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履带车辆的变速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27001发布日期:2020-06-09 19:59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履带车辆的变速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速箱,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履带车辆的变速箱。



背景技术:

目前履带行走式收获机械主要是水田的水稻收割作业,由于环保要求禁止焚烧秸秆,必须随机切碎抛入水田里,这样只有深翻、深埋碎秸秆才能防止病虫害及不影响下季插秧作业,长期深翻深耕形成了水田深泥脚,收割机械作业时下陷深转弯困难、功耗加大。变速箱对于履带式车辆又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人们设计出了很多关于履带式车辆变速箱的专利,如公开号为cn10819460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履带车辆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直行驱动机构、转向驱动机构、差速机构、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第三传动机构、第四传动机构和翻转机构;所述直行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输入轴传动连接,且所述直行驱动机构与所述差速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差速机构包括第一差速组件和第二差速组件;所述第一输出轴与所述第一差速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差速组件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分别与两侧履带的驱动轮传动连接,用于驱动履带车辆两侧履带的移动;所述转向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输入轴传动连接,且所述转向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和所述第四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三传动机构通过所述翻转机构与所述第一差速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四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差速组件传动连接,以使所述差速机构驱动两侧履带的驱动轮转向相反。

该专利的不足:该履带车辆变速箱在转弯时单边制动,另一边驱动,转弯缓慢,转弯半径大,转向阻力大,造成功率消耗大,而且传动零部件、底盘车架受扭力增大,致使变速箱轴断裂、坏齿轮、坏轴承及底盘车架撕裂等故障频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转弯时单边制动,另一边驱动,转弯缓慢,转弯半径大,转向阻力大,造成功率消耗大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实现履带驱动轮一种正转一边反转,从而使整机360°原地转弯,转弯半径小,消耗功率小,可靠性高的用于履带车辆的变速箱。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用于履带车辆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第一传动机构、差速机构、反转驱动机构、直行驱动机构;所述的输入轴通过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一传动轴相连,所述的差速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的第一传动轴上的第一差速组件及设于第二传动轴上的第二差速组件,所述的第一差速组件通过差速切换机构与所述的第二差速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的第二差速组件与设于第三传动轴上传动齿轮的传动相连,所述的直行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的传动齿轮两侧的第一直行组件及与设于第四传动轴上的第二直行组件,所述的第一直行组件设于所述的第三传动轴上,所述的第一直行组件通过反转切换机构与所述的第二直行组件传动相连,所述的第二直行组件分别与左侧履带传动机构及右侧履带传动机构相连,所述的反转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的传动齿轮两侧的第一反转组件及设于反转轴上的第二反转组件,所述的第一反转组件设于所述的第三传动轴上,所述的第一反转组件通过所述的反转切换机构与所述的第二反转组件传动相连,所述的第二反转组件通过所述的第二直行组件分别与所述的左侧履带驱动机构及所述的右侧履带驱动机构相连。当变速箱需实现变速时,将第一差速组件与第二差速组件以不同方式啮合以实现低速、中速、高速转换,当履带式车辆需要前进时,发动机转动将扭矩与转速传递至输入轴,输入轴转动后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带动第一传动轴转动,然后第一传动轴通过差速机构实现变速并带动第二传动轴转动,通过第二差速组件与传动齿轮的传动相连带动第三传动轴转动,从而带动反转切换机构转动,并拨动传动齿轮左右两侧的反转切换机构,以实现与传动齿轮两侧的第一直行组件相接,并带动第一直行组件转动,第一直行组件转动后通过第二直行组件带动左侧履带传动机构与右侧履带传动机构同向向前旋转,以实现履带式车辆前进,左转弯时,先拨动传动齿轮左侧的反转切换机构从而实现与传动齿轮左侧的第一反转组件相连,同时拨动传动齿轮右侧的反转切换机构从而实现与传动齿轮右侧的第一直行组件相连,使得在发动机转动后将扭矩与转速传递至输入轴,输入轴转动后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带动第一传动轴转动,然后第一传动轴通过差速机构实现变速并带动第二传动轴转动,通过第二差速组件与传动齿轮的传动相连带动第三传动轴转动,从而带动左右两侧的反转切换机构转动,左侧的反转切换机构带动传动齿轮左侧第一反转组件转动,左侧第一反转组件转动后通过左侧第二反转组件实现左侧履带传动机构反向转动,右侧反转切换机构带动传动齿轮右侧的第一直行组件转动从而实现右侧履带传动机构正向转动,转动时扭矩与转速一致,从而实现左转向,右转弯时,先拨动传动齿轮左侧的反转切换机构从而实现与传动齿轮左侧的第一直行组件相连,同时波动传动齿轮右侧的反转切换机构从而实现与传动齿轮右侧的第一反转组件相连,使得在发动机转动后将扭矩与转速传递至输入轴,输入轴转动后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带动第一传动轴转动,然后第一传动轴通过差速机构实现变速并带动第二传动轴转动,通过第二差速组件与传动齿轮的传动相连带动第三传动轴转动,从而带动左右两侧的反转切换机构转动,左侧反转切换机构带动传动齿轮左侧的第一直行组件转动从而实现左侧履带传动机构正向转动,右侧反转切换机构带动传动齿轮右侧第一反转组件转动,右侧第一反转组件转动后通过右侧第二反转组件实现右侧履带传动机构实现反向转动,转动时扭矩与转速一致,从而实现右转。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的输入轴相连的第一齿轮及与所述的第一传动轴相连的第二齿轮,所述的第一齿轮与所述的第二齿轮啮合传动。发动机转动将扭矩与转速传递至输入轴,输入轴转动带动输入轴上的第一齿轮转动,因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以将扭矩与转速传递至第二齿轮,第二齿轮转动后带动第一传动轴转动以将扭矩与转速继续传递下去。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差速组件通过花键与所述的第一传动轴相连,所述的第一差速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的第一传动轴上联动设置的第一低速齿轮、第一中速齿轮及第一高速齿轮,所述的第一低速齿轮、所述的第一中速齿轮与所述的第一高速齿轮齿数依次增大,所述的第二差速组件包括与所述的第二传动轴相连且等距排列的第二低速齿轮、第二中速齿轮及第二高速齿轮,所述的第二低速齿轮、所述的第二中速齿轮及所述的第二高速齿轮齿数依次减小,所述的第一低速齿轮及所述的第一高速齿轮与所述的第一中速齿轮的间距均大于所述的第一差速组件间相邻两齿轮一半间距且小于所述的第一差速组件间相邻两齿轮间距,所述的第一低速齿轮与所述的第二低速齿轮适配,所述的第一中速齿轮与所述的第二中速齿轮适配,所述的第一高速齿轮与所述的第二高速齿轮适配。需要调整变速箱速度时,通过拨动差速切换机构以分别实现第一低速齿轮与第二低速齿轮、第一中速齿轮与第二中速齿轮、第一高度齿轮与第二高速齿轮的分别啮合,从而使得低速、中速、高速三种档位的切换,所述的第一差速组件通过花键与所述的第一传动轴相连的作用是使得第一差速组件可在第一传动轴上来回拨动,所述的第一低速齿轮、所述的第一中速齿轮与所述的第一高速齿轮齿数依次增大,所述的第二低速齿轮、所述的第二中速齿轮及所述的第二高速齿轮齿数依次减小的作用是使得第一低速齿轮与第二低速齿轮在适配时转速最低,第一高速齿轮在于第二高速齿轮适配时转速最高,第一中速齿轮在于第二中速齿轮适配是转速居中,所述的第一低速齿轮及所述的第一高速齿轮与所述的第一中速齿轮的间距均大于所述的第一差速组件间相邻两齿轮一半间距且小于所述的第一差速组件间相邻两齿轮间距的作用是在配对其中一对齿轮是另两对齿轮不会产生触碰。

作为优选,所述的差速切换机构包括与所述的第一差速组件相连的差速切换拨叉。差速切换拨叉的作用是拨动第一差速组件在第一传动轴上滑动,以产生与第二差速组件不同方式的啮合,从而实现低速、中速、高度的来回切换。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直行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的传动齿轮左右两侧的左侧直行齿轮及右侧直行齿轮,所述的左侧直行齿轮与所述的右侧直行齿轮通过滚动轴承与所述的第三传动轴相连,所述的第二直行组件包括与所述的第四传动轴通过滚动轴承相连的左行传动齿轮及通过花键与所述的第四传动轴相连右行传动齿轮,所述的左侧直行齿轮通过所述的反转切换机构与所述的左行传动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的右侧直行齿轮通过所述的反转切换机构与所述的右行传动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的左行传动齿轮与所述的左侧履带传动机构相连,所述的右行传动齿轮与所述的右侧履带传动机构相连。当需要前进时,滑动传动齿轮两侧的反转切换机构使之与左侧直行齿轮及右侧直行齿轮相接,以待第三传动轴转动后带动反转切换机构转动,使得反转切换机构带动左侧直行齿轮与右侧直行齿轮转动,因所述的左侧直行齿轮通过所述的反转切换机构与所述的左行传动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的右侧直行齿轮通过所述的反转切换机构与所述的右行传动齿轮啮合传动,所以左侧直行齿轮与右侧直行齿轮转动后会带动左行齿轮及右行齿轮转动,使得左侧履带传动机构以及右侧履带传动机构通向向前转动,以实现履带式车辆前进。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反转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的传动齿轮两侧的第一左侧反转齿轮与第一右侧反转齿轮,所述的第一左侧反转齿轮与所述的第一右侧反转齿轮通过滚动轴承与所述的第三传动齿轮相连,所述的第二反转组件包括与所述的反转轴滚动轴承相连的第二左侧反转齿轮及第二右侧反转齿轮,所述的第一左侧反转齿轮通过所述的反转切换机构与所述的第二左侧反转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的第一右侧反转齿轮通过所述的反转切换机构与所述的第二右侧反转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的第二左侧反转齿轮通过所述的左行传动齿轮与所述的左侧履带传动机构相连,所述的第二右侧反转齿轮通过所述的右行传动齿轮与所述的右侧履带传动机构相连。当需要左转时,滑动传动齿轮左侧的反转切换机构与第一左侧反转齿轮相连,同时滑动传动齿轮右侧的反转切换机构与右侧直行齿轮相连,使得发动机在转动后将扭矩与转动传递至输入轴,输入轴转动后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带动第一传动轴,然后第一传动轴通过差速机构实现变速并带动第三传动轴转动,从而带动左右两侧的反转切换机构转动,左侧的反转切换机构带动传动齿轮左侧的第一左侧反转齿轮转动,第一左侧反转齿轮转动后通过第二左侧反转齿轮带动左行传动齿轮转动,以实现左侧履带传动机构反向转动,右侧的反转切换机构带动右侧直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右行传动齿轮转动,以实现右侧履带传动机构正向转动,转动时扭矩与转速一致,从而实现左转,当需要右转时,滑动传动齿轮左侧的反转切换结构与左侧直行齿轮相连,同时滑动传动齿轮左侧的反转切换机构与第一右侧反转齿轮相连,使得发动机在转动后将扭矩与转动传递至输入轴,输入轴转动后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带动第一传动轴,然后第一传动轴通过差速机构实现变速并带动第三传动轴转动,从而带动左右两侧的反转切换机构,左侧的反转切换结构带动左侧直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左行传动齿轮转动,以实现左侧履带传动机构正向转动,右侧的反转切换机构带动右侧的第一右侧反转齿轮转动,第一右侧反转齿轮转动后通过第二右侧反转齿轮带动右行传动齿轮转动,以实现右侧履带传动机构正向转动,转动时扭矩与转速一致,从而实现右转。

作为优选,所述的反转切换机构分别包括设于所述的第一左侧反转齿轮与所述的左侧直行齿轮之间的左侧离合器及设于所述的第一右侧反转齿轮与所述的右侧直行齿轮之间的右侧离合器,所述的左侧离合器与所述的右侧离合器通过花键与所述的第三传动轴相连,所述的左侧离合器与所述的右侧离合器一端通过摩擦机构与所述的第一反转组件相连另一端通过牙嵌式机构与所述的第一直行组件相连,所述的摩擦机构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的第一反转组件及反转切换机构上并配合使用的摩擦片,所述的牙嵌式机构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的第一直行组件上的牙嵌槽及设于所述的反转切换机构的牙嵌,所述的牙嵌槽及所述的牙嵌配合使用,所述的第一左侧反转齿轮与所述的左侧直行齿轮上设有与所述的牙左侧嵌式离合器适配的牙嵌槽,所述的第一右侧反转齿轮与所述右侧直行齿轮上均设有与所述的右侧离合器适配的牙嵌槽。左侧离合器通过摩擦机构及牙嵌式机构来实现与第一左侧反转齿轮与左侧直行齿轮的啮合与脱离,右侧离合器通过摩擦机构及牙嵌式机构来实现与第一右侧反转齿轮与右侧直行齿轮的啮合与脱离,所述的左侧离合器与所述的右侧离合器通过花键与所述的第三传动轴相连的作用是左侧离合器与右侧离合器可在第三传动轴上实现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行传动齿轮为三头头齿轮分别与所述的第二左侧反转齿轮、所述的左侧直行齿轮及所述的左侧履带传动机构相连,所述的右行传动齿轮为三头齿轮分别与所述的第二右侧反转齿轮及右侧直行齿轮及右侧履带传动机构相连。左行传动齿轮为三头齿轮的作用是可与第二左侧反转齿轮、左侧直行齿轮及左侧履带传动机构啮合转动,右行齿轮为三头齿轮的作用是可与第二右侧反转齿轮、右侧直行齿轮及右侧履带传动机构啮合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侧离合器与所述的右侧离合器均与离合器拨叉相连。所述的左侧离合器与所述的右侧离合器均与离合器拨叉相连的作用是可通过拨动离合器拨叉以滑动左侧离合器与右侧离合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输入轴与发动机驱动静液压传动装置相连。发动机驱动静液压传动装置由柱塞变量泵、柱塞定量马达、摆线补油泵及液压控制阀等几部分组成,是多种功能液压元件的组合体,并形成闭式回路。它通过传动装置直接串接在底盘行驶系统动力传输链中,柱塞变量泵、柱塞定量马达、摆线补油泵及液压控制阀等几部分组成,是多种功能液压元件的组合体,并形成闭式回路。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实现履带驱动轮一种正转一边反转,从而使整机360°原地转弯,转弯半径小,消耗功率小,可靠性高的用于履带车辆的变速箱。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前进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转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右转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件号说明:1.输入轴、2.第一传动轴、3.第二传动轴、4.第三传动轴、5.传动齿轮、6.第四传动轴、7.左侧履带传动机构、8.右侧履带传动机构、9.反转轴、10.第一齿轮、11.第二齿轮、12.第一低速齿轮、13.第一中速齿轮、14.第一高速齿轮、15.第二低速齿轮、16.第二中速齿轮、17.第二高速齿轮、18.差速切换拨叉、19.左侧直行齿轮、20.右侧直行齿轮、21.左行传动齿轮、22.右行传动齿轮、23.第一左侧反转齿轮、24.第一右侧反转齿轮、25.第二左侧反转齿轮、26.第二右侧反转齿轮、27.左侧离合器、28.右侧离合器、29.离合器拨叉、30.发动机驱动静液压传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

根据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用于履带车辆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1、第一传动机构、差速机构、反转驱动机构、直行驱动机构;所述的输入轴1通过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一传动轴2相连,所述的差速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的第一传动轴2上的第一差速组件及设于第二传动轴3上的第二差速组件,所述的第一差速组件通过差速切换机构与所述的第二差速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的第二差速组件与设于第三传动轴4上传动齿轮5的传动相连,所述的直行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的传动齿轮5两侧的第一直行组件及与设于第四传动轴6上的第二直行组件,所述的第一直行组件设于所述的第三传动轴4上,所述的第一直行组件通过反转切换机构与所述的第二直行组件传动相连,所述的第二直行组件分别与左侧履带传动机构7及右侧履带传动机构8相连,所述的反转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的传动齿轮5两侧的第一反转组件及设于反转轴9上的第二反转组件,所述的第一反转组件设于所述的第三传动轴4上,所述的第一反转组件通过所述的反转切换机构与所述的第二反转组件传动相连,所述的第二反转组件通过所述的第二直行组件分别与所述的左侧履带驱动机构及所述的右侧履带驱动机构相连。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的输入轴1相连的第一齿轮10及与所述的第一传动轴2相连的第二齿轮11,所述的第一齿轮10与所述的第二齿轮11啮合传动。所述的第一差速组件通过花键与所述的第一传动轴2相连,所述的第一差速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的第一传动轴2上联动设置的第一低速齿轮12、第一中速齿轮13及第一高速齿轮14,所述的第一低速齿轮12、所述的第一中速齿轮13与所述的第一高速齿轮14齿数依次增大,所述的第二差速组件包括与所述的第二传动轴3相连且等距排列的第二低速齿轮15、第二中速齿轮16及第二高速齿轮17,所述的第二低速齿轮15、所述的第二中速齿轮16及所述的第二高速齿轮17齿数依次减小,所述的第一低速齿轮12及所述的第一高速齿轮14与所述的第一中速齿轮13的间距均大于所述的第一差速组件间相邻两齿轮一半间距且小于所述的第一差速组件间相邻两齿轮间距,所述的第一低速齿轮12与所述的第二低速齿轮15适配,所述的第一中速齿轮13与所述的第二中速齿轮16适配,所述的第一高速齿轮14与所述的第二高速齿轮17适配。所述的差速切换机构包括与所述的第一差速组件相连的差速切换拨叉18。所述的第一直行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的传动齿轮5左右两侧的左侧直行齿轮19及右侧直行齿轮20,所述的左侧直行齿轮19与所述的右侧直行齿轮20通过滚动轴承与所述的第三传动轴4相连,所述的第二直行组件包括与所述的第四传动轴6通过滚动轴承相连的左行传动齿轮21及通过花键与所述的第四传动轴6相连的右行传动齿轮22,所述的左侧直行齿轮19通过所述的反转切换机构与所述的左行传动齿轮21啮合传动,所述的右侧直行齿轮20通过所述的反转切换机构与所述的右行传动齿轮22啮合传动,所述的左行传动齿轮21与所述的左侧履带传动机构7相连,所述的右行传动齿轮22与所述的右侧履带传动机构8相连。所述的第一反转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的传动齿轮5两侧的第一左侧反转齿轮23与第一右侧反转齿轮24,所述的第一左侧反转齿轮23与所述的第一右侧反转齿轮24通过滚动轴承与所述的第三传动齿轮5相连,所述的第二反转组件包括与所述的反转轴9通过滚动轴承相连的第二左侧反转齿轮25及第二右侧反转齿轮26,所述的第一左侧反转齿轮23通过所述的反转切换机构与所述的第二左侧反转齿轮25啮合传动,所述的第一右侧反转齿轮24通过所述的反转切换机构与所述的第二右侧反转齿轮26啮合传动,所述的第二左侧反转齿轮25通过所述的左行传动齿轮21与所述的左侧履带传动机构7相连,所述的第二右侧反转齿轮26通过所述的右行传动齿轮22与所述的右侧履带传动机构8相连。所述的反转切换机构分别包括设于所述的第一左侧反转齿轮23与所述的左侧直行齿轮19之间的左侧离合器27及设于所述的第一右侧反转齿轮24与所述的右侧直行齿轮20之间的右侧离合器28,所述的左侧离合器27与所述的右侧离合器28通过花键与所述的第三传动轴4相连,所述的左侧离合器27与所述的右侧离合器28一端通过摩擦机构与所述的第一反转组件相连另一端通过牙嵌式机构与所述的第一直行组件相连,所述的摩擦机构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的第一反转组件及反转切换机构上并配合使用的摩擦片,所述的牙嵌式机构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的第一直行组件上的牙嵌槽及设于所述的反转切换机构的牙嵌,所述的牙嵌槽及所述的牙嵌配合使用,所述的第一左侧反转齿轮与所述的左侧直行齿轮上设有与所述的牙左侧嵌式离合器适配的牙嵌槽,所述的第一右侧反转齿轮与所述右侧直行齿轮上均设有与所述的右侧离合器适配的牙嵌槽。所述的左行传动齿轮21为三头齿轮分别与所述的第二左侧反转齿轮25、所述的左侧直行齿轮19及左侧履带传动机构相连,所述的右行传动齿轮22为三头齿轮分别与所述的第二右侧反转齿轮26、右侧直行齿轮20及所述的右侧履带传动机构相连。所述的左侧离合器27与所述的右侧离合器28均与离合器拨叉29相连。所述的输入轴1与发动机驱动静液压传动装置30相连。

当变速箱需实现变速时,将第一差速组件与第二差速组件以不同方式啮合以实现低速、中速、高速转换,当履带式车辆需要前进时,发动机转动将扭矩与转速传递至输入轴1,输入轴1转动后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带动第一传动轴2转动,然后第一传动轴2通过差速机构实现变速并带动第二传动轴3转动,通过第二差速组件与传动齿轮5的传动相连带动第三传动轴4转动,从而带动反转切换机构转动,并拨动传动齿轮5左右两侧的反转切换机构,以实现与传动齿轮5两侧的第一直行组件相接,并带动第一直行组件转动,第一直行组件转动后通过第二直行组件带动左侧履带传动机构7与右侧履带传动机构8同向向前旋转,以实现履带式车辆前进,左转弯时,先拨动传动齿轮5左侧的反转切换机构从而实现与传动齿轮5左侧的第一反转组件相连,同时拨动传动齿轮5右侧的反转切换机构从而实现与传动齿轮5右侧的第一直行组件相连,使得在发动机转动后将扭矩与转速传递至输入轴1,输入轴1转动后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带动第一传动轴2转动,然后第一传动轴2通过差速机构实现变速并带动第二传动轴3转动,通过第二差速组件与传动齿轮5的传动相连带动第三传动轴4转动,从而带动左右两侧的反转切换机构转动,左侧的反转切换机构带动传动齿轮5左侧第一反转组件转动,左侧第一反转组件转动后通过左侧第二反转组件实现左侧履带传动机构7反向转动,右侧反转切换机构带动传动齿轮5右侧的第一直行组件转动从而实现右侧履带传动机构8正向转动,转动时扭矩与转速一致,从而实现左转向,右转弯时,先拨动传动齿轮5左侧的反转切换机构从而实现与传动齿轮5左侧的第一直行组件相连,同时波动传动齿轮5右侧的反转切换机构从而实现与传动齿轮5右侧的第一反转组件相连,使得在发动机转动后将扭矩与转速传递至输入轴1,输入轴1转动后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带动第一传动轴2转动,然后第一传动轴2通过差速机构实现变速并带动第二传动轴3转动,通过第二差速组件与传动齿轮5的传动相连带动第三传动轴4转动,从而带动左右两侧的反转切换机构转动,左侧反转切换机构带动传动齿轮5左侧的第一直行组件转动从而实现左侧履带传动机构7正向转动,右侧反转切换机构带动传动齿轮5右侧第一反转组件转动,右侧第一反转组件转动后通过右侧第二反转组件实现右侧履带传动机构8实现反向转动,转动时扭矩与转速一致,从而实现右转。发动机转动将扭矩与转速传递至输入轴1,输入轴1转动带动输入轴1上的第一齿轮10转动,因第一齿轮10与第二齿轮11啮合传动以将扭矩与转速传递至第二齿轮11,第二齿轮11转动后带动第一传动轴2转动以将扭矩与转速继续传递下去。需要调整变速箱速度时,通过拨动差速切换机构以分别实现第一低速齿轮12与第二低速齿轮15、第一中速齿轮13与第二中速齿轮16、第一高度齿轮与第二高速齿轮17的分别啮合,从而使得低速、中速、高速三种档位的切换,所述的第一差速组件通过花键与所述的第一传动轴2相连的作用是使得第一差速组件可在第一传动轴2上来回拨动,所述的第一低速齿轮12、所述的第一中速齿轮13与所述的第一高速齿轮14齿数依次增大,所述的第二低速齿轮15、所述的第二中速齿轮16及所述的第二高速齿轮17齿数依次减小的作用是使得第一低速齿轮12与第二低速齿轮15在适配时转速最低,第一高速齿轮14在于第二高速齿轮17适配时转速最高,第一中速齿轮13在于第二中速齿轮16适配是转速居中,所述的第一低速齿轮12及所述的第一高速齿轮14与所述的第一中速齿轮13的间距均大于所述的第一差速组件间相邻两齿轮一半间距且小于所述的第一差速组件间相邻两齿轮间距的作用是在配对其中一对齿轮是另两对齿轮不会产生触碰。差速切换拨叉18的作用是拨动第一差速组件在第一传动轴2上滑动,以产生与第二差速组件不同方式的啮合,从而实现低速、中速、高度的来回切换。当需要前进时,滑动传动齿轮5两侧的反转切换机构使之与左侧直行齿轮19及右侧直行齿轮20相接,以待第三传动轴4转动后带动反转切换机构转动,使得反转切换机构带动左侧直行齿轮19与右侧直行齿轮20转动,因所述的左侧直行齿轮19通过所述的反转切换机构与所述的左行传动齿轮21啮合传动,所述的右侧直行齿轮20通过所述的反转切换机构与所述的右行传动齿轮22啮合传动,所以左侧直行齿轮19与右侧直行齿轮20转动后会带动左行齿轮及右行齿轮转动,使得左侧履带传动机构7以及右侧履带传动机构8通向向前转动,以实现履带式车辆前进。当需要左转时,滑动传动齿轮5左侧的反转切换机构与第一左侧反转齿轮23相连,同时滑动传动齿轮5右侧的反转切换机构与右侧直行齿轮20相连,使得发动机在转动后将扭矩与转动传递至输入轴1,输入轴1转动后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带动第一传动轴2,然后第一传动轴2通过差速机构实现变速并带动第三传动轴4转动,从而带动左右两侧的反转切换机构转动,左侧的反转切换机构带动传动齿轮5左侧的第一左侧反转齿轮23转动,第一左侧反转齿轮23转动后通过第二左侧反转齿轮25带动左行传动齿轮21转动,以实现左侧履带传动机构7反向转动,右侧的反转切换机构带动右侧直行齿轮20转动,从而带动右行传动齿轮22转动,以实现右侧履带传动机构8正向转动,转动时扭矩与转速一致,从而实现左转,当需要右转时,滑动传动齿轮5左侧的反转切换结构与左侧直行齿轮19相连,同时滑动传动齿轮5左侧的反转切换机构与第一右侧反转齿轮24相连,使得发动机在转动后将扭矩与转动传递至输入轴1,输入轴1转动后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带动第一传动轴2,然后第一传动轴2通过差速机构实现变速并带动第三传动轴4转动,从而带动左右两侧的反转切换机构,左侧的反转切换结构带动左侧直行齿轮19转动,从而带动左行传动齿轮21转动,以实现左侧履带传动机构7正向转动,右侧的反转切换机构带动右侧的第一右侧反转齿轮24转动,第一右侧反转齿轮24转动后通过第二右侧反转齿轮26带动右行传动齿轮22转动,以实现右侧履带传动机构8正向转动,转动时扭矩与转速一致,从而实现右转。左侧离合器27通过摩擦机构及牙嵌式机构来实现与第一左侧反转齿轮23与左侧直行齿轮19的啮合与脱离,右侧离合器28通过摩擦机构及牙嵌式机构来实现与第一右侧反转齿轮24与右侧直行齿轮20的啮合与脱离,所述的左侧离合器27与所述的右侧离合器28通过花键与所述的第三传动轴4相连的作用是左侧离合器27与右侧离合器28可在第三传动轴4上实现滑动。左行传动齿轮21为三头齿轮的作用是可与第二左侧反转齿轮25、左侧直行齿轮19及左侧履带传动机构7啮合转动,右行齿轮为三头齿轮的作用是可与第二右侧反转齿轮26、右侧直行齿轮20及右侧履带传动机构8啮合转动。所述的左侧离合器27与所述的右侧离合器28均与离合器拨叉29相连的作用是可通过拨动离合器拨叉29以滑动左侧离合器27与右侧离合器28。发动机驱动静液压传动装置30由柱塞变量泵、柱塞定量马达、摆线补油泵及液压控制阀等几部分组成,是多种功能液压元件的组合体,并形成闭式回路。它通过传动装置直接串接在底盘行驶系统动力传输链中,柱塞变量泵、柱塞定量马达、摆线补油泵及液压控制阀等几部分组成,是多种功能液压元件的组合体,并形成闭式回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