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箍筋结构的制动蹄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9560发布日期:2019-02-19 19:14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带箍筋结构的制动蹄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有关在一种制动蹄铁,尤其涉及一种带箍筋结构的制动蹄铁。



背景技术: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控,对西部地区的经济支持,载货汽车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需求量明显增加,制动器作为载货汽车制动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制动蹄的刚性和可靠性是关键特性,它关系到制动器的安全性能及使用性能。现有技术的制动蹄结构比较简单整体是个薄壁件,没有外圈箍筋,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刚性变形,难以满足加工精度要求。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带箍筋结构的制动蹄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带箍筋结构的制动蹄铁,其既增加了整体刚性,又降低了重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箍筋结构的制动蹄铁,其包括:制动蹄和外圈箍筋,所述制动蹄呈圆弧状,所述制动蹄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连接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圆弧本体,所述外圈箍筋安装在圆弧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如下:

进一步地,所述外圈箍筋为大跨距双筋薄腹板。

进一步地,所述外圈箍筋包括第一筋部和第二筋部,所述圆弧本体包括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所述第一筋部安装于第一边缘部,所述第二筋部安装于第二边缘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筋部和第二筋部之间形成一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部设有第一圆弧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部设有第二圆弧孔,所述第二圆弧孔的直径大于第一圆弧孔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原有的制动蹄基础上增加了外圆箍筋,使得在加工外圆的过程中蹄的变形量减小,而在竖向蹄筋上予以减小,将蹄中间厚大腹板改为双层薄腹板,制动蹄的模具可以从上下对称状态更改为内外非对称状态的模具,该种模具状态由于蹄外圆弧不存在分型面,故而不存在由于错箱问题导致蹄外圆垂直度偏差过大的现象,这样蹄的外圆弧加工余量可以减小。所以该实用新型制动蹄在结构上既增加了整体刚性,又降低了重量。整体刚性增加了,制动时所产生的弹性角就小了,而左右制动器弹性角一致,对左右制动效能一致实施了正影响,车子发生跑偏的概率降低了,因此该实用新型降低了毛坯成本和售后维修成本,又增加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箍筋结构的制动蹄铁的正视图。

图2为如图1所述带箍筋结构的制动蹄铁的俯视图。

图3为如图1所述带箍筋结构的制动蹄铁沿A-A虚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箍筋结构的制动蹄铁,其包括:制动蹄1和外圈箍筋2。

所述制动蹄1呈圆弧状,所述制动蹄1包括第一端部11、第二端部12以及连接在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之间的圆弧本体13,所述外圈箍筋2安装在圆弧本体13上。

所述外圈箍筋2为大跨距双筋薄腹板。所述外圈箍筋2包括第一筋部21和第二筋部22,所述圆弧本体13包括第一边缘部131和第二边缘部132,所述第一筋部21安装于第一边缘部131,所述第二筋部22安装于第二边缘部132。所述第一筋部21和第二筋部22之间形成一凹槽23。

所述第一端部11设有第一圆弧孔111,所述第二端部12设有第二圆弧孔121,所述第二圆弧孔121的直径大于第一圆弧孔111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原有的制动蹄1基础上增加了外圆箍筋2,使得在加工外圆的过程中蹄的变形量减小,而在竖向蹄筋上予以减小,将蹄中间厚大腹板改为双层薄腹板,制动蹄1的模具可以从上下对称状态更改为内外非对称状态的模具,该种模具状态由于蹄外圆弧不存在分型面,故而不存在由于错箱问题导致蹄外圆垂直度偏差过大的现象,这样蹄的外圆弧加工余量可以减小。所以该实用新型制动蹄在结构上既增加了整体刚性,又降低了重量。整体刚性增加了,制动时所产生的弹性角就小了,而左右制动器弹性角一致,对左右制动效能一致实施了正影响,车子发生跑偏的概率降低了,因此该实用新型降低了毛坯成本和售后维修成本,又增加了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