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杆塔抱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00606发布日期:2019-10-29 21:46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滑杆塔抱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抱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滑杆塔抱箍。



背景技术:

抱箍是用一种材料抱住或箍住另外一种材料的构件,它属于紧固件,抱箍有好多种,电缆抱箍,电线杆抱箍,拉线抱箍,吊线抱箍,不锈钢抱箍都是比较常用的,随着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杆塔抱箍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抱箍内侧较为光滑,与杆塔间的摩擦力较小,长时间易松动,在抱箍上固定其他物件可固定的空间不够。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防滑杆塔抱箍,解决了抱箍内侧较为光滑,与杆塔间的摩擦力较小,长时间易松动的问题,在抱箍上固定其他物件可固定的空间不够的问题,达到了增加摩擦力,避免抱箍滑落的几率,且增加固定的空间,便于固定其他物件的有益效果。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滑杆塔抱箍,包括第一箍体、第二箍体、第一固定螺栓、第二固定螺栓、防滑装置和支撑固定装置,所述第一箍体右端通过第一固定螺栓与第二箍体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箍体左端通过第二固定螺栓与第二箍体左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滑装置设置在第一箍体内侧和第二箍体内侧,所述支撑固定装置设置在第一箍体后端,所述防滑装置由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防滑块、第二防滑块、第一凸起块和第二凸起块组成,所述第一壳体后端与第一箍体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前端与第二箍体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滑块设置在第一壳体内部且与第一壳体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滑块设置在第二壳体内部且与第二壳体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凸起块后端与第一防滑块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凸起块前端与第二防滑块后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固定装置由滑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滑板、第二滑板和螺孔组成,所述滑轨前端中部与第一箍体后端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右端与第一箍体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前端与滑轨后端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后端与滑轨前端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左端与第一箍体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板前端与滑轨后端左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板前端与滑轨后端右侧滑动连接,所述螺孔设置在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后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箍体和第二箍体均为半圆状,且两者合并成一个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状大小相同,均为弧状,与第一箍体和第二箍体弯曲程度相匹配,且上下两端均为锯齿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块设置有两个以上,且呈等距排列在第一防滑块前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凸起块设置有两个以上,且呈等距排列在第二防滑块后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形状均为三角状。

进一步的,所述螺孔设置有两个以上,且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上均设置有相等数量的螺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板材质为低合金结构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滑块材质为橡胶。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抱箍内侧较为光滑,与杆塔间的摩擦力较小,长时间易松动的问题,本设计提出防滑装置设计,解决了抱箍内侧较为光滑,与杆塔间的摩擦力较小,长时间易松动的问题,由第一凸起块和第二凸起块与杆塔外表面相接触,且随着第一固定螺栓和第二固定螺栓的拧紧,第一防滑块和第二防滑块体积被压缩,随之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也触及到杆塔外侧,通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的锯齿和第一防滑块和第二防滑块上第一凸起块和第二凸起块增加的摩擦力,达到增加摩擦力,避免抱箍滑落的几率有益效果。

2)、为解决在抱箍上固定其他物件可固定的空间不够的问题,本设计提出支撑固定装置设计,解决了在抱箍上固定其他物件可固定的空间不够的问题,将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向外拉动,使得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在滑轨上移动,接着通过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上的螺孔利用螺栓将标牌固定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上,达到增加固定的空间,便于固定其他物件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防滑装置俯视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滑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固定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固定装置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滑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箍体-1、第二箍体-2、第一固定螺栓-3、第二固定螺栓-4、防滑装置-5、支撑固定装置-6、第一壳体-51、第二壳体-52、第一防滑块-53、第二防滑块-54、第一凸起块-55、第二凸起块-56、滑轨-61、第一支撑板-62、第二支撑板-63、第一滑板-64、第二滑板-65、螺孔-66。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方案中:

防滑装置5、支撑固定装置6、第一壳体51、第二壳体52、第一防滑块53、第二防滑块54、第一凸起块55、第二凸起块56、滑轨61、第一支撑板62、第二支撑板63、第一滑板64、第二滑板65、螺孔66为本实用新型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

第一箍体1、第二箍体2、第一固定螺栓3、第二固定螺栓4为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与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滑杆塔抱箍:包括第一箍体1、第二箍体2、第一固定螺栓3、第二固定螺栓4、防滑装置5和支撑固定装置6,第一箍体1右端通过第一固定螺栓3与第二箍体2右端固定连接,第一箍体1左端通过第二固定螺栓4与第二箍体2左端固定连接,防滑装置5设置在第一箍体1内侧和第二箍体2内侧,支撑固定装置6设置在第一箍体1后端,防滑装置5由第一壳体51、第二壳体52、第一防滑块53、第二防滑块54、第一凸起块55和第二凸起块56组成,第一壳体51后端与第一箍体1前端固定连接,第二壳体52前端与第二箍体2后端固定连接,第一防滑块53设置在第一壳体51内部且与第一壳体51内部固定连接,第二防滑块54设置在第二壳体52内部且与第二壳体52内部固定连接,第一凸起块55后端与第一防滑块53前端固定连接,第二凸起块56前端与第二防滑块54后端固定连接,支撑固定装置6由滑轨61、第一支撑板62、第二支撑板63、第一滑板64、第二滑板65和螺孔66组成,滑轨61前端中部与第一箍体1后端中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62右端与第一箍体1左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62前端与滑轨61后端左侧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63后端与滑轨61前端右侧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63左端与第一箍体1左端固定连接,第一滑板64前端与滑轨61后端左侧滑动连接,第二滑板65前端与滑轨61后端右侧滑动连接,螺孔66设置在第一滑板64和第二滑板65后端。

其中,所述第一箍体1和第二箍体2均为半圆状,且两者合并成一个圆,与杆塔形状相匹配,便于固定在杆塔上。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形状大小相同,均为弧状,与第一箍体1和第二箍体2弯曲程度相匹配,且上下两端均为锯齿状,能有效的使得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与杆塔接触面不平滑,增加摩擦。

其中,所述第一凸起块55设置有两个以上,且呈等距排列在第一防滑块53前端,能有效的增加摩擦力,避免抱箍滑落。

其中,所述第二凸起块56设置有两个以上,且呈等距排列在第二防滑块54后端,能有效的增加摩擦力,避免抱箍滑落。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62和第二支撑板63形状均为三角状,能有有效的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增加滑轨61与第一箍体1之间的牢固性。

其中,所述螺孔66设置有两个以上,且第一滑板64和第二滑板65上均设置有相等数量的螺孔66,便于安装不同大小的标牌。

其中,所述第一滑板64材质为低合金结构钢,强度高,耐腐蚀。

其中,所述第一防滑块53材质为橡胶,弹性较高,表面粗糙。

本专利所述的第一滑板64材质为低合金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是指合金成分总量在5%以下的合金结构钢,这种钢的含碳量与低碳钢相似,主要靠少量合金元素进行强化、改善韧性和可焊性,其强度要比同等碳敬的碳素钢高得多,广泛用于压力容器、化工设备、锅炉、桥梁、车辆、船舶及大型钢结构,合金元素锰、硅、钼吋以引起固溶强化作用,钒和铌可细化晶粒、改善韧性,钼可以起到提高淬透性、促使获得贝氏体组织的作用,还可提高热强性。

工作原理:首先将第一箍体1和第二箍体2套在杆塔上,接着通过第一固定螺栓3和第二固定螺栓4将第一箍体1和第二箍体2锁紧,将其固定在杆塔上,在第一箍体1和第二箍体2内设置有防滑装置5,当与杆塔外表面接触时,首先与第一凸起块55和第二凸起块56相接触,随着第一固定螺栓3和第二固定螺栓4的拧紧,第一防滑块53和第二防滑块54体积被压缩,随之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也触及到杆塔外侧,通过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上的锯齿和第一防滑块53和第二防滑块54上第一凸起块55和第二凸起块56增加的摩擦力,当需要安装一些标牌时,将第一滑板64和第二滑板65向外拉动,使得第一滑板64和第二滑板65在滑轨61上移动,接着通过第一滑板64和第二滑板65上的螺孔66利用螺栓将标牌固定第一滑板64和第二滑板65上,且在第一箍体1和滑轨61之间通过第一支撑板62和第二支撑板63进行支撑固定,本设计提出防滑装置5设计,解决了抱箍内侧较为光滑,与杆塔间的摩擦力较小,长时间易松动的问题,由第一凸起块55和第二凸起块56与杆塔外表面相接触,且随着第一固定螺栓3和第二固定螺栓4的拧紧,第一防滑块53和第二防滑块54体积被压缩,随之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也触及到杆塔外侧,通过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上的锯齿和第一防滑块53和第二防滑块54上第一凸起块55和第二凸起块56增加的摩擦力,达到增加摩擦力,避免抱箍滑落的几率有益效果,本设计提出支撑固定装置6设计,解决了在抱箍上固定其他物件可固定的空间不够的问题,将第一滑板64和第二滑板65向外拉动,使得第一滑板64和第二滑板65在滑轨61上移动,接着通过第一滑板64和第二滑板65上的螺孔66利用螺栓将标牌固定第一滑板64和第二滑板65上,达到增加固定的空间,便于固定其他物件的有益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