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定螺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3381发布日期:2019-11-12 23:44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紧定螺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固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紧定螺钉。



背景技术:

无头螺钉是一种机械零件,是普通内六角螺丝的一种变形产品,主要用于紧固定连接机构中不变于沉头的孔位的连接。起锁紧、简单定位、限位等的作用。

目前,在人们在对两个部件进行连接紧固时,偶尔会出现螺杆较短的情况,导致两个部件不能很好的连接紧固,这时在没有配备适配的长螺栓的情况下,一次性不能紧固,需配备与之适配的长螺栓才能紧固,因此,需要一种紧定螺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紧定螺钉,具有对增加螺钉长度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紧定螺钉,包括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上开设有第一内六角槽,所述第二螺纹杆靠近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嵌入第一内六角槽的有六棱柱,所述第二螺纹杆远离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内六角槽;所述第一内六角槽的底部开设有方槽,所述方槽内滑设有方杆,所述方槽内设有防止方杆从方槽内完全拉出的限位件,所述第二内六角槽底部开设有连通六棱柱且供方杆插入的通孔;所述方杆靠近上端的侧边开设有燕尾孔,所述第二内六角槽底部开设有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一燕尾槽内滑设有插入燕尾孔内的燕尾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方杆从第一螺纹杆的方槽内拉出,直至三角块与导向块抵接,将方杆插入到第二螺纹杆远离第二内六角槽一端的通孔内,方杆最终穿出到第二内六角槽内,驱动燕尾块使燕尾块向燕尾孔移动,燕尾块穿过燕尾孔插入到第二燕尾槽内,促使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内六角槽底部开设有第二燕尾槽,所述燕尾块穿过燕尾孔可插入到第二燕尾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方杆被固定后不容易松动,促使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固定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燕尾块上端远离燕尾孔的固定连接有操作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人手操作操作块对燕尾块进行驱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操作块上设置有防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人手与操作块的摩擦力,方便人手对操作块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方杆插入通孔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方杆插入到通孔内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包括分别固定连接于方槽两侧的两导向块和分别固定连接于方杆两侧的两三角块,所述方杆从方槽内拉出时,两所述导向块分别与两所述三角块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方杆从方槽内拉出时,导向块没有开设倒角的一侧与三角块抵接,防止方杆从方槽内完全拉出,限制了方杆拉出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方杆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连通方杆底部的导向槽,两所述三角块分别固定连接于两导向槽内靠近方杆下端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导向块滑设在导向槽内,使方杆只能沿方槽上下运动,具有限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块远离方槽侧壁的一端与朝向方槽开口的一端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二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杆插入到方槽内时,三角块斜面和导向块斜面接触,方便方杆插入到方槽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方杆从第一螺纹杆的方槽内拉出,直至三角块与导向块抵接,将方杆插入到第二螺纹杆远离第二内六角槽一端的通孔内,方杆最终穿出到第二内六角槽内,驱动燕尾块使燕尾块向燕尾孔移动,燕尾块穿过燕尾孔插入到第二燕尾槽内,促使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凸显操作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凸显限位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螺纹杆;11、第一内六角槽;12、方槽;13、方杆;131、第一倒角;132、燕尾孔;133、导向槽;134、三角块;14、导向块;141、第二倒角;2、第二螺纹杆;21、六棱柱;22、第二内六角槽;23、通孔;24、第一燕尾槽;25、燕尾块;251、操作块;252、防滑槽;26、第二燕尾槽;3、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螺钉,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第一螺纹杆1和第二螺纹杆2,第一螺纹杆1上开设有第一内六角槽11,第二螺纹杆2靠近第一螺纹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嵌入第一内六角槽11的有六棱柱21。第二螺纹杆2远离第一螺纹杆1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内六角槽22。第一内六角槽11的底部开设有方槽12,方槽12内滑设有方杆13,方槽12内设有防止方杆13从方槽12内完全拉出的限位件3,第二内六角槽22底部开设有连通六棱柱21且供方杆13插入的通孔23,方杆13的长度长于通孔23沿轴线方向的长度。方孔插入通孔23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倒角131。

如图2和图3所示,方杆13靠近上端的侧面开设有燕尾孔132,第二内六角槽22底部开设有第一燕尾槽24,第一燕尾槽24内滑设有插入燕尾孔132内的燕尾块25。燕尾块25沿燕尾孔132的轴线方向的长度长于通孔23沿燕尾孔132的轴线方向的长度。通孔23相对第一燕尾槽24的一端开设有供燕尾块25插入的第二燕尾槽26。驱动燕尾块25穿过燕尾孔132,并插入第二燕尾槽26,使方杆13被固定后不容易松动,促使第一螺纹杆1和第二螺纹杆2固定更稳定。

如图2和图3所示,燕尾块25上端远离燕尾孔13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操作块251。驱动操作块251带动燕尾块25沿第一燕尾槽24朝方杆13运动,插入到燕尾孔132中,使得第一螺纹杆1和第二螺纹杆2连接。操作块251远离燕尾块25的一端开设有防滑槽252,可以增加人手与操作块251的摩擦力,更好地驱动操作块251移动。

如图2和图4所示,方杆13相对的两侧开设有连通方杆13底部的导向槽133,限位件3包括卡槽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滑设于两方槽12内的两导向块14和分别固定连接于两导向槽133内靠近方杆13下端的两三角块134,两三角块134的斜面均朝向方杆13下端,两导向块14远离方槽12侧壁的一端与朝向方槽12开口的一端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二倒角141。使得方杆13在插入到方槽12时,需要将方杆13开设有导向槽133的一侧与方槽12固定连接导向块14的一侧调整到同一侧,才能将方块插入到方槽12。同时两导向块14分别滑设在两导向槽133内,使得方杆13只能沿方槽12上下运动,具有限位作用。

如图2和图4所示,在方杆13插入方槽12时,三角块134的斜面与第二倒角141抵接,方便方杆13插入到方槽12内;反之,将方杆13从方槽12内拉出时,导向块14没有开设倒角的一侧与三角块134抵接,使得方杆13不容易从方槽12内拉出。

工作原理:将方杆13开设有导向槽133的一端插入方孔内,再将方杆13从第一螺纹杆1的方槽12内拉出,直至三角块134与导向块14抵接。将方杆13插入到第二螺纹杆2远离第二内六角槽22一端的通孔23内,方杆13最终穿出到第二内六角槽22内,驱动燕尾块25使燕尾块25向燕尾孔132移动,燕尾块25穿过燕尾孔132插入到第二燕尾槽26内,促使第一螺纹杆1和第二螺纹杆2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