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21023发布日期:2019-11-26 02:08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阀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阀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气阀装置,特别用于复合材料模具、注塑模具等其他机械。



背景技术:

在注塑模具中为了使产品成型后脱落,通常是采用吹气顶出的方式,其进气方式通常是在进气管上设置控制气阀门,当模压或注塑完毕时,控制气阀门的打开,以进行吹气顶出;当卸料结束后,再控制气阀门的关闭,停止吹气。

现有的气阀门都是借助弹簧的弹性力将气阀顶杆紧紧抵触在吹气口处,使得气阀顶杆与吹气口的密封连接,进而实现气阀门的关闭。当气阀门需要吹气时,通过增加进气管的气压强度以克服弹簧的弹性力,使得气阀顶杆与吹气口相分离,进而实现气阀门的打开。然而,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弹簧的弹性力将会不可避免的减弱,从而影响到气阀顶杆与吹气口的密封连接,降低气阀门的气密性,因此,气阀门的使用寿命较短,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对气阀门进行更换,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弹簧、使用寿命长且气密性好的气阀装置。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气阀装置,包括有气阀基体与芯轴,所述气阀基体内设置有空腔,空腔的下端面设置有连通外界的吹气孔,吹气孔的下端壁面为内径沿其轴向向下变小的内锥面,所述芯轴的上端位于空腔内且其固定套装有与空腔柱塞连接的气阀活塞,芯轴的下端位于吹气孔内且其端部壁面为与内锥面相配合的外锥面,芯轴的外壁面与吹气孔的内壁面之间存有间隙,气阀基体上设置有内端与位于气阀活塞上侧的空腔连通的复位气道、以及内端与位于气阀活塞下侧的空腔连通的进气气道;复位气道的气压大于进气气道的气压,气阀活塞带动芯轴沿空腔的轴向向下移动、外锥面与内锥面面接触实现密封;复位气道的气压小于进气气道的气压,气阀活塞带动芯轴沿空腔的轴向向上移动、外锥面与内锥面相分离、进气气道的内端通过吹气孔与外界连通。

在上述的一种气阀装置中,所述气阀基体包括有活塞缸体,活塞缸体的上端口盖设有气阀固定板、下端口盖设有镶套压圈,气阀固定板的下端面、活塞缸体的内壁面以及镶套压圈的上端面围成所述空腔,镶套压圈的下端面设置有内孔与镶套压圈内孔位置相对应的镶套体,镶套压圈的内孔与镶套体的内孔形成所述吹气孔。

在上述的一种气阀装置中,所述活塞缸体上开设有贯穿活塞缸体上下端面的通道一,气阀固定板上开设有内端口与通道一的上端口连通的通道二,镶套压圈上开设有其中一端口与通孔的下端口连通的通道三,通道三的另一端口位于空腔内,通道一、通道二以及通道三形成所述进气气道,所述复位气道设置在气阀固定板上。

在上述的一种气阀装置中,所述复位气道的外端连接有复位接头,进气气道的外端连接有进气接头。

在上述的一种气阀装置中,所述活塞缸体与气阀固定板之间、活塞缸体与镶套压圈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垫片。

在上述的一种气阀装置中,所述镶套体上套设有镶套固定垫圈,镶套固定垫圈的内孔为台阶孔、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大径部一与小径部一,大径部一与小径部一之间形成定位台阶一,镶套体的上端端部设置有环形凸沿一,镶套固定垫圈通过固定件连接在镶套压圈的下端面上,且环形凸沿一的上端面与镶套压圈的下端面相抵触、下端面与定位台阶一相抵触。

在上述的一种气阀装置中,所述镶套体包括有连接套与气嘴,连接套的上端与镶套压圈连接、下端通过螺纹与气嘴的上端连接,所述内锥面为气嘴的下端内壁面。

在上述的一种气阀装置中,所述气阀活塞的内孔为台阶孔、包括由上到下设置的大径部二、中径部与小径部二,大径部二与中径部之间形成定位台阶二,中径部与小径部二之间形成定位台阶三,所述芯轴贯穿小径部二且其上端端部设置有位于中径部内的环形凸沿二,中径部螺接有具有螺丝头的堵头螺丝,堵头螺丝的螺丝头下端面与定位台阶二相抵触,堵头螺丝的下端面与环形凸沿二的上端面相抵触,环形凸沿二的下端面与定位台阶三相抵触。

在上述的一种气阀装置中,所述堵头螺丝的螺丝头与定位台阶二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本发明通过气阀活塞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弹簧,借助复位气道与进气气道之间的气压差驱动气阀活塞以及芯轴在空腔内的上下移动,以实现本气阀装置的打开与关闭,其使用寿命长,使用成本低且气密性好;

2、本发明镶套体采用分体式结构,通过可拆卸的螺纹结构将连接套与气嘴的固定连接,从而当注塑原料在内锥面与外锥面之间堆积时,只需将气嘴拆卸下来,便可对堆积的注塑原料进行清理,同时也可将气嘴进行更换,节省后期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气阀装置关闭状态图;

图4是本发明的气阀装置打开状态图;

图5是本发明的镶套压圈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气阀活塞剖视图。

图中:1、芯轴;2、空腔;3、气阀活塞;4、复位气道;5、进气气道;6、活塞缸体;7、气阀固定板;8、镶套压圈;9、镶套体;10、通道一;11、通道二;12、通道三;13、复位接头;14、进气接头;15、密封垫片;16、镶套固定垫圈;17、大径部一;18、小径部一;19、环形凸沿一;20、连接套;21、气嘴;22、大径部二;23、中径部;24、小径部二;25、环形凸沿二;26、堵头螺丝;27、螺丝头;28、密封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6:

一种气阀装置,包括有气阀基体与芯轴1,所述气阀基体内设置有空腔2,空腔2的下端面设置有连通外界的吹气孔,吹气孔的下端壁面为内径沿其轴向向下变小的内锥面,所述芯轴1的上端位于空腔2内且其固定套装有与空腔2柱塞连接的气阀活塞3,芯轴1的下端位于吹气孔内且其端部壁面为与内锥面相配合的外锥面,芯轴1的外壁面与吹气孔的内壁面之间存有间隙,气阀基体上设置有内端与位于气阀活塞3上侧的空腔2连通的复位气道4、以及内端与位于气阀活塞3下侧的空腔2连通的进气气道5。

本发明在实际应用于注塑模具或其他设备时,复位气道4的外端与进气气道5的外端应当分别通过气管与进气装置连接,进气装置能够分别向对应气道进行吹气,其中,进气装置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气泵或空压机。

气阀装置关闭的工作原理:复位气道4进气、进气气道5不进气,此时,复位气道4的气压大于进气气道5的气压,气阀活塞3带动芯轴1沿空腔2的轴向向下移动,使得外锥面与内锥面面接触实现密封,从而吹气孔被芯轴1封堵;

气阀装置打开的工作原理:复位气道4不进气、进气气道5进气,此时,复位气道4的气压小于进气气道5的气压,气阀活塞3带动芯轴1沿空腔2的轴向向上移动,使得外锥面与内锥面相分离,进气气道5的内端通过吹气孔与外界连通,从而进气气道5内的气流能够通过吹气孔向外吹气。

本发明通过气阀活塞3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弹簧,借助复位气道4与进气气道5之间的气压差驱动气阀活塞3以及芯轴1在空腔2内的上下移动,以实现本气阀装置的打开与关闭,其使用寿命长,使用成本低且气密性好;

而在本实施例中,气阀基体的具体组成结构为:所述气阀基体包括有活塞缸体6,活塞缸体6的上端口盖设有气阀固定板7、下端口盖设有镶套压圈8,气阀固定板7的下端面、活塞缸体6的内壁面以及镶套压圈8的上端面围成所述空腔2,镶套压圈8的下端面设置有内孔与镶套压圈8内孔位置相对应的镶套体9,镶套压圈8的内孔与镶套体9的内孔形成所述吹气孔。与此同时,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螺栓依次贯穿气阀固定板7、活塞缸体6并与镶套压圈8螺纹连接,以实现气阀固定板7、活塞缸体6以及镶套压圈8的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进气气道5与复位气道4的具体结构为:所述活塞缸体6上开设有贯穿活塞缸体6上下端面的通道一10,气阀固定板7上开设有内端口与通道一10的上端口连通的通道二11,镶套压圈8上开设有其中一端口与通孔的下端口连通的通道三12,通道三12的另一端口位于空腔2内,通道一10、通道二11以及通道三12形成所述进气气道5,所述复位气道4设置在气阀固定板7上。

为了便于复位气道4以及进气气道5通过气管与上述的进气装置连接,所述复位气道4的外端连接有复位接头13,进气气道5的外端连接有进气接头14。而在本实施例,进气接头14应当与通道二11的外端口连接。

为了提高活塞缸体6与气阀固定板7之间、活塞缸体6与镶套压圈8之间的气密性,防止空腔2内发生漏气影响本气阀装置的打开或关闭,所述活塞缸体6与气阀固定板7之间、活塞缸体6与镶套压圈8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垫片15。

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镶套体9与镶套压圈8的具体连接结构为:所述镶套体9上套设有镶套固定垫圈16,镶套固定垫圈16的内孔为台阶孔、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大径部一17与小径部一18,大径部一17与小径部一18之间形成定位台阶一,镶套体9的上端端部设置有环形凸沿一19,镶套固定垫圈16通过固定件连接在镶套压圈8的下端面上,且环形凸沿一19的上端面与镶套压圈8的下端面相抵触、下端面与定位台阶一相抵触。即镶套固定垫圈16通过定位台阶一带动镶套体9一并与镶套压圈8固定连接,同时,借助环形凸沿一19与镶套压圈8的面接触,实现镶套体9与镶套压圈8之间的气密性。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注塑模具的注塑原料可能会在气阀装置打开的瞬间进入吹气孔内,同时,吹气孔向外吹出的气流也无法把注塑原料吹去吹气孔,最终导致注塑原料堆积在内锥面与外锥面之间,影响本发明的气密性;因此,为了便于吹气孔进行清理,所述镶套体9包括有连接套20与气嘴21,连接套20的上端与镶套压圈8连接、下端通过螺纹与气嘴21的上端连接,所述内锥面为气嘴21的下端内壁面。即镶套体9采用分体式结构,通过可拆卸的螺纹结构将连接套20与气嘴21的固定连接,从而当注塑原料在内锥面与外锥面之间堆积时,只需将气嘴21拆卸下来,便可对堆积的注塑原料进行清理,同时也可将气嘴21进行更换,节省后期维护成本。

更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气阀活塞3与芯轴1之间的具体连接结构为:所述气阀活塞3的内孔为台阶孔、包括由上到下设置的大径部二22、中径部23与小径部二24,大径部二22与中径部23之间形成定位台阶二,中径部23与小径部二24之间形成定位台阶三,所述芯轴1贯穿小径部二24且其上端端部设置有位于中径部23内的环形凸沿二25,中径部23螺接有具有螺丝头27的堵头螺丝26,堵头螺丝26的螺丝头27下端面与定位台阶二相抵触,堵头螺丝26的下端面与环形凸沿二25的上端面相抵触,环形凸沿二25的下端面与定位台阶三相抵触。其中,堵头螺丝26的下端面与定位台阶三的上下位置配合实现芯轴1相对气阀活塞3的轴向定位,螺丝头27的下端面与定位台阶二的面接触、以及环形凸沿二25的下端面与定位台阶三的面接触实现复位气道4与进气气道5之间的密封性。

在确保芯轴1相对气阀活塞3的轴向定位的同时,由于存在工艺尺寸偏差,堵头螺丝26的螺丝头27下端面与定位台阶二的面接触很难达到密封的效果。因此为了确保堵头螺丝26与气阀活塞3之间的密封,所述堵头螺丝26的螺丝头27与定位台阶二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28,即借助密封垫圈28的弹性形变来填补堵头螺丝26的工艺尺寸偏差。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