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型PT、CT本体二次回路垂直接线螺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8282发布日期:2019-09-20 21:36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通用型PT、CT本体二次回路垂直接线螺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线螺栓,尤其涉及一种电网部门的通用型PT、CT本体二次回路垂直接线螺栓。



背景技术:

根据有关规定,电网供电部门在大修、技改或新建设备在投产运行前必须100% 对二次设备电流、电压等回路接线进行螺丝紧固,特别重视电流、电压回路的完好性。目前,变电站PT、CT本体二次接线盒内的接线,普遍采用弯圈鼻子方式。

采用传统螺栓在水平方向上压接圈鼻子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PT(电压互感器)、CT(电流互感器)本体二次接线盒内空间狭小,接线较多,不易排线,且拆接线时易误碰相邻接线,造成电压回路短路或电流回路分流;其次,圈鼻子与接线柱实际接触面积较小,导通性较差,甚至出现虚接;此外,弯圈鼻子时单芯线受力较大,容易造成金属疲劳,导致断线,稍有不慎,这些隐患都会严重影响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所述缺陷,提供一种可防短路、防分流、压接可靠、空间利用率高的通用型PT、CT本体二次回路垂直接线螺栓。

为了解决以上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通用型PT、CT本体二次回路垂直接线螺栓,包括接线螺柱、前卡套、后卡套和螺母,所述接线螺柱包括带螺纹的螺柱前段、螺柱后段和中间的紧固螺母,所述螺柱前段为实心螺杆,所述螺柱后段为中空螺杆,所述螺柱后段的空腔的开口处为漏斗状;所述前卡套为中空的锥形,所述后卡套的内部中空、外形与所述前卡套相适配,所述螺柱前段连接于二次回路接线盒内的螺孔,所述螺柱后段、前卡套、后卡套依次相连,所述螺母从后卡套的后端拧紧固定。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所述螺母的后部设置有后盖,所述后盖的后盖孔小于所述螺母内部的螺母孔;所述前卡套和后卡套的外周最大底边直径介于所述螺母孔的直径和后盖孔的直径之间;所述后卡套的外周呈台阶状。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前卡套的前端设置有刃口。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前卡套和后卡套为合金材质制作。

本实用新型所述通用型PT、CT本体二次回路垂直接线螺栓,其接线螺柱的螺柱前段拧入二次回路PT、CT本体接线盒内的螺孔,实现尺寸上完美匹配;在进行二次接线时,将单芯线从后盖孔、螺母孔中穿入,之后依次穿过后卡套、前卡套,之后将单芯线塞入接线螺柱后段空腔内,空腔直径跟单芯线紧密契合,且内表面粗糙,能够实现第一层紧固;随后将螺母向螺柱方向移动,待前、后卡套与螺柱后段接触完整后,旋转螺母直至拧紧,通过卡套与螺杆间的受力实现第二层紧固,通过螺母与螺柱后段螺纹的咬合实现第三层紧固,实现垂直接线;进行二次拆线时,只需拧松螺母,即可拔出。

由于使用了以上所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体积小,垂直接线,空间利用率高。原有接线方式下线芯、线鼻沿本体接线盒法兰盘水平排布,空间局促,本实用新型所述垂直接线改变了芯线的排列方式,充分利用垂直方向上的空间,使拆、接线变得方便快捷。

2、接触面积大,压接牢靠。所述接线螺栓全包裹握紧芯线,增大接触面积,减小接触电阻,增大握紧力;“卡套”式固定,实现卡套内刃咬死线芯,杜绝了虚接、接线松动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在新建、改扩建变电站验收工作及老旧变电站维护过程中,能有效防短路、防分流,大幅提高接线可靠性,避免电压回路短路或电流回路分流导致的运行设备非预期跳闸,保证了电网的可靠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接线螺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前卡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所述后卡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所述螺母和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所述螺母的结构示意图(与后卡套连接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通用型PT、CT本体二次回路垂直接线螺栓, 包括接线螺柱1、前卡套2、后卡套3和螺母4,所述接线螺柱1包括带螺纹的螺柱前段11、螺柱后段12和中间的紧固螺母13,所述螺柱前段11为实心螺杆,所述螺柱后段12为中空螺杆,所述螺柱后段12的空腔5的开口处为漏斗状;所述前卡套2为中空的锥形,所述后卡套3的内部中空、外形与所述前卡套2相适配,所述螺柱前段11连接于二次回路接线盒内的螺孔,所述螺柱后段12、前卡套2、后卡套3依次相连,所述螺母4从后卡套3的后端拧紧固定。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所述螺母4的后部设置有后盖6,所述后盖6的后盖孔61小于所述螺母4内部的螺母孔41;所述前卡套2和后卡套3的外周最大底边直径介于所述螺母孔41的直径和后盖孔61的直径之间;所述后卡套3的外周呈台阶状。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前卡套2的前端设置有刃口21。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前卡套2和后卡套3为合金材质制作。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相关部件选用合金材质制备,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耐腐蚀,易清洁,强度高;螺柱前段11的直径根据PT、CT接线盒厂家设定,螺柱后段12内的空腔5的截面积根据二次线芯设计,用于塞入芯线,通用于35kV及以上变电站;前、后卡套的精确度要求较高,加工相对复杂,螺柱后段12的空腔5开口内表面切割成环形锥面,形如漏斗状,方便与前卡套2配合紧密接触。实际接线时,将单芯线从后盖6的后盖孔61穿入螺母孔41的孔洞中,之后依次穿过后卡套3、前卡套2,再塞入接线螺柱1的螺柱后段12的空腔5内,空腔5的直径跟单芯线紧密契合,且内表面粗糙,利于紧固。在起压紧作用的螺母的轴向作用力下,前卡套2沿内锥孔轴向移动,卡套前端带有刃口21,用于咬合,刃口在反力的径向作用下产生径向收缩,接触单芯线表面,继续旋转螺母4使卡套刃口牢牢地咬死单芯线,在此过程中,后卡套3尾部受压力向外扩张,紧紧地卡住螺母4的内侧(后盖6),起到了防止螺母松动的作用;所述接线螺柱中部的六角形螺母13为固定于接线螺柱上的部件,用于拧紧时便于扳手受力,所述螺母4则是用于拧紧挤压前、后卡套。

卡套边缘有摩擦波纹(刃口),连接时,后卡套凸起部分嵌入前卡套末端,作用力通过后卡套传递到前卡套,使前卡套发生形变,尾部扩张,头部收缩,利于部件的紧密贴合。

本实用新型很好地实现了变电站二次回路的垂直接线,提高空间利用率,增大接触面积,保障接线牢固,避免电压回路短路或电流回路分流导致的运行设备非预期跳闸,保证电网的可靠运行。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只要使用了以上所述结构,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