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损内齿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6923发布日期:2019-03-30 09:24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磨损内齿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动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耐磨损内齿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内齿轮,它包括本体。传统的内齿轮,因为齿轮部设置于内侧壁,对齿轮部的润滑就显得不方便,因此容易造成齿轮部的磨损,所以如何提高对内齿轮部的润滑效果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效果好,结构简单以及耐磨损效果好的内齿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损内齿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内轮骨以及外轮骨,本体上设有依次贯穿内轮骨和外轮骨的安装轴孔,外轮骨的内壁上设有齿轮部,所述外轮骨包括定位环槽,定位环槽的槽底上设有储油机构,储油机构包括设置于定位环槽槽底上的储油环槽、设置于储油环槽和定位环槽侧壁之间且呈环形整列设置的若干连通槽以及一端与导油槽连通另一端与齿轮部连通的导油槽,所述导油槽的槽宽由定位环槽的槽底往槽口方向逐渐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体包括内轮骨以及外轮骨,本体上设有依次贯穿内轮骨和外轮骨的安装轴孔,外轮骨的内壁上设有齿轮部,为了提高对齿轮部的润滑效果,外轮骨包括定位环槽,通过在定位环槽的槽底上设有储油机构,并且将储油机构设置为包括设置于定位环槽槽底上的储油环槽、设置于储油环槽和定位环槽侧壁之间且呈环形整列设置的若干连通槽以及一端与导油槽连通另一端与齿轮部连通的导油槽,通过储油环槽、连通槽以及导油槽三者之间的配合,则提高了良好的导流效果,并且将导油槽的槽宽由定位环槽的槽底往槽口方向逐渐增大,加快的导流效果,进而确保了良好的润滑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油机构还包括设置于定位环槽槽底和槽壁之间的导流块,导流块的截面呈三角形状,且导流块三角形的斜面和槽底之间的夹角在120度-130度之间,连通槽置于导流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油机构还包括设置于定位环槽槽底和槽壁之间的导流块,通过设置的导流块,并且将该导流块的截面呈三角形状,使得三角形的斜面分别连接定位环槽的槽底和槽壁,进一步的将导流块三角形的斜面和槽底之间的夹角在120度-130度之间,连通槽置于导流块上,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提高了导流块的导流效果,进而确保了良好的润滑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油机构还包括设置于定位环槽槽底且沿安装轴孔周侧设置的阻流挡圈,所述阻流挡圈的截面呈直角梯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油机构还包括设置于定位环槽槽底且沿安装轴孔周侧设置的阻流挡圈,阻流挡圈的截面呈直角梯形状,采用上述结构设置,通过设置的阻流挡圈,使得呈阻流挡圈提供一个良好的阻流效果,并且将阻流挡圈的截面设置为直角梯形状,梯形状结构与定位环槽槽底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进而确保了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耐磨损内齿轮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10-内轮骨,11-外轮骨,12-安装轴孔,2-齿轮部,13-定位环槽,30-储油环槽,31-连通槽,32-导油槽,33-导流块,4-阻流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耐磨损内齿轮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耐磨损内齿轮,包括本体,本体包括内轮骨10以及外轮骨11,本体上设有依次贯穿内轮骨10和外轮骨11的安装轴孔12,外轮骨11的内壁上设有齿轮部2,为了提高对齿轮部2的润滑效果,外轮骨11包括定位环槽13,通过在定位环槽13的槽底上设有储油机构,并且将储油机构设置为包括设置于定位环槽13槽底上的储油环槽30、设置于储油环槽30和定位环槽13侧壁之间且呈环形整列设置的若干连通槽31以及一端与导油槽32连通另一端与齿轮部2连通的导油槽32,通过储油环槽30、连通槽31以及导油槽32三者之间的配合,则提高了良好的导流效果,并且将导油槽32的槽宽由定位环槽13的槽底往槽口方向逐渐增大,加快的导流效果,进而确保了良好的润滑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储油机构还包括设置于定位环槽13槽底和槽壁之间的导流块33,通过设置的导流块33,并且将该导流块33的截面呈三角形状,使得三角形的斜面分别连接定位环槽13的槽底和槽壁,进一步的将导流块33三角形的斜面和槽底之间的夹角在120度-130度之间,连通槽31置于导流块33上,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提高了导流块33的导流效果,进而确保了良好的润滑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储油机构还包括设置于定位环槽13槽底且沿安装轴孔12周侧设置的阻流挡圈4,阻流挡圈4的截面呈直角梯形状,采用上述结构设置,通过设置的阻流挡圈4,使得呈阻流挡圈4提供一个良好的阻流效果,并且将阻流挡圈4的截面设置为直角梯形状,梯形状结构与定位环槽13槽底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进而确保了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