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箱的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0994发布日期:2019-01-13 17:00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齿轮箱的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降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齿轮箱的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挤塑又称为挤出,是一种塑料成型工艺,是热塑性塑料成型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挤塑生产线中,齿轮箱常见的机器部件之一,齿轮箱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因此需要利用润滑油对齿轮箱进行降温。现有的挤塑生产线中,齿轮箱油是通过内置的铜管进行空气冷却的,冷却效率低,且挤塑生产线中的主机轴承也常需要采用一定量的润滑油进行润滑,以减少对主机轴承磨损,但是在机器运行的过程中,润滑油会容易发热而降低机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轮箱的降温装置,其降温效率高,结构简单。

为达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齿轮箱的降温装置,包括冷凝器、高温油泵、设置在邻近于齿轮箱底部的出油口,所述冷凝器以及所述高温油泵均设置在所述齿轮箱的外部,所述出油口通过第一油管与所述高温油泵连通,所述高温油泵通过第二油管与所述冷凝器连通,设置在所述齿轮箱一侧的主机轴承设置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冷凝器之间设置有第三油管,所述进油口与所述出油口连通,所述齿轮箱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齿轮箱的一侧凸设有油泵安装座,所述高温油泵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油泵安装座上。

作为所述的齿轮箱的降温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齿轮箱一侧的设置有冷凝器安装座,所述冷凝器安装在所述冷凝器安装座上。

作为所述的齿轮箱的降温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油口位于所述出油口的上方。

作为所述的齿轮箱的降温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油泵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高温油泵的底部正对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所述第一内螺纹旋接。

作为所述的齿轮箱的降温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油口连接有刚性的出油口接头,所述出油口接头远离所述出油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油管为软管,所述第一油管远离所述高温油泵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旋接配合的第三内螺纹,以实现所述第一油管与所述齿轮箱连接。

作为所述的齿轮箱的降温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油口连接有刚性的进油口接头,所述进油口接头远离所述进油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三油管为软管,所述第三油管远离所述高温油泵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旋接配合的第四内螺纹,以实现所述第三油管与所述主机轴承连接。

作为所述的齿轮箱的降温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油口接头与所述第一连接头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所述进油口接头与所述第二连接头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作为所述的齿轮箱的降温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油口设置有控制阀门。

作为所述的齿轮箱的降温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油管与所述主机轴承之间设置有温度表。

作为所述的齿轮箱的降温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油口和所述进油口分别设置在所述齿轮箱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冷凝器和高温油泵均设置在齿轮箱的外部,减少对齿轮箱内部的空间占用,有利于缩小齿轮箱的体积。其中,将高温油泵利用第一油管从出油口将高温的润滑油抽出后,再通过第二油管将润滑油传输到冷凝器中,利用冷凝器对高温的润滑油进行冷却降温,最后冷却后的润滑油通过第三油管进入到主机轴承内。此外,在齿轮箱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将高温油泵设置在齿轮箱的顶部,避免高温油泵在水平位置上占用空间,更合理利用所述挤塑的生产线上的空间,且将高温油泵可拆卸安装在安装座上,便于对高温油泵的检修和更换。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齿轮箱的降温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

1、齿轮箱;2、主机轴承;3、第一油管;4、第二油管;5、第三油管;6、高温油泵;7、冷凝器;8、出油口接头;9、第一连接头;10、进油口接头;11、第二连接头;12、安装板;13、油泵安装座;14、冷凝器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齿轮箱的降温装置,包括冷凝器7、高温油泵6、设置在邻近于齿轮箱1底部的出油口,所述冷凝器7以及所述高温油泵6均设置在所述齿轮箱1的外部,所述出油口通过第一油管3与所述高温油泵6连通,所述高温油泵6通过第二油管4与所述冷凝器7连通,设置在所述齿轮箱1一侧的主机轴承2设置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冷凝器7之间设置有第三油管5,所述进油口与所述出油口连通,所述齿轮箱1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12,所述安装板12远离所述齿轮箱1的一侧凸设有油泵安装座13,所述高温油泵6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油泵安装座13上。

将冷凝器7和高温油泵6均设置在齿轮箱1的外部,减少对齿轮箱1内部的空间占用,有利于缩小齿轮箱1的体积。其中,将高温油泵6利用第一油管3从出油口将高温的润滑油抽出后,再通过第二油管4将润滑油传输到冷凝器7中,利用冷凝器7对高温的润滑油进行冷却降温,最后冷却后的润滑油通过第三油管5进入到主机轴承2内。由于进油口与出油口连通,润滑油从进油口进入主机轴承2后,再从主机轴承2经过齿轮箱1内部从出油口流出,通过此设计,能够同时对主机轴承2内的润滑油和齿轮箱1内部集中进行降温,提高润滑油的降温效率。通过润滑油降低主机轴承2的磨损,对主机轴承2起到保护的作用,此外,通过循坏的回路还能够对润滑油进行不间断的降温,使得润滑油的温度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在齿轮箱1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12,将高温油泵6设置在齿轮箱1的顶部,避免高温油泵6占用水平位置的空间,更合理利用挤塑的生产线上的空间,且通过凸设内部的温度通过安装板12传输到高温油泵6上而影响高温油泵6的正常工作,延长所述高温油泵6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将高温油泵6可拆卸油泵安装座13上,便于对高温油泵6的检修和更换。

其中,所述安装板12远离所述齿轮箱1一侧的设置有冷凝器安装座14,冷所述冷凝器7安装在所述冷凝器安装座14上,便于安装冷凝器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油口位于所述出油口的上方。将进油口设置出油口的上方,在润滑油的重力势能的作用下使得润滑油从进油口进入后自动地从出油口中流出到第一油管3内,便于润滑油从齿轮箱1内部的流出。具体的,所述进油口邻近所述齿轮箱1的顶部设置。

其中,所述油泵安装座13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高温油泵6的底部正对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所述第一内螺纹旋接。通过螺栓将高温油泵6与油泵安装座13连接,对高温油泵6进行固定。具体地,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内侧壁也可设置第二内螺纹,螺旋依次与第二安装孔中的第二内螺纹以及与第一安装孔中的第一内螺纹旋接配合,加强高温油泵6与油泵安装座13的连接强度。方方便使用,将第一油管3设置为软管,可对第一油管3进行弯折或移动。

为了加快对齿轮箱1内部的润滑油的抽出速度,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间隔的出油口,两个所述出油口水平排列在齿轮箱1上。

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油口连接有刚性的出油口接头8,所述出油口接头8远离所述出油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油管3为软管,所述第一油管3远离高温油泵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头9,所述第一连接头9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旋接配合的第三内螺纹,以实现所述第一油管3与所述齿轮箱1连接。将第一连接头9通过第一外螺纹与第三内螺纹旋接配合以实现与出油口接头8连接,方便安装第一油管3,且保证第一油管3与齿轮箱1的紧密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油口连接有刚性的进油口接头10,所述进油口接头10远离所述进油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三油管5为软管,所述第三油管5所述远离高温油泵6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头11,所述第二连接头11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配合旋接的第四内螺纹,以实现所述第三油管5与所述主机轴承2连接。将第二连接头11通过第二外螺纹与第四内螺纹旋接配合以实现与进油口接头10连接,防止第三油管5从主机轴承2中脱落。

作为所述齿轮箱的降温装置的一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出油口接头8与所述第一连接头9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进油口接头10与所述第二连接头11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防止在出油口接头8与第一连接头9之间以及进油口接头10与所述第二连接头11之间漏油。

优选地,为了便于控制进油口中润滑油的输出量,在所述进油口设置有控制阀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油管5与所述主机轴承2之间设置有温度表。温度表的设置主要是用于对第三油管5内部的润滑油的温度进行监测,用户通过观测温度表能够判断所述齿轮箱的降温装置是否正常运行。

优选地,所述第三油管5为软管。

在所述齿轮箱1和主机轴承2运行的过程中,齿轮箱1内部的部件和主机承轴内部的部件难以避免会发生磨损,磨损产生的杂质会随润滑油流出到齿轮箱1和主机轴承2的外部,为了去除润滑油中的杂质,避免润滑油中的较大的杂质堵塞冷凝器的出口,可在出油口和高温油泵6之间设置过滤器。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在高温油泵6与所述冷凝器7之间设置过滤器。

为了尽可能地延长润滑油在齿轮箱1外部的路径,进一步提高所述的齿轮箱的降温装置的对润滑油的降温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油口和所述进油口分别设置在齿轮箱1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不具有特殊含义。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