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自锁卸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9008发布日期:2019-10-15 18:40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水下自锁卸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进行锁合的锁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下自锁卸扣。



背景技术:

深水吊装和连接作业经常会使用到卸扣,而现有的卸扣结构不利于水下机器人操作,如果需要在水下长期使用,水下卸扣还面临横销脱落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设计一款便于水下机器人(ROV)水下操作,并且永久安全可靠的卸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水下机器人操作且能实现自锁的水下自锁卸扣。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水下自锁卸扣,包括卸扣主体、限位机构、锁销;

所述卸扣主体带有开口,所述开口两相对侧分别设有第一锁孔、第二锁孔;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与所述卸扣主体连接的支撑组件,以及可上下活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组件上的限位件;

所述锁销包括横销、以及与所述横销一端连接的把手,所述横销穿设在所述第二锁孔内;

所述把手包括与所述横销连接且同轴设置的限位轴,所述限位轴可轴向移动地与所述支撑组件配合,所述限位轴远离所述横销的一端设有卡合位,在所述把手将所述横销插入所述第一锁孔后,所述限位件下落与所述卡合位卡合,防止所述锁销脱出所述第一锁孔。

优选地,所述限位轴与所述支撑组件转动配合,所述第一锁孔为螺纹孔,所述横销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锁孔配合的螺纹,所述把手转动将所述横销与所述第一锁孔螺接。

优选地,所述限位轴包括限位段和卡合段,所述限位段的直径大于所述卡合段的直径,所述卡合段形成所述卡合位。

优选地,所述限位段外圈设有螺纹,所述限位件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段螺接的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限位段外圈的螺纹为直角螺纹。

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上设有供所述限位件上下活动的导向槽。

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以及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上下并排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卸扣主体的第二锁孔所在端连接,并沿所述第二锁孔的轴向向远离所述第二锁孔的方向伸出;

所述支撑座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远离所述第二锁孔的一端,所述锁销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之间,所述限位轴穿设所述支撑座,并与所述支撑座转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导向槽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导向槽的导向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相对。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的外壁上设有防止所述限位件在所述导向槽内转动的定位面,所述定位面沿所述导向槽的导向方向设置,并与所述导向槽内壁面配合。

优选地,所述把手为T形把手。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水下自锁卸扣,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水下自锁卸扣利用把手旋转带动锁销轴向移动锁合到第一锁孔,便于水下机器人对把手操作实现自锁卸扣锁合,在锁销锁合到位后,锁销还被限位件下移抵挡住了轴向运动和旋转运动实现了自锁,防止在外力作用下打开自锁卸扣,提升了自锁卸扣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水下自锁卸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水下自锁卸扣锁合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是图2中的水下自锁卸扣的锁销与第一锁孔锁合且限位件下落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限位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水下自锁卸扣包括卸扣主体1、限位机构2、锁销3。卸扣主体1带有开口11,可供待锁合的钢丝绳、铁链等部件卡入到卸扣主体1内。开口11两相对侧分别设有第一锁孔12、第二锁孔13,让锁销3能横穿在第一锁孔12、第二锁孔13,将待锁合的部件被自锁卸扣锁合。

限位机构2包括与卸扣主体1连接的支撑组件21,以及可上下活动地安装在支撑组件21上的限位件22,限位件22可利用重力下落后将锁销3轴向限位实现自锁。

锁销3包括横销31、以及与横销31一端连接的把手32,横销31穿设在第二锁孔13内,把手32包括与横销31连接且同轴设置的限位轴321,以及设置在限位轴321远离横销31一端的操作部322。限位轴321和操作部322形成T形把手32,便于水下机器人操作。

限位轴321可轴向移动地与支撑组件21配合,把手32可带动横销31轴向移动后插入到第一锁孔12内,实现自锁卸扣的锁合。横销31靠近限位轴321的一端设有抵挡部312,限定横销31与第一锁孔12螺接的位置。

限位轴321远离横销31的一端设有卡合位3212',在把手32将横销31插入第一锁孔12后,限位件22在重力作用下下落与卡合位3212'卡合,让锁销3不产生轴向移动,防止锁销3脱出第一锁孔12。

水下自锁卸扣利用把手32旋转带动锁销3轴向移动锁合到第一锁孔12,便于水下机器人对把手32操作实现自锁卸扣锁合,在锁销3锁合后,锁销3还被限位件22下移抵挡住了轴向运动和旋转运动实现了自锁,防止在外力作用下打开自锁卸扣,提升了自锁卸扣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轴321与支撑组件21转动配合,第一锁孔12为螺纹孔,横销31上设有与第一锁孔12配合的螺纹,把手32转动将横销31与第一锁孔12螺接。横销31与第一锁孔12采用螺纹配合实现锁合的方式,便于水下机器人对把手32转动操作。

进一步地,限位轴321包括限位段3211和卡合段3212,限位段3211的直径大于卡合段3212的直径,卡合段3212形成卡合位3212'。限位轴321分为直径不同的两段,既利于把手32带动转动,在锁销3锁合到位后,又利于限位件22利用限位段3211和卡合段3212的段差实现轴向限位,实现自锁。

在其他实施例中,横销31与第一锁孔12之间也可利用卡扣等结构卡合后实现锁合,另外,卡合位3212'也可为形成于限位轴321上的卡孔,在锁销3锁合到位后,限位件22卡入到卡孔,实现对锁销3的自锁。

优选地,限位段3211外圈设有螺纹,限位件22上设有与限位段3211螺接的螺纹孔。限位段3211与限位件22螺纹配合,可便于控制锁销3轴向移动的速度,以及横销31与第一锁孔12对接时的周向位置,利于横销31与第一锁孔12螺接。

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限位件22自动下落,限位段3211的螺纹和限位件22的螺纹出现错位,可以防止横销31反转脱离卸扣主体1。进一步地,限位段3211外圈的螺纹为直角螺纹,没有任何倒角,直角螺纹很难进入限位件22的螺纹,从而防止横销31反转脱离卸扣主体1的问题。

支撑组件21包括第一支撑臂211、第二支撑臂212以及支撑座213,第一支撑臂211、第二支撑臂212上下并排间隔设置,第一支撑臂211、第二支撑臂212的一端分别与卸扣主体1的第二锁孔13所在端连接,并沿第二锁孔13的轴向向远离第二锁孔13的方向伸出。

支撑座213设置于第一支撑臂211、第二支撑臂212远离第二锁孔13的一端,锁销3位于第一支撑臂211、第二支撑臂212之间,限位轴321穿设支撑座213,并与支撑座213转动配合。操作部322位于支撑座213外侧,供水下机器人操作。

支撑组件21上设有供限位件22上下活动的导向槽214,便于控制限位件22的活动方向,也利于限位件22下落。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槽214设置于支撑座213上,且位于支撑座213靠近第二锁孔13的一侧,导向槽214的导向方向与第一支撑臂211、第二支撑臂212相对,第一支撑臂211、第二支撑臂212可以起到限制限位件22上下活动范围的作用。

由于锁销3与限位件22之间会产生相对转动,限位件22的外壁上设有防止限位件22在导向槽214内转动的定位面221,定位面221沿导向槽214的导向方向设置,并与导向槽214内壁面配合。

水下自锁卸扣方便了水下机器人的操作,同时,还能实现自锁功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升了工作效率。

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