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热保温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3403发布日期:2019-11-15 22:41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预热保温管。



背景技术:

随着塑料管道的普及,其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室内输水管道,包括室内饮用水输送、太阳能热水输送、热水器水路输送、地暖循环水输送等,在上述管道水路输送过程中,由于管路中水温与环境温度相差大,经常导致以下情况:一、管路外壁结露,露水在低温环境下容易结冰,导致管路中结冰快;二、管路外壁结露,露水滴落,导致室内地面湿滑;三、管路内热水流失快,达到理想水温,需要浪费很多的水资源及热能;四、在北方,冬天温度低至零下时,输水管路容易结冰,需要白天逐渐化冻后,管路方可使用;五、冷热循环温差大,管路使用寿命降低;六、管路裸露在室外时,由于周边环境以及光照影响,容易脆化,寿命短,现在普遍的做法是在管材外壁包裹一层泡沫或海绵作为保温层,用以保护管材和保温,但包裹的泡沫或者海绵需要经常更换,而且影响美观。

为了解决上述不足,人们想出了一种电加热保温管,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电加热保温管”(申请公布号:cn103712027a)在保温层中设置电热丝用于调节管路外的温度,来减少管路内外的温差,避免输水管路结冰。但这种保温管的外壁均匀,加热丝和外界之间的保温层的厚度相对于其他部位保温层厚度减小,保温效果减弱,而加热丝处的温度有相对较高,这样容易导致热量浪费。同时,均匀的外壁导致加热丝的设置位置难以识别,不易控制保温管的安装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预热保温管,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保温管的加热丝处保温层厚度较小,加热丝设置位置不易识别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预热保温管,包括输水管和包裹在所述输水管外的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和保温层之间设置加热装置,所述保温层在所述加热装置处向外凸起。

使用时,加热装置和外界电源连接实现通电加热,避免保温管结露、结冰现象。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护套管和发热体,所述护套管包在所述发热体外。护套管能够减少发热体对保温层的损坏,增加保温管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护套管朝向所述输水管的一侧具有通孔。这样发热体的热量能够更好地传输给输水管。

优选的,所述护套管为pe管,发热体为加热带。加热带能够适应管状输水管,便于加热均匀。此外,发热体还可以是加热丝、加热条等。

优选的,所述加热带为自控温加热带。这样能够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加热功率,使保温管温度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为发泡结构,发泡基体为pe或pvc。

优选的,所述输水管为pe、pe-rt、ppr或铝塑管。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外包裹保护层。保护层能够保护保温层,延长保温层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保护层为eva或pvc软质胶制成。

优选的,所述保温管一体加工成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预热保温管,保温层具有向外凸起,增加了加热装置设置处保温层的壁厚,减少热损失,且使保温管整体上向一侧凸起,可以直接通过视觉或触觉识别加热装置的设置位置,便于控制安装保温管时保温管侧壁的朝向,使装有加热装置的一侧朝向温度较低的一面以便减少输水管各个部位的温差,或在横向设置保温管时,有加热装置的一侧朝向,和水流因在重力作用下的位置对应。

附图说明

图1为保温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100、输水管;200、保温层;310、护套管;320、发热体;400、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预热保温管,如图1所示,包括输水管100、包裹在输水管100外的保温层200和包裹在保温层200外的保护层400,输水管100和保温层200之间设置加热装置,保温层200在加热装置处向外凸起。加热装置包括护套管310和发热体320,护套管310包在发热体320外,护套管310朝向输水管100的一侧具有通孔,发热体320为自控温加热带。

进一步的,护套管310为pe管,保温层200为发泡结构,发泡基体为pe或pvc。输水管100为pe、pe-rt、ppr或铝塑管。保护层400为eva或pvc软质胶制成。保温管一体加工成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