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分水器的便捷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8297发布日期:2019-02-01 19:30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分水器的便捷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分水器的便捷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淋浴装置,为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手持花洒或者是顶喷花洒都具有一种以下的功能水供用户使用,例如:一柱水、气泡水、混合水等。

目前手持花洒或顶喷花洒的各个功能水一般都是设置不同的功能水腔来实现的,并通过设置在手持花洒或顶喷花洒内的水路切换装置进行切换,现有的水路切换装置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一般分别按压式和旋转式。

目前对于顶喷花洒存在一个问题,由于顶喷是设置在高处,因此其出水切换只有身高较高的人才容易进行操作,身高较矮的人需要借助椅子或者梯子才可以进行操作,使用下存在很大不便。

为了便于远程操作顶喷花洒,目前有一些淋浴装置,在淋浴杆的的下部设有便于操作的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通过一切换绳与顶喷花洒内水路切换机构连动,使用时,通过操作驱动组件,使得切换绳推动水路切换机构运转,从而控制顶喷花洒出水状态的切换,操作十分便捷。但是目前的驱动组件都是独立设置,而由于淋浴杆本身还需要在底部设置有分水器进行分水,以控制顶喷花洒出水或者是手持花洒出水,而且一般淋浴杆下部的进水口还与调温阀进行连接,这导致淋浴杆的下部上会设置驱动组件、分水器以及调温阀,造成淋浴杆的整体性较差,也更为占据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分水器的便捷切换装置,其一体集成有分水功能以及控制顶喷花洒的出水状态的功能。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应用于分水器的便捷切换装置,其包括三通阀体、切换阀芯以及与用于与切换绳连动的驱动组件;该切换绳用于控制顶喷花洒的出水状态;所述三通阀体内设有一进水流道和两个出水流道,所述切换阀芯可转动的配合于三通阀体内并转动控制进水流道与两个出水流道的连通与否;所述切换阀芯上形成有与两个出水流道的其中之一相通的贯穿孔道;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可移动的穿置于贯穿孔道内并与贯穿孔道密封配合的芯轴。

所述三通阀体包括竖管和竖管侧壁相连的横管;所述竖管内形成有所述进水流道和所述两个出水流道,所述两个出水流道分别为第一出水流道和第二出水流道;所述横管内形成有一阀腔,所述阀腔的内端为一与竖管相连的隔板;所述阀腔的外端为一安装口;所述隔板上设有连通进水流道和阀腔的进水孔、连通第一出水流道和阀腔的第一出水孔、连通第二出水流道和阀腔的第二出水孔以及连通第一出水流道和阀腔的穿孔;所述切换阀芯可转动的配合于阀腔内;所述切换阀芯的内端设有一转动封堵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的止水垫;所述切换阀芯的外端与一切换旋钮相连;所述切换阀芯的贯穿孔道正对所述穿孔。

所述第一出水流道内配合有换向驱动机构;所述换向驱动机构包括换向摆块、连接套、复位弹簧、连动杆以及用于与切换绳相连的活塞;所述连接套固定于第一出水流道内;所述活塞可移动的穿置于连接套内,所述换向摆块可转动的配合于第一出水流道内,所述连动杆的上端从连接套的下端穿入连接套内并与活塞相连;所述连动杆的下端活动顶持所述换向摆块的一侧;所述芯轴的内端依次穿过贯穿孔道和穿孔后活动顶持所述换向摆块的另一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顶持所述连动杆和所述连接套。

所述连接套的外壁设有与第一出水流道内壁相连的连接沿,所述连接沿上设有过水孔,所述连接沿向下延伸有一与换向摆块铰接的铰接部;所述连动杆的下端设有外凸的凸沿,所述复位弹簧套置所述连动杆,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顶持连接套的下端和所述凸沿的上端面。

所述贯穿孔道与芯轴之间设有限制芯轴正向移动距离的第一限位机构,该第一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贯穿孔道内的限位挡沿和设置在芯轴外壁上的限位卡沿,所述限位卡沿活动卡置限位挡沿。

所述连接套的底部设有供连动杆穿套的穿孔,所述穿孔的孔径小于所述活塞的直径。

所述切换阀芯上形成有一供止水垫嵌套的嵌槽,所述嵌槽的槽底开设有连通阀腔的加压孔道。

所述切换阀芯内端为配合在阀腔内的切换体,所述切换阀芯的外端则为与切换体相连的阀杆;所述切换体和阀杆上共同形成有所述贯穿孔道;所述阀腔的安装口配合有一压盖,所述压盖上设有供阀杆穿出的通孔;所述切换旋钮为一套置阀杆并与阀杆穿出阀腔的一端相连的套筒。

所述切换旋钮的外侧设有一把手。

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与芯轴外端相连的定位盖,该定位盖活动穿套于切换旋钮内,所述切换旋钮内形成活动卡置定位盖边缘的限位凸垣。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旋转切换阀芯来控制进水流道与两个出水流道的连通与否,从而实现分水功能;而通过操作驱动组件而使得驱动组件在贯穿孔道内进行移动,则可带动与驱动组件连动的切换绳进行移动,进而控制顶喷花洒的出水状态;因此本实用新型一体集成有分水功能以及控制顶喷花洒的出水状态的功能,有利于保持淋浴装置的整体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三通阀体的结构示意图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三通阀体的结构示意图2;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与切换绳配合示意图(驱动组件未按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应用于分水器的便捷切换装置,其包括三通阀体1、切换阀芯2以及与用于与切换绳s连动的驱动组件4;该切换绳s用于控制顶喷花洒的出水状态,关于通过切换绳s来控制顶喷花洒的出水状态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展开说明。其中所述三通阀体1内设有一进水流道111和两个出水流道,所述切换阀芯2可转动的配合于三通阀体1内并转动控制进水流道111与两个出水流道的连通与否;所述切换阀芯2上形成有与两个出水流道的其中之一相通的贯穿孔道23以供切换绳s与驱动组件4连动配合;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一可移动的穿置于贯穿孔道23内并与贯穿孔道23密封配合的芯轴41。

具体的,配合图2至图4所示,所述三通阀体1包括竖管11和竖管11侧壁相连的横管12;所述竖管11内形成有所述进水流道111和所述两个出水流道,所述两个出水流道分别第一出水流道112和第二出水流道113;所述进水流道111设有进水口,所述第一出水流道112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流道113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横管12内形成有一阀腔121,所述阀腔121的内端为一与竖管11相连的隔板122;所述阀腔121的外端为一安装口123;所述隔板122上设有连通进水流道111和阀腔121的进水孔1221、连通第一出水流道112和阀腔121的第一出水孔1222、连通第二出水流道113和阀腔121的第二出水孔1223以及连通第一出水流道112和阀腔121的穿孔1224。此处说明一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竖管11内设置相互独立的进水流道111、第一出水流道112和第二出水流道113属于常规设计,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提供阐述一种竖管11结构,配合图2至图4所示,所述竖管11内设有一挡板114以把竖管11的内腔分成上腔室和下腔室,该上腔室室即形成所述第一出水流道112;所述挡板114内形成有一横向孔道1141,挡板114的下端连接有具有中空孔道131的出水管13;该出水管13的中空孔道131与横向孔道1141相通以构成所述第二出水流道113;所述出水管13的外壁与下腔室的内壁之间则构成所述进水流道111。

配合图1和图4所示,所述切换阀芯2可转动的配合于阀腔121内;所述切换阀芯2的内端设有一转动封堵第一出水孔1222和第二出水孔1223的止水垫211;所述切换阀芯2的外端与一切换旋钮3相连;当本实用新型旋转切换旋钮3时,切换旋钮3可带动切换阀芯2转动,从而使得止水垫211第一出水孔1222或第二出水孔1223,进而控制第一出水流道111和第二出水流道112是否出水,以实现分水功能。配合图4所示,所述切换阀芯2上的贯穿孔道23正对所述穿孔1224,所述芯轴41与贯穿孔道23之间可设有密封圈a以使得芯轴41与贯穿孔道23密封配合;本实用新型通过穿孔1224和贯穿孔道23便可形成一个连接通道以供切换绳s与驱动组件4进行连动配合;这样通过对驱动组件4的芯轴41进行操作而使得芯轴41沿贯穿孔道23进行移动时,芯轴41便可带动切换绳s移动,从而控制顶喷花洒的出水状态。其中所述切换阀芯2内端可以为一配合于阀腔121内的切换体21,所述切换阀芯2的外端则为与切换体21相连的阀杆22;所述切换体21和阀杆22上共同形成所述贯穿孔道23,所述切换体21上设有一个嵌槽212以供止水垫211嵌套安装,为保证止水垫211紧贴隔板122,所述嵌槽212的槽底开设有连通阀腔121的加压孔道213,这样便可通过水流来对止水垫211背面进行施压以保证止水垫211紧贴隔板122;所述阀腔121的安装口123通过螺接的方式或卡接的方式配合有一压盖14,所述压盖14上设有供阀杆22穿出的通孔141;所述切换旋钮3为一套置阀杆22的套筒,该套筒与阀杆22穿出阀腔121的安装口123外的一端相连,该套筒的外侧可设有一把手61以便转动切换旋钮3。

配合图1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出水流道112内可以配合有换向驱动机构,通过该换向驱动机构使得驱动组件4更好的推动所述切换绳s移动;具体的,该换向驱动机构包括换向摆块4、连接套5、复位弹簧6、连动杆7以及用于与切换绳s相连的活塞8;所述连接套5固定于第一出水流道112内;所述活塞8可移动的穿置于连接套5内,所述换向摆块4可转动的配合于第一出水流道112内,所述连动杆7的上端从连接套5的下端穿入连接套5内并与活塞8相连;所述连动杆7的下端活动顶持所述换向摆块4的一侧;所述芯轴41的内端依次穿过贯穿孔道23和穿孔1224后活动顶持所述换向摆块4的另一侧;所述复位弹簧6的两端分别顶持所述连动杆7和所述连接套5以对芯轴41、连动杆7、换向摆块4以及活塞8进行复位。其中所述第一出水流道112的第一出水口位于竖管11的上端,所述竖管11的上端与淋浴杆AA之间可以通过螺纹的方式进行连接,该连接沿51则夹设在竖管11和淋浴杆A之间而把连接套5固定于第一出水流道112内,所述连接沿51也可以通过通过螺接的方式或卡接的方式直接与第一出水流道112内壁相连,所述连接沿51上设有过水孔511以保证过水,所述连接沿51可以向下延伸有一与换向摆块4铰接的铰接部512以把换向摆块4可转动的配合于第一出水流道112内;所述铰接部512并不局限于设在所述连接沿51上,所述铰接部512也可以直接设置第一出水流道112的内壁上;所述连接套5的底部设有供连动杆7穿套的穿孔52,所述穿孔52的孔径小于所述活塞8的直径以把活塞8限制在连接套5内,所述活塞8与连动杆7的上端可以通过螺接或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连动杆7的下端则可设有外凸的凸沿71,所述复位弹簧6的两端则分别顶持连接套5的下端和所述凸沿71的上端面,从而实现对芯轴41、连动杆7、换向摆块4以及活塞8的复位。

为便于理解所述驱动换向机构的功能,以下对所述驱动换向机构的工作过程进行阐述;配合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按压芯轴41时,芯轴41受到按压力作用而沿贯穿孔道23移动,从而推动换向摆块4正向转动而推动连动杆7上移,连动杆7上移进而推动活塞8上移以推动切换绳s进行正向移动,使得切换绳s切换顶喷花洒的出水状态;在按压芯轴41后,芯轴41不再受到按压力,在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连动杆7带动活塞8下移复位并推动换向摆块4反向转动复位;活塞8下移会带动切换绳s反向移动复位,而换向摆块4反向转动则会推动芯轴41反向移动复位。

进一步,为避免在芯轴41按压时正向移动的距离过长而导致换向摆块4反向转动不能推动芯轴41反向移动,所述贯穿孔道23与芯轴41之间可以设有限制芯轴41正向移动距离的第一限位机构,该第一限位机构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贯穿孔道23内的限位挡沿231和设置在芯轴41外壁上的限位卡沿411,该限位卡沿411活动卡置限位挡沿231以限制芯轴41正向移动距离;配合图4所示,所述驱动组件4还可包括与芯轴41外端相连的定位盖42,该定位盖42活动穿套于切换旋钮3内,所述切换旋钮3内形成活动卡置定位盖42边缘的限位凸垣32以避免所述芯轴41反向移动时飞出,该定位盖42边缘可以设有与限位凸垣32活动卡接的卡爪。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