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管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52263发布日期:2019-11-06 00:28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管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路接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胶管总成。



背景技术:

胶管总成是液压系统中常用的一种辅助装置。它是由高压钢丝编织或缠绕胶管及钢件接头经专用设备扣压而成,用来连接液压系统中各类液压元件,主要应用于在工作温度-40℃至+100℃条件下,进行液压动力传送或输送水、气、油等高压介质,以保证液体的循环和传递液体能量。

如图5所示,在胶管总成钢件接头12扣压过程中,胶管13与钢件接头12连接的那部分会受到扣压机给其施加的压力,在该压力下钢件接头12和胶管13均发生形变从而使两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扣压过程中,由于形变空间有限,与钢件接头12连接的那部分胶管13经常因形变过度导致破裂,从而与钢件接头12脱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管总成,其具有胶管不易脱离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胶管总成,包括橡胶软管、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胶管接头和胶管外套,所述胶管接头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壁位于靠近第二连接部的位置开设有扣压槽,所述胶管外套的内壁位于端部处设置有与扣压槽卡接的扣压凸台,所述胶管外套从扣压槽往第二连接部延伸,所述胶管外套内壁与第二连接部的外壁之间形成空腔,所述橡胶软管的端部位于空腔中,所述橡胶软管内壁与第二连接部的外壁抵接,所述胶管外套的内壁与橡胶软管的外壁抵接,所述胶管外套的内壁位于靠近扣压槽的一端开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与空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时,工人将橡胶软管的一端套进空腔内,再用扣压机扣压胶管外套,在扣压时,胶管外套在扣压机的压力下发生形变从而孔径往里收缩,将橡胶软管压紧在空腔内,在扣压机扣压胶管外套时,橡胶软管受到扣压机所施加的压力发生形变,让位槽可供为橡胶软管的形变提供空间,防止因橡胶软管形变过度发生爆裂而与连接件脱落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胶管外套远离第一连接部一端的内径沿第一连接部朝向第二连接部的方向逐渐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胶管外套的远离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间隙,在扣压时进一步为橡胶软管提供形变空间,防止橡胶软管由于形变过量发生爆裂,而与连接件脱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沿其轴线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一防滑凸起,所述第一防滑凸起沿第二连接部周向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滑凸起增加了第二连接部外壁的粗糙度,使橡胶软管与第二连接部结合得更紧密,防止橡胶软管与连接件脱落。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第一防滑凸起凸出第二连接部表面的高度沿第一连接部朝向第二连接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越靠近扣压凸台处,第一防滑凸起对橡胶软管的防滑作用越显著,进一步防止橡胶软管与连接件的脱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滑凸起凸出第二连接部表面的高度沿第一连接部朝向第二连接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滑凸台呈倒齿状,使得第一防滑凸起不影响橡胶软管套进空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胶管外套的内壁设置有多个第二防滑凸起,所述第二防滑凸起的结构、形状均与第一防滑凸起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防滑凸起增加了胶管外套内壁粗糙度,使橡胶软管与胶管外套结合得更紧密,防止橡胶软管与连接件脱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滑凸起与第二防滑凸起交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橡胶软管与连接件连接得更紧密,进一步防止橡胶软管与连接件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扣压槽的内壁与扣压凸台之间设置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可使扣压凸台与扣压槽连接的更紧密,增强胶管外套与胶管接头的结合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外径沿着第一连接部朝向第二连接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将橡胶软管套进空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让位槽,可为橡胶软管提供形变空间,在扣压机扣压胶管外套时,防止因橡胶软管爆裂而引起的橡胶软管脱离连接件的情状发生;

(2)胶管外套远离第一连接部一端的内径沿第一连接部朝向第二连接部的方向逐渐增大,进一步为胶体本体提供形变空间,防止因橡胶软管爆裂而引起的橡胶软管脱离连接件的情状发生;

(3)第一防滑凸起和第二防滑凸起交错设置,进一步增强橡胶软管与连接件的结合力,防止胶管脱离连接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沿图1中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胶管总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橡胶软管;2、连接件;3、胶管接头;301、第一连接部;302、第二连接部;4、胶管外套;5、扣压槽;6、扣压凸台;7、橡胶垫;8、空腔;9、让位槽;10、第一防滑凸起;11、第二防滑凸起;12、钢件接头;13、胶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胶管总成,包括橡胶软管1和连接件2,连接件2位于橡胶软管1的两端且对称设置,连接件2包括胶管接头3和位于胶管接头3周侧的胶管外套4,胶管外套4与胶管接头3压接,胶管接头3包括第一连接部301和第二连接部302,第一连接部301和第二连接部302一体成型,第一连接部301的外径比第二连接部302大,胶管外套4的内径比第二连接部302的外径大,在第一连接部301的周侧位于靠近第二连接部302处开设有环形的扣压槽5,在胶管外套4的内壁位于靠近第一连接部301的一端设置有扣压凸台6,扣压凸台6通过扣压机扣压进扣压槽5中,在扣压槽5的内壁与扣压凸台6之间设置有橡胶垫7,橡胶垫7可使扣压凸台6与扣压槽5的结合更紧密,增强胶管外套4与胶管接头3的结合力。

如图2、图3所示,胶管外套4从扣压槽5往第二连接部302延伸,胶管外套4的内壁与第二连接部302的外壁之间形成空腔8,橡胶软管1的端部伸入空腔8内部,通过扣压机扣压胶管外套4使胶管外套4与橡胶软管1发生形变,从而使橡胶软管1与空腔8的内壁抵接,第二连接部302远离第一连接部301的外径沿第一连接部301朝向第二连接部302的方向逐渐减小,该结构方便将橡胶软管1套进空腔8内,在胶管外套4的内壁位于靠近扣压凸台6的一端开设有让位槽9,让位槽9与空腔8连通,让位槽9可为橡胶软管1提供形变空间,防止因橡胶软管1的两端因过度形变发生爆裂而引起橡胶软管1脱离连接件2的情况出现,胶管外套4远离第一连接部301一端的内径沿第一连接部301朝向第二连接部302的方向逐渐增大,该结构可增大空腔8远离扣压凸台6一端的空间,进一步为橡胶软管1的形变提供空间。

如图2、图4所示,在第二连接部302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沿其轴线方向分布均匀分布的第一防滑凸起10,第一防滑凸起10沿第二连接部302周向间隔设置,第一防滑凸起10的外径沿第一连接部301朝向第二连接部302的方向逐渐减小,多个第一防滑凸起10凸出第二连接部302表面的高度沿第一连接部301朝向第二连接部302的方向逐渐减小。在胶管外套4的内壁设置有多个第二防滑凸起11,第二防滑凸起11的形状、结构均与第一防滑凸起10相同,第一防滑凸起10与第二防滑凸起11在竖截面上交错设置,通过第一防滑凸起10和第二防滑凸起11使得橡胶软管1与连接件2连接得更紧密,防止橡胶软管1脱离连接件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有益效果如下:连接时,工人将橡胶软管1的端部端套进空腔8中,再用扣压机扣压胶管外套4,通过扣压机将橡胶软管1与空腔8的内壁抵接,让位槽9可为橡胶软管1提供形变空间,防止因橡胶软管1形变过度发生爆裂而与连接件2脱落的情况发生,第一防滑凸起10和第二防滑凸起11可使橡胶软管1与第一连接部301的外壁和胶管外套4的内壁连接得更紧密,进一步防止橡胶软管1与连接件2脱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