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型可调摄像头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9151发布日期:2019-03-02 03:3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型可调摄像头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轴型可调摄像头支架。



背景技术:

家用电脑已经普及至千家万户,而摄像头工具已经成为人们使用电脑和外界交流的重要工具,部分电脑显示器具有自带的摄像头设备,这种摄像头整合度高,但拍摄角度固定,往往难以满足使用者多样化拍摄角度的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摄像头厂商设计出多种外置摄像头设备,,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便捷地放置在主机或者桌面的不同位置,实现不同角度拍摄,如有的外置摄像头带有相连接的上支架和下支架,上支架可相对下支架转动,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设置预紧的橡胶垫片,这样使用者可以调节上支架实现摄像头的多角度转动调节。还有的摄像头直接装在一个万向记忆弹性套管支架内,这样的设计能够自由按使用者的意志调节摄像头的朝向,十分便捷。但上述的这些摄像头支架结构仍存在一些不足:摄像头的尺寸都比较小,微小的角度变化往往映射的图像会有较大的变化,使用者对于摄像头的角度往往在位置确定之后也仅有微小的调节需求,而上述结构内均具有一定的弹性力,在微调时都难免会在弹性力作用下产生回弹,这样使用者往往费尽心力都难以调节到理想的角度。而在领域内实现多角度调节和微调回弹这两者本身存在矛盾关系,是一个技术难题,常规选择去除弹性件难以保证调节到位后不会受外力影响而使位置发生变化,而通过设置固定的卡位,虽然能够解决回弹和外力影响的问题,但无法实现无极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轴型可调摄像头支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减小转轴调节时的回移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轴型可调摄像头支架,包括轴向正对设置的上轴和下轴,所述上轴的下端面与所述下轴的上端面相贴靠,该上轴能相对下轴绕竖直方向自转,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轴的上端面和上轴的下端面内分别嵌设有轴向正对设置的导磁碗一和导磁碗二,所述导磁碗一的敞口端面与导磁碗二的敞口端面相抵靠并形成封闭,导磁碗一内同轴固设有呈圆柱状的永磁体一,该导磁碗二内同轴固设有呈圆柱状的永磁体二,所述永磁体二与所述永磁体一同轴正对且相互吸引,所述永磁体一的外周面与导磁碗一的内侧壁之间具有环形空隙,所述永磁体二的外周面与导磁碗二的内侧壁之间也具有环形空隙。

上轴用于对摄像头单元进行支撑,下轴一般放置或固定于桌面上,位置较稳定,上轴能相对下轴绕竖直方向自转,使用者可以手动转动上轴从而实现对于摄像头360度朝向的调节。通过分别在上轴和下轴内固设相正对的导磁碗一和导磁碗二,在导磁碗一和导磁碗二内分别固连能够相互吸引且呈圆柱形的永磁体一和永磁体二,永磁体一和永磁体二之间的吸力在上轴和下轴之间产生持续的轴向力,实现上轴和下轴的轴向连接,且轴向力持续存在保证上轴和下轴之间有足够的静摩擦力保持周向相对位置的稳定,使用者在转动上轴的过程中均为刚性滑移不产生弹性形变,减小回移现象;此外,导磁碗一和导磁碗二正对抵靠形成封闭,使永磁体一和永磁体二的磁感线被吸引在磁碗一和导磁碗二内形成磁回路,保障足够的轴向吸力且将其磁场封闭在磁碗一和导磁碗二内,而分别在永磁体一与导磁碗一之间及永磁体二与导磁碗二之间设置环形空隙,这样能增加永磁体一和永磁体二外周的磁阻,减小漏磁,进而提高屏蔽效果,在保证足够的轴向吸引力条件下,有效避免在调节过程中永磁体二受到周边的导磁物品的吸引而在调节后发生回移的现象,且能减小磁场泄漏对摄像头和主机硬盘等电子元件造成影响。

在上述的一种轴型可调摄像头支架中,所述导磁碗一和导磁碗二均呈圆筒状,该导磁碗一和导磁碗二的内腔底面为平面,所述导磁碗一和导磁碗二的内腔侧壁均与内腔底面相垂直。通过设置导磁碗一和导磁碗二均呈圆筒状且内腔底面呈平面,这样能保障永磁体一及永磁体二的极性端的贴合效果,使磁极集中的磁感线直接吸引至导磁碗一和导磁碗二内,使磁碗一和导磁碗二的内腔侧壁均与内腔底面相垂直,磁感线不易大角度转弯会有一部分从内腔侧壁与内腔底面之间的环形空隙穿过,这样避免内腔侧壁与内腔底面接合处的磁通量过大而导致磁饱和,这样保证磁感线较好地束缚在导磁碗一和导磁碗二之间,减小漏磁;此外在调节过程中圆筒状的导磁碗一和导磁碗二能始终封闭,此外使环形空隙沿周向的厚度保持一致,加强防偏移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轴型可调摄像头支架中,所述上轴的下端面/下轴的上端面具有沿周向延伸的环形凸起,所述导磁碗一、导磁碗二及所述环形凸起的轴心相重合,所述下轴的上端面/上轴的下端面具有与所述环形凸起径向限位的环槽。永磁体一和永磁体二均为圆柱状且正对设置,由于在调节过程中主要依靠使用者手动控制,转动上轴时施力过大可能会使永磁体二的位置产一定的径向偏移,这样当使用者将摄像头位置调节好后,由于永磁体一和永磁体二之间吸引会产生径向回正的现象,永磁体二的位置会自行回移与永磁体一正对,调节就不够准确,通过在上轴的下端面/下轴的上端面设置与导磁碗一及导磁碗二同轴心的环形凸起,并在对应下轴的上端面/上轴的下端面设置环槽与环形凸起限位配合,这样保证使用者在转动上轴的过程中不易产生径向偏移,且当外界横向磁场吸引时也不会产生偏移,消除回移现象。

在上述的一种轴型可调摄像头支架中,所述永磁体一的顶面与所述永磁体二相贴靠。通过设置永磁体一与永磁体二相贴靠,这样能实现最大的轴向力,保证上轴和下轴的连接和正对效果,增加调节过程中的阻尼,便于实现精确调节。

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永磁体一的顶面高度低于与所述导磁碗一的顶面,该永磁体一与永磁体二之间形成间隙。通过设置永磁体一的顶面低于导磁碗一的顶面,使永磁体一和永磁体二之间形成间隙,这样降低阻尼作用且避免调节过程中对脆质的永磁体一和永磁体二造成磨损,保障使用寿命且便于使用者操作调节。

在上述的一种轴型可调摄像头支架中,所述永磁体一的顶部抵靠设有盘状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底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环形卡头,该永磁体一的顶部插设于环形卡头内,所述环形卡头的外周面与所述导磁碗一的内侧壁紧配合。通过在永磁体一的顶部设置盘形的防护罩与导磁碗一的内侧壁紧配合,并使永磁体一的顶部插设于防护罩底部的环形卡头内,这样防护罩能够对永磁体一形成固定限位,此外,防护罩能够对永磁体一形成保护避免上轴拆卸后对永磁体一裸露在外,且能够避免灰尘杂质落入环形空隙内,对调节产生影响。

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永磁体一和永磁体二均通过胶水分别与所述导磁碗一和导磁碗二固连。通过使用胶水使永磁体一和永磁体二分别固定在导磁碗一和导磁碗二内,这样不会对永磁体一和永磁体二的结构造成损伤而影响磁场分布,保证永磁体一和永磁体二的吸引效果稳定。

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环形空隙内均浇筑有环氧树脂,所述永磁体一通过所述环氧树脂与所述导磁碗一相固连,所述永磁体二通过所述环氧树脂与所述导磁碗二相固连。通过在环形空隙内浇筑环氧树脂,这样能够有效对永磁体一和永磁体二的轴向和径向位置进行限定,且环氧树脂能保证一定的磁阻效果,保证屏蔽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轴型可调摄像头支架通过分别在上轴和下轴内固设相正对的导磁碗一和导磁碗二,在导磁碗一和导磁碗二内分别固连能够相互吸引且呈圆柱形的永磁体一和永磁体二,实现上轴和下轴的轴向连接,且轴向力持续存在保证足够的静摩擦力同时使上轴和下轴周向相对位置稳定,使用者在转动上轴的过程中均为刚性滑移不产生弹性形变,减小回移现象;此外,导磁碗一和导磁碗二正对抵靠形成封闭,使永磁体一和永磁体二的磁感线多数被吸引在磁碗一和导磁碗二内形成磁回路,保障足够的轴向吸力且将其磁场封闭在磁碗一和导磁碗二内,在保证足够的轴向吸引力条件下,有效避免在调节过程中永磁体二受到周边的导磁物品的吸引而在调节后发生回移的现象。

2、本轴型可调摄像头支架通过在上轴的下端面/下轴的上端面设置与导磁碗一及导磁碗二同轴心的环形凸起,并在对应下轴的上端面/上轴的下端面设置环槽与环形凸起限位配合,这样保证使用者在转动上轴的过程中不易产生径向偏移,且当外界横向磁场吸引时也不会产生偏移,消除回移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摄像头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摄像头支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磁回路的磁感线的分布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中摄像头支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轴;11、导磁碗二;111、永磁体二;

2、下轴;21、导磁碗一;211、永磁体一;

3、环形空隙;4、间隙;

5、防护罩;51、环形卡头;

6、环氧树脂;7、环形凸起;8、环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本轴型可调摄像头支架包括轴向正对设置的上轴1和下轴2,上轴1的下端面与下轴2的上端面相贴靠,上轴1能相对下轴2绕竖直方向自转,下轴2的上端面和上轴1的下端面内分别嵌设有轴向正对设置的导磁碗一21和导磁碗二11,导磁碗一21的敞口端面与导磁碗二11的敞口端面相抵靠并形成封闭,导磁碗一21内同轴固设有呈圆柱状的永磁体一211,导磁碗二11内同轴固设有呈圆柱状的永磁体二111,永磁体二111与永磁体一211同轴正对且相互吸引,永磁体一211的外周面与导磁碗一21的内侧壁之间具有环形空隙3,永磁体二111的外周面与导磁碗二11的内侧壁之间也具有环形空隙3。上轴1用于对摄像头单元进行支撑,下轴2一般放置或固定于桌面上,位置较稳定,上轴1能相对下轴2绕竖直方向自转,使用者可以手动转动上轴1从而实现对于摄像头360度朝向的调节。通过分别在上轴1和下轴2内固设相正对的导磁碗一21和导磁碗二11,在导磁碗一21和导磁碗二11内分别固连能够相互吸引且呈圆柱形的永磁体一211和永磁体二111,永磁体一211和永磁体二111之间的吸力在上轴1和下轴2之间产生持续的轴向力,实现上轴1和下轴2的轴向连接,且轴向力持续存在保证上轴1和下轴2之间有足够的静摩擦力保持周向相对位置的稳定,使用者在转动上轴1的过程中均为刚性滑移不产生弹性形变,减小回移现象;此外,导磁碗一21和导磁碗二11正对抵靠形成封闭,使永磁体一211和永磁体二111的磁感线多数被吸引在磁碗一和导磁碗二11内形成磁回路,保障足够的轴向吸力且将其磁场封闭在磁碗一和导磁碗二11内,而分别在永磁体一211与导磁碗一21之间及永磁体二111与导磁碗二11之间设置环形空隙3,这样能增加永磁体一211和永磁体二111外周的磁阻,减小漏磁,进而提高屏蔽效果,在保证足够的轴向吸引力条件下,有效避免在调节过程中永磁体二111受到周边的导磁物品的吸引而在调节后发生回移的现象,且能减小磁场泄漏对摄像头和主机硬盘等电子元件造成影响。进一步来讲,导磁碗一21和导磁碗二11均呈圆筒状,导磁碗一21和导磁碗二11的内腔底面为平面,导磁碗一21和导磁碗二11的内腔侧壁均与内腔底面相垂直。通过设置导磁碗一21和导磁碗二11均呈圆筒状且内腔底面呈平面,这样能保障永磁体一211及永磁体二111的极性端的贴合效果,使磁极集中的磁感线直接吸引至导磁碗一21和导磁碗二11内,且利用磁感线不易大角度弯曲的特性使部分磁感线从内腔侧壁与内腔底面之间的环形空隙3穿过,这样避免内腔侧壁与内腔底面接合处的磁通量过大而导致磁饱和,保证磁感线较好地束缚在导磁碗一21和导磁碗二11之间,减小磁漏,并在调节过程中导磁碗一21和导磁碗二11始终封闭,且使环形空隙3沿周向的厚度保持一致,加强防偏移效果。下轴2的上端面具有沿周向延伸的环形凸起7,导磁碗一21、导磁碗二11及环形凸起7的轴心相重合,上轴1的下端面具有与环形凸起7径向限位的环槽8。永磁体一211和永磁体二111均为圆柱状且正对设置,由于在调节过程中主要依靠使用者手动控制,转动上轴1时可能会使永磁体二111的位置产一定的径向偏移,这样当使用者将摄像头位置调节好后,由于永磁体一211和永磁体二111之间吸引会产生径向回正的现象,永磁体二111的位置会自行回移与永磁体一211正对,调节就不够准确,通过在下轴2的上端面设置与导磁碗一21及导磁碗二11同轴心的环形凸起7,并在对应上轴1的下端面设置环槽8与环形凸起7限位配合,这样保证使用者在转动上轴1的过程中不易产生径向偏移,且当外界横向磁场吸引时也不会产生偏移,消除回移现象。

如图2、图3所示,永磁体一211的顶面高度低于与导磁碗一21的顶面,永磁体一211与永磁体二111之间形成间隙4。通过设置永磁体一211的顶面低于导磁碗一21的顶面,使永磁体一211和永磁体二111之间形成间隙4,这样降低阻尼作用且避免调节过程中对脆质的永磁体一211和永磁体二111造成磨损,保障使用寿命且便于使用者操作调节。永磁体一211和永磁体二111均通过胶水分别与导磁碗一21和导磁碗二11固连。通过使用胶水使永磁体一211和永磁体二111分别固定在导磁碗一21和导磁碗二11内,这样不会对永磁体一211和永磁体二111的结构造成损伤而影响磁场分布,保证永磁体一211和永磁体二111的吸引效果稳定。永磁体一211的顶部抵靠设有盘状的防护罩5,防护罩5的底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环形卡头51,永磁体一211的顶部插设于环形卡头51内,环形卡头51的外周面与导磁碗一21的内侧壁紧配合。通过在永磁体一211的顶部设置盘形的防护罩5与导磁碗一21的内侧壁紧配合,并使永磁体一211的顶部插设于防护罩5底部的环形卡头51内,这样防护罩5能够与导磁碗一21配合对永磁体一211形成固定限位,此外,防护罩5能够对永磁体一211形成保护避免上轴1拆卸后对永磁体一211裸露在外,且能够避免灰尘杂质落入环形空隙3内,对调节产生影响。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轴型可调摄像头支架中,永磁体一211的顶面与永磁体二111相贴靠。通过设置永磁体一211与永磁体二111相贴靠,这样能实现最大的轴向力,保证上轴1和下轴2的连接和正对效果,增加调节过程中的阻尼,便于实现精确调节。环形空隙3内均浇筑有环氧树脂6,永磁体一211通过环氧树脂6与导磁碗一21相固连,永磁体二111通过环氧树脂6与导磁碗二11相固连。通过在环形空隙3内浇筑环氧树脂6,这样能够有效对永磁体一211和永磁体二111的轴向和径向位置进行限定,且环氧树脂6能保证一定的磁阻效果,保证屏蔽效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