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止回一体阀及具有该调节止回一体阀的管力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3761发布日期:2019-08-13 20:53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节止回一体阀及具有该调节止回一体阀的管力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泵控制阀,尤其涉及一种调节止回一体阀及具有该调节止回一体阀的管力阀。



背景技术:

现有管力阀的旁通管上分别装有普通球阀(具有粗略调节功能),兼做检修截断阀和流量调节阀,调节流出膜片上腔的水流大小,便能控制阀门的开启速度。但阀门关闭时的回流水速度往往大于开阀时的流速,因此,仅用一个单一速度的球阀不能同时调节开阀和关阀需要的速度,因此不能精确的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要求,甚至有的工况完全不能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速可调管力阀,能分别调节和精确控制阀门的开启速度和关闭速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调节止回一体阀,包括一体阀阀体、调节螺钉、调节阀芯、止回阀芯、弹簧和弹簧压盖,所述一体阀阀体上设有相互错开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以及贯穿所述一体阀阀体的竖直通道,所述竖直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调节螺钉螺纹连接于所述竖直通道的上端,所述调节阀芯的上端插入调节螺钉下部的第一盲孔中,并可在所述第一盲孔内滑动,所述弹簧压盖螺纹连接于所述竖直通道的下端,所述止回阀芯的下端插入弹簧压盖的第二盲孔中,并可在第二盲孔内滑动,所述弹簧设置于止回阀芯和弹簧压盖之间,所述止回阀芯上端的外圆锥面与一体阀阀体形成第一密封副,所述止回阀芯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上端与第一通道连通,所述通孔的下端与第二通道连通,所述通孔的上端与调节阀芯的圆锥面形成第二密封副。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内壁具有内螺纹。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管力阀,所述管力阀的进口旁通管上设有第一调节止回一体阀,所述管力阀的出口旁通管上设有第二调节止回一体阀,所述第一调节止回一体阀和第二调节止回一体阀均为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调节止回一体阀。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管力阀包括管力阀阀体、偏心大阀瓣、小阀瓣、小阀瓣曲柄、直线滑槽、销轴、顶杆、第一调节止回一体阀、第二调节止回一体阀、膜片下压板、膜片座、膜片、第二螺栓、阀杆轴承座、膜片盖、膜片上腔、锁紧螺母、膜片上压板、膜片下腔、进口旁通管、出口旁通管、泄流孔、第三密封副、小阀瓣轴套、第一螺栓、大阀瓣轴套、阀杆,所述膜片座与管力阀阀体通过第一螺栓连接固定,所述膜片盖盖设于膜片座上,所述膜片设置于所述膜片盖和膜片座之间,所述膜片的外沿通过第二螺栓与膜片盖和膜片座连接固定,所述膜片将膜片盖和膜片座围合成的腔室分隔为膜片上腔和膜片下腔,所述膜片上压板位于膜片上方,所述膜片下压板位于膜片下方,所述顶杆的上端穿过膜片下压板、膜片和膜片上压板的中心孔并通过锁紧螺母连接固定,所述顶杆的下端通过销轴与小阀瓣曲柄连接,所述小阀瓣曲柄上设置有直线滑槽,所述销轴设置在小阀瓣曲柄的直线滑槽内,所述小阀瓣曲柄的一端通过小阀瓣轴套设置于阀杆上,所述小阀瓣曲柄的另一端与小阀瓣连接,所述小阀瓣能压住偏心大阀瓣上的泄流孔,防止水流通过,所述阀杆两端置于管力阀阀体中部两侧的阀杆轴承座中,所述偏心大阀瓣上设有成对布置的大阀瓣轴套,所述偏心大阀瓣通过两个大阀瓣轴套设置于阀杆上,所述偏心大阀瓣的外圆密封面与管力阀阀体的阀座内孔配合形成第三密封副,所述进口旁通管的一端与管力阀阀体的进口端连通,所述进口旁通管的另一端与膜片下腔连通,所述第一调节止回一体阀设置于进口旁通管上,所述第一调节止回一体阀的第一通道通过进口旁通管与管力阀阀体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一调节止回一体阀的第二通道通过进口旁通管与膜片下腔连通,所述出口旁通管的一端与管力阀阀体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出口旁通管的另一端与膜片上腔连通,所述第二调节止回一体阀设置于出口旁通管上,所述第二调节止回一体阀的第一通道通过出口旁通管与管力阀阀体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二调节止回一体阀的第二通道通过出口旁通管与膜片上腔连通。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偏心大阀瓣与管力阀阀体的轴线形成60°夹角。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管力阀阀体为两端带法兰的圆筒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止回一体阀集合止回、调节功能为一体,结构简单紧凑,既可以用于精确调节开阀速度,也可以用于精确调节小阀瓣关阀速度;本实用新型的管力阀将现有旁通管上的单一调节阀改为了集合止回、调节功能为一体的调节止回一体阀,既可以精确调节开阀速度,也可以精确调节小阀瓣关阀速度,有效解决了现有管力阀旁通管调节阀不能同时调节开阀速度和关阀速度的难题,实现了关阀启泵(空载启泵)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管力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管力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管力阀全部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管力阀初始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止回一体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膜片上腔或膜片下腔内的介质流出时在调节止回一体阀内的流向图;

图7是膜片上腔或膜片下腔内的介质流入时在调节止回一体阀内的流向图。

图中:1、管力阀阀体;2、偏心大阀瓣;3、小阀瓣;4、小阀瓣曲柄;5、直线滑槽;6、销轴;7、顶杆;8、第一调节止回一体阀;9、第二调节止回一体阀; 9-1、一体阀阀体;9-2、第一通道;9-3、调节螺钉;9-4、第二通道;9-5、调节阀芯;9-6、止回阀芯;9-7、弹簧;9-8、弹簧压盖;9-9、竖直通道; 9-10、第一盲孔;9-11、第二盲孔;9-12、第一密封副;9-13、通孔;9-14、第二密封副;10、膜片下压板;11、膜片座;12、膜片;13、第二螺栓;14、阀杆轴承座;15、膜片盖;16、膜片上腔;17、锁紧螺母;18、膜片上压板; 19、膜片下腔;20、进口旁通管;21、出口旁通管;22、泄流孔;23、第三密封副;24、小阀瓣轴套;25、第一螺栓;26、大阀瓣轴套;27、阀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5所示,一种调节止回一体阀,包括一体阀阀体9-1、调节螺钉9-3、调节阀芯9-5、止回阀芯9-6、弹簧9-7和弹簧压盖9-8,所述一体阀阀体9-1上设有相互错开设置的第一通道9-2和第二通道9-4以及贯穿所述一体阀阀体9-1的竖直通道9-9,所述竖直通道9-9连通所述第一通道9-2和第二通道9-4,所述调节螺钉9-3螺纹连接于所述竖直通道9-9的上端,所述调节阀芯9-5的上端插入调节螺钉9-3下部的第一盲孔 9-10中,并可在所述第一盲孔9-10内有限位置上下滑动,所述弹簧压盖9-8螺纹连接于所述竖直通道9-9的下端,所述止回阀芯9-6的下端插入弹簧压盖9-8的第二盲孔 9-11中,并可在第二盲孔9-11内有限位置上下滑动,所述弹簧9-7设置于止回阀芯9-6 和弹簧压盖9-8之间,所述止回阀芯9-6上端的外圆锥面与一体阀阀体9-1形成第一密封副9-12,所述弹簧9-7用于使第一密封副9-12保持关闭状态,所述止回阀芯9-6上设有通孔9-13,所述通孔9-13的上端与第一通道9-2连通,所述通孔9-13的下端与第二通道9-4连通,所述通孔9-13的上端与调节阀芯9-5的圆锥面形成第二密封副9-14。

旋转调节螺钉9-3可调节第二密封副9-14的间隙大小,转动弹簧压盖9-8可调节弹簧9-7的弹力大小。

所述第一通道9-2和第二通道9-4的内壁具有内螺纹,可通过内螺纹与管道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管力阀,包括管力阀阀体1、偏心大阀瓣2、小阀瓣3、小阀瓣曲柄4、直线滑槽5、销轴6、顶杆7、第一调节止回一体阀8、第二调节止回一体阀9、膜片下压板10、膜片座11、膜片12、第二螺栓13、阀杆轴承座14、膜片盖15、膜片上腔16、锁紧螺母17、膜片上压板18、膜片下腔19、进口旁通管20、出口旁通管 21、泄流孔22、第三密封副23、小阀瓣轴套24、第一螺栓25、大阀瓣轴套26、阀杆27,所述管力阀阀体1为两端带法兰的圆筒体,所述膜片座11与管力阀阀体1通过第一螺栓25连接固定,所述膜片盖15盖设于膜片座11上,所述膜片12设置于所述膜片盖15和膜片座11之间,所述膜片12的外沿通过第二螺栓13与膜片盖15和膜片座11 连接固定,所述膜片12将膜片盖15和膜片座11围合成的腔室分隔为膜片上腔16和膜片下腔19,所述膜片上压板18位于膜片12上方,所述膜片下压板10位于膜片12下方,所述顶杆7的上端穿过膜片下压板10、膜片12和膜片上压板18的中心孔并通过锁紧螺母17连接固定,所述顶杆7的下端通过销轴6与小阀瓣曲柄4连接,所述小阀瓣曲柄4 上设置有直线滑槽5,所述销轴6设置在小阀瓣曲柄4的直线滑槽5内,所述小阀瓣曲柄4的一端通过小阀瓣轴套24设置于阀杆27上,所述小阀瓣曲柄4的另一端与小阀瓣 3焊接,所述小阀瓣3与偏心大阀瓣2上开设的泄流孔22对应密封压住偏心大阀瓣2 上的泄流孔22,防止水流通过,所述阀杆27两端置于管力阀阀体1中部两侧的阀杆轴承座14中,所述偏心大阀瓣2上设有成对布置的大阀瓣轴套26,所述偏心大阀瓣2通过两个大阀瓣轴套26设置于阀杆27上,所述偏心大阀瓣2的外圆密封面与管力阀阀体 1的阀座内孔配合形成第三密封副23,所述进口旁通管20的一端与管力阀阀体1的进口端连通,所述进口旁通管20的另一端与膜片下腔19连通,所述第一调节止回一体阀 8设置于进口旁通管20上,所述出口旁通管21的一端与管力阀阀体1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出口旁通管21的另一端与膜片上腔16连通,所述第二调节止回一体阀9设置于出口旁通管21上,所述第一调节止回一体阀8和第二调节止回一体阀9结构相同,包括一体阀阀体9-1、调节螺钉9-3、调节阀芯9-5、止回阀芯9-6、弹簧9-7和弹簧压盖9-8,所述一体阀阀体9-1上设有相互错开设置的第一通道9-2和第二通道9-4以及贯穿所述一体阀阀体9-1的竖直通道9-9,所述竖直通道9-9连通所述第一通道9-2和第二通道 9-4,所述调节螺钉9-3螺纹连接于所述竖直通道9-9的上端,所述调节阀芯9-5的上端插入调节螺钉9-3下部的第一盲孔9-10中,并可在所述第一盲孔9-10内有限位置上下滑动,所述弹簧压盖9-8螺纹连接于所述竖直通道9-9的下端,所述止回阀芯9-6的下端插入弹簧压盖9-8的第二盲孔9-11中,并可在第二盲孔9-11内有限位置上下滑动,所述弹簧9-7设置于止回阀芯9-6和弹簧压盖9-8之间,所述止回阀芯9-6上端的外圆锥面与一体阀阀体9-1形成第一密封副9-12,所述弹簧9-7用于使第一密封副9-12保持关闭状态,所述止回阀芯9-6上设有通孔9-13,所述通孔9-13的上端与第一通道9-2 连通,所述通孔9-13的下端与第二通道9-4连通,所述通孔9-13的上端与调节阀芯9-5 的圆锥面形成第二密封副9-14。所述第一调节止回一体阀8的第一通道9-2通过进口旁通管20与管力阀阀体1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一调节止回一体阀8的第二通道9-4通过进口旁通管20与膜片下腔19连通,所述第二调节止回一体阀9的第一通道9-2通过出口旁通管21与管力阀阀体1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二调节止回一体阀9的第二通道 9-4通过出口旁通管21与膜片上腔16连通。

阀门关闭时,所述偏心大阀瓣2与管力阀阀体1的轴线形成60°夹角。

工作原理:当膜片上腔16的介质排出时,止回阀芯9-6的第一密封副9-12处于关闭状态;调节阀芯9-5的第二密封副9-14处于微开状态,调节其开度大小便可调节膜片上腔16的水流排出速度,从而控制管力阀的开启速度。介质流向参见图6。当介质流入膜片上腔16时,止回阀芯9-6在水流推动下克服弹簧弹力向下移动,调节阀芯9-5 亦随之下移,第一密封副9-12开启,介质流入膜片上腔16,管力阀小阀瓣3关闭;调节弹簧压盖9-8控制弹簧9-7的弹力大小使第一密封副9-12能轻微关闭既可。介质流向参见图7。

当膜片下腔19的介质排出时,止回阀芯9-6的第一密封副9-12处于关闭状态;调节阀芯9-5的第二密封副9-14处于微开状态,调节其开度大小便可调节膜片下腔19的水流排出速度,从而控制管力阀的小阀瓣3的关闭速度。介质流向参见图6。当介质流入膜片下腔19时,止回阀芯9-6在水流推动下克服弹簧弹力向下移动,调节阀芯9-3 亦随之下移,第一密封副9-12开启,介质流入膜片下腔19,管力阀缓慢开启。调节弹簧压盖9-8控制弹簧9-7的弹力大小,便可控制第一密封副9-12的开启压力;当此压力设定为水泵额定扬程时,便可实现空载启泵的功能;介质流向参见图7。

开阀:水泵启动后,管力阀进口端压力P1(参见图1)逐渐升高,偏心大阀瓣2在水流推动下,欲绕阀杆27顺时针方向转动,但此时小阀瓣3在膜片上腔16介质压力P2 作用下,压住偏心大阀瓣2,阻止其转动,阀门并不能开启;当进口端介质压力P1超过阀后压力P2时,进口端压力水其中一路,经进口旁通管20进入膜片下腔19,推动膜片 12上行,通过顶杆7带动小阀瓣3顺时针方向转动,解除对偏心大阀瓣2的约束。进口端压力水的另一路推动偏心大阀瓣2旋转,紧随小阀瓣3一同缓慢开启,完成开阀。同时,膜片上腔16内介质经出口旁通管21流回管力阀出口端,参见图3。

关阀:停泵或事故停电时,管力阀进口端压力P1快速降低,水流速度接近于“0”时,偏心大阀瓣2在自身重力矩作用下,快速关闭,截断大部分的回流介质(参见图4);此时,出口压力P2远远大于进口压力P1,出口端介质经出口旁通管21快速进入膜片上腔16,推动膜片12下行,通过顶杆7带动小阀瓣3缓慢关闭;最终管力阀完全关闭(参见图1)。同时,膜片下腔19的介质经进口旁通管20流回管力阀进口端。在小阀瓣3 缓慢关闭的过程中,泄流孔22泄除少量回流水,从而消减了水锤压力峰值。根据水锤返回时间,现场调节小阀瓣3的关闭时间,确保水锤峰值压力不大于设计工程压力的1.2 倍,防止发生水锤事故,确保管网设备安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