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管路、漏液检测装置、液冷管路系统和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41879发布日期:2021-03-19 12:24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液冷管路、漏液检测装置、液冷管路系统和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冷管路、漏液检测装置、液冷管路系统和电池包。



背景技术:

在动力汽车行业,电池包是电动汽车的能源核心,主要用于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目前,对电池模组的热管理大多是采用液冷系统,通过在电池包设置液冷管路,将液冷管路与储液设备连接,以使储液设备中的液体传输至液冷管路,实现对电池包的热管理。

但是,液冷管路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漏液的情况,而当液冷管路出现漏液时,会影响电池模组的使用,且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如何防止漏液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研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冷管路、漏液检测装置、液冷管路系统和电池包,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冷管路,包括管路本体、粘合层以及反应层;

所述管路本体用于容置冷却介质;

所述粘合层设置于所述管路本体的外壁,且包裹于所述管路本体;

所述反应层设置于所述粘合层远离所述外壁的一侧,且包裹于所述粘合层,所述反应层可与所述冷却介质发生反应,并产生热量;

所述粘合层可在所述热量下与所述冷却介质发生反应,产生粘性物质,以对所述管路本体进行密封。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液冷管路包括多个子管路、多个接头以及多个截止阀;各所述子管路通过各所述接头连通,各所述截止阀设置于各所述子管路,且与各所述接头连接;

各所述截止阀用于在各所述接头或各所述子管路漏液时,进行锁止。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层包括能够与所述冷却介质发生反应,并产生热量的物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粘合层包括化纤与棉花的混合物。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液冷管路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反应层远离所述粘合层的一侧,且包裹于所述反应层。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漏液检测装置,用于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液冷管路的漏液检测,所述漏液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设备以及检测件;

所述检测件设置于所述液冷管路,所述检测件可在所述液冷管路的反应层与冷却介质发生反应,产生热量时,发生熔断,并产生电压变化;

所述检测设备用于检测所述检测件的电压,根据所述检测件的电压变化,判断所述液冷管路是否发生漏液。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液冷管路包括多个子管路;所述检测件包括多个子检测件,各所述子检测件设置于各所述子管路;

各所述子检测件可在各所述子管路的反应层与所述冷却介质发生反应,产生热量时,发生熔断,并产生电压变化;

所述检测设备用于检测各所述子检测件的电压,根据各所述子检测件的电压变化,判断各所述子管路是否发生漏液,并在发生漏液时,确定漏液的子管路的位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漏液检测装置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液冷管路包括多个接头与多个截止阀,各所述接头与各所述截止阀连接,各所述接头上设置有能够与冷却介质发生反应,并产生热量的物质;

各所述温度传感器靠近于各所述接头设置,用于检测各所述接头处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各所述接头的温度传输至所述检测设备;

所述检测设备用于根据检测到的各所述接头的温度,判断各所述接头是否发生漏液,并在发生漏液时,控制漏液的接头所连接的截止阀进行锁止。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冷管路系统,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液冷管路和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

所述漏液检测装置与所述液冷管路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液冷管路是否发生漏液。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模组以及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液冷管路系统;

所述液冷管路系统的液冷管路设置于各所述电池模组之间,用于对各所述电池模组进行温度调节;

所述液冷管路系统的漏液检测装置与所述液冷管路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液冷管路是否发生漏液。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管路、漏液检测装置、液冷管路系统和电池包,包括管路本体、粘合层以及反应层,管路本体用于容置冷却介质,粘合层设置于管路本体的外壁,且包裹于管路本体,反应层设置于粘合层远离外壁的一侧,且包裹于粘合层,反应层可与冷却介质发生反应,并产生热量,粘合层可在热量下与冷却介质发生反应,产生粘性物质,以对管路本体进行密封。如此,在液冷管路发生漏液时,反应层与冷却介质发生反应,产生热量,使粘合层与冷却介质发生反应,生成粘性物质,对管路漏液位置进行密封,有效改善了冷却介质的泄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冷管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冷管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冷管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冷管路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漏液检测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冷管路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冷管路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标:100-液冷管路;10-管路本体;20-粘合层;30-反应层;40-冷却介质;50-保护层;101-接头;102-子管路;103-截止阀;200-检测件;300-检测设备;400-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如背景技术所述,在动力汽车行业,电池包是电动汽车的能源核心,主要用于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目前,对电池模组的热管理大多是采用液冷系统,通过在电池包设置液冷管路,将液冷管路与储液设备连接,以使储液设备中的液体传输至液冷管路,实现对电池包的热管理。但是,液冷管路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漏液的情况,而当液冷管路出现漏液时,会影响电池模组的使用,且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如何防止漏液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基于上述研究,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冷管路、漏液检测装置、液冷管路系统和电池包,以改善上述问题。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冷管路100的结构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管路100包括管路本体10、粘合层20以及反应层30。

管路本体10用于容置冷却介质40。

粘合层20设置于管路本体10的外壁,且包裹于管路本体10。

反应层30设置于粘合层20远离所述外壁的一侧,且包裹于粘合层20,反应层30可与冷却介质40发生反应,并产生热量。

粘合层20可与冷却介质40发生反应,并在热量下,产生粘性物质,以对管路本体10进行密封。

其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冷管路100包括3层结构,最里层为液冷管路100的管路本体10,用于容置冷却介质40。中间层为粘合层20,包裹管路本体10。最外层为反应层30,包裹粘合层20。

在本实施例中,反应层30可与冷却介质40发生反应,产生热量。粘合层20可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与冷却介质40发生反应,产生粘性物质。因此,在液冷管路100发生漏液时,反应层30先与冷区介质发生反应,产生热量,由于热量的产生,导致温度升高,因此,粘合层20可与冷却介质40发生反应,生成粘性物质,对液冷管路100的漏液位置进行密封,从而防止液冷管路100继续进行漏液。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冷却介质40可以为碱性冷却液,如在乙二醇水溶液中添加碱性物质。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反应层30包括能够与冷却介质40发生反应,并产生热量的物质,如氧化钙,其中氧化钙可与水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粘合层20包括化纤与棉质材料的混合物,如化纤材料与棉花的混合物。其中,从石油里提取出来的化纤与棉花混在一起后,在高温条件下,与碱性水会发生反应,并会产生超强的粘性物质。因此,利用该粘性物质,即可在漏液的位置进行密封,从而解决漏液的问题。

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当液冷管路100发生漏液时,碱性的乙二醇水溶液与反应中的氧化钙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热量以及氢氧化钙,而由于热量的产生,导致温度升高,同时由于冷却介质40是碱性冷却液,且伴随着氢氧化钙的产生,因此,化纤和棉花可以与冷却介质40发生反应,产生粘性物质,对漏液的位置进行密封。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反应层30以及粘合层20、反应层30与冷却介质40的反应物,对其他的器件造成损坏,可选的,请结合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液冷管路100还包括保护层50,该保护层50设置于反应层30远离粘合层20的一侧,且包裹于反应层30。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该保护层50可以是耐碱玻璃纤维材料,其中,耐碱玻璃纤维材料不仅耐碱性强,且耐热性也较强,因此,可以有效防止反应层30以及粘合层20、反应层30与冷却介质40的反应物,对其他的器件造成损坏。

可选的,请结合参阅图3,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冷管路100包括多个子管路102以及多个接头101,各管路通过各接头101连通,即各个管路之间通过接头101实现连通。而由于在液冷管路100在使用中,接头101也容易发生漏液,因此,请结合参阅图4,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冷管路100还包括多个截止阀103,各截止阀103设置于各管路上,且与各接头101连接。各截止阀103用于在各接头101或各子管路102漏液时,进行锁止。

例如,当发现接头101漏液时,可通过该接头101连接的截止阀103减少该接头101处的水压,或者控制该接头101处的冷却液的流通,如此,可避免接头101继续漏液。又例如,当发现某个子管路102漏液时,可通过该子管路102对应的上游接头101和下游接头101连接的截止阀103进行锁止。

可选的,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子管路102包括进水主管路、出水主管路以及多条液冷扁管等。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冷管路100通过在管路上设置截止阀103,通过截止阀103在接头101或子管路102漏液时,进行锁止,如此,可有效解决接头101或管路漏液的问题。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冷管路100,通过在管路本体10上设置粘合层20和反应层30,如此,在液冷管路100发生漏液时,反应层30与冷却介质40发生反应,产生热量,使粘合层20与冷却介质40发生反应,生成粘性物质,对管路漏液位置进行密封,有效解决了冷却介质40的泄漏的问题。

在液冷管路100发生泄漏后,为了保证后续能正常使用,还需要及时将已漏液的管路进行更换,而实际应用中,电池包的结构较为复杂,导致液冷管路100的漏液检测较为不便,基于此,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漏液检测装置,用于实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冷管路100的漏液检测。

请结合参阅图5,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漏液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设备300以及检测件200。

检测件200设置于液冷管路100,检测件200可在液冷管路100的反应层30与冷却介质40发生反应,产生热量时,发生熔断,并产生电压变化。

检测设备300用于检测检测件200的电压,根据检测件200的电压变化,判断液冷管路100是否发生漏液。

其中,如图6所示,检测件200可以设置于液冷管路100的反应层30和粘合层20之间,如此,当液冷管路100漏液时,反应层30和冷却介质40发生反应所产生的热量,则可将检测件200熔断。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检测件200可以为电阻丝,检测件200上施加有一固定电压,当检测件200熔断时,电压则会发生变化。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检测设备300与检测件200连接,检测设备300可以根据检测件200的电压变化,判断液冷管路100是否发生漏液。当检测设备300检测到检测件200的电压发生变化后,则可以判定液冷管路100发生了漏液。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检测设备300可以是整车控制器(vcu)或电池管理系统(bms)。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漏液检测装置,通过在液冷管路100设置检测件200,根据检测件200的电压变化,对液冷管路100进行漏液检测,方便快捷,简单有效。

由于实际应用中,液冷管路100包括进水主管路、出水主管路以及多条液冷扁管等,管路结构较为复杂。为了能快速地定位到漏液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检测件200包括多个子检测件,各子检测件设置于各子管路102。

各子检测件可在各子管路102的反应层30与冷却介质40发生反应,产生热量时,发生熔断,并产生电压变化。

检测设备300用于检测各子检测件的电压,根据各子检测件的电压变化,判断各子管路102是否发生漏液,并在发生漏液时,确定漏液的子管路102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子管路102上均设置有子检测件,每个子检测件均与检测设备300连接,因此,检测设备300可根据子检测件的电压变化,判断设置子检测件的子管路102是否漏液,并根据子检测件的位置确定出漏液位置。其中,检测设备300预先存储每个子检测件的安装位置信息,根据每个子检测件的安装位置信息即可得到每个子检测件安装的子管路102的位置。

例如,当某个子管路102发生漏液时,该子管路102的反应层30和冷却介质40发生反应,产生热量,该子管路102的子检测件被产生的热量熔断,发生电压变化,检测设备300检测到该子检测件的电压发生的变化后,判定该子管路102发生漏液,并根据该子检测件的位置,确定出该子管路102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液冷管路100包括多个接头101,为了检测接头101是否漏液,请结合参阅图7,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漏液检测装置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400,液冷管路100包括多个接头101与多个截止阀103,各接头101与各截止阀103连接,各接头101上设置有能够与冷却介质40发生反应,并产生热量的物质。

各温度传感器400靠近于各接头101设置,用于检测各接头101处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各接头101的温度传输至检测设备300。

检测设备300用于根据检测到的各接头101的温度,判断各接头101是否发生漏液,并在发生漏液时,控制漏液的接头101所连接的截止阀103进行锁止。

其中,如图7所示,各温度传感器400靠近各接头101设置,对各接头101的温度进行检测。当接头101发生漏液时,冷却介质40与设置在接头101上的物质发生反应,产生热量,温度升高,温度传感器400将检测到的接头101的温度发送至检测设备300,检测设备300在接收到温度传感器400发送的温度后,判断温度是否升高,若温度升高,则判定接头101发生漏液。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截止阀103为电子截止阀103,当检测设备300在判定接头101发生漏液后,则可以控制接头101所连接的截止阀103进行锁止,以避免接头101继续发生漏液。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检测设备300存储有每个温度传感器400的位置信息,因此,检测设置在根据温度传感器400返回的接头101的温度,判定接头101漏液后,可根据该温度传感器400的位置信息,定位到该温度传感器400靠近的接头101,从而确定出漏液的接头101的位置。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接头101上,能与冷却介质40发生反应,产生热量的物质,与反应层30中能够与所述冷却介质40发生反应,并产生热量的物质相同。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漏液检测装置,通过在接头101上设置能够与冷却介质40发生反应并产生热量的物质,并通过温度传感器400检测接头101处的温度,进而可根据温度传感器400检测的接头101的温度,检测出接头101是否发生漏液,并在漏液时,实现锁止。

在上述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管路系统,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液冷管路100和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

漏液检测装置与液冷管路100连接,用于检测液冷管路100是否发生漏液。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液冷管路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液冷管路100和漏液检测装置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在上述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模组以及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液冷管路系统。

液冷管路系统的液冷管路100设置于各电池模组之间,用于对各电池模组进行温度调节。

液冷管路系统的漏液检测装置与液冷管路100连接,用于检测液冷管路100是否发生漏液。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电池包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液冷管路100和漏液检测装置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管路、漏液检测装置、液冷管路系统和电池包,包括管路本体、粘合层以及反应层,管路本体用于容置冷却介质,粘合层设置于管路本体的外壁,且包裹于管路本体,反应层设置于粘合层远离外壁的一侧,且包裹于粘合层,反应层可与冷却介质发生反应,并产生热量,粘合层可在热量下与冷却介质发生反应,产生粘性物质,以对管路本体进行密封。如此,在液冷管路发生漏液时,反应层与冷却介质发生反应,产生热量,使粘合层与冷却介质发生反应,生成粘性物质,对管路漏液位置进行密封,有效改善了冷却介质的泄漏的问题。

除此之外,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漏液检测装置,通过在液冷管路设置检测件,根据检测件的电压变化,对液冷管路进行漏液检测,方便快捷,简单有效。通过在接头上设置能够与冷却介质发生反应并产生热量的物质,并设置温度传感器检测接头处的温度,进而可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接头的温度,检测出接头是否发生漏液,并在漏液时,实现锁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