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连接的可活动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4239发布日期:2019-04-29 11:33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连接的可活动接头的制作方法

水管接头,具体是关于气液管道上用于外连仪表的接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气液输送管道,尤其是远距离输送或精确供液管道需要在管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安装放置一个实时监测装置,最常见的是安装压力表,压力表通过接头安装在水管上。

现有的接头大都采用焊接形式、或一体铸造加工而成,当需检测的点位置不佳时,往往在接头上安装的压力表的显示面被各种物体遮挡而不易被人员观察,所以接头最佳选用可活动接头,但现有的活动接头往往结构复杂,造价昂贵。所以市场迫切需要一款造价低廉、并可自由活动的接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安装,可自由转动的自连接的可活动接头。

一种自连接的可活动接头,包括左接头和右接头;所述的右接头的一端设有与待装配的气液管道相配连接结构,另一端周向向外凸伸有外凸缘环;所述的左接头的一端设有内螺纹,另一端周向向内凸伸有内凸缘环;所述内凸缘环的内径等于所述外凸缘环的外径;所述的左、右接头通过一卡环相连,所述卡环的内表面与右接头设有外凸缘环的一端外形相配,所述卡环的外表面与左接头设有内凸缘环的一端外形相配。

为了便于装配,所述的卡环为沿轴线一分为二的结构。

在实际加工及组装时,为了保证密封效果,防止右接头与卡环连接处产生气液泄露,右接头外凸缘环的左端面稍高于卡环的左端面。

为了增强密封效果,还包括平垫,所述的平垫紧贴在右接头外凸缘环的左端面上。使用时,平垫一方面可以增强右接头与卡环之间的密封效果,另一方面也可增加左接头中所安装仪器的外螺纹与左接头的内螺纹之间的螺纹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整体的密封效果。

优选地,所述的平垫为复合垫圈或铜垫圈。

优选的,所述的卡环材质与左、右接头材质一致,优选为不锈钢。

为了将仪器直旋到底来提高密封效果,所述的左接头上的内螺纹为直螺纹。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结构为外螺纹、法兰盘、卡箍环或承插环。

为了方便工人操作,所述的右接头上还设有一限位凸台,限位凸台的外形可加工为六角形。

有益效果:

1、左、右接头使用卡环相连,使用时左、右接头可相对360°自由旋转,方便人员观察接头上安装的各种检测设备。

2、结构巧妙,左、右接头的连接不需要焊接或紧固螺丝,即减少了易锈损零件的使用,可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大大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

3、省却了传统加工中的焊接、铸造工序,而且所有零件的结构均简单易加工,降低了对生产设备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自连接的可活动接头的剖视图;

1.右接头 2.左接头 3.卡环 4.平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一:

一种自连接的可活动接头,包括左接头2和右接头1;所述的右接头的一端设有与待装配的气液管道相配连接结构,在本实施中为管螺纹,另一端周向向外凸伸有外凸缘环;所述的左接头2的一端设有内螺纹,另一端周向向内凸伸有内凸缘环;所述内凸缘环的内径等于所述外凸缘环的外径;所述的左、右接头通过一卡环3相连,所述卡环3的内表面与右接头设有外凸缘环的一端外形相配,所述卡环3的外表面与左接头设有内凸缘环的一端外形相配。

为了便于装配,所述的卡环为沿轴线一分为二的结构,为上卡环和下卡环。

右接头外凸缘环的左端面稍高于卡环的左端面,可以在实际加工及组装时,保证密封效果,防止右接头与卡环连接处产生气液泄露.

还包括一平垫4,所述的平垫4紧贴在右接头外凸缘环的左端面上,可以增强卡环3与右接头1之间以及左接头2与仪器之间的密封效果。

所述的卡环3材质与左、右接头材质一致。

所述的左接头2上的内螺纹为直螺纹。

所述的右接头1上还设有一限位凸台,限位凸台的外形可加工为六角形。

安装方法:

1、将右接头1插入左接头2内;

2、将上、下卡环卡入右接头上组成一个完整的卡环,至所述卡环的内表面与右接头设有外凸缘环的一端外形相配;

3、将右接头1向右移动至所述卡环的外表面与左接头设有内凸缘环的一端外形相配。

4、将左接头的螺纹孔中放入一个平垫4。

实施例二:

所述的右接头的一端设有与气液管道连接处相配的连接结构,在本实施中为法兰盘,其余与实施例一一致。

实施例三:

所述的右接头的一端设有与气液管道连接处相配的连接结构,在本实施中为卡箍环,其余与实施例一一致。

实施例四:

所述的右接头的一端设有与气液管道连接处相配的连接结构,在本实施中为承插环,其余与实施例一一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