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校正导道螺母及容器校正导道螺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2703发布日期:2019-09-03 19:25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校正导道螺母及容器校正导道螺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螺纹配合校正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校正导道螺母及容器校正导道螺盖。



背景技术:

螺母与螺丝、瓶盖与瓶口、桶盖与桶口,只要通过旋转进而实现锁紧、紧固或封闭的领域几乎都离不开螺母与螺丝相互扭合的相向运动行程变化原理,即螺丝外部螺纹环与螺母内部螺纹环的相向、相互配合使用用以传递相向运动或动力。两者紧密的扭合动力行程变化原理几乎同时扭合了整个世界工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国标螺母质量是我们经常使用螺母工作者最理想的采购标准。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接触或操作过扭螺母过程,甚至连我们的孩子玩耍的玩具都经常出现螺丝与螺母的应用,可是在我们的实际应用中经常因为螺母与螺丝扭合时对准不够精确导致扭不上或用力不当将螺母扭偏再想扭下来都很难的问题,又或者螺母与螺丝一方甚至两者均出现滑丝现象,人们也常常称之为错扣现象,这类问题经常成为螺母使用头痛问题。在工业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滑丝现象或者叫错扣现象严重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品包装容器容易在流通环节泄漏、固定锁紧装置因为滑丝松动引发事故,甚至一个滑丝现象决定着一个物品的价值归零、一个项目的一切过程从头再来的高风险隐患。

我们对这种滑丝或错扣现象做出无数总结,参考附图1,普通螺母1与螺丝2接触时的轨迹无法确定,均受外力控制,易滑丝或错扣,其原因极少是因为螺母与螺丝质量标准低所导致,而这类问题产生的核心是因为螺母与螺丝在扭合时期出现了损伤所致,因为螺母与螺丝的螺纹只有完全相向扭合后才能构成相对整体的接触面,在没有扭合前仔细观察螺丝与螺母接触的初期是两个相向螺旋状螺纹的前端两个点在接触,我们知道两个物体接触的稳定性是需要平面支撑点至少大于等于3点,哪怕是点与点够成直线也需要大于等于2点才能确定方向性及稳定性,所以螺母与螺丝的螺纹初期接触永远构不成直线方向运动力或构成平面大于等于3点的对接,所以操作者无法100%控制螺母与螺丝扭合前的精确对位,因此经常出现螺母与螺丝扭歪、扭偏最后导致螺母、螺丝无法正常使用的故事,我们把这种故事承为滑丝事故。

本申请人经过大量研究试验,在确保原有螺母与螺丝结构及稳定性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校正导道螺母及容器校正导道螺盖,将具有螺母与螺丝相同配合结构的物体或容器,通过螺母校正导道精确引导螺丝与螺母进入最佳扭合对接状态,达到精准配位与无损扭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校正导道螺母,使得螺母结构物体与螺丝结构物体相向扭合时精确引导对方相向进入最佳扭合状态,防止螺母与螺丝相向扭合时滑丝、错扣等安全生产隐患,提高螺母与螺丝配套使用的可靠性,便捷性。

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校正导道螺母,包括螺母本体,所述螺母本体沿轴向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通孔壁上位于所述通孔的开口端与内螺纹之间设有校正导道,所述校正导道靠近所述通孔的开口端设置,所述校正导道的孔径大于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螺丝的外螺纹的外径,所述校正导道的长度大于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螺丝的外螺纹的螺距。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校正导道的孔径比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螺丝的外螺纹的外径大0.01mm。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通孔的孔壁上位于所述内螺纹的一侧设置所述校正导道。

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通孔的孔壁上位于所述内螺纹的两侧均设置所述校正导道。

作为更进一步地改进,两所述校正导道的长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容器校正导道螺盖,包括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螺盖本体,所述螺盖本体沿轴向设有盲孔,所述盲孔的孔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盲孔壁上位于所述盲孔的开口端与内螺纹之间设有校正导道,所述校正导道靠近所述盲孔的开口端设置,所述校正导道的孔径大于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容器口的外螺纹的外径,所述校正导道的长度大于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容器口的外螺纹的螺距。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校正导道的孔径比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容器口的外螺纹的外径大0.01mm。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校正导道螺母和容器校正导道螺盖都设置有校正导道,校正导道的孔径大于与校正导道螺母和容器校正导道螺盖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的外径0.01mm,校正导道的长度大于与内螺纹配合的螺丝或容器口的外螺纹的螺距,校正导道每穿越通过外螺纹相邻2螺纹环时,校正导道与外螺纹的两周螺纹环的360°接触面构成直线穿越运动,即校正导道每穿过2周外螺纹环时便完成了2点确定一条直线,加之2周360°螺纹环便构成了缸筒壁与活塞直线运动轨迹(校正导道如同缸筒内壁,外螺纹的相邻2条螺纹环如同活塞),校正导道在每经过大于等于2条外螺纹环时就构成类似缸筒与活塞的直线运动,迫使螺校正导道后端的内螺纹与刚刚进入校正导道的外螺纹环提前进入精确对接轨迹、在扭力的作用下快速精确扭合。

本实用新型不改变原有螺丝结构物体稳定性及强度,采用螺母与螺丝配合原理对接初期需要的精确对接导道螺母技术,在保证螺母结构物体原有强度基础上实现更加安全、高效、无损扭合。

本实用新型实现安全、高效、助力质量标准升级,能够将现代工业生产国标螺母与螺丝配合使用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化,提高螺母及其相同原理产品的使用标准,推动产业升级。降低螺母与螺丝滑丝事故率、错扣事故率及由此引发的安全隐患率降低到极限,充分发挥了活塞与缸筒直线运动原理,在校正导道螺母结构引导螺丝每进入等于或多于2条螺丝螺纹环时便构成了类似活塞与缸筒的直线运动,这种引导式直线运动轨迹为螺丝结构物体外螺纹通过相向而来的校正导道螺母内螺纹在对接扭合提前完成了轨迹校准,在扭力的作用下螺母结构物体与螺丝结构物体实现了快速、高效、安全扭合。

本实用新型应用领域广泛,适用于螺母与螺丝配合结构的一切相关部件及容器,如金属容器、非金属容器与封口盖久用滑丝现象,塑料包装制品瓶口与瓶盖滑丝或螺纹错扣导致的内装物品的损坏、外溢、泄漏隐患、产能低下等问题,保证利用螺丝与螺母结构的所有配套装置均能够达到完全匹配扭合,实现锁紧、密闭的理想目的。

本实用新型不增加额外成本,仅改变了螺母结构物体螺纹前端一小部分的制作加工工艺和外形,不需要添加额外材料及附件,因此在原有螺母制作成本及工艺上没有发生巨大改变,同时将可使用性效能发挥到了最大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普通螺母与螺丝对接剖面示意图;

图2和图3是校正导道螺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普通螺丝与校正导道螺母对接轨迹示意图;

图5是普通螺丝与校正导道螺母对接轨迹扭合示意图;

图6是容器校正导道螺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普通螺母,2-螺丝,3-螺母本体,4-内螺纹,5-校正导道,6-外螺纹,7-螺盖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2至图5共同所示,一种校正导道螺母,包括螺母本体3,螺母本体3沿轴向设有通孔,通孔的孔壁上设有内螺纹4,通孔壁上位于通孔的开口端与内螺纹4之间设有校正导道5,校正导道5靠近通孔的开口端设置,校正导道5的直径大于与内螺纹4配合的螺丝2的外螺纹6的外径,校正导道5的长度大于与内螺纹4配合的螺丝2的外螺纹6的螺距,根据用途精密度需求,螺母结构校正导道的内直径越是接近配套螺丝2外部螺纹环外直径,精确校正引导性能越强,具体地,设置校正导道5的直径比与内螺纹4配合的螺丝2的外螺纹6的外径大0.01mm,保证精确校正引导性能。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也可以在通孔的孔壁上位于内螺纹4的两侧均设置校正导道5,形成双向校正导道螺母,一校正导道5的长度为a1,孔径为fΦ,另一两校正导道5的长度为a2,孔径为dΦ,其中a1=a2,fΦ=dΦ。

如图4和图5所示,螺母本体3的校正导道5的长度a1、a2大于配套的螺丝2的螺距b,即a1=a2>b,校正导道3的孔径fΦ、dΦ大于配套螺丝2的外螺纹6的外径eΦ,具体地,fΦ=dΦ=e0+0.01mm。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通孔的孔壁上位于内螺纹4的一侧设置校正导道5,形成单向校正导道螺母,校正导道5的长度a4等于双向校正导道螺母的矫正导道5的长度a1、a2,校正导道5的孔径f2Φ等于双向校正导道螺母的矫正导道5的孔径fΦ、dΦ,且均大于螺母口的孔径gΦ,即a1=a2=a4,f2Φ=fΦ=dΦ>gΦ。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一种容器校正导道螺盖,包括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螺盖本体7,螺盖本体7沿轴向设有盲孔,盲孔的孔壁上设有内螺纹4,盲孔壁上位于盲孔的开口端与内螺纹4之间设有校正导道5,校正导道5靠近盲孔的开口端设置,校正导道5的直径大于与内螺纹4配合的容器口的外螺纹6的外径,校正导道5的长度a3大于与内螺纹4配合的容器口的外螺纹6的螺距,优选地,校正导道5的孔径f1Φ比与内螺纹4配合的螺丝2的外螺纹5的外径大0.01mm,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校正导道5的长度a3和孔径f1Φ等于校正导道螺母的校正导道的长度和孔径,即a1=a2=a3=a4,f1Φ=f2Φ=fΦ=dΦ>gΦ。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