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结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1086发布日期:2019-02-22 22:00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支架结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支架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联动配合的支架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诸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以及个人数字助理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为了支撑稳固,通常都需要配置支架。现有的支架通常需要双手调节支架的开合程度并对支架进行稳固处理,即需要多步打开和多步收起,如此导致操作较为繁琐且需要双手配合操作,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一种满足一步开合的支架结构及电子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支架结构,包括:轴主体,转动连接于所述轴主体的内托板和外托板,以及连接于所述轴主体上的支撑板体;所述轴主体包括传动组件,所述外托板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内托板联动设置;

其中,当所述内托板相对所述支撑板体转动收起时,所述外托板转动贴合于所述内托板;当所述内托板相对所述支撑板体转动打开时,所述外托板相对所述内托板展开,以与所述支撑板体配合支撑。

本公开支架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内托板固定连接的第一转轴,与所述外托板固定连接的第二转轴,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的传动轴;其中,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凸轮,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二凸轮,所述传动轴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轮配合的第三凸轮以及与所述第二凸轮配合的第四凸轮。

本公开支架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内托板相对所述支撑板体转动打开过程中,所述内托板与所述外托板之间的角度逐渐增大。

本公开支架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轴主体的顶部设有承托部,所述内托板上设有吸附部;其中,在移动终端装配于所述支架结构时,所述移动终端放置于所述承托部且通过所述吸附部吸附于所述内托板上。

本公开支架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吸附部为设置于所述内托板内的磁铁,用于吸引所述移动终端。

本公开支架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吸附部为粘黏胶或者吸盘,设置于所述内托板与所述移动终端相对的一侧面。

本公开支架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板体为键盘,在移动终端装配于所述支架结构时,所述键盘通信连接于所述移动终端。

本公开支架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键盘包括无线接收模块,用于与所述移动终端中的无线发射模块配合从而使所述键盘与所述移动终端无线通信。

本公开支架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键盘包括电磁接收模块,用于与所述移动终端中的电磁发射模块配合从而为所述键盘充电。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移动终端,以及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支架结构;所述移动终端装配于所述支架结构。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的支架结构可以通过单手操作实现一步开合,该支架结构在打开后,内托板、外托板及支撑板体配合形成硬支撑平台,不仅可以使提升操作效率,而且可以满足支架结构快捷方便的移动,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支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装配于支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装配移动终端的支架结构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装配移动终端的支架结构打开过程中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装配移动终端的支架结构最大打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公开,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支架结构10可以开合设计,在支架结构10打开状态下用于供支撑便携式的移动终端20,从而使移动终端20具有全场景使用需求。其中,移动终端20可以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游戏机、手机以及个人数字助理等。该支架结构10包括:轴主体11,转动连接于轴主体11的内托板12和外托板13,以及连接于轴主体11上的支撑板体14。该内托板 12和外托板13可以转动地打开或者收起,从而可以使支架结构10处于使用状态和非使用状态。

具体地,该轴主体11包括传动组件,外托板13通过传动组件与内托板12 联动设置。其中,当内托板12相对支撑板体14转动收起时,外托板13转动贴合于内托板12;当内托板12相对支撑板体14转动打开时,外托板13相对内托板12展开,以与支撑板体14配合支撑。本实施例中,外托板13通过传动组件的配合下可以与内托板12联动设置,即内托板12转动时该外托板13也随之转动。如此可以实现支架结构10一步打开和一步关闭,通过即开即用,即合即走,增强了用户体验。

本公开实施例的传动组件包括与内托板12固定连接的第一转轴111,与外托板13固定连接的第二转轴112,以及连接于第一转轴111和第二转轴112之间的传动轴(未图示)。该第一转轴111通过传动轴可以带动第二转轴112转动,从而使内托板12联动外托板13转动。具体地,第一转轴111上设有第一凸轮,第二转轴112上设有第二凸轮,传动轴上设有与第一凸轮配合的第三凸轮以及与第二凸轮配合的第四凸轮。

其中,该第一转轴111上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凸轮,第二转轴112上设有多个第二凸轮,传动轴上则设有与第一凸轮匹配数量的第三凸轮及与第二凸轮匹配数量的第四凸轮。该实施例中,通过凸轮与凸轮的配合方式,不仅可以满足传动需求,而且还可以满足相互配合锁定。

如图1所示,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该轴主体11分为五段式结构。具体地,该轴主体11具有与支撑板体14连接的固定段113,分别配合在固定段113两端的第一转轴111以及分别配合在第一转轴111外侧的第二转轴112,其中,该第一转轴111与第二转轴112通过传动轴配合连接。当然,本公开的转轴的结构并不限于此,根据设计需求转轴可以包括多个固定段113、多个第一转轴111以及多个第二转轴112的配合结构。

进一步地,在内托板12相对支撑板体14转动打开过程中,内托板12与外托板13之间的角度逐渐增大。通过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的尺寸设计的不同,以使内托板12与外托板13的转幅不同,从而在支架结构10收起时外托板13可以贴合于内托板12,在支架结构10打开使用时外托板13可以与内托板12之间形成支撑夹角。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架结构10既具有内托板12与外托板 13同步打开的功能,又能在内托板12打开到一定角度(临界角度)时,外托板 13可以自动打开到最佳支撑角度。优选地,在外托板13打开到最佳支撑角度后,该内托板12可以在大于临界角度的一定角度范围内自由转动而不影响外托板13。在内托板12回转到临界角度并收起时,外托板13也会随之自动转动收起。

另外,在内托板12与外托板13同步转动的实施例中,该传动组件可以仅包括第一转轴111和第二转轴112,无需传动轴,通过第一转轴111与第二转轴 112的凸轮配合,可以使内托板12和外托板13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该轴主体11的顶部设有承托部114,即该轴主体11的顶部设置为一平面,以使移动终端20可以放置该平面上。在移动终端20装配于支架结构10时,移动终端20放置于承托部114上并通过内托板 12辅助支撑。优选地,该内托板12上设有吸附部121,其中,在移动终端20 装配于支架结构10时,移动终端20放置于承托部114且通过吸附部121吸附于内托板12上。该实施例中通过该吸附部121可以使移动终端20吸附在内托板12上,从而使移动终端20稳固装配于支架结构10上,可以使支架结构10 快捷方便地任意移动,且可以避免移动终端20摔落的情况。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该吸附部121可以为设置于内托板12内的磁铁,相对应地,该移动终端20内可以设置与内托板12内的磁铁异性的磁铁,从而在移动终端20靠近内托板12时,内托板12通过其内的磁体吸引移动终端20,进而使移动终端20吸附在内托板12上。如此可以使移动终端20无需与结构支架精准对应装配,仅需将移动终端20放置于预设的位置处,该移动终端20即可以实现吸附在支架结构10上。当然,还可以将移动终端20的壳体或者与内托板 12对应部分壳体通过铁材料制成,同样可以使该移动终端20吸附于内托板12 上。相对应地,也可以吸附部121为铁材料制成,在移动终端20上对应设置磁铁,也可以满足移动终端20吸附在内托板12上。

在又一可选实施例中,该吸附部121可以为粘黏胶或者吸盘,设置于内托板12与移动终端20相对的一侧面。该实施例中,移动终端20通过吸附部121 直接装配于内托板12上,同样可以满足移动终端20吸附在内托板12上且可以避免移动终端20从支架结构10上摔落,可以满足装配移动终端20的支架结构 10能够快捷方便地任意移动。其中,该粘黏胶可以为循环使用的粘接材料制成。当然,本公开的吸附部121并不限于此,其他任意具有吸附效果的吸附结构或者材料均适用于本公开中。

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公开支架结构10的具体使用过程中,该支架结构 10在初始的非使用状态时,内托板12相对支撑板体14收起(近似贴合于支撑板体14),外托板13贴合于内托板12,如此以使该支架结构10在非使用状态时占用较小的空间。在使用该支架结构10时,通过扳动内托板12以使内托板 12与支撑板体14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此时外托板13在内托板12的转动下与内托板12之间的夹角也逐渐增大,如此以使支架结构10满足自动开合的设计,可以使用户单手操作控制支架结构10的开合,即一步打开或者一步闭合,从而可以提高该支架结构10的使用效率。进一步地,在内托板12与支撑板体14之间具有装配空间时,移动终端20放置于转轴的承托部114上并通过吸附部121 的配合,以使移动终端20装配在支架结构10上,而后可以通过扳动移动终端 20以调节内托板12和外托板13的支撑角度。进一步地,在外托板13打开到最佳支撑角度后,该内托板12可以在大于临界角度的一定角度范围内自由转动而不影响外托板13。在内托板12回转到临界角度并收起时,外托板13也会随之自动转动收起。

如图1配合图6所示,本公开的支撑板体14为键盘,如此可以便于用户对移动终端20的操作,不仅可以提高操作效率,而且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其中,在移动终端20装配于支架结构10时,键盘通信连接于移动终端20。在一可选实施例中,该键盘可以与移动终端20进行无线通信。具体地,该键盘包括无线接收模块141,移动终端20包括无线发射模块201,键盘的无线接收模块141与移动终端20中的无线发射模块201配合从而使键盘与移动终端20无线通信。即通过移动终端20与键盘的信号匹配,以使无线发射模块201与无线接收模块141实现无线通信。其中,该键盘与移动终端20可以通过电磁波信号、蓝牙、红外、Zigbee、Z-Wave等方式进行无线通信。在又一实施例中,该键盘还可以通过连接器或者外接数据线与移动终端20连接,从而实现相互通信。

进一步地,该键盘包括电磁接收模块142,该电磁接收模块142设置于键盘内,移动终端20中对应地设有电磁发射模块202,该键盘通过电磁接收模块142 与移动终端20中的电磁发射模块202配合从而为键盘充电。该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20为充电端,电磁发射模块202为初级线圈,键盘为用电端,电磁接收模块142为次级线圈。具体地,在充电过程中,通过初级线圈上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电磁发射模块202转移到电磁接收模块142。

本公开的支架结构可以通过单手操作实现一步开合,该支架结构在打开后,内托板、外托板及支撑板体配合形成硬支撑平台,不仅可以使提升操作效率,而且可以满足支架结构快捷方便的移动,从而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地,该支架结构的键盘可以通过无线充电及无线通信等方式与移动终端配合,增加了支架结构功能的多样性。

如图6结合图1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00,该电子设备100包括:移动终端20以及支架结构10。该支架结构10 的技术特征如上述支架结构10中的各个实施例所示,在此不再赘述。其中,该移动终端20可以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游戏机、手机以及个人数字助理等。该移动终端20装配于支架结构10,如此以使移动终端20与支架结构10配合构成类似于笔记本电脑的控制开合方式。本公开的支架结构10可以通过单手操作实现一步开合,不仅可以使提升操作效率,而且可以满足支架结构10快捷方便的移动,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如图6结合图2至图5所示,在本公开电子设备100的具体使用过程中,在初始的非使用状态时,移动终端20贴合于支撑板体14,此时内托板12处于收起状态,外托板13贴合于内托板12。在使用电子设备100时,通过扳动内移动终端20,以使移动终端20与支撑板体14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此时内托板 12随移动终端20转动,外托板13在内托板12的转动下与内托板12之间的夹角也逐渐增大,如此以使电子设备100满足自动开合的设计,可以使用户单手操作控制支架结构10的开合,即一步打开或者一步闭合,从而可以提高该支架结构10的使用效率。进一步地,在外托板13打开到最佳支撑角度后,该内托板12可以在大于临界角度的一定角度范围内自由转动而不影响外托板13。在内托板12回转到临界角度并收起时,外托板13也会随之自动转动收起。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