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倾瓦轴承油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75705发布日期:2020-05-08 17:47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倾瓦轴承油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轴承润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倾瓦轴承油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可倾瓦滑动轴承是一种液体动压轴承,由若干独立的能绕点摆动的可倾瓦块组成。可倾瓦滑动轴承在工作时,借助润滑油膜的流体动压力作用在瓦面和轴颈表面间形成油楔,使两表面完全脱离接触,此可倾瓦滑动轴承产生的油楔在长时间工作下,容易发热,从而破坏油楔,造成干磨损害轴承,此时需要持续供给润滑油来带走工作产生的热量,和建立新的油楔达到本身的动态平衡。现有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额外增设泵机等方式,将润滑油泵送到可倾瓦轴承上进行润滑,这种单独设置可倾瓦滑动轴承配油站的方式,不仅占地面积大,并且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同时也增大了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倾瓦轴承油润滑结构,利用轴承的转动将润滑油带至润滑装置中,润滑装置将润滑油引流至轴承两端面的可倾瓦块上,起到了良好的润滑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倾瓦轴承油润滑结构,包括套设在横置的转轴上且随转轴同步转动的轴承,所述轴承的外部设有润滑装置,轴承的下半部浸没在油池的润滑油液面以下,轴承随转轴转动时,将润滑油带至润滑装置中,润滑装置将润滑油引流至轴承两端面上的可倾瓦块上。

优选的,所述润滑装置包括立式套设在轴承上的润滑油盘且两者为相对转动,润滑油盘的上设有引流单元用于引流润滑油。

优选的,所述引流单元设置两组分置在圆环状润滑油盘上半部的两侧,引流单元中的润滑油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落至可倾瓦块上。

优选的,所述引流单元包括临近润滑油盘内环的引流腔,所述引流腔的底部设有与润滑油盘环内连通的入液口;引流腔上还设有引流槽孔且孔口指向为水平向。

优选的,所述引流腔置于润滑油盘的环身内,且沿润滑油盘的内环布置,入液口开设在润滑油盘内环壁上,引流槽孔开设在润滑油盘的端面上且孔长方向沿润滑油盘弧向延伸布置。

优选的,所述引流腔的上部还设有与润滑油盘环内连通的出液口。

优选的,所述润滑油盘的底部在环身内开设有集油槽,集油槽的两侧设有回油孔与油池连通;集油槽的顶部设有与润滑油盘环内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两通孔分置在集油槽顶部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润滑油盘的内壁呈向环身凹陷的凹槽状,且均与入液口、出液口、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连接。

优选的,所述润滑油盘的径向环身采用镂空结构。

优选的,所述轴承的外圆周上设有用于携带润滑油的沉孔,沉孔设置多个且均匀分布在轴承的外圆周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轴承随转轴转动时,轴承将油池中的润滑油带至润滑装置中,润滑装置将润滑油引流至轴承两端面上的可倾瓦块上,起到良好的润滑效果,同时润滑油在可倾瓦块上润滑完成后,重新滴落在油池中,达到自润滑的回路循环效果,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同时稳定好。

2)、轴承随转轴转动时,其轴身将油池中的润滑油带至润滑油盘的内环壁上,轴承在高速转动时,润滑油盘的内环壁上的润滑油在惯性的作用下沿壁面向上蔓延,从引流腔的入液口流入到引流腔中,而引流腔中的润滑油从两侧端面上的引流槽孔中流出,在重力的作用下落至可倾瓦块上,起到了良好的自润滑目的。

3)、润滑油从出液口流出,流入到轴承的轴身上,轴承重新将润滑油甩至润滑油盘的内壁上,润滑油沿润滑油盘的内壁蔓延至另一引流腔中,此时润滑油从此引流腔的引流槽孔中流出,对可倾瓦块进行润滑,保证润滑效果。

4)、集油槽的作用是将润滑油盘内环壁流下的润滑油进行收集,润滑油是沿润滑油盘的内壁向上蔓延的,而当润滑油自身的惯性不足时,会沿润滑油盘的内壁向下流淌,从集油槽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回流到集油槽中,然后集油槽中的润滑油通过回油孔回流到油池中,避免浪费。

5)、沉孔的设置保证了轴承转动时携带润滑油的能力,增大了润滑油的提取量,使本结构中的润滑油供给充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润滑油盘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润滑油盘b-b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润滑油盘c-c处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润滑油盘d-d处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2中润滑油盘e-e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可倾瓦轴承油润滑结构,包括套设在横置的转轴10上且随转轴10同步转动的轴承20,所述轴承20的外部设有润滑装置,轴承20的下半部浸没在油池40的润滑油液面以下,轴承20随转轴10转动时,将润滑油带至润滑装置中,润滑装置将润滑油引流至轴承20两端面上的可倾瓦块21上。轴承20随转轴10转动时,轴承20将油池40中的润滑油带至润滑装置中,润滑装置将润滑油引流至轴承20两端面上的可倾瓦块21上,起到良好的润滑效果,同时润滑油在可倾瓦块21上润滑完成后,重新滴落在油池40中,达到自润滑的回路循环效果,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同时稳定好。

润滑装置包括立式套设在轴承20上的润滑油盘30且两者为相对转动,润滑油盘20上设有引流单元用于引流润滑油。

所述引流单元设置两组分置在圆环状润滑油盘30上半部的两侧,使润滑更加均匀,引流单元中的润滑油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落至可倾瓦块21上。润滑油盘30套设在轴承20上,润滑油盘30的内壁与轴承20的外圈之间存在间隙,同时润滑油盘30相对于轴承20静止不动,轴承20转动时,将润滑油带至润滑油盘30中,而润滑油盘30上半部两侧的引流单元中的润滑油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落至可倾瓦块21上,无需外部提供动力,从而实现自润滑。

如图1、2、5所示,所述引流单元包括临近润滑油盘30内环的引流腔50,所述引流腔50的底部设有与润滑油盘20环内连通的入液口51;引流腔50上还设有引流槽孔52且孔口指向为水平向。

所述引流腔50置于润滑油盘30的环身内,且沿润滑油盘30的内环布置,入液口51开设在润滑油盘30内环壁上,引流槽孔52开设在润滑油盘30的端面上且孔长方向沿润滑油盘30弧向延伸布置。轴承20随转轴10转动时,其轴身将油池40中的润滑油带至润滑油盘30的内环壁上,轴承20在高速转动时,润滑油盘30的内环壁上的润滑油在惯性的作用下沿壁面向上蔓延,从引流腔50的入液口51流入到引流腔50中,而引流腔50中的润滑油从两侧端面上的引流槽孔52中流出,在重力的作用下落至可倾瓦块21上,起到了良好的自润滑目的。

所述引流腔50的上部还设有与润滑油盘30环内连通的出液口53。为了避免引流腔50挤压过多的润滑油,导致润滑油从引流槽孔52中呈激射的方式喷出,引流腔50的上部还设有与润滑油盘30环内连通的出液口53,当引流腔50中润滑油过多时,润滑油从出液口53流出,流入到轴承20的轴身上,轴承20重新将润滑油甩至润滑油盘30的内壁上,润滑油沿润滑油盘30的内壁蔓延至另一引流腔50中,此时润滑油从此引流腔50的引流槽孔52中流出,对可倾瓦块21进行润滑,保证润滑效果;另外在两引流腔50之间的润滑油盘30盘身上设有顶部挡油筋板33,顶部挡油筋板33将飞溅处的润滑油隔回油池40中,避免飞溅。

所述润滑油盘30的底部在环身内开设有集油槽32,集油槽32的两侧设有回油孔321与油池40连通;集油槽32的顶部设有与润滑油盘30环内连通的第一通孔322、第二通孔323,两通孔分置在集油槽32顶部的两侧。集油槽32的作用是将润滑油盘30内环壁流下的润滑油进行收集,润滑油是沿润滑油盘30的内壁向上蔓延的,而当润滑油自身的惯性不足时,会沿润滑油盘30的内壁向下流淌,从集油槽32的第一通孔322、第二通孔323回流到集油槽32中,然后集油槽32中的润滑油通过回油孔321回流到油池40中,避免浪费。

为了进一步保证润滑油沿润滑油盘30的内壁流动,所述润滑油盘30的内壁呈向环身凹陷的凹槽状,且均与入液口51、出液口53、第一通孔322、第二通孔323连接,润滑油盘30凹槽状的内壁,对润滑油进行导流限位,进而保证本结构的润滑效果。

所述润滑油盘30的径向环身采用镂空结构,减轻了本结构的自重,即减轻整个可倾瓦轴承的重量。

所述轴承20的外圆周上设有用于携带润滑油的沉孔22,沉孔22设置多个且均匀分布在轴承20的外圆周上,同时沉孔22转动经过集油槽32,可将集油槽32中润滑油带出。沉孔22的设置保证了轴承20转动时携带润滑油的能力,增大了润滑油的提取量,使本结构中的润滑油供给充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