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型组合式液压阻尼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4817发布日期:2018-12-21 20:34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L型组合式液压阻尼元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型组合式液压阻尼元件,属于液压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挖掘机、起重机等工程机械普遍采用的负载敏感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中,在压力补偿多路阀、负载敏感泵的反馈油口、平衡阀回路等处,均有阻尼结构和阻尼元件参与控制。但现有的阻尼元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高压变负载场合,油液会产生节流发热现象;同时油液的温升使粘度急剧下降,严重影响阻尼减振作用;第二,将节流面积设计较小来实现阻尼减振作用对油液质量要求高,在工程机械中难以保证;第三,通过单个固定阻尼孔调整阻尼很难解决抖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工作稳定、压力可调的L型组合式液压阻尼元件,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L型组合式液压阻尼元件,包括阀套以及设置在阀套内的阀芯,所述阀套侧壁上的进液口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阻尼孔,在阀套一端的出液口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阻尼孔,在阀套的内腔中设置有可调阻尼孔,且第一固定阻尼孔、可调阻尼孔以及第二固定阻尼孔依次连通,在阀套另一端的端面上固定安装有支架,在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直线步进电机,直线步进电机的转轴穿过阀套的端部后与阀芯固定连接,所述阀芯一端的外锥面与第二固定阻尼孔密封配合,阀芯另一端的外锥面与可调阻尼孔密封配合。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阻尼孔的进液端为喇叭形结构,其出液端为外小内大的台阶孔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二固定阻尼孔为内小外大的台阶孔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阻尼孔和第二固定阻尼孔的口部均安装有密封圈。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是由2个固定阻尼孔和1个可变阻尼孔串联而成,可以有效地解决阻尼减振作用对油液质量要求高及堵塞问题;

2.本实用新型采用直线步进电机对阻尼力进行调节,对于各种粘稠介质适应性更强,流阻更小,可靠性更高,调节精度更好;

3.本实用新型的可变阻尼孔的进液端和出液端设计成L型结构,可缓解油液流动冲击;

4.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阻尼孔联合作用,可以有效地解决抖动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直线步进电机,2-第一固定阻尼孔,3-密封圈,4-可调阻尼孔,5-阀芯,6-第二固定阻尼孔,7-阀套,8-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L型组合式液压阻尼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阀套7以及设置在阀套7内的阀芯5,所述阀套7侧壁上的进液口I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阻尼孔2,在阀套7一端的出液口O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阻尼孔6,在阀套7的内腔中设置有可调阻尼孔4,且第一固定阻尼孔2、可调阻尼孔4以及第二固定阻尼孔6依次连通,在阀套7另一端的端面上固定安装有支架8,在支架8上固定安装有直线步进电机1,直线步进电机1的转轴穿过阀套7的端部后与阀芯5固定连接,所述阀芯5一端的外锥面与第二固定阻尼孔6密封配合,阀芯5另一端的外锥面与可调阻尼孔4密封配合。所述第一固定阻尼孔2的进液端为喇叭形结构,其出液端为外小内大的台阶孔结构。所述第二固定阻尼孔6为内小外大的台阶孔结构。所述第一固定阻尼孔2和第二固定阻尼孔6的口部均安装有密封圈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由直线步进电机1对阀芯5进行控制,阀芯5可以在步进电机的带动下非常容易地实现在阀体内的移动,从而达到对阻尼力进行精确调节,且阀芯5运动不受液体压力影响。油液通过前端设有一定面积梯度的第一固定阻尼孔2时,可缓解一定油液流动冲击,达到第一次抑制流道液流的脉动作用;接着流向设计有上下端有效作用面积比可变的可调阻尼孔4处,又可以第二次抑制流道液流的脉动;接着流向同样前端设有一定面积梯度的第二固定阻尼孔6时,又缓解一定油液流动冲击,达到第三次抑制流道液流的脉动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