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管道UV内衬法原位固化修复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341882发布日期:2021-03-19 12:24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管道UV内衬法原位固化修复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市政管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市政管道uv内衬法原位固化修复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的污水排水管道,由于建设于城市行车道路下,经过多年运行,必然出现各种缺陷,一旦有隐患的发生和扩大,就会危及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甚至造成环境污染事故。为保证排水管道的正常运行,及时改变污水管道渗漏沉降现状,就要更换或修复大量排水管道。现有污水管道修复技术主要有开挖修复方式和非开挖修复方式,传统的开挖修复方式需要占用道路下的管位,对城市交通影响较大,而且干管埋深较大时,需要进行支护开挖,工程造价较高,施工难度大,不能很好的满足劳动者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的开挖修复方式需要占用道路下的管位,对城市交通影响较大,而且干管埋深较大时,需要进行支护开挖,工程造价较高,施工难度大,不能很好的满足劳动者的需求的问题,提供一种市政管道uv内衬法原位固化修复施工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市政管道uv内衬法原位固化修复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工艺流程:

进一步地,施工准备,在工程开始前,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张贴路标、弯路和封锁等标识在安装管道时,要封锁部分街道和道路,人员下井时,需使用气体检测仪器对井内的气体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管道清淤、预处理,在紫外光固化前,要先对管道进行清淤、管道脱节预处理,使管内部畅通,管内表面平缓,没有尖锐突出物,没有淤泥沉积及水流的涌入,保证管道的稳定性及避免后续的病害源;

进一步地,修复前cctv检测,为了最终确定管道修复时的缺陷状态,保证设计工艺满足修复需要,检测发现管道情况恶化,缺陷等级增加、缺陷数量增加,其变化量仍在工艺允许范围内的继续按照原设计要求施工;

进一步地,防护膜拉入,在拉入软管前应在原有管道内铺设防护膜,防护膜应置于管道底部,宽度大于1/3的管道周长,且在两端固定牢固,在保护膜的表面涂刷肥皂水等润滑剂,防护膜铺设后,用膨胀螺丝及压条把防护膜固定在管道端部外,防止其滑动;

进一步地,软管拉入,保护膜在施工完成后,在管道内拉入玻璃纤维增强的软管,软管拉入速度不大于5m/min,拉入过程中,不得磨损或划伤软管,软管的轴向拉伸率不大于2%,软管拉入后两端至少比原有管道长出300-600mm,确保管口不因绑扎扎头使内衬管变形,拉入速度应大体保持一致,软管拉入后,应及时进行扎头绑扎。扎头绑扎时至少采用3个紧绳器,且扎紧方向相反,扎头端头应平齐并保证扎头垂直,避免软管扭曲;然后放置扎头布,扎头布是为了保护和限制软管充气时过分膨胀的一种软的筒状物;最后连接风管、气压表管;

进一步地,软管充气及安装紫外光灯,接入充气管道,通入压缩空气使软管充分膨胀扩张后紧贴原有管道内壁,压力以1000pa/min的速度均匀增加,直至达到10kpa,然后再以最大5000pa/min的速度增加到15kpa,使得软管充分扩张,再将压力缓慢升到25kpa的工作压力并至少保持10min,停止充气,打开扎头,迅速将8×1000w紫外光灯架放入扎头内。合上扎头盖板锁紧并充气保压,同时将灯架移至管道另一端,保持压力一定时间后开始固化,首先间隔30s顺次打开灯架上8个紫外光灯。开灯后检测管内温度,开始回拉灯架时速度控制在0.3~0.5m/min,并保证管内温度都在80℃以上。灯架回拉至检查井管口停止约3~5min后顺次关掉8个灯。整个固化过程可通过操作台上的视频窗口观察,紫外线灯宜根据修复管管径大小、壁厚进行选择,放入前应在地面提前试灯。紫外线灯不宜强行通过软管的未涨开区域。紫外线灯放入后关闭扎头盖,连接风管、气压管,将显示器清零,并做好相关标记;

进一步地,紫外光固化施工,逐个开启紫外线灯,开启间隔为30s,并根据内衬管管径和壁厚合理控制紫外线灯的前进速度,以保证完全固化,结合显示屏监测情况及时调整控制参数,使软管达到设定的硬化条件,整个固化过程完全可视化。初始固化段速度宜控制在0.2~0.3m/min,正常固化段温度宜控制在80~110℃。初始固化段软管完全硬化后方可开始正常段固化,固化结束段最后0.5m,固化速度宜为0.2~0.3m/min,;

进一步地,端头处理,待软管固化完成后,缓慢释放管道内的压力,待管道内压力降到周围压力后,卸掉扎头,取出灯架,回拉内膜。采用专用工具切除内衬管端口的缩径部位,使得内衬管端口与原有管道端口平齐。当端口处内衬管与原有管道结合不密贴时,应充填树脂混合物进行密封;

进一步地,检测验收,通过cctv检测,观察修复后管道是否存在凹陷、划伤、裂缝、磨损、孔洞、起泡、干斑、隆起、分层和软弱带等缺陷,是否有超过管径10%的变形、相对高度大于2%管道内径的褶皱等问题,管道内衬固化后,主要对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抗拉强度进行测试,并进行闭水或闭气试验。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采用浸满光固性树脂的玻璃纤维软管作为管道修复材料,可塑性强,耐腐蚀、耐磨损性能好,解决管道存在的渗漏、破损等问题,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内衬软管和旧管道之间紧密贴合,修复后没有接头,表面光滑形成连续内衬,可增加管道的整体性;而且不灌浆,过流断面损失小,一定程度上可增加过流流量。

2、本发明中,人员、设备井下作业,路上仅放置配套工具车辆和小面积材料组装场地,施工占地小,不需要开挖路面,不会产生建筑垃圾,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交通通行。

3、本发明中,该工艺施工时间短,管道疏通冲洗后内衬管的固化速度平均可达到1m/min,修复完成后的管道即可投入使用,极大地缩短了管道封堵的时间,有效节省了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施工工艺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一种市政管道uv内衬法原位固化修复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工艺流程:

优选的,施工准备,在工程开始前,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张贴路标、弯路和封锁等标识在安装管道时,要封锁部分街道和道路,人员下井时,需使用气体检测仪器对井内的气体进行检测;

优选的,管道清淤、预处理,在紫外光固化前,要先对管道进行清淤、管道脱节预处理,使管内部畅通,管内表面平缓,没有尖锐突出物,没有淤泥沉积及水流的涌入,保证管道的稳定性及避免后续的病害源;

优选的,修复前cctv检测,为了最终确定管道修复时的缺陷状态,保证设计工艺满足修复需要,检测发现管道情况恶化,缺陷等级增加、缺陷数量增加,其变化量仍在工艺允许范围内的继续按照原设计要求施工;

优选的,防护膜拉入,在拉入软管前应在原有管道内铺设防护膜,防护膜应置于管道底部,宽度大于1/3的管道周长,且在两端固定牢固,在保护膜的表面涂刷肥皂水等润滑剂,防护膜铺设后,用膨胀螺丝及压条把防护膜固定在管道端部外,防止其滑动;

优选的,软管拉入,保护膜在施工完成后,在管道内拉入玻璃纤维增强的软管,软管拉入速度不大于5m/min,拉入过程中,不得磨损或划伤软管,软管的轴向拉伸率不大于2%,软管拉入后两端至少比原有管道长出300-600mm,确保管口不因绑扎扎头使内衬管变形,拉入速度应大体保持一致,软管拉入后,应及时进行扎头绑扎。扎头绑扎时至少采用3个紧绳器,且扎紧方向相反,扎头端头应平齐并保证扎头垂直,避免软管扭曲;然后放置扎头布,扎头布是为了保护和限制软管充气时过分膨胀的一种软的筒状物;最后连接风管、气压表管;

优选的,软管充气及安装紫外光灯,接入充气管道,通入压缩空气使软管充分膨胀扩张后紧贴原有管道内壁,压力以1000pa/min的速度均匀增加,直至达到10kpa,然后再以最大5000pa/min的速度增加到15kpa,使得软管充分扩张,再将压力缓慢升到25kpa的工作压力并至少保持10min,停止充气,打开扎头,迅速将8×1000w紫外光灯架放入扎头内。合上扎头盖板锁紧并充气保压,同时将灯架移至管道另一端,保持压力一定时间后开始固化,首先间隔30s顺次打开灯架上8个紫外光灯。开灯后检测管内温度,开始回拉灯架时速度控制在0.3~0.5m/min,并保证管内温度都在80℃以上。灯架回拉至检查井管口停止约3~5min后顺次关掉8个灯。整个固化过程可通过操作台上的视频窗口观察,紫外线灯宜根据修复管管径大小、壁厚进行选择,放入前应在地面提前试灯。紫外线灯不宜强行通过软管的未涨开区域。紫外线灯放入后关闭扎头盖,连接风管、气压管,将显示器清零,并做好相关标记;

优选的,紫外光固化施工,逐个开启紫外线灯,开启间隔为30s,并根据内衬管管径和壁厚合理控制紫外线灯的前进速度,以保证完全固化,结合显示屏监测情况及时调整控制参数,使软管达到设定的硬化条件,整个固化过程完全可视化。初始固化段速度宜控制在0.2~0.3m/min,正常固化段温度宜控制在80~110℃。初始固化段软管完全硬化后方可开始正常段固化,固化结束段最后0.5m,固化速度宜为0.2~0.3m/min,;

优选的,端头处理,待软管固化完成后,缓慢释放管道内的压力,待管道内压力降到周围压力后,卸掉扎头,取出灯架,回拉内膜。采用专用工具切除内衬管端口的缩径部位,使得内衬管端口与原有管道端口平齐。当端口处内衬管与原有管道结合不密贴时,应充填树脂混合物进行密封;

优选的,检测验收,通过cctv检测,观察修复后管道是否存在凹陷、划伤、裂缝、磨损、孔洞、起泡、干斑、隆起、分层和软弱带等缺陷,是否有超过管径10%的变形、相对高度大于2%管道内径的褶皱等问题,管道内衬固化后,主要对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抗拉强度进行测试,并进行闭水或闭气试验。

具体实施例如下:一种市政管道uv内衬法原位固化修复施工方法,在工作时要先对管道进行清淤、管道脱节预处理,使管内部畅通,管内表面平缓,没有尖锐突出物,没有淤泥沉积及水流的涌入,保证管道的稳定性及避免后续的病害源,在拉入软管前应在原有管道内铺设防护膜,防护膜应置于管道底部,宽度大于1/3的管道周长,且在两端固定牢固,在保护膜的表面涂刷肥皂水等润滑剂,防护膜铺设后,用膨胀螺丝及压条把防护膜固定在管道端部外,防止其滑动,保护膜在施工完成后,在管道内拉入玻璃纤维增强的软管,软管拉入速度不大于5m/min,拉入过程中,不得磨损或划伤软管,软管的轴向拉伸率不大于2%,软管拉入后两端至少比原有管道长出300-600mm,确保管口不因绑扎扎头使内衬管变形,拉入速度应大体保持一致,软管拉入后,应及时进行扎头绑扎。扎头绑扎时至少采用3个紧绳器,且扎紧方向相反,扎头端头应平齐并保证扎头垂直,避免软管扭曲;然后放置扎头布,扎头布是为了保护和限制软管充气时过分膨胀的一种软的筒状物;最后连接风管、气压表管,开灯后检测管内温度,开始回拉灯架时速度控制在0.3~0.5m/min,并保证管内温度都在80℃以上。灯架回拉至检查井管口停止约3~5min后顺次关掉8个灯。整个固化过程可通过操作台上的视频窗口观察,紫外线灯宜根据修复管管径大小、壁厚进行选择,放入前应在地面提前试灯。紫外线灯不宜强行通过软管的未涨开区域。紫外线灯放入后关闭扎头盖,连接风管、气压管,将显示器清零,并做好相关标记,逐个开启紫外线灯,开启间隔为30s,并根据内衬管管径和壁厚合理控制紫外线灯的前进速度,以保证完全固化,结合显示屏监测情况及时调整控制参数,使软管达到设定的硬化条件,整个固化过程完全可视化,初始固化段软管完全硬化后方可开始正常段固化,固化结束段最后0.5m,固化速度宜为0.2~0.3m/min,待软管固化完成后,缓慢释放管道内的压力,待管道内压力降到周围压力后,卸掉扎头,取出灯架,回拉内膜。采用专用工具切除内衬管端口的缩径部位,使得内衬管端口与原有管道端口平齐。当端口处内衬管与原有管道结合不密贴时,应充填树脂混合物进行密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