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双调节球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9529发布日期:2019-05-17 19:38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高精度双调节球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球阀。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化工反应釜前端进料管线的流量调节阀。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一些调节球阀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在半球的球体边缘开V型口来实现调节;第二类为在普通球阀的基础上将球体通道修改为V型口来实现调节。第一类调节球阀由于球体是半球和阀座通过螺钉固定在流道出口的原因不能承受高压;第二类调节球阀虽可以承受高压,但V型口的开启将影响球体加工和研磨时的定位基准,从而影响整个球体的尺寸精度,V型口处的喷涂涂层容易脱落;这两类调节球阀的调节精度都较低,只能用于粗略的调节,并且调节范围只能在开度的20%至80%之间,开度小于20%和开度大于80%都无法调节流量。同时这两类调节球阀在小开度时,介质对V型口和阀座密封面冲刷极其严重,影响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调节精度高、范围大,密封性能好的高精度双调节球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阀体、阀座、阀盖、球体、阀杆、进口端盖、出口端盖;其特征是在出口端盖的流道内设置第一调节孔板和第二调节孔板,第一调节孔板靠近球体的一端具有与球体相同曲面的凹球面,所述凹球面与球体球面之间具有轴向间隙,两者之间构成介质保压腔;第二调节孔板位于第一调节孔板出口侧,两者之间具有轴向距离,两者之间在出口端盖的流道内构成介质整流腔;第一调节孔板和第二调节孔板分别制有若干个轴向调节孔。

最好是,第一调节孔板的凹球面与球体球面之间的轴向间隙距离小于0.5mm。

最好是,球体、阀杆和下阀杆采用一体结构,在阀杆外圆面的阀盖内设有填料腔和轴承腔,在轴承腔内安装浸铜石墨上轴承,阀杆制有径向凸肩与浸铜石墨上轴承下端面相互压紧配合。

最好是,下阀杆与阀体定位孔之间安装浸铜石墨下轴承,下阀杆制有径向凸肩,该径向凸肩下环面压装在浸铜石墨下轴承的上端面内。

最好是,第一调节孔板的轴向调节孔的分布数量随着球体开启方向逐渐增加,第一调节孔板的轴向调节孔在平面内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出口端盖的流道内设置第一调节孔板和第二调节孔板,第一调节孔板与球体之间的介质保压腔降低球体小开度时的流体流速,减小流体对阀门冲刷,提高小开度的调节精度;第二调节孔板与第一调节孔板构成介质整流腔,使出口流体平稳、顺畅,降低噪音。具有流量调节范围大、调节精度高,冲刷小、噪音低、密封性能好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第一调节孔板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高精度双调节球阀,包括阀体3、阀座2、阀盖8、球体13、阀杆10、进口端盖1、出口端盖6,阀座2采用浮动式结构,安装在进口端盖1流道内,其密封面具有与球体相互配合的球面;其特征是在出口端盖6的流道内设置第一调节孔板11和第二调节孔板12,第一调节孔板11靠近球体13的一端具有与球体13相同曲面直径的凹球面,所述凹球面与球体13球面之间具有轴向间隙,两者之间构成介质保压腔,当球体13小角度开启的瞬间,介质首先进入介质保压腔,充满后再通过第一调节孔板11,降低了开启瞬间介质的流速,有效的消除了介质对阀座密封面和球体密封面的冲刷;第二调节孔板12位于第一调节孔板11出口侧,两者之间具有轴向距离,在出口端盖6的流道内构成介质整流腔,使出口端的介质更加稳定,降低介质对阀后设备的冲刷和调节过程中的震动和噪音;第一调节孔板11和第二调节孔板12分别制有若干个轴向调节孔,轴向调节孔的数量和孔径根据阀门调节参数要求设定。

第一调节孔板11的凹球面与球体13球面之间的轴向间隙距离小于0.5mm,轴向间隙距离根据阀门直径和流量参数大小确定,阀门直径和流量参数小侧轴向间隙距离较小,在阀门小角度开启时,瞬间就能控制输出流量,避免调节滞后现象。

球体13、阀杆10和下阀杆4采用一体结构,消除了部件装配配合误差,提高流量调节精度,在阀杆10外圆面的阀盖8内设有填料腔和轴承腔,在轴承腔内安装浸铜石墨上轴承7,填料腔内安装密封填料9,阀杆10制有径向凸肩与浸铜石墨上轴承7下端面相互压紧配合,阻止阀杆10轴向移动。

下阀杆4与阀体3定位孔之间安装浸铜石墨下轴承5,下阀杆4制有径向凸肩,该径向凸肩下环面压装在浸铜石墨下轴承5的上端面内。

第一调节孔板11的轴向调节孔的分布数量随着球体13开启方向逐渐增加,第二调节孔板12的轴向调节孔在平面内均匀分布。

浸铜石墨上轴承7和浸铜石墨下轴承5,采用铜粉和石墨烧结在而成,具有强度高、自润滑效果好,降低阀杆10和下阀杆4旋转时的摩擦系数,减小操作力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