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底焊凸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6629发布日期:2019-04-29 12:59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点底焊凸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点底焊凸轮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1912年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 N. Lewis提出并研究。20世纪70年代时,M. S. 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

现有锂电池点底焊设备中,有许多部件需要进行上下移动以完成相应的操作,而现有部件的上下移动大多通过气缸实现,而气缸对于部件的驱动其精确度较低、用以连接气缸的气管布局复杂,容易发生漏气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点底焊凸轮装置,包括支撑杆和与所述支撑杆平行设置的转轴,所述支撑杆上铰接有若干连接臂,所述转轴上对应所述连接臂设置有若干凸轮,所述连接臂的中部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凸轮的外缘相抵,所述连接臂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铰接有传动杆,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转轴与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驱动装置驱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其上的凸轮转动,由于凸轮的转动中心不位于凸轮的中心处,因此当凸轮转动时,凸轮会带动与其外缘相接触的连接臂上下摆动,从而使得与连接臂铰接的传动杆上下移动,而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点底焊机上的工作部件,且该部件设置在导轨上,因此,传动杆能驱动该工作部件沿着导轨上下移动,从而完成相应的动作。

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一个驱动机构即可以驱动若干凸轮转动,从而可以驱动若干工作部件的上下移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优选的,所述连接臂通过复位装置与所述支架连接。

其中,复位装置用以使得连接臂具有向下摆动的趋势,从而使得连接臂上的支撑部能始终紧压在凸轮的外缘上,增加点底焊机上的工作部件的移动精确度;同时,复位装置能使得支撑部能始终紧压在凸轮的外缘上,进而使得工作部件能随着凸轮的转动而上升下降。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臂固定连接。

扭力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壳体上,其另一端固定在连接臂上,当连接臂被凸轮驱动朝上摆动时,扭力弹簧被压缩,扭力弹簧会对连接臂产生反作用力,使得连接臂具有向下摆动的趋势,从而保证支撑部能始终压紧在凸轮的外缘

优选的,所述支撑部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臂上的连接杆,和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上的转轮,所述转轮与所述凸轮的外缘相抵。

可转动的转轮在凸轮的外缘滑动时,与凸轮的外缘的摩擦力更小,能有效防凸轮和支撑部受损。

优选的,所述传动杆包括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一端与连接臂铰接,其另一端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一端对应所述螺纹孔设置有螺杆。

通过拧动第二传动杆可以调节螺杆在螺纹孔内的长度,从而达到调节传动杆整体长度的效果,以调节工作部件的上升高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驱动机构信号连接。

控制模块用于对驱动机构进行控制,以调节转轴的启停以及转动方向。

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驱动装置驱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其上的凸轮转动,由于凸轮的转动中心不位于凸轮的中心处,因此当凸轮转动时,凸轮会带动与其外缘相接触的连接臂上下摆动,从而使得与连接臂铰接的传动杆上下移动,而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点底焊机上的工作部件,且该部件设置在导轨上,因此,传动杆能驱动该工作部件沿着导轨上下移动,从而完成相应的动作。

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一个驱动机构即可以驱动若干凸轮转动,从而可以驱动若干工作部件的上下移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点底焊凸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点底焊凸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传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杆,2-转轴,3-凸轮,4-复位装置,5-连接臂,51-支撑部,511-转轮,6-传动杆,61-第一传动杆,62-第二传动杆,621-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3,一种点底焊凸轮3装置,包括支撑杆1和与所述支撑杆1平行设置的转轴2,所述支撑杆1上铰接有若干连接臂5,所述转轴2上对应所述连接臂5设置有若干凸轮3,所述连接臂5的中部设置有支撑部51,所述支撑部51与所述凸轮3的外缘相抵,所述连接臂5远离所述支撑杆1的一端铰接有传动杆6,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转轴2与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驱动装置驱动转轴2转动,转轴2带动其上的凸轮3转动,由于凸轮3的转动中心不位于凸轮3的中心处,因此当凸轮3转动时,凸轮3会带动与其外缘相接触的连接臂5上下摆动,从而使得与连接臂5铰接的传动杆6上下移动,而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点底焊机上的工作部件,且该部件设置在导轨上,因此,传动杆6能驱动该工作部件沿着导轨上下移动,从而完成相应的动作。

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一个驱动机构即可以驱动若干凸轮3转动,从而可以驱动若干工作部件的上下移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优选的,所述连接臂5通过复位装置4与所述支架连接。

其中,复位装置4用以使得连接臂5具有向下摆动的趋势,从而使得连接臂5上的支撑部51能始终紧压在凸轮3的外缘上,增加点底焊机上的工作部件的移动精确度;同时,复位装置4能使得支撑部51能始终紧压在凸轮3的外缘上,进而使得工作部件能随着凸轮3的转动而上升下降。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装置4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臂5固定连接。

扭力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壳体上,其另一端固定在连接臂5上,当连接臂5被凸轮3驱动朝上摆动时,扭力弹簧被压缩,扭力弹簧会对连接臂5产生反作用力,使得连接臂5具有向下摆动的趋势,从而保证支撑部51能始终压紧在凸轮3的外缘

优选的,所述支撑部51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臂上的连接杆,和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上的转轮511,所述转轮511与所述凸轮3的外缘相抵。

可转动的转轮511在凸轮3的外缘滑动时,与凸轮3的外缘的摩擦力更小,能有效防凸轮3和支撑部51受损。

优选的,所述传动杆6包括第一传动杆61和第二传动杆62,所述第一传动杆61的一端与连接臂5铰接,其另一端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二传动杆62的一端对应所述螺纹孔设置有螺杆621。

通过拧动第二传动杆62可以调节螺杆621在螺纹孔内的长度,从而达到调节传动杆6整体长度的效果,以调节工作部件的上升高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驱动机构信号连接。

控制模块用于对驱动机构进行控制,以调节转轴2的启停以及转动方向。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