9设于墨瓶底座13的右侧壁,所述底座进墨口20设于墨瓶底座13的上端,底座出墨口25设于墨瓶底座13的下端,墨瓶底座13还设有连通底座进墨口20和底座出墨口25的通道,所述电磁阀9设于通道中用于开启或关闭该通道,这里所指的左侧,右侧都是针对墨瓶底座13的方向。墨瓶进墨口14主要是用于对墨液的补充,墨液通过墨瓶进墨口14进入墨瓶19,电磁阀9主要是对墨瓶底座13墨液的出入进行控制,墨瓶底座13设有底座进墨口20和底座出墨口25,通过电磁阀9通电产生磁场,开启连通底座进墨口20和底座出墨口25的通道,形成一个封闭的回路,从而改变电磁阀的导通状态,进行喷墨工作。

墨瓶的内部还设有感应装置5,感应装置5的顶部设有一上盖板2,进气口1设于上盖板2的上面,上盖板2下方设有螺杆4,感应装置5与墨瓶底座13通过螺杆4固定连接。上盖板2可密封墨液避免与空气想通形成压差,同时,上盖板2用于承接进气口1、螺杆4、传感器16等感应设备。而进气口1主要是对空气的进入和排出进行控制,由于一般情况下进墨量会大于出墨量,因此在墨瓶的内部会因为空气的原因形成压差,所以当墨液进入时,需要从进气口1放出内部空气,以减少压差;当出墨液喷出时,需要从进气口1进入空气,确保墨瓶内气液平衡。感应装置5上还设有浮球18、防浪片17和传感器16,浮球18位于传感器16的下端,防浪片17位于浮球18的上面,浮球18主要是用于检测液面位置,当液位低于浮球18位置时,传感器16会接收到补液信号,对墨瓶进行补充墨液,同时,防浪片17主要是对墨液的液面气泡起消除作用,设备在印刷过程中会来回晃动,而墨固定在设备上,晃动时容易使墨水产生气泡,而防浪片17的位置刚好与浮球18横向平行,所以此处防浪片17的设计可以降低气泡的产生,这里横向指的是浮球宽度方向。电磁阀线圈9产生磁场吸合动铁芯11和动铁芯密封橡胶12以此来控制进墨口14和出墨口15的开关,动铁芯11的移动可以调节输出电流,墨瓶开始工作后,电磁阀线圈9通电产生磁场,线圈通电时电磁力吸合动铁芯11和动铁芯密封橡胶12,并带动动铁芯11内的弹簧10移动,实现开关接通,即实现墨液从出墨口15喷出。

上盖板2与螺杆4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3,电磁阀线圈9与各部件连接处均设有第二密封圈8,上盖板2与螺杆4连接处的第一密封圈3主要是起贴合密封的效果;电磁阀线圈9与各部件连接处的第二密封圈8,主要有耐热绝缘的效果;第一密封圈3和第二密封圈8均选用硅橡胶制成,硅橡胶密封圈具有极佳的耐热、耐寒、耐臭氧、耐大气老化性能,特别是应用于电磁阀线圈9与各部件连接,通电后具有很好的绝缘性能。动铁芯11的右侧设有静铁芯7,动铁芯11内置有一弹簧10,且动铁芯11与静铁芯7交合处设有动铁芯密封橡胶12,静铁芯7和动铁芯11是电磁阀里面产生电磁吸力的部件,通过外部线圈通电经过静铁芯7和动铁芯11实现磁力放大,进而控制电磁阀的开关,静铁芯7是固定不动的、动铁芯11会随着磁力和静铁芯7相吸,不通电了,磁力消失,再通过弹簧10将动铁芯11复位到原处。

本实用新型所有与介质接触的各个部件都应该采用耐腐蚀,耐酸碱的材料,各个部件之间应该采用耐腐蚀,耐酸碱的密封材料,来确保不会漏气漏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