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量自动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0074发布日期:2019-06-15 00:02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量自动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节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流量自动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力式流量调节阀是一种无需外加驱动能源,依靠被调介质自身的压力为动力源及其介质压力支化,按设定值进行自动调节的节能型控制装置。它集检测、控制、执行诸多功能于一阀,自成一个独立的仪表控侧系统。

现有的流量自动调节装置,部分管道出水口与调节装置的位置相隔较远,两者之间连接不便于同步开启,使用者在用水时,需要先将调节装置阀门打开,再将出水口打开,导致使用者的用水变得繁琐,影响到使用效果,其次,部分自动调节阀采用管道气压的方式开启阀门,而压力平衡件与调节装置进行连接时,电器工具如电缆等,不便于使用者放置,容易发生漏电等情况,故而,我们提出让使用者实现开启调节装置的同时开启出水管,不需要将调节装置与出水管连接就可完成,通过木板可进一步起到绝缘效果,保障调节装置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流量自动调节装置,具备让使用者实现开启调节装置的同时开启出水管,不需要将调节装置与出水管连接就可完成,通过木板可进一步起到绝缘效果,保障调节装置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流量自动调节装置需要先将调节装置阀门打开,再将出水口打开,导致使用者的用水变得繁琐,电性连接工具如电缆等,不便于使用者放置,容易发生漏电等情况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流量自动调节装置,包括主管道、副管道、出口和外盒,所述主管道右侧焊接副管道,且副管道右侧开孔连接出口,所述副管道右侧通过出口贯穿设置外盒,所述外盒内部右侧嵌接有出水管,且出水管顶端左侧铰接有弯柱,所述弯柱底端右侧焊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右侧固定连接有堵塞住出水管的卡板,所述弯柱末端嵌接有浮球,且外盒顶端开有与浮球活动连接的顶开口;所述副管道外边缘右侧卡接有卡环,且卡环顶端焊接有立柱,所述立柱右侧开有滑道,且立柱右侧通过滑道活动连接有拖块,所述拖块顶端覆盖有木板,且木板顶端开有凹槽,所述凹槽顶端紧密贴合有内层。

进一步优点,所述主管道顶端焊接有调节筒,且调节筒顶端左右两侧均嵌入设置有长柱,所述调节筒顶端通过长柱相接有气压阀,且气压阀底端传动连接有贯穿设置于主管道内部的阀杆,所述阀杆底端套接有弹簧,并弹簧底端与长柱固定连接,且阀杆上下移动并压迫弹簧,所述副管道顶端右侧焊接有连接筒,且连接筒顶端焊接有压力平衡件,所述压力平衡件顶端嵌接有电缆,且压力平衡件通过电缆与气压阀电性连接。

进一步优点,所述拖块通过滑道可进行上下移动,并拖块位于压力平衡件左侧,且拖块可移动的最高高度为1.2m,所述拖块可移动的最高高度位于气压阀与压力平衡件的高度之间,且电缆与凹槽相接触,并内层由PVC绝缘材料组成。

进一步优点,所述阀杆通过气压阀进行上下移动。

进一步优点,所述浮球由高分子固体塑料泡沫组成,并浮球通过水向上漂浮。

进一步优点,所述浮球向上漂浮的过程中弯柱与固定块均顺时针旋转,并卡板与出水管分离。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流量自动调节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种流量自动调节装置,首先使用者可将外界的接水主管道连接在出水管处,并需要用水时,可将调节装置打开,同时水流向副管道,且副管道右侧通过出口贯穿设置外盒,水会流向外盒内,而弯柱末端嵌接有浮球,水流与浮球相接触后,由高分子固体塑料泡沫组成的浮球会上升,并且浮球向上漂浮的过程中弯柱与固定块均顺时针旋转,并固定块右侧固定连接有堵塞住出水管的卡板,固定块顺时针旋转后,卡板脱离于出水管,从而出水管打开,水流通过,通过浮球让使用者实现开启调节装置的同时开启出水管,不需要将调节装置与出水管连接就可完成,提高调节装置的实用性。

2、该种流量自动调节装置,使用者可使用电缆将压力平衡件和气压阀电性连接,并拖块可移动的最高高度为1.2m,拖块可移动的最高高度位于气压阀与压力平衡件的高度之间,如果安装过程中出现电缆不便放置的情况,使用者可将拖块拉到最高处,并拖块顶端覆盖有木板,且木板顶端开有凹槽,将电缆放置在凹槽中,从而通过拖块托举电缆,防止电缆过长不规则的摆放导致漏电,加上内层由PVC绝缘材料组成,通过内层在起到绝缘作用的同时起到防滑作用,防止电缆漏电让使用者触电,且通过木板可进一步起到绝缘效果,保障调节装置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内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层结构外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盒结构外部示意图。

图中:1主管道、2调节筒、3长柱、4气压阀、5阀杆、6弹簧、7副管道、8卡环、9立柱、10滑道、11连接筒、12压力平衡件、13电缆、14出口、15拖块、16木板、17凹槽、18内层、19外盒、20出水管、21弯柱、22浮球、23固定块、24卡板、25顶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3,一种流量自动调节装置,包括主管道1、副管道7、出口14和外盒19,主管道1右侧焊接副管道7,且副管道7右侧开孔连接出口14,副管道7右侧通过出口14贯穿设置外盒19,外盒19内部右侧嵌接有出水管20,且出水管20顶端左侧铰接有弯柱21,弯柱21底端右侧焊接有固定块23,且固定块23右侧固定连接有堵塞住出水管20的卡板24,弯柱21末端嵌接有浮球22,且外盒19顶端开有与浮球22活动连接的顶开口25,首先使用者可将外界的接水主管道连接在出水管20处,并需要用水时,可将调节装置打开,同时水流通过副管道7流向外盒19内,并且水流会与浮球22相接触,浮球22由高分子固体塑料泡沫组成,并浮球22通过水向上漂浮,同时浮球22向上漂浮的过程中弯柱21与固定块23均顺时针旋转,并卡板24与出水管20分离,从而出水管20打开,水流通过,通过浮球22让使用者实现开启调节装置的同时开启出水管20,不需要将调节装置与出水管20连接就可完成,提高调节装置的实用性,并且使用者不需要用水时,可将调节装置关闭,同时水流被挡在主管道1不再流向外盒19内,而浮球22失去水的作用力,不再上浮,从而弯柱21和固定块23逆时针旋转,卡板24再次堵塞住出水管20,实现调节装置关闭时,出水管20也关闭,并且使用者在外界还可通过顶开口25看到浮球22的状态,如果浮球22露出顶开口25,代表外盒19内部的水呈饱和状态,如果外盒19下沉,代表外盒19内部处于不饱和状态;

本实施例中副管道7外边缘右侧卡接有卡环8,且卡环8顶端焊接有立柱9,立柱9右侧开有滑道10,且立柱9右侧通过滑道10活动连接有拖块15,拖块15顶端覆盖有木板16,且木板16顶端开有凹槽17,凹槽17顶端紧密贴合有内层18,使用者可使用电缆13将压力平衡件12和气压阀4连接,拖块15通过滑道10可进行上下移动,并拖块15位于压力平衡件12左侧,且拖块15可移动的最高高度为1.2m,拖块15可移动的最高高度位于气压阀4与压力平衡件12的高度之间,且电缆13与凹槽17相接触,并内层18由PVC绝缘材料组成,如果安装过程中出现电缆13不便放置的情况,使用者可将拖块15拉到最高处,并将电缆13放置在凹槽17中,从而通过拖块15托举电缆13,防止电缆13过长不规则的摆放导致漏电,加上内层18在起到绝缘作用的同时起到防滑作用,防止电缆13漏电让使用者触电,且通过木板16可进一步起到绝缘效果,保障调节装置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并且使用者同样可根据电缆13连接高度移动拖块15,让拖块15配合电缆13的位置对电缆13进行托举,提高调节装置的实用性。

本实施例中主管道1顶端焊接有调节筒2,且调节筒2顶端左右两侧均嵌入设置有长柱3,调节筒2顶端通过长柱3相接有气压阀4,且气压阀4底端传动连接有贯穿设置于主管道1内部的阀杆5,阀杆5底端套接有弹簧6,并弹簧6底端与长柱3固定连接,且阀杆5上下移动并压迫弹簧6,副管道7顶端右侧焊接有连接筒11,且连接筒11顶端焊接有压力平衡件12,压力平衡件12顶端嵌接有电缆13,且压力平衡件12通过电缆13与气压阀4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阀杆5底端通过气压阀4增压开启。

工作原理:首先,使用者可将外界电源接入气压阀4,同时通过电缆13将气压阀4与压力平衡件12连接,而压力平衡件12将副管道7内的气压抽出,当使用者需要调节水流量时,气压阀4将阀杆5抬起,同时弹簧6进行回弹,而阀杆5上升后,主管道1被打开,水流会通过,通过调整阀杆5的高度调整水流量,水通过后从出口14流到外盒19中,并浮球22接触到水后浮起,同时弯柱21带动固定块23旋转,并卡板24不再堵塞住出水管20,从而通过出水管20将外盒19中的水排出外界,而使用者需要关闭调节装置时,可再次通过气压阀4调节阀杆5下降,同时弹簧6被压迫,而阀杆5挡住主管道1的内部,水流无法通过,从而关闭水流。

上述实施例中运用的1主管道、2调节筒、3长柱、4气压阀、5阀杆、6弹簧、7副管道、8卡环、9立柱、10滑道、11连接筒、12压力平衡件、13电缆、14出口、15拖块、16木板、17凹槽、18内层、19外盒、20出水管、21弯柱、22浮球、23固定块、24卡板、25顶开口均可通过市场购买或私人定制获得。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应用的仪器:

气压阀为81580202型号;

阀杆为JH型号;

压力平衡件为DLD2000型号;

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工程师根据上述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