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整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7465发布日期:2019-11-19 22:12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整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辆制动间隙调节机构,特别涉及一种调整臂。



背景技术:

车辆行车制动器中的制动蹄片与制动鼓之间要留有一个正常、合理的最小间隙,俗称制动间隙,以保证制动器最佳的制动效果,但此间隙会因制动器的使用,蹄片的磨损而逐渐增大,四轮间隙不能同等,导致制动滞后、跑偏、制动距离过长等现象经常发生,给行车带来不安全隐患,甚至引发交通事故。因此,要及时调整制动蹄片的位置,使其保持与制动鼓之间的正常制动间隙,调整臂便是一种用于调整该间隙的调节机构,调整臂分为自动调整和手动调整,自动调整臂一般应用于私家车等高级车辆上,在其他小型车和特殊用途车中应用的通常是手动调整臂,为了使调整臂内的蜗轮蜗杆啮合顺滑,其内部通常灌注有润滑油,而常规的密封结构在其调节后容易出现松动使密封圈无法与接触面紧密配合导致润滑油溢出,并且由于蜗轮和蜗杆无法做到百分百间隙配合,因此在调节后容易出现回转使制动线程重新变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密封性更好并且可以防止蜗轮回转的车辆制动间隙调整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调整臂,包括壳体铸件、蜗轮、蜗杆和定位盖板,所述壳体铸件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结构,且蜗轮和蜗杆相互啮合安装于壳体铸件内,所述的定位盖板与蜗轮连接可以通过蜗轮带动其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杆上位于其轮齿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体式结构的支撑部,两所述的支撑部与壳体铸件内壁之间间隙配合起到支撑蜗杆的作用,所述蜗杆的端部套设有轴套,轴套与壳体铸件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固定,轴套上位于壳体铸件外旋有紧固螺母,所述的蜗杆上套设有密封圈,该密封圈位于轴套与支撑部之间,所述壳体铸件的内部弹性连接有可以伸缩的倒齿,倒齿的顶端与蜗轮的齿底相抵触,且该倒齿的一端面为弧面结构另一端面为平面结构。

本调整臂的技术效果及原理为:蜗杆通过两端的支撑部支撑实现定轴旋转,摒弃了传统的轴承支撑,制造成本可以有效的降低,当车辆制动线程变长时,通过旋转蜗杆并带动蜗轮同时使定位盖板旋转从而实现制动间隙的调节,其中由于蜗杆的旋转会改变密封圈的密封间隙容易导致调节后漏油,本实用新型通过螺纹配合的轴套设计,使轴套往内旋转运行将密封圈与支撑部抵触压紧固定,从而有效的解决了调解后漏油的情况,并且轴套轴套还起到了进一步支撑蜗杆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将轴套固定防止其松动,在轴套的外部还设置有紧固螺母使其与壳体铸件紧固,为了防止蜗轮倒转,在蜗轮与壳体铸件之间设置有可伸缩的倒齿,倒齿底部通过弹簧连接实现伸缩,当蜗轮正向旋转时通过接触倒齿上的弧面结构将其下压,由于其另一端面为平面结构,因此在蜗轮旋转后可以有效的固定,解决了蜗轮回转间隙的问题。

在上述的一种调整臂中,所述蜗杆的底部与壳体铸件内壁之间设置有支撑弹簧。

在上述的一种调整臂中,所述的壳体铸件上开设有与其内部空腔结构连通的注油口。

在上述的一种调整臂中,所述的壳体铸件上并列开设有三个制动器连接孔,所述的定位盖板上开设有若干制动板连接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调整臂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螺纹配合的轴套调节密封圈的间隙可以使其密封效果更好;2、由于蜗轮的固定性更好,可以使制动间隙的调节更加准确;3、摒弃了传统轴承的支撑,制造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调整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铸件;2、蜗轮;3、蜗杆;4、定位盖板;5、支撑部;6、轴套;7、紧固螺母;8、密封圈;9、倒齿;10、支撑弹簧;11、注油口;12、制动器连接孔;13、制动板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调整臂,包括壳体铸件1、蜗轮2、蜗杆3和定位盖板4,壳体铸件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结构,且蜗轮2和蜗杆3相互啮合安装于壳体铸件1内,定位盖板4与蜗轮2连接可以通过蜗轮2带动其旋转,蜗杆3上位于其轮齿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体式结构的支撑部5,两支撑部5与壳体铸件1内壁之间间隙配合起到支撑蜗杆3的作用,蜗杆3的端部套设有轴套6,轴套6与壳体铸件1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固定,轴套6上位于壳体铸件1外旋有紧固螺母7,蜗杆3上套设有密封圈8,该密封圈8位于轴套6与支撑部5之间,壳体铸件1的内部弹性连接有可以伸缩的倒齿9,倒齿9的顶端与蜗轮2的齿底相抵触,且该倒齿9的一端面为弧面结构另一端面为平面结构。

进一步细说,蜗杆3的底部与壳体铸件1内壁之间设置有支撑弹簧10,支撑弹簧10的设计可以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并且便于蜗杆3的旋转。

进一步的,壳体铸件1上开设有与其内部空腔结构连通的注油口11,通过注油口11可以往壳体铸件1内部灌注润滑油。

进一步的,壳体铸件1上并列开设有三个制动器连接孔12,定位盖板4上开设有若干制动板连接孔13,从而实现调整臂与制动板和制动器之间的连接。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壳体铸件1、蜗轮2、蜗杆3、定位盖板4、支撑部5、轴套6、紧固螺母7、密封圈8、倒齿9、支撑弹簧10、注油口11、制动器连接孔12、制动板连接孔1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