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箱轴件油封防渗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4177发布日期:2019-11-09 00:15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速箱轴件油封防渗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封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速箱轴件油封防渗漏结构。



背景技术:

油封一般指的是润滑油的密封,油封的作用是将传动部件中需要润滑的部件与外部环境隔离,不至于让润滑油渗漏,多用于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差速器、减震器等部位。现有变速箱在装配油封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油封切边,造成箱体渗漏油的问题,油封装配合格率较低,影响产品的质量。现有变速箱油封产生油封切边的原因分别为:拨叉轴的孔口实际倒角尺寸不科学,倒角与拨叉孔交接处有严重锐边,当按照工艺要求在拨叉轴上装配油封时,涂油后敲击压装油封,易产生油封切边;中轴前盖处中间孔口实际倒角尺寸不科学,倒角与中间孔的交接处有严重锐边,当按照工艺要求在中轴前盖处装配轴封时,由于中间孔的直径相对较大,油封阻力大,涂油后敲击压装需要较大的瞬时压装力,易造成油封切边。另外,若采用特殊形状的倒角,加工较困难,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箱轴件油封防渗漏结构,解决油封切边渗漏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速箱轴件油封防渗漏结构,包括拨叉轴、拨叉轴油封和拨叉轴盖,所述拨叉轴的内部设有轴孔,所述轴孔的孔口处设置有2×60°的倒角,所述拨叉轴油封为圆环状,所述拨叉轴油封设于所述轴孔的孔口处,所述拨叉轴上与所述拨叉轴油封接触的部分经过抛光处理,所述拨叉轴盖包括外端部和杆部,所述外端部和所述杆部一体成型,所述外端部的外径等于所述拨叉轴的外径,所述杆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外端部的外径,所述拨叉轴油封位于所述外端部与所述轴孔的孔口之间,所述杆部从所述拨叉轴油封内穿过并穿入所述轴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轴孔的直径为15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杆部的外径不大于所述轴孔的直径,所述杆部的外径与所述轴孔的直径的差距小于1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拨叉轴油封为橡胶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拨叉轴油封与所述拨叉轴相适配,所述拨叉轴、所述拨叉轴油封和所述拨叉轴盖形成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面的一种变速箱轴件油封防渗漏结构,包括中轴部、中轴油封和中轴前盖,所述中轴部上设有中间孔,所述中间孔的孔口处设置有2×35°至2×40°的倒角,所述中轴油封为圆环状,所述中轴油封设置于所述中间孔的孔口处,所述中轴部上与所述中轴油封接触的部分经过抛光处理,所述中轴前盖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盖体的外径,所述中轴油封位于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中间孔的孔口之间,所述第二盖体从所述中轴油封的内部穿过并穿入所述中间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孔的直径为62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盖体的外径不大于所述中间孔的直径,所述第二盖体的外径与所述中间孔的直径的差距小于1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中轴油封为橡胶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中轴油封与所述中间孔相适配,所述中轴部、所述中轴油封和所述中轴前盖形成密封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速箱轴件油封防渗漏结构,在变速箱拨叉轴轴孔的孔口处设置2×60°的倒角,配合拨叉轴油封和拨叉轴盖使用,能够有效解决拨叉轴油封处的油封切边问题,防止渗漏油;本实用新型另一面的一种变速箱轴件油封防渗漏结构,在变速箱中轴部的中间孔的孔口处设置2×35°至2×40°的倒角,配合中轴油封和中轴前盖使用,能够有效解决中轴油封处的油封切边问题,防止中轴部出现渗漏油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速箱轴件油封防渗漏结构中拨叉轴、拨叉轴油封、拨叉轴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拨叉轴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速箱轴件油封防渗漏结构中中轴部、中轴油封、中轴前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中轴部的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结合参见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速箱轴件油封防渗漏结构中拨叉轴、拨叉轴油封、拨叉轴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拨叉轴的结构放大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变速箱轴件油封防渗漏结构包括拨叉轴1、拨叉轴油封2和拨叉轴盖3,拨叉轴1的内部设有轴孔11,轴孔11的孔口111处设置有2×60°的倒角112,即孔口111处的倒角112的倒角角度为60°,其沿轴孔11的轴向的长度为2毫米。拨叉轴油封2为圆环状,拨叉轴油封2设于轴孔11的孔口111处,拨叉轴1上与拨叉轴油封2接触的部分经过抛光处理,可以有效延长拨叉轴油封2的使用寿命。拨叉轴盖3包括外端部31和杆部32,外端部31和杆部32一体成型,外端部31的外径等于拨叉轴1的外径,杆部32的外径小于外端部31的外径,拨叉轴油封2位于外端部31与轴孔11的孔口111之间,杆部32从拨叉轴油封2内穿过并穿入轴孔11内。装配拨叉轴油封2时,按照安装拨叉轴油封2、涂油、安装拨叉轴盖3、敲击压装的顺序装配,轴孔11的孔口111处设置2×60°的倒角112能够防止倒角112与轴孔11的交接处出现严重锐边,避免出现油封切边现象,解决拨叉轴1处渗漏油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轴孔11的直径为15毫米。轴孔11的直径由变速箱的制造工艺决定,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变速箱拨叉轴1的轴孔11的直径为15毫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杆部32的外径不大于轴孔11的直径,杆部32的外径与轴孔11的直径的差距小于1毫米。此结构能够保证杆部32能够穿入轴孔11内,且保证拨叉轴1、拨叉轴油封2和拨叉轴盖3形成密封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拨叉轴油封2为橡胶材料,有利于将拨叉轴1内的润滑油密封在拨叉轴1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拨叉轴油封2与拨叉轴1相适配,拨叉轴1、拨叉轴油封2和拨叉轴盖3形成密封结构,避免拨叉轴油封2处出现渗漏油现象。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速箱轴件油封防渗漏结构的应用中,在拨叉轴1的轴孔11的孔口111处设置2×60°的倒角112,按照安装拨叉轴油封2、涂油、安装拨叉轴盖3、敲击压装的顺序装配拨叉轴油封2,未产生油封切边,拨叉轴油封2的装配合格率达到100%,与采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速箱轴件油封防渗漏结构之前的拨叉轴油封装配(例如拨叉轴的孔口实际倒角为2×90°)不合格率为100%相比,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油封切边渗漏油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拨叉轴油封2的装配合格率。同时,还定制轴件抛光设备,对拨叉轴1进行抛光,有效延长了拨叉轴油封2的使用寿命。另外,若在拨叉轴1的轴孔11的孔口111处设置R2(半径为2毫米)的圆弧倒角,需要重新定制倒角刀具,这样会增加生产成本;而采用2×60°的倒角112,既能解决油封切边渗漏油的问题,又无需增加生产成本,加工方便。

请结合参见图3和图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速箱轴件油封防渗漏结构中中轴部、中轴油封、中轴前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中轴部的结构放大图。本实用新型的另一面的一种变速箱轴件油封防渗漏结构包括中轴部4、中轴油封5和中轴前盖6,中轴部4上设有中间孔41,中间孔41的孔口411处设置有2×35°至2×40°的倒角412,即孔口411处倒角412的倒角角度为35°-40°,其沿中间孔41的轴向的长度为2毫米。中轴油封5为圆环状,中轴油封5设置于中间孔41的孔口411处,中轴部4上与中轴油封5接触的部分经过抛光处理,可以有效延长中轴油封5的使用寿命。中轴前盖6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盖体61和第二盖体62,第一盖体61的外径大于第二盖体62的外径,中轴油封5位于第一盖体61与中间孔41的孔口411之间,第二盖体62从中轴油封5的内部穿过并穿入中间孔41内。装配中轴油封5时,按照安装中轴油封5、涂油、安装中轴油封5、敲击压装的顺序,中间孔41的孔口411处设置2×35°至2×40°的倒角412能够防止倒角412与中间孔41的交接处出现严重锐边,避免出现油封切边现象,解决中轴部4处渗漏油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间孔41的直径为62毫米。中间孔41的直径由变速箱的制造工艺要求决定,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变速箱中轴部4的中间孔41的直径为62毫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第二盖体62的外径不大于中间孔41的直径,第二盖体62的外径与中间孔41的直径的差距小于1毫米。此结构能够保证第二盖体62能够穿入中间孔41内,且保证中轴部4、中轴油封5和中轴前盖6形成密封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轴油封5为橡胶材料,有利于将中轴部4内的润滑油密封在中轴部4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轴油封5与中间孔41相适配,中轴部4、中轴油封5和中轴前盖6形成密封结构,避免中轴油封5处出现渗漏油现象。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速箱轴件油封防渗漏结构的应用中,在中轴部4的中间孔41的孔口411处设置2×35°至2×40°的倒角412,按照安装中轴油封5、涂油、安装中轴油封5、敲击压装的顺序装配中轴油封5,未产生油封切边,中轴油封5的装配合格率达到100%,与采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速箱轴件油封防渗漏结构之前的中轴油封装配(例如中轴前盖处中间孔实际倒角为2×60°)不合格率为70%相比,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油封切边渗漏油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中轴油封5的装配合格率。同时,还定制轴件抛光设备,对中轴部4进行抛光,有效延长了中轴油封5的使用寿命。在中轴部4的中间孔41的孔口411处设置2×35°至2×40°的倒角412,只需将原有倒角刀具的角度改变,无需增加成本,即可实现避免油封切边的目标。

请结合参见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变速箱轴件油封防渗漏结构,可同时包括拨叉轴1、拨叉轴油封2、拨叉轴盖3、中轴部4、中轴油封5和中轴前盖6,拨叉轴1的内部设有轴孔11,中轴部4上设有中间孔41,轴孔11的孔口111处设置有2×60°的倒角112,中间孔41的孔口411处设置有2×35°至2×40°的倒角412,拨叉轴油封2和中轴油封5皆为圆环状,拨叉轴油封2设于轴孔11的孔口111处,中轴油封5设置于中间孔41的孔口411处,拨叉轴1上与拨叉轴油封2接触的部分经过抛光处理,中轴部4上与中轴油封5接触的部分经过抛光处理;拨叉轴盖3包括外端部31和杆部32,外端部31和杆部32一体成型,外端部31的外径等于拨叉轴1的外径,杆部32的外径小于外端部31的外径,拨叉轴油封2位于外端部31与轴孔11的孔口111之间,杆部32从拨叉轴油封2内穿过并穿入轴孔11内;中轴前盖6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盖体61和第二盖体62,第一盖体61的外径大于第二盖体62的外径,中轴油封5位于第一盖体61与中间孔41的孔口411之间,第二盖体62从中轴油封5的内部穿过并穿入中间孔41内。

在拨叉轴1的轴孔11的孔口111处设置2×60°的倒角112,并且对拨叉轴1上与拨叉轴油封2接触的部分进行抛光处理,按照安装拨叉轴油封2、涂油、安装拨叉轴盖3、敲击压装的顺序装配拨叉轴油封2,未产生油封切边,拨叉轴油封2的装配合格率达到100%;同时,在中轴部4的中间孔41的孔口411处设置2×35°至2×40°的倒角412,并且对中轴部4上与中轴油封5接触的部分进行抛光处理,按照安装中轴油封5、涂油、安装中轴油封5、敲击压装的顺序装配中轴油封5,未产生油封切边,中轴油封5的装配合格率达到100%,提高了油封装配合格率,有效延长了拨叉轴油封2和中轴油封5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速箱轴件油封防渗漏结构,在变速箱拨叉轴1的轴孔11的孔口111处设置2×60°的倒角112,配合拨叉轴油封2和拨叉轴盖3使用,能够有效解决拨叉轴油封2处的油封切边问题,防止拨叉轴油封2处渗漏油;本实用新型另一面的一种变速箱轴件油封防渗漏结构,在变速箱中轴部4的中间孔41的孔口411处设置2×35°至2×40°的倒角412,配合中轴油封5和中轴前盖6使用,能够有效解决中轴油封5处的油封切边问题,避免中轴油封5处出现渗漏油的现象。同时,本实用新型对拨叉轴1上与拨叉轴油封2接触的部分、中轴部4上与中轴油封5接触的部分进行抛光处理,有效延长了拨叉轴油封2和中轴油封5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加工方便,且无需增加生产成本,即可解决油封切边渗漏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