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摩托车加力倒挡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2105发布日期:2019-04-16 22:43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三轮摩托车加力倒挡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轮摩托车倒挡器,特别涉及一种三轮摩托车加力倒挡器总成。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三轮摩托车为实现倒挡功能,一般是在摩托车发动机箱体外增加一个前置倒挡器,使该倒挡器在发动机和传动轴之间完成动力传递,通过倒挡器转换发动机的输出动力,实现三轮摩托车的前进或后退。随着三轮摩托车在山区和丘陵地区的使用越来越多,对载货的三轮摩托车的路况适应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用户爬坡或者重载的需求,通常是在三轮摩托车的后桥增加减速齿轮箱,以实现减速加力的目的。但是在后桥增加减速齿轮箱会导致后桥齿轮箱的结构复杂,体积增大,还需采用远程控制装置进行操纵控制,较大的增加制造成本,不利于整车成本的降低。而现有的倒挡器一般又没有设置加力减速装置,无法实现减速加力。若只是简单的将现有的倒挡器上增加设置加力机构,就会增大倒挡器的体积,因此必须对倒挡器连接配合的发动机或传动轴结构进行改造,车辆的传动机构复杂程度增加,成本上升,就只适用于整体重新设计的新车,而对以前规格的三轮摩托车旧车,由于受安装尺寸的空间限制,与旧车发动机和传动轴不适配,难以在旧车上实现增加了加力机构的倒挡器的更换安装,存在使用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三轮摩托车加力倒挡器总成,它能使三轮摩托车同时具备倒挡转换功能和减速加力功能,提高换挡转换顺畅性和稳定性,提高燃油经济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三轮摩托车加力倒挡器总成,包括左壳体、右壳体,所述左壳体与右壳体通过螺栓连接构成三挡加力倒挡器壳体,所述左壳体通过轴承支承一输入锥齿轮,一主传动轴两端通过轴承支承于左壳体内,一输出轴位于右壳体内,该输出轴一端通过轴承与主传动轴配合形成相对转动连接,输出轴另一端通过轴承支承于右壳体且外伸,所述主传动轴上空套配合有倒挡锥齿轮和前进锥齿轮,所述倒挡锥齿轮、前进锥齿轮与输入锥齿轮共齿啮合,所述倒挡锥齿轮、前进锥齿轮的相向端分别设有结合内齿,位于倒挡锥齿轮、前进锥齿轮之间一可轴向移动的滑移齿轮花键配合在主传动轴上,所述滑移齿轮的两端外圆分别设有接合齿,两端的接合齿之间设有直径大于接合齿的常啮合齿,该常啮合齿与加力从动齿常啮合,所述加力从动齿花键配合在一加力传动转轴上,所述加力传动转轴通过轴承一端支承于左壳体,另一端支承于右壳体,一倒挡拨叉卡在滑移齿轮的常啮合齿上带动滑移齿轮轴向移动与前进锥齿轮或倒挡锥齿轮接合传递动力,所述加力传动转轴的中段设有减速主动齿,一减速从动齿轮空套配合在主传动轴上,该减速从动齿轮的外齿与减速主动齿啮合,减速从动齿轮一端还设有结合内齿,一高速从动齿轮空套配合在输出轴上,一高速主动齿轮花键配合在加力传动转轴上且与高速从动齿轮啮合,所述高速从动齿轮的一端还设有结合外齿,所述主传动轴和输出轴的相向端分别设有外花键,一换挡齿套套置在主传动轴和输出轴的相向端接合部,位于减速从动齿轮和高速从动齿轮之间,所述换挡齿套一端设有用于与减速从动齿轮的结合内齿对应的结合外齿,所述换挡齿套的内孔两端分别设有内花键齿,两端的内花键齿之间为光孔段,一换挡拨叉插在换挡齿套外圆中段设有的环形槽中,通过换挡拨叉拨动换挡齿套,使换挡齿套两端的内花键齿与主传动轴和输出轴的外花键齿分别啮合传递二挡动力,或使换挡齿套一端的结合外齿与减速从动齿轮的结合内齿啮合,换挡齿套另一端的内花键齿与输出轴的外花键齿啮合传递一挡动力,或使换挡齿套一端的内花键齿与高速从动齿轮的结合外齿啮合,换挡齿套另一端的内花键齿与输出轴的外花键齿啮合传递三挡动力;所述倒挡拨叉与倒挡控制机构连接,所述换挡拨叉与换挡控制机构连接。

所述倒挡控制机构包括倒挡转臂、倒挡转轴、倒挡锁定轴、倒挡脚踏,所述倒挡转轴一端位于左壳体内,另一端位于左壳体外,所述倒挡转臂的一延伸端设置拨叉装配孔,该拨叉装配孔与倒挡拨叉的叉尾间隙配合,倒挡转臂的另一延伸端设为凸轮,该凸轮插入倒挡锁定轴上设置的凹槽中,所述倒挡转臂的中间设置一花键孔,该花键孔与位于左壳体内的倒挡转轴一端通过花键配合周向固定,所述倒挡转轴位于左壳体外的一端周向固定连接倒挡脚踏,倒挡锁定轴与左壳体呈平移滑动配合,倒挡锁定轴上设有进退挡位锁定槽,该进退挡位锁定槽与安装在左壳体上的进退挡位锁定销对应。

所述倒挡拨叉的叉头设有一卡槽,该卡槽卡在滑移齿轮中段的常啮合齿上形成滑动配合,所述卡槽为沿延伸方向弯曲劣弧槽。

所述换挡控制机构包括换挡轴套、滑移挡位轴、换挡脚踏,所述换挡轴套空套在倒挡控制机构设有的倒挡转轴上,一端位于左壳体内,另一端位于左壳体外,所述换挡轴套位于左壳体内的一端设有径向延伸的凸轮,所述换挡轴套位于左壳体外的一端周向固定连接换挡脚踏,所述凸轮插入滑移挡位轴上设有的凹槽中,所述换挡拨叉固定连接在滑移挡位轴上,所述滑移挡位轴上设有挡位锁定槽,所述挡位锁定槽与安装在右壳体上的转换限位顶销对应,所述滑移挡位轴一端滑动配合在左壳体设置的轴孔中,另一端滑动配合在右壳体设置轴孔中。

所述主传动轴设置一定位镶套,所述定位镶套设置在前进锥齿轮与减速从动齿轮之间,所述定位镶套通过轴承配合在主传动轴上,用于对减速从动齿轮轴向定位。

所述输出轴的外伸端通过花键周向固定连接一连接叉,且用开槽螺母轴定位,并用开口销锁定开槽螺母。

所述加力传动转轴与减速主动齿为一体加工结构的齿轮轴。

所述主传动轴的端头设置安装滚针轴承的轴颈,所述输出轴的端头设置安装滚针轴承的座孔,所述主传动轴和输出轴的相向端通过滚针轴承配合形成相对转动连接。

所述加力从动齿轴向长度,小于滑移齿轮的轴向长度,大于滑移齿轮的1/2轴长,所述加力从动齿的一端设有一轴承安装孔,该轴承安装孔内安装一滚针轴承。

所述换挡齿套的轴向长度小于减速从动齿轮距高速从动齿轮之间的间距,大于主传动轴外花键和输出轴外花键齿的相反端之间的距离,所述换挡齿套内孔两端内花键齿之间的光孔段的轴向长度大于主传动轴上外花键的轴向长度,小于输出轴上外花键的轴向长度。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左壳体通过轴承支承一输入锥齿轮,一主传动轴两端通过轴承支承于左壳体内,一输出轴位于右壳体内,该输出轴一端通过轴承与主传动轴配合形成相对转动连接,输出轴另一端通过轴承支承于右壳体且外伸,所述主传动轴空套配合倒挡锥齿轮和前进锥齿轮,所述倒挡锥齿轮、前进锥齿轮与输入锥齿轮共齿啮合,其中倒挡锥齿轮、前进锥齿轮的旋向保持相反。位于倒挡锥齿轮、前进锥齿轮之间一可轴向移动的滑移齿轮花键配合在主传动轴上,所述滑移齿轮的两端外圆分别设有接合齿,通过移动滑移齿轮与前进锥齿轮或倒挡锥齿轮的接合内齿实现啮合,向主传动轴传递转换扭矩。所述滑移齿轮两端的接合齿之间设有直径大于接合齿的常啮合齿,该常啮合齿与加力从动齿常啮合,该常啮合齿将动力传输给加力传动转轴,所述加力传动转轴通过轴承一端支承于左壳体,另一端支承于右壳体,所述加力传动转轴的中段设有一减速主动齿,所述主传动轴上空套配合一减速从动齿轮,该减速从动齿轮的外齿与减速主动齿啮合,实现减速增扭。所述输出轴上空套配合一高速从动齿轮,该高速从动齿轮与加力传动转轴上花键配合的高速主动齿轮啮合,实现增速减扭,所述高速从动齿轮的一端还设有结合外齿,所述减速从动齿轮一端还设有结合内齿,所述主传动轴和输出轴的相向端分别设有外花键齿,一换挡齿套套置在主传动轴和输出轴的相向端接合部,所述换挡齿套一端设有用于与减速从动齿轮的结合内齿对应的结合外齿,所述换挡齿套的内孔两端分别设有内花键齿,两端的内花键齿之间为光孔段,通过轴向移动换挡齿套,使换挡齿套两端的内花键齿与主传动轴和输出轴的外花键齿分别啮合传递二挡动力;或使换挡齿套一端的结合外齿与减速从动齿轮的结合内齿啮合,主传动轴上的外花键齿在换挡齿套内的光孔段空转,换挡齿套另一端的内花键齿与输出轴的外花键齿啮合传递一挡动力;或使换挡齿套一端的内花键齿与高速从动齿轮的结合外齿啮合,换挡齿套另一端的内花键齿与输出轴的外花键齿啮合传递三挡动力。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使前进挡和倒挡均有三个挡位路径,即在滑移齿轮与前进锥齿轮接合状态下,通过控制换挡齿套实现前进挡状态下的一挡、二挡、三挡转换;在滑移齿轮与倒挡锥齿轮接合状态下,通过控制换挡齿套实现倒挡状态下的一挡、二挡、三挡转换。同时其传动系统结构简化,路径合理,减小传动系统的体积,不需要进行长距离操纵。采用上述方案,它能使三轮摩托车同时具备倒挡转换功能、减速加力功能,以及增速功能,能够提供由六个挡位转换进行动力输出,满足三轮车多种地形行驶的需求,提高换挡转换顺畅性和稳定性,提高燃油经济性。

所述倒挡控制机构包括倒挡转臂、倒挡转轴、倒挡锁定轴、倒挡脚踏,所述倒挡转轴一端位于左壳体内,另一端位于左壳体外,所述倒挡转臂的一延伸端设置拨叉装配孔,该拨叉装配孔与倒挡拨叉的叉尾间隙配合,倒挡转臂的另一延伸端设为凸轮,该凸轮插入倒挡锁定轴上设置的凹槽中,所述倒挡转臂的中间设置一花键孔,该花键孔与位于左壳体内的倒挡转轴一端通过花键配合周向固定,所述倒挡转轴位于左壳体外的一端周向固定连接倒挡脚踏,倒挡锁定轴与左壳体呈平移滑动配合,倒挡锁定轴上设有进退挡位锁定槽,该进退挡位锁定槽与安装在左壳体上的进退挡位锁定销对应。通过操控倒挡脚踏,使倒挡转轴转动并带动倒挡转臂以倒挡转轴为轴心转动,倒挡转臂一端带动倒挡拨叉轴向移动实现换挡,倒挡转臂另一端带动倒挡锁定轴轴向移动,且与进退挡位锁定销配合实现挡位锁定,防止跳挡。

所述倒挡拨叉的叉头设有一卡槽,该卡槽卡在滑移齿轮中段的常啮合齿上形成滑动配合,所述卡槽为沿延伸方向弯曲劣弧槽,使滑移齿轮中段的常啮合齿能够部分卡在卡槽中,由倒挡拨叉带动滑移齿轮轴向运动。

所述换挡控制机构包括换挡轴套、滑移挡位轴、换挡脚踏,所述换挡轴套空套在倒挡控制机构设有的倒挡转轴上,一端位于左壳体内,另一端位于左壳体外,所述换挡轴套位于左壳体内的一端设有径向延伸的凸轮,所述换挡轴套位于左壳体外的一端周向固定连接换挡脚踏,所述凸轮插入滑移挡位轴上设有的凹槽中,所述换挡拨叉固定连接在滑移挡位轴上,所述滑移挡位轴上设有挡位锁定槽,所述挡位锁定槽与安装在右壳体上的转换限位顶销对应,所述滑移挡位轴一端滑动配合在左壳体设置的轴孔中,另一端滑动配合在右壳体设置轴孔中。通过操控换挡脚踏,使换挡轴套转动,换挡轴套上的凸轮带动滑移挡位轴轴向运动,滑移挡位轴带动换挡拨叉进行轴向运动实现换挡,且与转换限位顶销配合实现挡位锁定,防止跳挡。

所述主传动轴设置一定位镶套,所述定位镶套设置在前进锥齿轮与减速从动齿轮之间,所述定位镶套通过轴承配合在主传动轴上,用于对减速从动齿轮轴向定位。

所述加力传动转轴与减速主动齿为一体加工结构的齿轮轴。采用这种结构使三挡加力倒挡器壳体径向尺寸得到减小,还可以使减速主动齿的强度得到加强,减少繁琐的装配。

所述主传动轴的端头设置安装滚针轴承的轴颈,所述输出轴的端头设置安装滚针轴承的座孔,所述主传动轴和输出轴的相向端通过滚针轴承配合形成相对转动连接。所述主传动轴和输出轴的相向端通过滚针轴承配合形成相对转动连接,滚针轴承径向结构紧凑,其内径尺寸和载荷能力与其它类型轴承相同时,外径最小,特别适用于径向安装尺寸受限制的支承结构。

所述加力从动齿轴向长度,小于滑移齿轮的轴向长度,大于滑移齿轮的1/2轴长,所述加力从动齿的一端设有一轴承安装孔,该轴承安装孔内安装一滚针轴承,采用这种结构能够保证加力从动齿在任何工况下与滑移齿轮常啮合。

所述换挡齿套的轴向长度小于减速从动齿轮距高速从动齿轮之间的间距,大于主传动轴外花键和输出轴外花键齿的相反端之间的距离,所述换挡齿套内孔两端内花键齿之间的光孔段的轴向长度大于主传动轴上外花键的轴向长度,小于输出轴上外花键的轴向长度,采用这种结构能够保证换挡齿套两端的内花键齿与主传动轴和输出轴的外花键齿分别啮合,传递二挡动力;或保证换挡齿套一端的结合外齿与减速从动齿轮的结合内齿啮合,主传动轴的外花键齿可在换挡齿套内的光孔段空转,换挡齿套另一端的内花键齿与输出轴的外花键齿啮合,传递一挡动力;或使换挡齿套一端的内花键齿与高速从动齿轮的结合外齿啮合,换挡齿套另一端的内花键齿与输出轴的外花键齿啮合,传递三挡动力;在换挡的过程中,无论哪个挡位,保证输出轴的外花键齿始终能够与换挡齿套一端的内花键齿啮合传递输出动力。

采用上述实用新型,它能使三轮摩托车同时具备倒挡转换功能和减速加力功能,提高换挡转换顺畅性和稳定性,提高燃油经济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主传动轴与输出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换挡齿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输出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主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加力从动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滑移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4为转换限位顶销,5为左壳体,7为输入锥齿轮,20为加力从动齿,22为前进锥齿轮,23为倒挡锁定轴,25为加力传动转轴,26为定位镶套,27为高速主动齿轮,30为减速从动齿轮,31为主传动轴,33为换挡齿套,34为输出轴,35为高速从动齿轮,38为开口销, 39为开槽螺母,40为连接叉,51为换挡拨叉,52为滑移挡位轴,53为倒挡转臂,55为倒挡转轴, 58为换挡轴套,60为倒挡脚踏,62为换挡脚踏,63为倒挡拨叉,68为倒挡锥齿轮,69为滑移齿轮,73为滚针轴承,76为进退挡位锁定销,20-1为轴承安装孔,25a为减速主动齿,31a为主传动轴外花键,31b为轴颈,33a为光孔段,34a为输出轴外花键齿,48为右壳体,58-1为凸轮,28为定位销, 35a为高速从动结合外齿,30a为减速从动结合内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参见图1至图7,三轮摩托车加力倒挡器总成的一种实施例,包括左壳体5、右壳体48,所述左壳体5与右壳体48通过螺栓连接构成三挡加力倒挡器壳体,所述左壳体5通过轴承支承一输入锥齿轮7。一主传动轴31两端通过轴承支承于左壳体5内,一输出轴34位于右壳体48内,该输出轴34一端通过轴承32与主传动轴31配合形成相对转动连接。所述输出轴34的端头设置轴承安装孔,一轴承32装配在该轴承安装孔中,主传动轴31的端头设置轴颈31b,该轴颈31b配合在轴承32的内孔中。所述轴承32可以采用滚针轴承或滑动轴套,本实施例的轴承32采用滚针轴承,滚针轴承径向结构紧凑,能够减小径向的安装尺寸。输出轴34另一端通过轴承支承于右壳体48且外伸,所述输出轴34的外伸端通过花键周向固定连接一连接叉40,且用开槽螺母39轴定位,并用开口销38径向锁定开槽螺母39,防止开槽螺母39松动。所述主传动轴31上空套配合有倒挡锥齿轮68和前进锥齿轮22,所述倒挡锥齿轮68、前进锥齿轮22与输入锥齿轮7共齿啮合,所述倒挡锥齿轮68、前进锥齿轮22的相向端分别设有结合内齿,位于倒挡锥齿轮68、前进锥齿轮22之间一可轴向移动的滑移齿轮69花键配合在主传动轴31上,所述滑移齿轮69的两端外圆分别设有接合齿,两端的接合齿之间设有直径大于接合齿的常啮合齿,该常啮合齿与加力从动齿20常啮合,所述加力从动齿20花键配合在一加力传动转轴25上。所述加力传动转轴25通过轴承一端支承于左壳体5,另一端支承于右壳体48,所述加力从动齿20轴向长度,小于滑移齿轮69的轴向长度,大于滑移齿轮69的1/2轴长,使滑移齿轮69在轴向移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加力从动齿20的啮合状态。所述加力从动齿20的一端还可以设置一轴承安装孔20-1,该轴承安装孔20-1内安装一滚针轴承73,该滚针轴承73与左壳体5上的轴承并排,能够在对加力从动齿20轴定位的同时,防止加力从动齿20与左壳体5产生摩擦。一倒挡拨叉63卡在滑移齿轮69的常啮合齿上带动滑移齿轮69轴向移动与前进锥齿轮22或倒挡锥齿轮68接合传递动力。本实施例的倒挡拨叉63的叉头设有一卡槽,该卡槽卡在滑移齿轮69中段的常啮合齿上形成滑动配合,所述卡槽为沿延伸方向弯曲劣弧槽,使滑移齿轮69中段的常啮合齿能够部分卡在卡槽中,通过倒挡拨叉63带动滑移齿轮69轴向运动,实现前进挡、倒挡的转换。所述加力传动转轴25的中段设有减速主动齿25a,优选地,所述加力传动转轴25与减速主动齿25a为一体加工结构的齿轮轴,采用这种结构使三挡加力倒挡器壳体径向尺寸得到减小,还可以使减速主动齿25a的强度得到加强,减少繁琐的装配。一减速从动齿轮30空套配合在主传动轴31上,该减速从动齿轮30的外齿与减速主动齿25a啮合,减速从动齿轮30一端还设有减速从动结合内齿30a,所述主传动轴31设置一定位镶套26,所述定位镶套26设置在前进锥齿轮22与减速从动齿轮30之间,所述定位镶套26装配在左壳体5中,通过轴承与主传动轴31配合,既用于对减速从动齿轮30轴向定位,也起到支承主传动轴31的作用。所述右壳体48上还可以设置两定位销分别作用在定位镶套26端面设置的两轴向定位槽中,对定位镶套26形成周向定位,防止定位镶套26转动。一高速从动齿轮35空套配合在输出轴34上,一高速主动齿轮27花键配合在加力传动转轴25上且与高速从动齿轮35啮合。所述高速从动齿轮35的一端还设有高速从动结合外齿35a。所述主传动轴31和输出轴34的相向端分别设有外花键,一换挡齿套33套置在主传动轴31和输出轴34的相向端接合部,位于减速从动齿轮30和高速从动齿轮35之间,所述换挡齿套33一端设有用于与减速从动结合内齿30a对应的结合外齿,所述换挡齿套33的内孔两端分别设有内花键齿,两端的内花键齿之间为光孔段33a。所述换挡齿套33的轴向长度小于减速从动齿轮30距高速从动齿轮35之间的间距,大于主传动轴外花键31a和输出轴外花键齿34a的相反端之间的距离,所述换挡齿套33内孔两端内花键齿之间的光孔段33a的轴向长度大于主传动轴31上外花键的轴向长度,小于输出轴34上外花键的轴向长度,采用这种结构能够保证换挡齿套两端的内花键齿与主传动轴和输出轴的外花键分别啮合,输出轴34上外花键与换挡齿套33的两端内花键齿常啮合,传递二挡动力;或保证换挡齿套一端的结合外齿与减速从动齿轮的结合内齿啮合,主传动轴的相向端设置的外花键可在换挡齿套内的光孔段33a空转,换挡齿套另一端的内花键齿与输出轴的外花键啮合,输出轴34上外花键与换挡齿套33的两端内花键齿常啮合,传递一挡动力;或保证换挡齿套一端的内花键齿与高速从动齿轮的结合外齿啮合,换挡齿套另一端的内花键齿与输出轴的外花键啮合,传递三挡动力。在换挡的过程中,无论哪个挡位,保证输出轴34的外花键齿始终能够与换挡齿套33一端的内花键齿啮合传递输出动力。一换挡拨叉51插在换挡齿套33外圆中段设有的环形槽中,通过换挡拨叉51拨动换挡齿套33,使换挡齿套33两端的内花键齿与主传动轴31和输出轴34的外花键齿分别啮合传递二挡动力,或使换挡齿套33一端的结合外齿与减速从动结合内齿30a啮合,换挡齿套33另一端的内花键齿与输出轴34的外花键齿啮合传递一挡动力,或使换挡齿套33一端的内花键齿与高速从动结合外齿35a啮合,换挡齿套33另一端的内花键齿与输出轴34的外花键齿啮合传递三挡动力。

所述倒挡拨叉63与倒挡控制机构连接,所述倒挡控制机构包括倒挡转臂53、倒挡转轴55、倒挡锁定轴23、倒挡脚踏60,所述倒挡转轴55一端位于左壳体5内,另一端位于左壳体5外,所述倒挡转臂53的一延伸端设置拨叉装配孔,该拨叉装配孔与倒挡拨叉63的叉尾间隙配合,倒挡转臂53的另一延伸端设为凸轮,该凸轮插入倒挡锁定轴23上设置的凹槽中,所述倒挡转臂53的中间设置一花键孔,该花键孔与位于左壳体5内的倒挡转轴55一端通过花键配合周向固定,所述倒挡转轴55位于左壳体5外的一端周向固定连接倒挡脚踏60,倒挡锁定轴23与左壳体5呈平移滑动配合,倒挡锁定轴23上设有进退挡位锁定槽,该进退挡位锁定槽与安装在左壳体5上的进退挡位锁定销76对应。通过操控倒挡脚踏60,使倒挡转轴23转动并带动倒挡转臂53以倒挡转轴为轴心转动,倒挡转臂53一端带动倒挡拨叉63轴向移动实现换挡,倒挡转臂53另一端带动倒挡锁定轴23轴向移动,且与进退挡位锁定销76配合实现挡位锁定,防止跳挡。

所述换挡拨叉51与换挡控制机构连接,所述换挡控制机构包括换挡轴套58、滑移挡位轴52、换挡脚踏62,所述换挡轴套58空套在倒挡控制机构设有的倒挡转轴55上,一端位于左壳体5内,另一端位于左壳体5外,所述换挡轴套58位于左壳体5内的一端设有径向延伸的凸轮58-1,所述换挡轴套58位于左壳体5外的一端周向固定连接换挡脚踏62,所述凸轮58-1插入滑移挡位轴52上设有的凹槽中,所述换挡拨叉51固定连接在滑移挡位轴52上,所述滑移挡位轴52上设有挡位锁定槽,所述挡位锁定槽与安装在右壳体48上的转换限位顶销4对应,所述滑移挡位轴52一端滑动配合在左壳体5设置的轴孔中,另一端滑动配合在右壳体48设置轴孔中,通过操控换挡脚踏62,使换挡轴套58转动,换挡轴套58上的凸轮58-1带动滑移挡位轴52轴向运动,滑移挡位轴52带动换挡拨叉51进行轴向运动实现换挡,且与转换限位顶销4配合实现挡位锁定,防止跳挡。

采用上述方案进行动力传递时,发动机的动力经过输入锥齿轮7进入到三挡加力倒挡器壳体,输入锥齿轮7与倒挡锥齿轮68、前进锥齿轮22共齿啮合,通过操控倒挡脚踏60带动倒挡拨叉63驱动滑移齿轮69沿主传动轴31轴向移动,使滑移齿轮69一端的接合齿与前进锥齿轮22的接合内齿实现啮合,传递前进挡动力,三轮摩托车向前行驶;或者通过操控倒挡脚踏60带动倒挡拨叉63驱动滑移齿轮69沿主传动轴31轴向移动,使滑移齿轮69另一端的接合齿与倒挡锥齿轮68的接合内齿实现啮合,传递倒挡动力,三轮摩托车倒退行驶。由于滑移齿轮69与主传动轴31花键配合,滑移齿轮69将来自于前进锥齿轮22或倒挡锥齿轮68的扭矩传递给主传动轴31,同时滑移齿轮69上的常啮合齿将扭矩传递给加力从动齿20,加力从动齿20带动加力传动转轴25旋转,加力传动转轴25上的减速主动齿25a、高速主动齿轮27随之旋转,减速主动齿25a、高速主动齿轮27分别带动输出轴34上的减速从动齿轮30、高速从动齿轮35空转,通过操控换挡脚踏62使换挡轴套58转动,换挡轴套58上的凸轮58-1带动滑移挡位轴52轴向运动,滑移挡位轴52带动换挡拨叉51拨动换挡齿套33轴向移动,使换挡齿套33两端的内花键齿与主传动轴31和输出轴34的外花键齿分别啮合传递二挡动力;或使换挡齿套33一端的结合外齿与减速从动结合内齿30a啮合,换挡齿套33另一端的内花键齿与输出轴34的外花键齿啮合传递一挡动力;或使换挡齿套33一端的内花键齿与高速从动齿轮35的结合外齿啮合,换挡齿套33另一端的内花键齿与输出轴34的外花键齿啮合传递三挡动力。当滑移挡位轴52运动到相应位置时,转换限位顶销4作用在所对应挡位的挡位锁定槽中,防止跳挡。本三轮摩托车加力倒挡器总成可以实现六个挡位动力的传递路径,即在倒挡的状态下,通过控制换挡齿套33实现倒挡状态下的一挡、二挡、三挡;在前进挡的状态下,通过控制换挡齿套33实现前进挡状态下的一挡、二挡、三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