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衬管的现场修复装置及其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08635发布日期:2019-07-06 11:50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衬管的现场修复装置及其修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挖管道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衬管的现场修复装置及其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管道损坏修复方法都是采用开挖重新埋管的方法进行修复。

但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城市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城市道路的负荷越来越严重,使得各种管线在修复的过程中存在大量问题,如主干道开挖严重影响交通和环境,管线上方存在的其他压力管线给开挖带来极大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衬管的现场修复装置及其修复方法。对基础设施不造成破坏,同时不影响周边环境和道路通行,并节约了时间和工程造价。可用来修复并密封管道的缝隙、孔洞和裂缝等破损处,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适用修复的管道直径范围大,可以进行重复利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内衬管的现场修复装置,用于下水管管壁上破损位置的修复,包括:修复辅助管、密封端盖和加固圈,修复辅助管的管道端口处安装有密封端盖,修复辅助管的管道端口外侧安装有加固圈,修复辅助管与密封端盖连接后再通过加固圈将修复辅助管与密封端盖紧固在一起,形成一体式修复胶囊。

优选的,所述待修复管道的两端外侧设置有完好管道,所述完好管道的一端内部安装有堵水气囊。

优选的,所述修复辅助管采用橡胶管,可用来进行充气。

优选的,所述密封端盖采用金属端盖,金属端盖与橡胶管通过镶套方式固定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加固圈采用金属圈,金属圈镶套在橡胶管的端口外侧将橡胶管和金属端盖进行紧固,形成修复胶囊。

优选的,在修复胶囊内部中心还具有一导流管,导流管的两端通过固定圈固定在金属端盖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提供一种内衬管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修复胶囊在自然状态下,用缠绕膜包裹后再包裹浸有树脂的玻纤布,经下水井运送到破损的下水道管壁处;

s2、将压缩空气充入修复胶囊,修复胶囊充气后形成并保持一定的压力,修复胶囊在充气后膨胀撑开,使缠绕在修复胶囊上的浸有树脂的玻纤布紧贴在破损的下水道管壁处;

s3、浸有树脂的玻纤布在一定压力下紧贴在下水道管壁上,经过一段时间后玻纤布逐渐固化,然后把修复胶囊的气体排放后恢复到自然状态,运送出下水道,下水道破损处修复成;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将压缩空气充入修复胶囊,修复胶囊充气后形成并保持一定的压力,压力范围为1.0~1.5bar,修复胶囊在充气后膨胀撑开,使缠绕在修复胶囊上的浸有树脂的玻纤布紧贴在破损的下水道管壁处。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浸有树脂的玻纤布在压力1.0~1.5bar下紧贴在下水道管壁上,经过10~60min后玻纤布逐渐固化,然后把修复胶囊的气体排放后恢复到自然状态,运送出下水道,下水道破损处修复成不渗漏的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内衬管的现场修复装置及其修复方法,对基础设施不造成破坏,同时不影响施工或交通,并节约了时间和工程造价,修复胶囊具有一定的收缩空间,适用修复的管道直径范围大,修复胶囊可以进行重复利用,减少了管道修复的成本,密封性好,耐腐蚀性佳,可用来修复并密封管道的缝隙、孔洞和裂缝等破损处,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内衬管的现场修复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橡胶管2-金属端盖

3-金属圈4-导流管

5-固定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实施例1

一种内衬管的现场修复装置,用于下水管管壁上破损位置的修复,包括:修复辅助管、密封端盖和加固圈。修复辅助管的管道端口处安装有密封端盖,修复辅助管的管道端口外侧安装有加固圈。修复辅助管的内径与管道端盖的外径相互配合,管道端盖安装在修复辅助管的内壁上。修复辅助管与密封端盖连接后再通过加固圈将修复辅助管与密封端盖紧固在一起,形成一体式修复胶囊,并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在修复胶囊内部中心还具有一导流管4,导流管4的两端通过固定圈5固定在金属端盖上。

实施例2

一种内衬管的现场修复装置,用于下水管管壁上破损位置的修复,包括:橡胶管1、金属端盖2和金属圈3。橡胶管1的管道端口处安装有金属端盖2进行密封,橡胶管1的管道端口外侧安装有金属圈3。橡胶管1与金属端盖2进行连接,然后再通过金属圈3将橡胶管1与金属端盖2紧固在一起,使之形成一体式修复胶囊,并能承受一定的压力。修复辅助管采用橡胶管1,可用来进行充气,通过压缩空气使得修复胶囊膨胀撑开。密封端盖采用金属端盖2,金属端盖2与橡胶管1通过压制方式固定在一起,一方面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另一方面还有很强的耐腐蚀性。加固圈采用金属圈3,金属圈3旋接在橡胶管1的端口外侧将橡胶管1和金属端盖2进行紧固。一方面进一步增强了修复胶囊的密封性能,另一方面使得整个修复胶囊形成一个整体,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增加了耐压性能。在修复胶囊内部中心还具有一导流管,导流管的两端通过固定圈固定在金属端盖上。修复胶囊的外表面通过缠绕膜进行包裹后再包裹浸有树脂的玻纤布,玻纤布通过修复胶囊的膨胀紧贴在下水道管壁上,实现对下水道管壁的修复。

实施例3

一种内衬管的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修复胶囊在自然状态下,用缠绕膜包裹后再包裹浸有树脂的玻纤布,经下水井运送到破损的下水道管壁处;

b、将压缩空气充入修复胶囊,修复胶囊充气后形成并保持一定的压力,压力范围为1.0bar,修复胶囊在充气后膨胀撑开,使缠绕在修复胶囊上的浸有树脂的玻纤布紧贴在破损的下水道管壁处;

c、浸有树脂的玻纤布在压力1.0bar下紧贴在下水道管壁上,经过10min后玻纤布逐渐固化,然后把修复胶囊的气体排放后恢复到自然状态,运送出下水道,下水道破损处修复成不渗漏的状态。

实施例4

一种内衬管的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修复胶囊在自然状态下,用缠绕膜包裹后再包裹浸有树脂的玻纤布,经下水井运送到破损的下水道管壁处;

b、将压缩空气充入修复胶囊,修复胶囊充气后形成并保持一定的压力,压力范围为1.2bar,修复胶囊在充气后膨胀撑开,使缠绕在修复胶囊上的浸有树脂的玻纤布紧贴在破损的下水道管壁处;

c、浸有树脂的玻纤布在压力1.2bar下紧贴在下水道管壁上,经过30min后玻纤布逐渐固化,然后把修复胶囊的气体排放后恢复到自然状态,运送出下水道,下水道破损处修复成不渗漏的状态。

实施例5

一种内衬管的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修复胶囊在自然状态下,用缠绕膜包裹后再包裹浸有树脂的玻纤布,经下水井运送到破损的下水道管壁处;

b、将压缩空气充入修复胶囊,修复胶囊充气后形成并保持一定的压力,压力范围为1.5bar,修复胶囊在充气后膨胀撑开,使缠绕在修复胶囊上的浸有树脂的玻纤布紧贴在破损的下水道管壁处;

c、浸有树脂的玻纤布在压力1.5bar下紧贴在下水道管壁上,经过60min后玻纤布逐渐固化,然后把修复胶囊的气体排放后恢复到自然状态,运送出下水道,下水道破损处修复成不渗漏的状态。

本发明一种内衬管的现场修复装置及其修复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无需开挖,对周围基础设施的破坏降到最低,减少公众的不便,不影响施工或交通;

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时间和工程造价,也提高了城市地下管网的管理,与传统的重建方法相比,节约大量开支;

修复胶囊具有一定的收缩空间,可以适用于内径在100mm~2000mm的管道,修复范围大;

修复胶囊在充气后可膨胀撑开,修复完毕后将气体排放后可恢复到自然状态,可以进行重复利用,减少了管道修复的成本;

修复胶囊密封性好,耐腐蚀性佳,可用来修复并管道的密封缝隙、孔洞和裂缝等破损处,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