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行程节能气控换向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8285发布日期:2019-02-01 19:30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行程节能气控换向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气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行程节能气控换向阀结构。



背景技术:

工程实际中,有很多利用高压气体的领域,其压力从十几兆帕到几百兆帕。通常利用气动增压泵使低压气体增压到所需要的压力。气动增压泵无需电源,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可以得到高达几百兆帕的压力。它体积小,安全防爆,输出压力和流量可以无级调节,可压缩氮气、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广泛用于各种需要高压气体的场合。但是现有气动增压泵在压缩行程和吸气行程都提供驱动气体,并在做完功后将驱动气体全部排到大气中,导致增压泵耗气量过大,极大地浪费了能源,增加了经济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单行程节能气控换向阀结构,该结构实现了单行程供气,节省了吸气行程气体的消耗,且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行程节能气控换向阀结构,包括有阀体、进气孔、有杆腔、无杆腔、第一气孔、第二气孔、第三气孔、第四气孔、阀套、阀芯、中间套、阀杆;所述阀体为中空结构圆柱阀体,该阀体一侧设置有分别连接连接两驱动气腔的进气孔;所述阀体在进气孔另一侧设置在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有杆腔与阀体连接处阀体内壁两旁设有第一气孔、第二气孔;所述无杆腔与阀体连接处阀体内壁两旁设有第三气孔、第四气孔;所述阀套为通过螺栓紧固在阀体内壁上的保护件;所述阀芯为设置在阀套内的中空构件,该阀芯表面沿圆周方向开有排气孔;所述中间套设置在阀芯内部,该中间套连通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阀杆安装在阀芯上,并延伸出阀体一端。

作为优选,所述阀套与阀体之间缝隙处均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结构实现了单行程供气,节省了吸气行程气体的消耗,且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气控换向阀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阀体,2为进气孔,3为有杆腔,4为无杆腔,5为第一气孔,6为第二气孔,7为第三气孔,8为第四气孔,9为阀套,10为阀芯,11为中间套,12为阀杆。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单行程节能气控换向阀结构,包括有阀体1、进气孔2、有杆腔3、无杆腔4、第一气孔5、第二气孔6、第三气孔7、第四气孔8、阀套9、阀芯10、中间套11、阀杆12;所述阀体1为中空结构圆柱阀体,该阀体1一侧设置有分别连接连接两驱动气腔的进气孔2;所述阀体1在进气孔2另一侧设置在有杆腔3和无杆腔4;所述有杆腔3与阀体1连接处阀体内壁两旁设有第一气孔5、第二气孔6;所述无杆腔4与阀体1连接处阀体内壁两旁设有第三气孔7、第四气孔8;所述阀套9为通过螺栓紧固在阀体1内壁上的保护件;所述阀芯10为设置在阀套9内的中空构件,该阀芯10表面沿圆周方向开有排气孔;所述中间套11设置在阀芯10内部,该中间套11连通有杆腔3和无杆腔4;所述阀杆12安装在阀芯10上,并延伸出阀体1一端。

具体实施时,所述阀套9与阀体1之间缝隙处均设有密封圈。

实际操作时,接通驱动气源后,气源一路进入阀芯10左端,推动阀芯10位于右位,另一路驱动气体经过阀芯10外部的环形腔和第二气孔6进入无杆腔4,进行压缩增压行程,第一气孔5被封闭,有杆腔3内气体经第四气孔8和阀杆12与中间套11之间的环形空间排出;压缩行程末,右先导阀被触动,气源进入阀芯10右侧,推动阀芯10移动至左位,进气孔2被封闭,无杆腔4内气体经第一气孔5、中间套11与阀芯10之间的环形腔、第三气孔7进入有杆腔3,活塞在进气压力作用下进行吸气行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