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调整伺服机构动静特性的阻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6357发布日期:2019-02-15 21:14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调整伺服机构动静特性的阻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调整伺服机构动静特性的阻尼装置,属于伺服机构调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阻尼器有脉动阻尼器、磁流变阻尼器、旋转阻尼器、液压阻尼器等,不同形式阻尼器的作用均是为了减小震动,将摩擦转化为内能,维持整个系统的平稳运转。现有阻尼器均存在外形尺寸大,结构复杂等缺陷,应用范围受限,无法应用于空间有限的伺服结构中。为了保证伺服机构的可靠性,需要多次试验筛选,制约了伺服机构的装调效率,提高了伺服机构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调整伺服机构动静特性的阻尼装置,采用阻尼环提供运动阻尼,耗减运动能量,以达到防止抖动的目的,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调整伺服机构动静特性的阻尼装置,包括输出轴;输出轴内设有阻尼架和支架,支架与输出轴之间设有阻尼环,阻尼环与输出轴内壁滑动连接。

前述阻尼装置中,所述输出轴两端设有轴承,其中一端的轴承设有端盖。

前述阻尼装置中,所述输出轴外套有拨叉,拨叉经剪力销与输出轴连接。

前述阻尼装置中,所述支架为带中心孔的圆柱结构,圆柱外圆设有凸台;所述阻尼环位于凸台上方;支架经螺钉与端盖底部连接。

前述阻尼装置中,所述端盖顶部设有圆形凹槽,所述阻尼架位于端盖的圆形凹槽内。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外形规则简单,提升了电动伺服机构的集成化程度,简化了伺服机构整机的装调方法,提高了装调效率,对促进电动伺服机构小型化、组合化、结构减重有着积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拨叉、2-剪力销、3-端盖、4-阻尼架、5-支架、6-轴承、7-阻尼环、8-输出轴、9-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调整伺服机构动静特性的阻尼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输出轴8;输出轴8内设有阻尼架4和支架5,支架5与输出轴8之间设有阻尼环7,阻尼环7与输出轴8内壁滑动连接。输出轴8两端设有轴承6,其中一端的轴承6设有端盖3。输出轴8外套有拨叉1,拨叉1经剪力销2与输出轴8连接。支架5为带中心孔的圆柱结构,圆柱外圆设有凸台;所述阻尼环7位于凸台上方;支架5经螺钉9与端盖3底部连接。端盖3顶部设有圆形凹槽,所述阻尼架4位于端盖3的圆形凹槽内。

实施例

本例的阻尼装置如图1所示,为嵌入式安装结构方案,主要由拨叉1、输出轴8、剪力销2、阻尼架4、端盖3、阻尼环7等组成。

阻尼环7通过轴承端盖3和阻尼架4固定在输出轴8内,由于输出轴8为最后一级传动,输出轴8的转速较慢、输出轴8内空间较大,使得阻尼环7与输出轴8接触面积更大,提供更大的阻尼;由于输出轴8的转速较慢,对阻尼环7的磨损也较小,可延长阻尼环7的使用寿命。本例可防止舵机运行过程中的抖动,提升了舵机的动静特性,方便调试。

本例中阻尼装置与伺服机构集成为一体,具有较高的功率质量比;采用集成化设计模式,充分利用内部空间,对提高电动伺服机构的小型化、可靠性、比功率水平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简单,结构紧凑,零件数少,径向、轴向尺寸短,制造成本较低,经济性较好,装配简捷,可方便应用于伺服机构设计,促进了伺服机构的小型化和集成化设计,有利于伺服机构的阻尼环选型及伺服机构结构设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