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充填缝隙的螺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2496发布日期:2019-11-15 22:30阅读:6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以充填缝隙的螺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固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充填缝隙的螺母。



背景技术:

螺母,是汽车上常用的紧固零件之一,需与螺栓配合,用于紧固连接两个带有通孔的零件。这种连接形式称螺栓连接。如把螺母从螺栓上旋下,又可以使这两个零件分开,故螺栓连接是属于可拆卸连接。

而因为汽车运行的环境因素复杂,被连接的两个带通孔零件收到温度变化、颠簸震动,常常出现通孔孔径受热胀冷缩变形,孔径变大之后,螺栓外周面与通孔之间产生间隙,又因为车辆的颠簸震动接连不断,使得被连接件与螺栓之间利用间隙相互碰撞,使得连接结构不稳地。传统的膨胀螺栓无法随时变化径向尺寸,一旦孔径收缩便会与通孔卡死,使用不方便,难以灵活安装拆卸。而与其配合的常规螺母,只起到锁紧作用,对于通孔内的间隙束手无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以适应孔径变化,自行填补通孔内间隙的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以充填缝隙的螺母,包括螺母本体,所述螺母本体上设有通孔,该通孔内设有螺纹,所述螺母本体朝向被安装部件的端面为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沿径向设有滑动槽,该滑动槽内设有缝隙支撑机构,所述缝隙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及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均设置于滑动槽内沿径向做滑动配合,该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上均设有垂直于径向滑动槽的旋转柱,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均呈针型且均包括旋转端及填充端,该旋转端设有旋转孔,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分别通过旋转孔与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的旋转柱做旋转配合,所述填充端呈尖角状,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填充端相互铰接配合,所述第一弹性件压缩设置于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之间驱动两者沿滑动槽相互远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紧螺母后,安装面逐渐靠近被安装部件的通孔,此时通过操作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及弹性件在滑动槽中的径向位置,使得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填充端对准通孔与螺栓之间的间隙,因为支架呈针型,填充端为尖角状,方便插入间隙。而通过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之间三处铰接配合,知道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形成连杆运动。

在缝隙小时,通孔内壁及螺栓外周面分别驱动第一、第二支架之间的夹角变小,连锁运动使得第一、第二滑块相互靠近,压缩弹性件。而在通孔热胀时,缝隙变大,在弹性件的驱动下,驱动第一滑块、第二滑块沿滑动槽相互远离,即驱动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之间相对交接形成的夹角扩大。使得第一、第二支架始终分别贴合通孔内壁及螺栓外周面,防止通孔与螺栓之间因为间隙晃动碰撞。

而在通孔冷缩时,缝隙变小,连锁驱动第一、第二支架夹角变小,整个缝隙支撑机构反向运作,保持始终贴合支撑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安装面上沿圆心等分设置有若干个滑动槽,所述若干个滑动槽内均设有缝隙支撑机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面上上沿圆心等分设置有若干个滑动槽,且若干个滑动槽内均设有缝隙支撑机构,使得通孔孔径即使产生不规则变化,若干个缝隙支撑机构也能各自变化,对应贴合。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滑块与滑动槽槽壁之间、第二滑动块与滑动槽槽壁之间均设有第二弹性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第二弹性件,使得第一、第二滑块能够在滑动槽能保持位置相对稳定,不会随意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弹性件弹力小于第一弹性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第二弹簧阻碍第一、第二滑块之间相互远离,及时顺应孔径变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第一、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2;

图4为图3中a-a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可以充填缝隙的螺母,包括螺母本体1,所述螺母本体1上设有通孔11,该通孔11内设有螺纹,所述螺母本体1朝向被安装部件的端面为安装面12,所述安装面12上沿径向设有滑动槽13,该滑动槽13内设有缝隙支撑机构3,所述缝隙支撑机构3包括第一滑块31、第二滑块32、第一支架33、第二支架34及第一弹性件35,所述第一滑块31、第二滑块32上均设置于滑动槽13内沿径向做滑动配合,该第一滑块31、第二滑块32均设有垂直于径向滑动槽13的旋转柱311,所述第一支架33、第二支架34均呈针型且均包括旋转端331及填充端332,该旋转端331设有旋转孔,所述第一支架33、第二支架34分别通过旋转孔与第一滑块31、第二滑块32的旋转柱311做旋转配合,所述填充端332呈尖角状,所述第一支架33、第二支架34的填充端332相互铰接配合,所述第一弹性件35压缩设置于第一滑块31、第二滑块32之间驱动两者沿滑动槽13相互远离。

旋紧螺母后,安装面12逐渐靠近被安装部件的通孔11,此时通过操作第一滑块31、第一滑块31及弹性件在滑动槽13中的径向位置,使得第一支架33、第二支架34的填充端332对准通孔11与螺栓之间的间隙,因为支架呈针型,填充端332为尖角状,方便插入间隙。而通过第一支架33、第二支架34、第一滑块31、第二滑块32之间三处铰接配合,知道第一支架33与第二支架34形成连杆运动。

在缝隙小时,通孔11内壁及螺栓外周面分别驱动第一、第二支架34之间的夹角变小,连锁运动使得第一、第二滑块32相互靠近,压缩弹性件。而在通孔11热胀时,缝隙变大,在弹性件的驱动下,驱动第一滑块31、第二滑块32沿滑动槽13相互远离,即驱动第一支架33、第二支架34之间相对交接形成的夹角扩大。使得第一、第二支架34始终分别贴合通孔11内壁及螺栓外周面,防止通孔11与螺栓之间因为间隙晃动碰撞。

而在通孔11冷缩时,缝隙变小,连锁驱动第一、第二支架34夹角变小,整个缝隙支撑机构3反向运作,保持始终贴合支撑的状态。

所述安装面12上沿圆心等分设置有若干个滑动槽13,所述若干个滑动槽13内均设有缝隙支撑机构3。

通过安装面12上上沿圆心等分设置有若干个滑动槽13,且若干个滑动槽13内均设有缝隙支撑机构3,使得通孔11孔径即使产生不规则变化,若干个缝隙支撑机构3也能各自变化,对应贴合。

所述第一滑块31与滑动槽13槽壁之间、第二滑动块与滑动槽13槽壁之间均设有第二弹性件36。

通过设置第一、第二弹性件36,使得第一、第二滑块32能够在滑动槽13能保持位置相对稳定,不会随意滑动。

所述第二弹性件36弹力小于第一弹性件35。

防止第二弹簧阻碍第一、第二滑块32之间相互远离,及时顺应孔径变大。

第一、第二弹性件36均为弹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